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掌握贵港市放射诊疗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加强放射诊疗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贵港市放射诊疗工作单位基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贵港市放射诊疗设备使用场所防护检测率为16.28%;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率为100%;法律法规、防护知识培训率为100%;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率为100%。结论 放射诊疗设备使用场所防护监测率较低,必须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西藏日喀则市医用辐射防护现状。方法 采用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并记录,根据放射卫生相关标准规范对所选取医疗机构的放射诊断设备进行性能质量控制检测和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家医疗卫生机构共检测设备13台,放射工作场所13个,合格率均为84.62%;其中DR合格率80%,CT合格率100%,影像增强透视机合格率为75%,不合格主要指标为DR的曝光时间指示偏离和影像增强器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个人防护用品平均配置率1.3件/台。结论 调查的5家医疗机构个人防护用品配置不足,工作人员防护意识缺乏;场所防护和设备性能检测均未严格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执行。建议进一步加强放射诊疗设备管理与检测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某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为有关部门加强放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放射诊疗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方法 采用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频度调查记录表,收集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基本情况,并随机抽取部分机构设备进行检测。结果 某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配有放射诊疗设备754台,放射工作人员1754人,男女比例3∶1;日常放射诊疗工作以X射线诊断为主,设备数量、放射工作人员数和放射诊疗应用频次分别占总数的95%、78%、98.4%;全部机构均配置了防护用品,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项目符合率分别为97%和94.1%;随机抽取的17家放射诊疗机构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1.8%,放射防护检测合格率为98.4%;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均参加了放射防护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并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结论 该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总体良好,但设备种类、人员来源、放射防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昌平区放射诊疗单位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昌平区放射诊疗单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我区医用射线装置分布、放射工作人员现状,建立放射诊疗单位资料库,以加强放射诊疗单位管理,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方法 依据放射工作单位档案及专项调查资料,对昌平区放射诊疗单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率69.7%,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率87.8%,个人剂量检测率87.2%,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率86.7%,场所和设备检测率分别为49.6%和53.0%。结论 应加大监督检测力度,私人医院和口腔诊所应作为今后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油田所属医疗卫生单位放射防护工作现状,更好地开展油田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油田所辖21家医疗卫生单位放射装置防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个人剂量计佩带率为100%;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大部分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监测结果均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完善防护设施;加强对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法规、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6.
贾力 《中国辐射卫生》2015,24(3):218-219
目的 了解濮阳市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2013年对濮阳市61家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卫生专项检查。结果 61家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率为95.0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5.09%,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8.28%,放射医用设备检测率为81.55%。市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市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总体良好,乡级放射防护情况有待改善,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仍需做好放射诊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区放射诊疗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证》持有、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计佩戴及监测情况,掌握依法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概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监管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依据国家放射防护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调查表,对已掌握的放射诊疗单位进行现场调查,最后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区放射诊疗单位157家,共有1051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率96.67%、监测率85.15%,按规定进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62.13%。结论 大部分放射诊疗单位健康监护工作较好,通过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确保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用辐射防护现状,科学实施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监督管理。方法 对抽取的14个地市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2 696家,放射诊疗设备3 695台套,年放射诊疗总量1 580万人次,放射工作人员9 038人。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防护配套设施、诊疗设备性能检测与职业病危害评估总体状况仍不理想。结论 规范开展放射诊疗活动,仍需卫生监管部门和放射诊疗机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连云港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现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放射卫生防护措施,更好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工作方案》开展现场调查工作。结果 连云港市放射诊疗机构共有放射工作人员数827人,男性占69.6%,女性占30.4%;荧光屏透视机使用率6.9%;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备率80.3%;放射工作人员在岗培训率89.4%,个人剂量监测率90.4%,职业健康体检率61.1%。结论 加强对放射诊疗机构的监督力度,提高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卫生管理水平,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崇明县放射工作人员及设备的防护情况,完善各放射工作单位的档案,加强放射工作单位的管理,确保我县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方法 采用调查表法对崇明县的所有放射工作单位进行详细调查,对采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崇明县39家放射工作单位的239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为100%,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383 mSv·a-1,均低于2mSv.放射工作人员无症状者占78.66%,放射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为94.55%。但放射工作人员本年度体检率较低,仅为43.51%。