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征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和浙江6所高校的1 244名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童年期负性事件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64%,自杀意念得分女生(8.47±2.20)高于男生(5.92±1.25),农村学生(7.90±0.92)高于城市学生(5.68±1.16)。有84.57%的大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42,0.65,-0.58,P值均<0.01)。精神质、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和大学自杀意念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54,效应量分别为13.19%,39.33%。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薛朝霞  梁九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71-1073,1076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昌市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个性特征量表(16PF),对南昌市101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16PF量表中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人格因素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焦虑、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稳定性、自律性、敢为性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抑郁的介导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综合性大学本科生共1145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大学生近1周内自杀意念和抑郁症状,通过基本情况问卷了解大学生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包括重大疾病、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人际冲突,并通过中介分析探讨抑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介导作用.结果 负性生活事件中重大疾病(OR=2.5,P=0.028)、人际冲突(OR=7.2,P=0.002)和经济困难(OR=1.6,P=0.026)均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学业困难与自杀意念无相关性(OR=1.8,P=0.090).调整抑郁变量后,重大疾病和人际冲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经济困难对抑郁无影响,学业问题对抑郁和自杀意念均无影响,故抑郁是重大疾病和人际冲突与自杀意念的完全中介变量,而抑郁在经济困难、学业问题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无中介作用.结论 抑郁在不同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的关系路径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5.
尹璐 《中国校医》2009,23(4):388-39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南京师范大学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3.4%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在对生活满意程度、对自我心理素质评价、接受心理医生帮助和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上,有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无自杀意念者在负性生活事件的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结论针对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特点,提早进行自杀预防,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特征量表(16PF)对江西省1010名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6PF量表中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律性、X2、X5、X6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的得分要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或p〈0.01);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X1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的得分要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或p〈0.01)。结论大学生不良的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特征量表(16PF)对江西省1 010名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6PF量表中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律性、X2、X5、X6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的得分要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或p<0.01);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X1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的得分要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或p<0.01)。结论大学生不良的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哈尔滨、北京、太原、重庆、贵阳、鄂州、绍兴、广州8座城市17 622名中学生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应激性生活事件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压抑和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躯体亚健康关联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压抑应对方式在总效应中所占比例为19.4%~30.1%,退避应对方式在其中所占比例为18.6%~26.3%。压抑和退避应对方式在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心理亚健康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压抑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25.2%~34.0%,退避应对方式所占比例为20.1%~29.9%。结论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亚健康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合理的应对方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促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新国  黄霞妮  孙盈  段修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5,(6):1052-1054,1088
目的探究大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西大学和广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为28人,占总人数的9.4%。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介模型检验各项拟合指数良好,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率为17.9%。结论生活事件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减少因生活事件所产生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0.
徐凯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62-1565
我国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堪忧[1],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自杀意念作为预示自杀行为的强高危因素,指一个人在思想中出现死亡、自杀或严重自我伤害的内容,包括对自杀的计划、步骤和结果的想法[2].尽管自杀意念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3],但它却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早期预警信号[4].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角色冲突是影响青少年自杀、自残等危险行为的重要因素[5-6],性别角色冲突水平越高越容易采用自杀行为[7-10].自尊是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总体评价[11],它作为积极心理特征与性别角色冲突显著负相关[9],能很好缓解由性别角色冲突引发的消极心理特征、消极情绪和危险行为[12-13],且在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间起到中介效应[1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的调查以及探讨自尊在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学生自杀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讨孤独感、焦虑、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羞怯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ia at Los Angels Londiness Scale,UCLA)、大学生羞怯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贵州省3所大学6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和Bootstrap法检验焦虑和孤独感在生活事件对羞怯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女生在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上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667,-3.073,-2.752,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的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145,-2.432,-1.970,P值均<0.05).羞怯、生活事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5个变量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均>0.313,P值均<0.01).