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食物消费、体力活动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关系,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夏南部5个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2 47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宁夏南部地区儿童青少年按体质量指数(BMI)判断的超重/肥胖率为4.3%,按照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判断的腹型肥胖率分别为5.4%,10.6%.家庭经济水平、母亲职业、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与儿童青少年BMI有关(P值均<0.05);家庭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及职业,肉类食品、膨化食品及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与儿童青少年WC有关(P值均<0.05);母亲职业与儿童青少年WHtR有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水平高是BMI,WC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78,2.336,95%CI值分别为1.024~4.250,1.201~4.660,P值均<0.05);母亲职业为职员、公务员和个体是WC,WHtR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15,1.624,95% CI值分别为1.179~3.797,1.039~2.538,P值均<0.05);膨化食品摄入频率高是BMI,WC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60,1.618,95%CI值分别为1.208~3.179,1.046~2.505,P值均<0.05);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低者BMI,WC,WHtR均较高(OR值分别为0.348,0.368,0.679,95%CI值分别为0.189~0.640,0.217~0.624,0.473~0.974,P值均<0.05).结论 采用BMI,WC,WHtR判断的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与社会经济水平和食物消费有关.  相似文献   

2.
分析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效果,为儿童肥胖干预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从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和辽宁省7个省市分别抽取6~8所小学,共抽取一到五年级学生33 865名为研究对象,分为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评价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肥胖的改善情况.结果 重点干预组BMI降低了0.11 kg/m2,普通干预组BMI升高了0.02 kg/m2,对照组BMI升高了0.04 kg/m2,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BMI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均数差值分别为-0.16,-0.02 kg/m2,P值均<0.05).重点干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降低4.6百分点,降低值大于对照组(调整OR=0.905,95%CI=0.848~ 0.965,P=0.035).结论 肥胖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东省济南地区35~75岁人群肥胖类型与血脂促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地区35~75岁人群10 079人,测量受试者腰围、身高、体重、颈-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 PWV)及空腹血脂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血脂促动脉硬化指数(PAI)。结果 BM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cf PWV及PAI分别为(9.15±1.62)m/s和(2.27±0.96),BM I28 kg/m~2+腹型肥胖组分别为(9.82±1.78)m/s和(2.56±1.18),BM 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分别为(9.45±1.82)m/s和(2.44±1.19),BM I≥28 kg/m~2+腹型肥胖组分别为(10.99±1.91)m/s和(3.21±1.71)。与BM 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比较,其余各组cf PWV及PAI明显升高(P0.05)。与BM I28 kg/m~2+腹型肥胖组比较,BM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cf PWV明显升高(P0.05)。与BM 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比较,BM I≥28 kg/m~2+腹型肥胖组cf PWV及PAI明显升高(P0.05)。BM I及腰围对cf PWV及PAI共同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1.366、42.682,P0.001)。以BMI28kg/m~2非腹型肥胖组为参照,在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FPG等因素后,BM I≥28 kg/m~2非腹型肥胖组PAI4及cf PWV10m/s的OR值分别为1.649(95%CI=1.154~2.144)和1.551(95%CI=1.117~1.985),P均0.001;BM I28kg/m~2腹型肥胖组OR值分别为1.764(95%CI=1.370~2.158)和1.577(95%CI=1.264~1.890),P均0.001;BM I≥28 kg/m~2腹型肥胖组OR值分别为5.666(95%CI=3.726~7.606)和4.631(95%CI=2.615~6.647),P均0.001。结论在山东济南地区35~75岁人群中,单纯性肥胖及腹型肥胖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腰围及BMI增加在致动脉硬化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广东省青少年睡眠时间、运动情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青少年体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深圳市、阳江市、清远市3 020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调查睡眠时间、运动等情况,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11.49%,初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3.18%,高中生为9.54%;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h的比例分别为74.83%和94.23%;初中生参加充足(≥3次/周)大强度和小强度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2.61%和29.02%,高中生分别为18.52%和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523,42.063,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h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为9.99%,高于睡眠充足的学生(2.47%).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运动、城乡、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等因素以后,睡眠时间<8 h/d仍是高中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95%CI=1.34~5.75),运动情况与青少年超重肥胖无相关性.结论 睡眠不足为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参与运动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无相关.  相似文献   

