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25所中学的4 0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等信息.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69%(2 404/4 096).48.12%(1 971/4 096)的学生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艾滋病教育处方(63.48%)、艾滋病知识宣传栏/海报(60.63%)和专家专题讲座(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9,95%CI=1.04~ 1.36)、学校提供过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OR=1.84,95%CI=1.56~2.17)、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OR=2.54,95%CI=2.21 ~ 2.92)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尤其对艾滋病流行形势、主要传播途径和新型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缺乏.学校应加强针对流行新形势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清远市女性性工作者(FSW)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对该人群制定行为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县夜总会、桑拿沐足、卡拉OK、发廊、出租屋等场所的FSW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同时采集5mL静脉血样进行HIV及梅毒抗体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33名FSW,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8.4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以下(OR=0.08)、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OR=0.17)、3001~5000元(OR=0.36)的FSW知晓率较低,而既往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OR=9.59)的FSW知晓率较高。19.24%(61/317)的FSW觉得自己可能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近1个月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76.28%(254/333);近1周与临时性伴、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1.82%(57/110)、20.85%(54/259)。33.63%(112/333)的调查对象曾尝试过毒品。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梅毒感染率为7.51%(25/333)。结论清远地区部分FSW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因此全面推广安全套使用,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合肥市3县1区1个企业、11个建筑工地和8个农贸市场共抽取800名农民工,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800名农民工艾滋病预防基础知识总知晓率为75.8%,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45.6%,其中"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和"哪些地方可得到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两个问题知晓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地类型、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是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未婚、女性、文化程度低、在郊区打工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应重点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宣传,应提高农民工对艾滋病资源咨询服务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5~6月间首次到凭祥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人民医院建卡或进行围产期保健的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4.5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在各个知识点的正确回答率上,调查对象对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正确回答率最低。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孕产妇艾滋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尤应关注低文化层次的边远地区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全日制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采用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制定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进行知晓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9 416名大学生,其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98%;女生的知晓率为82.20%(5 587/6 797),男生的知晓率为70.64%(1 850/2 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一年级学生的知晓率(91.98%)最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知晓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文科生的知晓率(88.06%)最高;来源于珠三角地区的学生知晓率(80.92%)高于粤东、粤西、粤北和省外的学生(P<0.01);来自城市和城镇学生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学生(P<0.01)。在中学时期或在校外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知晓率(分别为81.33%、80.65%)高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均P<0.01)。答对全部8道知识题的学生有2 604人,占27.66%;以答对7道题的学生最多,有3 044人,占32.33%。结论 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的知晓率存在差异;应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开展精准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莞市工厂工人、学生、村民3类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群特征、基本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方法分析其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 880人,其中男性1 385人,女性1 495人。工人、学生、村民平均年龄分别为(27.51±6.70)(16.16±0.97)、(35.46±10.54)岁。学历以初中及高中/中专为主,分别占35.42%(1 020/2 880)、42.19%(1 215/2 880)。本次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77%(2 643/2 880),其中工人、学生、村民3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92%(915/964)、91.88%(883/961)和88.48%(845/95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沿海片(OR=0.50)、30~39岁(OR=0.61)、在婚(OR=0.39)、大专或以上学历(OR=0.21)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丘陵片/水乡片(OR=1.95、2.23)、学生/村民(OR=1.65、2.43)、年龄≥40岁(OR=1.31)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偏低。结论东莞市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水乡/丘陵片、低年龄段、低文化程度、未婚/同居者及高年龄段(≥40岁)者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在校高中生及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针对在校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21个县区每县区抽取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以及8个城市县区的大学各1所,每所学校各年级抽取一个班级所有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性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21个县区的36所中学和8所大学共15 971名学生。其中城市占46.6%,农村占53.4%;男性占47.2%,女性占49.8%;年龄在11~27岁,平均年龄17.7岁。听说过艾滋病者占97.1%,主要知识来源为电视、报刊和杂志。艾滋病总知晓率为47.8%(7 627/15 971),其中对输血和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6.2%和87.1%,对正确使用安全套和保持单一性伴关系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只有54.2%和33.0%。大学生和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2.7%和41.0%,城市和农村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62.1%和3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晓率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了解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学生1 9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8%,藏族大学生知晓率(55.2%)低于汉族大学生(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55,P<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82.3%)高于藏族大学生(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533,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58.4%)高于藏族大学生(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519,P<0.0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69.6%)高于藏族大学生(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18,P<0.01).结论 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程度不高.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30个县区221个学校249个班级的11638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集中调查,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结果63.65%的调查对象曾经上过艾滋病预防的课程。15.46%的学生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握手传播,84.74%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81.60%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52.86%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31.02%的调查对象和父母谈论过艾滋病相关话题。