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在生活事件与羞怯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发生得越多应激越强,越容易产生焦虑与孤独情绪,从而导致较高的羞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预防该人群的自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某高校8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秩和检验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关系.[结果]近1周内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4%,学习压力,挫折因子与人际关系矛盾是大学生主要的应激源,自杀意念组在负性生活事件的平均应激量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想转专业(OR=1.257)、与同班同学有矛盾(OR=1.322)、钱物丢失或被盗(OR=1.470)是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与班级大多数同学能和睦相处(OR=0.701)是保护因素.[结论]根据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特点,有针对性地减少与自杀意念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的发生或减轻其影响程度,同时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及辅导,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以及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和主要原因,以便更好地预防高校自杀事件的发生。方法利用SCL-90量表、一般情况表、16PF量表对某大学3568名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9.76%;性格特点为敏感、多疑、紧张、少与人相处、多幻想、心理健康水平差等;性别、有无心理问题、父母是否离异、家庭成员关系、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常为自己的容貌及外表苦恼、对自己的评价、经济状况、抑郁状况等因素为引起自杀意念的个体和社会因素。结论自杀意念的形成是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紧张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科学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乡市 3所高校 6 0 7名一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 ,分别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结果  6 0 7名大学生有心理症状 ,占 14 .99% ;心理问题组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心理问题组消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积极因子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心理问题组SCL - 90总分和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 ,与积极应对因子分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紧张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个性特征及应对压力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遭遇压力、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目的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的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974名大学生中,14.6%的男生、17.5%的女生有过自杀意念,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侨生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18.8%)高于中国内地生源(11.2%)。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觉得自己总是不比别人好而自卑”(OR=4.072)、“遇到问题,不找人倾诉”(OR=2.263)、“较长时间陷入生活、学习、感情或经济压力”(OR=1.597)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而通过体育运动放松心情(OR=0.519)是保护因素。结论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防止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李艳兰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075-107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A型人格和防御方式特点及关系。方法整群抽取江西某高校406名大学生,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A型行为类型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调查。结果11.8%的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组A型行为发生率为54.2%,高于无自杀意念组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自杀意念组在时间匆忙感、竞争敌意、A型人格总分、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上得分〔(15.81±3.4)、(13.65±3.09)、(29.46±5.63)、(4.91±1.00)、(4.66±0.53)〕高于无自杀意念组〔(11.72±3.56)、(11.83±3.40)、(23.54±6.03)、(3.80±0.76)、(4.43±0.60)〕,在成熟防御机制(5.30±1.02)上低于无自杀意念组(5.61±0.8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匆忙感、竞争敌意、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对自杀意念各因子及总分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A型人格及防御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asthenopia),临床诊断常以患者眼部自觉症状为主,表现为双眼或单眼酸胀、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无法持久地阅读,甚至恶心、头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视疲劳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一般认为,视疲劳的病因比较复杂,多归因于用眼过度,认为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结果,属于身心疾病。目前的研究多从眼部因素及环境因素着手。Mocci等研究了心理因素与视疲劳的关系,认为人格特征、压力、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是影响视疲劳的因素。笔者对苏州大学部分学生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与视疲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了解高中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并构建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为预防青少年自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文版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对整群随机抽取的临沂市2所学校64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终模型.结果 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4.7%.模型拟合效果理想(x2/df=2.350,RMSEA=0.046,AGFI=0.973,GFI=0.991,NFI =0.980,IFI =0.989,CFI=0.989).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抑郁及焦虑直接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0,-0.59和-0.72;人格特征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09,通过焦虑和抑郁对自杀意念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02,所有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和焦虑情绪对自杀意念具有直接或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学生遭遇的生活事件、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后成长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压力后成长问卷,对分层随机抽样的凯里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9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遭遇的生活事件、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后成长得分分别为(39.68± 15.40)(26.10±6.55)(46.47± 10.40)分;男生受惩罚、适应、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96,2.28,3.82,P值均<0.05),男生压力后成长总分低于女生(t=-2.10,P<0.05);专科生丧失、学习压力和生活事件总得分高于本科生(£值分别为3.28,4.23,2.65,P值均<0.01);来自农村大学生的丧失、学习压力、适应和生活事件总得分高于城镇大学生(t值分别为4.53,3.41,2.92,3.40,P值均<0.01).除丧失因子外,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与压力后成长及其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后成长及其因子均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事件与压力后成长之间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20年8月—2022年8月,选取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500名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对象个人情况、自杀意念情况、生活事件情况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42例,占总人数的8.40%。单亲家庭、有失恋史、有性经历、有堕胎以及父亲文化程度低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有自杀意念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01),负性生活事件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01)。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正相关(r=0.561,P<0.001),与社会支持总分呈现负相关(r=-0.325,P<0.001)。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受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可有效降低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