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4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囊性坏死肾细胞癌25例,单房囊性肾细胞癌11例,单纯囊肿恶性变6例。5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6~100个月),1例尿毒症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肾衰竭;余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困难者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争取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根据随访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研究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6年4月的21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17例,右侧10例、左侧11例,年龄15~80岁(平均58岁),肿物大小1.5~6.5 cm(平均3.3 cm),完善检查后根据肿物的大小及位置,分别采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或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7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中转开放手术),4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75~275 min(平均144 min),出血量10~1 000 mL(平均115 mL),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8.2 d),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有17例获得随访,4例失访,随访时间12~175个月,平均44个月,有1例术后20个月去世,原因不详,其余16例随访无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增强CT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对肿瘤不同时期CT值的测量及与肿瘤旁肾组织CT值的比较,可能提高CT的诊断效能。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嗜酸细胞瘤的有效方式,如条件允许,尽量选择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1997~2006年收治的8例囊性肾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囊性肾癌5例,CT诊断囊性肾癌6例,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2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8例获随访,7例生存至今。结论:囊性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后应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14例囊性肾细胞癌B超、CT、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4例囊性肾细胞癌中,根据B超和CT结果进行根治性肾切除7例,肾部分切除2例,另5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根据病理再行根治性肾切除.其中12例随访6~8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B超和CT对囊性肾细胞癌是很有价值的检测手段,对可疑囊性肾细胞癌术中应切除全部囊肿及部分周围肾组织送病理检查,以减少误诊.手术治疗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同期发生的黏液性上皮化生和肿瘤(synchronous mucinous metaplasia and neoplasia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SMMN-FG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的14例SMMN-FG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 发病中位年龄为46岁(33~70岁),初发症状主要为阴道排液(8/14)及卵巢囊肿(4/14)。所有行HPV检查的患者(13/14)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4例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卵巢。术后病理提示14例病变累及子宫内膜,13例累及宫颈,9例累及输卵管,9例累及卵巢,7例同时累及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及卵巢。8例患者进展为恶性肿瘤,术后接受辅助治疗。随访14~80个月,1例因复发死亡,13例继续随访中。结论 SMMN-FGT是一组同时累及女性生殖道多个部位的黏液性病变,阴道排液多为其首发症状,其宫颈病变与HPV感染无关。治疗以手术为主,合并恶性病变患者须行辅助治疗,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2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观察每例HE光镜切片,所有病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病例行胶体铁染色.结果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其余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随访6~110个月(平均34个月),2例术后1.5~2年死于癌转移,其余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较好的肿瘤,病理诊断是关键,宜及早手术,提倡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指导下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205例肾癌患者中15例(7.3%)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行肾癌根治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70个月,除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21个月死于转移外,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肾细胞癌,其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4月~2004年3月,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21例,其中孤立肾1例,对侧肾有病变或肾功能受损3例,对侧肾正常17例。肿瘤直径1.5~6.0 cm,平均直径2.8cm;其中对侧肾正常者直径均<4cm,平均2.5cm;对侧肾有病变或受损者平均直径为4.2cm。TNM分期:T1期16 例,T2期4 例,T3期1例。4例行肿瘤剜除术,10例行肾极切除术,7例行肿瘤楔形切除术。结果 21例随访7~66个月,平均随访40.8个月。1例3年后发现右肺及纵隔转移,1例术后27月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接受透析治疗。其余19例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对侧肾正常直径<4cmT1~T2期局限性肾癌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囊性肾癌1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Chen J  Jiang H  Wang S  Shen BH  Jin BY  Xie L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61-2862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0 ~71岁.术前CT检查显示囊性病变伴钙化4例,有分隔8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12例.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12例,10例报告为囊性肾癌,1例报告为肾囊肿,1例报告为多房性肾囊肿.结果 14例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例,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后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上极肿块切除,后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随访4个月~6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CT检查对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有帮助,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囊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进行讨论。结果1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0例,嫌色细胞癌2例。肿瘤直径1.5~8.5cm,平均4.4cm。TNM分期:T1N0M010例,T2N0M02例,其中多房囊性肾癌7例,单房囊性肾癌5例。随访13~78个月,平均39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囊性肾癌恶性度低,预后较好。囊性肾癌同肾癌一样采用肾癌根治术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囊性肾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囊性肾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这一少见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5年间9例囊性肾细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性、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进程等,随访其预后;并与同期207例其他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分级及预后等进行比较。结果囊性肾细胞癌9例,占同期肾细胞癌的4.2%(9/216例),其中多房囊性肾癌7例、单房囊性肾癌2例。肿瘤核分级Ⅰ级6例(66.7%)、Ⅱ级3例(33.3%);肿瘤分期T1期8例(88.9%)、T2期1例(11.1%),均低于同期非囊性肾细胞癌(P=0.000 1和0.045)。临床偶然B超检查发现7例(77.8%),CT检查示多房性囊肿7例(77.8%)、包膜钙化2例(22.2%)、囊内不均匀强化或见囊实相间改变5例(55.6%),术前诊断率为66.7%(6/9例)。本组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肾切除术,平均随访28个月,疾病特异生存率为88.9%(8/9例),高于同期非囊性肾癌的71.0%(147/207例)。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分期、分级较传统肾癌更低,并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86年1月至1996年7月间13例囊性肾细胞癌和同期244例实质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囊性肾细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的正确率为76.9%,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92.3%。核分级和TNM分期较低,肿瘤细胞类型为透明细胞。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较低的肿瘤,应与肾细胞癌囊性坏死等肾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随访9~74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B超、CT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典型的病理表现.其TNM分期均为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谢泽铨  崔旭  许庆均  叶烈夫 《中外医疗》2011,30(13):19+114-19,114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9 年16例肾嫌色细胞癌的病历资料.结果 1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TNM分期:T1aNOM05例,T1bNOM05例、T2NOM06例:13例获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46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于肾癌的患者.结论 ...  相似文献   

17.
莫彩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96-97,161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1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囊性肾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诊断结果。结果CT误诊2例,包括单纯肾肿癌变和多房囊性肾癌各1例。诊断准确率为86.7%。结论CT对于单房囊性。肾癌诊断效果较好,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诊断为非单房囊性肾癌的良性患者,我们建议结合其他诊断方式,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评价MSCT结合Bosniak分级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术前MSCT的影像表现。结果:实性成分强化是预测囊性肾癌的唯一可靠的CT征象。结论:利用MSCT结合Bosniak分级在诊断囊性肾癌中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