58.53%的曾和同学或朋友谈论过艾滋病相关话题。结论浙江省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待提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黔东南州某高职院校在校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降低校园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提出校园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1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进行艾滋病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在校学生1 861名,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7.59%,其中非医学专业学生为69.79%,医学专业学生为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5,P<0.001)。学生对艾滋病严重程度、我国青年学生疫情形势以及我国法律对艾滋病人的权益保护等知识知晓率不及80%。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方面,95.06%的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其次是网络宣传(89.63%)、电视宣传(82.91%)。结论 黔东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还有待提高,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郑州市民办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改善乙肝歧视环境和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郑州市4所民办高校1 838名大学生,使用自制的“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水平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乙肝知识得分为(7.61±2.95)分,知晓率在31.4%~68.5%之间;不同性别、专业、年级、住宿方式、独生子女的学生乙肝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对于乙肝患者的歧视态度、疫苗接种率及体检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专业、年级、喜欢本专业、住宿方式、是否兼职、性行为是影响乙肝知识的因素(F = 18.638,P<0.01)。结论 郑州市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乙肝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存在歧视现象,应针对特异性的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防控知识的同时提高疫苗接种率,促进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了解清华大学校园内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清华大学校园内1150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比较高。为83.996。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普遍低。个别问题仅有30.596的调查对象能正确回答。对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知晓率更低,所有5个问题能正确回答的均不超过半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收入与艾滋病知识综合得分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获取知识的态度、是否受过艾滋病知识培训是影响综合得分的6个因素。结论 应针对流动人口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教,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力量,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的1037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对自杀的态度.结果 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专业、母亲的学历、佛教信仰、生源、年级被分别引入不同的自杀态度分量表.女生比男生更加明确、理性、客观地看待自杀行为.非医学专业对自杀行为的歧视成分更多,而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认同自杀是可以预防(Beta=0.237)并且可以自我控制的行为(Beta=0.124),认为自杀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eta=-0.123).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态度越消极.具有佛教信仰的大学生对自杀持相对宽容、同情的态度.结论 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相对明确. 相似文献
14.
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甘肃省791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遍较低,有61.2%的人认为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人怀有歧视态度,仅有27.4%的人愿意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朋友或邻居继续交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与文化、籍贯、婚姻、经济收入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是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得分主要受文化程度影响.结论 应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Young people are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state policies against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We intended to assess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regarding AIDS in Iran. 相似文献16.
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学生体力活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市某3所综合性大学465名大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体力活动相关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大学生体力活动达标(中高强度体力活动≥1 h/d,≥5d/周)报告率为9.7%;闲暇时,每日静坐时间少于2h的人数为72人,占15.5%.体力活动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以上、在学校住宿、成绩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达标组学生体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选择活跃生活的自信心得分中位数均高于未达标组(Z值分别为-2.344,-3.523,P值均<0.05);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报告率均高于未达标组(x2值分别为6.322,23.091,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大学生体力活动达标率较低,每日静坐时间较长.应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学生人群中艾滋病及相关问题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情况,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本校医疗系和护理系大一、大二21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111例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对中国目前艾滋病感染人数的正确回答率为10.6%;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91.7%、92.8%、87.6%,但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接吻有56.3%的人认为可传染;68.4%和40.6%的学生认为发放安全套、提供一次性针具能预防和减少艾滋病的发生,艾滋病的治疗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6.9%;在公共场所遇到艾滋病感染者62.4%的学生可以保持正确的态度,但仅有37.8%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共事,而不愿意共事的因为34.4%是害怕被传染.结论 医学生人群中艾滋病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够全面,认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了解济南市高校学生乙肝认知水平及态度,为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济南市12所高校学生共1 33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济南市高校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知识结构不全面.仅有50.07%的学生知道注射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乙肝病毒不能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的正确认知比例不足30%,且与所学专业有一定关系.学生对乙肝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知程度不足,约70%的学生不清楚已有相关法律规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乙肝五项”的检查,且所学专业与性别对此认知有影响.学生对乙肝携带者的正向态度不足.结论 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与大众传媒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乙肝的认知程度及态度. 相似文献
19.
口腔疾患是HIV/AIDS患者重要和早期的临床表现之一,口腔医疗服务不仅有利于治疗患者的口腔疾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HIV的传播.口腔专业医学院校的学生是未来提供HIV/AIDS患者口腔医疗服务的重要卫生资源,他们的HIV/AIDS认识和态度对未来提供的服务具有重要的影响.此文对口腔专业医学院学生的HIV...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大学生,高中学生和职中3组学生,采取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高中学生,职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84.30%,77.30%,71.80%(P<0.01);大,中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是以报刊和书籍为主;绝大多数的大,中学生赞同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多数的大中学生不赞同卖淫嫖娼,婚外性行为,吸毒等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大,中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模糊,态度暖昧。结论 大学,高中,职中3组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一定水平。但仍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将预防艾滋病相关教育与社会伦一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使之做到知,信,行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