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患者使用阿瑞匹坦三联止吐方案治疗顺铂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收治的采用顺铂化疗的296例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阿瑞匹坦治疗的137例患者纳入阿瑞匹坦组,未使用阿瑞匹坦治疗的136例患者纳入常规治疗组,因费用问题化疗第一周期未使用阿瑞匹坦,第二周期开始使用阿瑞匹坦治疗的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瑞匹坦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无呕吐无解救治疗)为83. 9%(115/137),常规治疗组为22. 8%(31/136),阿瑞匹坦组高于常规治疗组。阿瑞匹坦组患者1~3级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需要胃复安解救者为15. 3%(21/137),低于常规治疗组;阿瑞匹坦组患者恶心情况也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患者联合使用阿瑞匹坦后,发生恶心呕吐明显下降,恶心降低2级和3级的分别为30. 4%(7/23)和8. 7%(2/23),呕吐降低2级和3级的分别为34. 8%(8/23)和17. 4%(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阿瑞匹坦是影响患者呕吐反应的最主要因素,阿瑞匹坦组患者无呕吐发生概率是常规治疗组的3. 71倍。常规治疗组中,性别和年龄不同患者的恶心、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阿瑞匹坦组患者便秘及乏力等不良反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阿瑞匹坦的止吐方案可较好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由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且不良反应小,患者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瑞匹坦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治我院8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止吐药物使用情况分为阿瑞匹坦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化疗及常规对症处理,阿瑞匹坦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瑞匹坦,观察两组恶心呕吐、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外周血象等变化。结果 阿瑞匹坦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但两组头晕、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红细胞数下降的程度稍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瑞匹坦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还可使患者尽早进食,有利于血红蛋白的生成,减弱肿瘤负荷和化疗所致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卡铂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卡铂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择经病理或细胞学以及血清学证实的58例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患者,其中30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TC组),28例接受5-Fu联合卡铂方案化疗(FC组),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评价近期疗效,按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判定标准(NCI-CTC)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58例均可评估疗效,TC组和FC组的客观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17.9%(χ2=9.265,P=0.00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1.15月和7.22月(χ2=6.737,P=0.00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36月和9.11月(χ2=10.646,P=0.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6.4%和40.0%(χ2=0.222,P=0.637),Ⅲ~Ⅳ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0%和34.78%(χ2=0.008,P=0.930)。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瑞匹坦预防顺铂3天方案所致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浙江省肿瘤医院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6月20日接受含顺铂(75 mg/m^2,分3天给药)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肺癌初治患者108例,根据止吐药物使用情况分为阿瑞匹坦组(n=54)和对照组(n=54)。阿瑞匹坦组接受阿瑞匹坦(125 mg口服,d1;80 mg口服,d_2~d_3)、托烷司琼(5 mg静滴,d1~d6)和地塞米松(12 mg口服,d1;8 mg口服,d2~d4)治疗;对照组同期使用托烷司琼(5 mg静滴,d_1~d_6)和地塞米松(12 mg口服,d1;8 mg口服,d_2~d_4)。观察两组化疗后急性期(0~24 h)、延迟期(24~120 h)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化疗期间(0~120 h)3~4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参照CTCAE 4.0对不良反应分级,采用呕吐生活功能指数(FLIE)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结果阿瑞匹坦组与对照组治疗急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7%和75.9%(P=0.039);两组治疗迟发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1.5%和61.1%(P=0.019)。化疗期间阿瑞匹坦组与对照组3~4级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8.5%和37.0%(P=0.032)。阿瑞匹坦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11.67±17.02和104.89±17.32(P=0.047)。阿瑞匹坦组患者便秘、呃逆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瑞匹坦预防顺铂3天方案的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良好,能提高接受高致吐化疗方案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嗅神经母细胞瘤12例,改良Kadish分期A期1例,B期5例,C期3例,D期3期。含手术的综合治疗6例,单独手术4例,单独放疗1例,单独化疗1例。结果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90.9%,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4.1%。A、B期和C、D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100%和80.0%(χ2=1.20,P=0.27),5年DFS分别为100%和44.4%(χ2=4.07,P=0.04)。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OS分别为66.7%和100%(χ2=2.67,P=0.10),5年DFS分别为33.3%和87.5%(χ2=4.88,P=0.03)。综合治疗与单一治疗的5年OS分别为100%和80.0%(χ2=1.20,P=0.27),5年DFS分别为83.3%和62.5%(χ2=0.35,P=0.88)。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较难,该病的治疗以综合治疗疗效较好,放疗是该病重要的治疗手段,该病预后与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瑞匹坦在预防肺癌含铂化疗方案所致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一线含铂化疗方案治疗的肺癌患者44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使用阿瑞匹坦与否在化疗过程中止吐效果的差异,同时观察阿瑞匹坦在多周期化疗中的止吐疗效。结果 44例患者中,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A组)急性呕吐的发生率为50.0%,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为81.8%;阿瑞匹坦、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急性呕吐的发生率为25.0%,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为47.7%;与A组相比,B组对急性呕吐的治疗有效率(RR)为909%,对延迟性呕吐的RR为77.8%。多周期化疗中阿瑞匹坦维持止吐效果较好,且无疗效衰减现象。