5.
杨硕  郭红卫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472-1474
分析上海市某区小学生肥胖及代谢异常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为探讨引起小学生血压升高发病的代谢相关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抽取6所非寄宿制的公立小学,在选中的小学中,用抽签随机法从二~五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计840名学生,以其中血压偏高学生为病例组(56人),以同学校、同性别、身高相差5 cm以内、年龄相差6个月以内为条件在血压正常的学生中按1∶4匹配对照组(224人).对2组学生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结果 病例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18.17±3.89) kg/m2,(60.09±4.12) cm,(1.04±0.56) mmol/L,(4.66±0.59) mmol/L]高于对照组[(17.26±2.75)kg/m2,(56.19±2.46)cm,(0.79±0.22) mmol/L,(4.47±0.4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6.71,2.97,4.33,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BMI后,两组腰围、TG、FG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呈正相关(OR=2.836,P<0.05);腹部肥胖、高三酰甘油和高血糖均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OR值分别为4.357,3.049,6.000,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血压偏高的发生与肥胖呈正相关,代谢异常与小学生高血压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了解对新疆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中学生进行运动及饮食干预的效果,为有效制定广泛的干预方案提供支持.方法 在乌鲁木齐市3所中学中选取单纯性肥胖中学生56名,并对肥胖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皮脂厚度、血液指标、三围等,测试后随机均分为4个组别,分别进行干预,对干预测试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显示,有氧运动平衡膳食组体质量指数(BMI)为(27.83±2.53) kg/m2,对照组为(30.69±2.57)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1).干预后有氧运动平衡膳食组与平衡膳食组在BMI、上臂围、腰围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40,3.31,P值均<0.05);有氧运动平衡膳食组与对照组及平衡膳食组在背部、上臂部、腹部皮褶厚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6,20.71,17.45,P值均<0.01);有氧运动平衡膳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除在三酰甘油含量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外,其他血液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氧运动组三酰甘油含量干预前后净下降率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结论 有氧运动平衡膳食能够有效降低维吾尔族肥胖中学生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初中生静坐、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市852名初中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的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不同静坐时间、不同锻炼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26,19.52,P值均<0.05).调整了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初中生心理健康与静坐时间[OR值(OR值95%CI)=1.46(1.17~1.82)]、锻炼时间[OR值(95%CI)=0.60(0.47~0.77)])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存在拮抗作用.静坐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 多动少坐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分析超重肥胖对高血压学龄儿童左心室肥厚的影响,为制定学龄儿童心脏结构损害的早期筛查及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2-2014年在济南城区开展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本研究选取327例6~ 17岁高血压中小学生进行左心室肥厚检测,控制性别、年龄和血压,采用协方差分析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采用趋势x2检验探讨随BMI分组的变化,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变化趋势,控制潜在协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结果 随BMI分组的变化,LVMI(26.8±1.8,34.7±1.5,40.1±0.9) g/m2.7与左心室肥厚检出率(8.0%,22.4%,41.4%)均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x2值分别为22.68,24.28,P值均<0.05).超重和肥胖学龄儿童的左心室肥厚风险均增加,与正常体重组相比,OR值和95%CI分别为3.83(1.16~ 12.61)和9.18(3.10~27.19).结论 超重和肥胖可能增加学龄儿童左心室肥厚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肥胖可能有利于降低学龄儿童的心脏结构异常风险.  相似文献   

9.
探讨唐山市超重肥胖儿童尿酸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8-2019年唐山市543名超重、肥胖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正常体重儿童503名为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和血压(BP),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n,WHtR);留取血标本测得尿酸(serum-uric 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总胆固醇(ta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rotein-cholesterol,LDL-C).以年龄分组描述尿酸水平分布特征,分析尿酸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儿童尿酸水平分别为(278.15±89.68,322.72±89.5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P<0.01).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1.33%,2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28,P<0.01).UA水平与年龄、BMI、体重、TC、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7,0.28,0.14,0.23,P值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WHtR、TC、LDL-C是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0.82(0.72~0.94)、1.13(1.08~1.18)、0.38(0.23~0.64)、6.79(2.15~21.44)、0.04(0.01 ~0.14)].结论 唐山市超重肥胖儿童尿素水平、高尿酸检出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年龄、肥胖、血脂紊乱是肥胖超重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不同体重儿童盐味觉阈值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方便抽取石家庄市西王小学102名10~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52名,女生50名),分别进行人体测量、血压测定和检测盐味觉阈值.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不同性别学生肥胖或超重的分布以及不同体重分组中血压的分布,并对收缩压与盐味觉阈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学生中有42名肥胖或超重.正常体重组平均年龄、舒张压[(10.3±0.8)岁,(65.8±2.3) mmHg]与超重肥胖组[(10.6±0.9)岁、(66.6±2.7)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1.52,P值均>0.05);超重肥胖组BMI、腰围、收缩压[(24.7±0.6) kg/m2,(76.9±2.2)cm,(113.4±1.9) mmHg]均高于正常体重组[(19.4±0.4) kg/m2,(56.4±0.9)cm,(102.6±1.3)mmHg](t值分别为167.30,53.14,28.80,P值均<0.01);正常体重组与肥胖超重组血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0,P>0.05);正常体重组盐味觉阈值[(3.0±1.7) mmol/L]低于肥胖超重组[(3.8±1.5)mmoL/L](t=2.51,P<0.05);体重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收缩压与盐味觉阈值的r值分别为0.327,0.390(P值均<0.05).结论 超重或肥胖儿童对咸味更不敏感,导致摄入盐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