结论 继续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与管理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状况和工作场所防护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方案和相关标准要求,对监测点医院的X射线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藏监测点医院的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总合格率为59.69%(77/129),各地市合格率在16.67%~70.59%之间;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总合格率为95.35%(123/129),各地市合格率在55.56%以上。结论 西藏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合格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放射卫生监管与监测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某区放射诊疗机构受检者放射防护情况的专项调查,以期发现目前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的现状,寻找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表和现场监督检查相结合方法,了解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概况和放射工作场所中受检者的防护情况,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74份调查表和现场检查的结果,68家医疗机构制定了受检者防护制度,占91.9%。受检者防护中使用防护设备的医疗机构有11家,配备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医疗机构71家,共占95.9%。结论 放射诊疗机构中的受检者防护职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省各地开展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和场所防护监测现状,结合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报告,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相关的标准,开展各类设备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性能监测;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调查表。结果 21.4%的监测点缺少X射线质量控制检测设备,不能开展质控检测,检测报告中存在不规范现象,调查的八类职业类别中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大,工业辐照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低,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不够。结论 增配质量控制监测设备,完善检测报告,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津市方舱CT放射防护现状,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方法 以现场调查与检测的方式对天津市8家医疗机构的方舱CT的防护设施、设备及场所的放射防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和检测的8台方舱CT机房有效使用面积绝大多数在15 m2左右,最小单边长度未超过3 m;机房采用3~5 mm铅屏蔽材料;8间机房均为受检者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均设有观察窗和闭门装置,配置率100%;7间机房设置了动力排风装置,配置率87.5%;6间机房设置了工作状态指示灯和门灯联动装置,配置率75%;只有4间机房设置了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配置率50%;放射防护注意事项设置率最低,为37.5%;场所和设备的放射防护检测均满足标准要求。结论 我市新安装的方舱CT整体情况良好,总体基本符合辐射防护安全和放射防护标准,能够在应急状态下为放射诊疗活动提供安全保障,仍应完善各项放射防护设施的配置,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重庆市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掌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结果 本市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30家,分布在疾控中心(25家)、职业病防治院所(1家)、医疗设备检测机构(1家)和民营单位(3家)。其中,区县级疾控中心24家,13家开展放射诊断设备和工作场所检测,11家只开展工作场所检测,均未开展放射治疗设备检测、核医学设备检测及个人剂量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共175名,均持证上岗,以中青年为主(占90%),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最多(占69%),初级职称工作人员比重较大(占54%),放射防护相关专业工作人员较少(占11%)。放射卫生质控检测设备共244台件,以放射诊断类质控检测设备和工作场所防护检测设备为主(占87%),区县级疾控中心的设备配备率较低(5台件/家)。结论 市级疾控中心和民营单位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强,但区县级疾控中心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弱,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医用X射线放射防护现状,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北京市23所高校放射防护场所及61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性能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调查放射工作人员51名《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率96.1%;41个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控制室门窗合格率100%,病人门合格率80.5%,机房面积和通风状况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医用诊断X射线机性能检测合格率91.8%。结论 应加强高校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候诊区辐射防护,减少公众辐射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监测几种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了解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便携式X-γ剂量仪(闪烁体探测器),同一测点连续监测10个数据,取其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 60Co治疗机的工作场所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出现在工作人员摆位处,其值为2.9×10-6Gy/h,其他几种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剂量率值均小于5.0×10-7Gy/h。结论 辐射医学设备所在的工作场所有较好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8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诊疗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BZ 130—2013的方法要求,对深圳市17家医疗机构的18台DSA设备进行状态检测,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和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18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合格率为44.4%,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第二术者位结果略高于第一术者位,经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一术者位的腹部位置和第二术者位的胸部位置所受的辐射剂量值最高。DSA设备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合格率为88.9%,机房外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处于安全水平。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重视腹部区域的防护问题,重点关注第二术者位的防护问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自觉规范穿戴铅橡胶围裙等个人防护用品和使用辅助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周口市区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的整体情况,做好以后的放射卫生工作。方法 现场调查收集市区各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防护资料。结果 透视机、摄片机隔室率和状态检测率分别为61.5%、92.1%和82.0%;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率分别为86.0%、82.0%;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2.4%、7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得到了提高,应加强受检者防护和X射线设备的状态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山东省医用电子加速器设备性能及其工作场所的防护状况,实施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探讨提高放射治疗质量的措施。方法 按照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现场监测。结果 医用电子加速器的防护及性能指标中最大剂量深度及泄漏辐射全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其余指标合格率在71.4%至98.6%之间。结论 加强放疗设备的状态监测和开展质量保证工作,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是提高放射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