阿瑞匹坦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厌食、疲乏、便秘、腹泻,A组厌食的发生率为93.2%,高于B组的63.6%(P=0.001);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瑞匹坦可有效降低含铂化疗方案的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PP组)与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DP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P组与DP组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 vs 60.0%, χ2<0.001,P>0.999),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6.7% vs 82.5%,χ2=0.284,P=0.594);PP组中位OS优于DP组(17.0个月 vs 9.0个月, χ2 =4.411,P=0.036),中位PFS亦优于DP组(8.0个月 vs 5.0个月, χ2=4.299,P=0.038);PP组死亡风险较DP组降低52.4%(HR=0.476,95%CI:0.282~0.805,P=0.006);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DP组(28.9% vs 64.4%, χ2=11.429,P=0.001)。结论 在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中,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较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PARP-1在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与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ARP-1在舌鳞癌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5例舌鳞癌组织及13例邻近正常舌组织的石蜡组织切片中PARP-1的表达水平,分析PARP-1的表达水平与舌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55例舌鳞癌组织中,PARP-1阳性表达率为89.0%(138/155),其中58.1%(90/155)呈高表达,41.9%(65/155)呈低表达;13例邻近正常舌组织均无PARP-1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5,P=0.000)。PARP-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分期(χ2 =10.841,P=0.002)、N分期(χ2=8.962,P=0.007)、病理分期(χ2=17.151,P=0.000)呈正相关。PARP-1高表达者总生存时间(P=0.037)与无瘤生存时间(P=0.026)比低表达者短。结论PARP-1可能是促进舌鳞癌发生发展的癌基因,具有预测舌鳞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阿瑞匹坦/奥氮平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方案在多日顺铂化疗的女性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费用效益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7例女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阿瑞匹坦组(44例)和奥氮平组(43例)。阿瑞匹坦组止吐方案:阿瑞匹坦、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对照组方案:奥氮平、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结果 44例阿瑞匹坦组患者中,29例患者(65.9%)延迟期呕吐达到完全缓解,43例患奥氮平组患者中,30例(69.8%)延迟期呕吐达到完全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阿瑞匹坦组呃逆发生率更高(P=0.023),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奥氮平导致的嗜睡作用更明显(P=0.006)。血液学毒性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周期阿瑞匹坦组的费用明显高于奥氮平组(P<0.01)。结论奥氮平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用于女性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多日化疗所致的延迟性恶心呕吐安全性和有效性与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相似,但更具有费用效益比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无远处转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单药顺铂每周(40mg/m2,1次/周)和每3周(80~100mg/m2,1次/3周)同期放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45例IMRT联合单药顺铂同期化疗的非转移NPC患者临床资料,急性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 3.0标准,不良反应和营养状况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分析或精确概率法以及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45例患者口干、咽痛、口腔黏膜炎、皮炎、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15.6%、28.9%、6.7%、8.9%、13.3%和22.2%。治疗后BW、BMI、TP、BUN、Cr、Na+、K+、Ca2+和Cl-变化的性别分层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变化接近统计学意义。组内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ALB、TP、Na+和Cl-均下降(P<0.05),但顺铂每周组BW、BMI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治疗前后两组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顺铂每周组营养失衡较顺铂每3周组更普遍,但治疗前后两组变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10年的生存情况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及常规二维放射治疗(CF)三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比较。方法 收集2000年10月-2003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7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放疗疗效、预后影响因素、失败模式、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患者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0.59%、24.12%和11.76%。3D-CRT、LCAF及CF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1Ρ=0.29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有无胸背部疼痛、临床分期、有无软组织影和≥2级放射性食管炎(radiation esophagitis, RE)为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三组患者中复发和转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4.619,P=0.099,χ2 =3.221,P=0.200)。三组患者≥2级急性RE和≥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a, R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42、4.281,P=0.802、0.118),但3D-CRT与LCAF两组间≥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6,P=0.038)。截至随访时间共有20例患者生存,多数患者生存状态良好。结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为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区域性复发及远处转移仍为患者的主要失败模式;与LCAF相比,3D-CRT能明显降低2级以上R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肠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能手术切除且伴肠梗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79例,根据其后续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肠道支架植入术,解除肠梗阻后,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肠道支架解除肠梗阻,并完成化疗计划。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5% vs 30.00%,χ2=2.921,P=0.087);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23% vs 50.00%,χ2=3.978,P=0.046)。两组患者化疗及肠道支架植入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治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3个月(16个月 vs 13个月,P<0.05),中位总生存期延长6个月(25个月 vs 19个月,P<0.05)。结论  肠道支架植入术可有效解除结肠癌患者肠梗阻,后续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的疗效优于卡培他滨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表达情况,利用χ 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OPN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及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结果 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83.3%(70/84)。