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波  廖峻  余秋梅  罗承  曾蕾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34-1636
探讨中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引导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人际关系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云南省多个地区1 220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4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在男生和女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10,138.23,P值均<0.01);男性化气质量表、女性化气质量表得分与人际关系各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在人际关系总量表(F=8.53)、交谈行为(F=6.93)、交际交友(F=4.97)、待人接物(F=5.42)、异性困扰(F=8.53)等4个分量表上,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中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双性化个体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中学生人际关系更好,未分化类型的人际关系困扰最突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析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健康相关坚韧性问卷(HRHS),对延安大学37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379名大学生中,男性化占18.5%,女性化占16.4%,双性化占34.6%,未分化占30.5%。男、女生在坚韧性人格的承诺和挑战2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双性化个体的承诺、挑战2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结论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具有普遍性,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存在性别差异。双性化个体与未分化个体相比具有更高的坚韧性人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和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某高校215名大学生施测.结果 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为双性化(37.2%)、未分化(36.3%)、女性化(13.5%)、男性化(13.0%),且存在性别差异(χ2=13.932,P<0.01);双性化被试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均显著地高于其他3种性别角色类型(P<0.01);女双性化者存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上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均高于男双性化者(P<0.01).结论 双性化是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双性特质对女性所起的作用要显著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黄颀  刘电芝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36-1437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发展状况,探讨与性别角色的关系,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336名苏州大学学生作为被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主动性人格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大四年级学生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学生(P<0.05);男生的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学生干部的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29.2%、未分化为36.0%,都显著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性别角色的男性化维度和主动性人格具有高相关(r=0.62),男性化特质更能预测主动性人格特质(R2 =0.39).结论 大学时期是主动性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性别角色中的男性维度可以有效预测主动性人格.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与焦虑及抑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性别角色特质与焦虑及抑郁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Beck抑郁问卷(BDI)对33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女生在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 0.05);正性的男性化特质或女性化特质与焦虑、抑郁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双性化与男性化者比女性化与未分化者焦虑、抑郁水平低.结论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焦虑及抑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277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考察性度取向类型对大学生学业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大学生良好学业行为表现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式。方法采用贝姆性度量表、学业行为问卷对27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生中双性化性度取向者最少(6.9%),未分化者最多(51.3%);女性的双性化比例(5.4%)低于男性(9.0%),未分化比例(56.9%)高于男性(42.7%);2大学生的学业行为存在性别、是否学生干部的差异,女生的学习策略得分显著低于男生(t=3.815,P0.01),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及学业行为总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t=3.175,2.310,2.054,2.409,均P0.05);3在学业行为及其成就动机、学习态度、注意力/坚持性、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因子得分上,不同性度取向的个体存在显著差异(F=9.491,4.936,5.944,18.872,10.269;均P0.01),双性化人格特质者最优,其次为男性化,最后为女性化与未分化;4性度取向对个体学业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Beat=0.131,t=-6.444,P0.01)。结论双性化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良好学业行为表现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式。  相似文献   

7.
了解厦门市未进入TannerⅡ期低年级小学生男女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的分布特征,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2所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并基于厦门市儿童血压队列,筛选未进入TannerⅡ期的学生共823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hildren's Sex Role Inventory,CSRI)获得儿童男女特质得分、性别角色类型以及性别角色异性化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特质得分,性别角色类型和性别角色异性化的差异.结果 低年级小学生男性特质平均得分为(2.80±0.52)分,女性为(2.95±0.55)分;性别角色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比例分别为12.8%,11.9%,39.1%,36.2%,男生未分化的比例(41.8%)高于女生(31.5%),双性化比例(34.6%)低于女生(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2,6.02,P值均<0.05).性别角色异性化报告率为7.0%,不同性别、年龄报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厦门地区低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以双性化和未分化为主,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分布不同,男生以未分化为主,女生以双性化为主;性别角色异性化者报告率较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状况,为独生子女的性别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分层整群抽取的中国27所大学1890名独生子女和3 097名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大学生未分化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中,男大学生双性化比例高于女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女性化比例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担任过班干部的大学生未分化比例低,双性化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独生子女未分化比例高,性别角色发展存在较大偏差.民主型教养方式及社会实践有利于性别角色发展,而专制与溺爱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性别角色发展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9.
了解父亲教养参与情况及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为父亲教养参与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和大学生健康人格量表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的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各分量表得分均值高于理论平均值(3.00);大学生健康人格各分量表得分均值高于理论平均值(3.00).父亲教养参与度和大学生健康人格之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参与感知对健康人格的聪慧性、独立性、社会参与性、乐观自信、责任性和人际交往有正向预测作用;与父亲身体互动对聪慧性和社会参与性有正向预测作用;与父亲感情对人际交往和自由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父母关系对乐观自信有正向预测作用(P值均<0.05).父亲参与的感知和父母关系能解释乐观自信20.5%的变异,父亲参与感知和对父亲的感情能解释人际交往15.2%的变异,父亲参与感知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能解释13.7%的变异.结论 父亲教养参与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困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性别角色与人际困扰的关系,采用相关量表对2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角色的被试在人际困扰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双性化者和男性化者在人际困扰量表上得分显著低于女性化者和未分化者;性别角色量表中的男性量表与人际困扰量表有显著的负相关(即男性量表得分越高者人际困扰得分越低),而女性量表与人际困扰量表没有显著相关.这表明男性正性特质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密切关系,拥有男性正性特质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