在早期患者中,OPN阴性表达组DFS和OS长于OPN阳性组(χ 2=9.722,P=0.019;χ 2=6.064,P=0.014)。而晚期患者OPN阴性表达组DFS和OS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OPN表达,OPN可能成为预测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在肺多原发癌和转移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微量全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分别检测28例转移癌、30例肺多原发癌和29例原发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率及损伤程度。结果 转移癌组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损伤阳性率为6.29%(176/2800),显著高于肺多原发癌组3.77%(113/3000),(χ2=18.883,P=0.000);肺多原发癌组显著高于原发肺癌组2.66%(77/2900),(χ2=5.494, P=0.019)。转移癌组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的尾长、尾矩和椭圆矩分别为(44.19±13.48)μm、(4.53±1.66)和(4.64±1.50) ,显著高于肺多原发癌组[(34.85±8.40)μm、(3.30±1.04)和(3.54±1.03) ],(P=0.000);肺多原发癌组显著高于原发肺癌组[(26.25±7.64)μm 、(2.20±0.98) 和(2.37±0.78)],(P=0.000)。结论 检测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有助于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升高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诊为HCC并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1例患者纳入研究,按EOS表达分为术前EOS升高组(≥0.5×109/L)56例和EOS正常组(<0.5×109/L)37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临床基线资料,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EOS正常组和升高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54.3%、38.0%和82.1%、49.9%、30.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341);按1:1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别获得47例患者,EOS正常组和升高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1.6%、31.2%和87.2%、50.0%、25.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601,P=0.438)。结论 术前EOS升高对HCC患者总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期治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靶区剂量分布、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3D-CRT临床资料,其中72例2000年8月—2004年12月治疗者为A组,131例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治疗者为B组。A和B组等效中位剂量为66 Gy和60 Gy。采用放疗计划系统评价剂量分布,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A和B组物理参数比较,A组GTV、CTV和PTV的Dmax、Dmean、V65明显高于B组(P<0.05);GTVV50,CTVD95、CTVV60~50,PTVD100~90、PTVV55~50,B组明显高于A组(P<0.05);GTVD100~90、GTVV60~55、CTVD90和CTVV60、PTVV60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以及急性期放射性肺炎和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全组放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18.8%、14.5%。A组和B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 8%、15.3%、10.5%和59.3%、20.8、16.9% (P<0.05)。结论 随着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应用的日益成熟,Ⅲ期NSCLC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在降低放疗处方剂量、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同时,肿瘤靶区实际受照剂量和放疗疗效并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癌灶切除时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拔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以及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次数亦低于对照组(P<0.001),但镇痛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0% vs 82.0%,χ2=5.005,P=0.0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4.0%,χ2=0.379,P=0.538)。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全麻用药量,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食管癌在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抑制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徐州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记录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1年期间内淋巴细胞计数。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近期疗效与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最低值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细胞最低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放疗前淋巴细胞计数为(1.78±0.76)个/毫米3,放疗过程中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为(0.45±0.22)个/毫米3,放疗结束1年淋巴细胞计数为(1.15±0.39)个/毫米3。食管癌病变长度、病变最大宽度及是否行同期化疗是影响放疗间淋巴细胞降低的因素(P<0.05)。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最低值≥0.5个/毫米3组与<0.5个/毫米3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2%与70%(χ2=7.66, P=0.007)。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细胞最低值<0.5个/毫米3组生存低于≥0.5个/毫米3组(χ2=4.489, P=0.034),两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51.6%、37.4%及81.3%、54.0%。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TNM分期、病变长度及淋巴细胞最低值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MACC1、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患者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完全性切除的肺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102例和癌旁组织5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患者行定期随访,分析MACC1和c-Met 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MACC1和c-Met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80%、54.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7.01%、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c-Met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MACC1与c-Met 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62, P=0.008)。MACC1阳性组2年内复发率为73.77%,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1.71%(χ2=17.686, P<0.001)。c-Met阳性组2年内复发率为76.79%,高于阴性组的34.78%(χ2=18.272, P<0.001)。Cox回归多因素提示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术后病理分期、肿瘤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影响肺腺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