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异物就诊时间的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就诊的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异物112例,记录儿童支气管异物发生的基本情况,将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纳入研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异物就诊时间的可能因素。结果 在112例儿童支气管异物的基本信息调查中,男生71例,女生41例。儿童的年龄在3~6岁之间,平均年龄(4.33±1.10)岁,支气管异物最常见的是坚果类(60例/53.57%),立即就诊(<6 h)20例(17.86%),7~12 h就诊35例(31.25%),13~24 h就诊40例(35.71%);通过单因素分析,儿童年龄、居住地区、异物类型、异物位置、看护人文化程度、异物吸入史、抗炎抗过敏治疗及咳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看护人与儿童关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未提供异物吸入史、抗炎抗过敏治疗是影响就诊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未提供异物吸入史、抗炎抗过敏治疗是学龄... 相似文献
2.
气管异物是儿童期常见的意外伤害 ,也是儿童中最危险的急症之一。 80 %~ 91%均发生于 5岁以下儿童 ,倘诊断治疗不及时常危及生命 ,省财贸医院自 1990~ 1999年 10年间共收治 1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1.5岁~ 3岁 5例 ,4~ 5岁 3例 ,6~ 9岁 2例 ,病史最长 5天 ,最短 2小时 ,平均3天 ;异物种类 :花生仁 5例 ,西瓜子 3例 ,葵花子 2例。1.2 临床表现 一过性剧烈呛咳 10例 ,阵发性呛咳 6例 ,喘憋 5例 ,呼吸困难 8例 ,紫绀 2例 ,发热 5例 ,颈部闻及异物拍击音 2例 ,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5例 ,湿性罗音… 相似文献
3.
韩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5):522-524
目的 了解昆山市2009-2013年学龄前集体儿童肥胖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2009-2013年学龄前集体儿童“六一”体检资料,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χ2趋势性分析。结果 2009年学龄前儿童肥胖率为4.80%,2013年为6.28%。2009-2013年间,学龄前期儿童肥胖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趋势P<0.05),男童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童(P<0.05),儿童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趋势检验P均=0.000)。城区儿童的肥胖检出率高于乡镇(P<0.05),私立幼儿园儿童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公立幼儿园(P<0.05)。结论 昆山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结合本地区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3-2005年深圳市某医院全部医院感染病例,采用月份移动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方法确定月份正常值,以正常值的上限作为2006年医院感染病例预警指标。结果2003-2005年该医院共有100138例病人出院,其中发生医院感染5 449例,平均感染发生率为5.44%。全院各科室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最高的科室是ICU科为72.79%,最低的是妇产科为1.28%。全院共发生漏报311例,平均漏报率为5.71%,以妇产科最高为20.43%,儿科最低为0.75%。5 874次感染部位统计中,感染部位最多的是下呼吸道占35.50%,其次是上呼吸道占23.20%,最低的是中枢神经占0.70%。各月份预警值不同,最大预警值为167例,在7月,最小值为127例,在2月。结论该医院医院感染病例平均发生率及漏报率均低于三甲医院的控制水平。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是ICU,高发部位是下呼吸道。 相似文献
5.
小儿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病,自1991年~1999年治疗小儿气管异物32例,对于临床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儿,男24例,女8例,3岁以下27例,平均2.3岁。病史:3日内就诊21例,3天~7天内就诊5例,7日以上者2例,有典型异物史19例,表现为吃东西时突然呛咳,气憋,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异物种类有花生米17例,瓜子9例,蚕豆 相似文献
6.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CT扫描。结果:直接征象:CT直接显示异物及其所在部位的13例,占81.3%,局限性支气管阻塞而无明确异物显示的3例,占18.7%。间接片象:阻塞性肺气肿11例,纵隔双边影5例,阻塞性肺不张3例。合并症表现:阻塞性肺炎6例,纵隔气肿1例,气胸1例,渗出性胸膜炎2例。结论: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率高,定位准,并可显示各种合并症的CT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调查西安市学龄前儿童足弓发育情况,为儿童体质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使用足弓发育测评仪,对西安市5所幼儿园2 074名3~5岁儿童的足弓发育状况进行观测,统计扁平足发生率.结果 在受试儿童中,共检测出扁平足儿童1 244名,总发生率为59.98%,其中3~5岁扁平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73.56%,60.89%,47.46%,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76,P<0.01);男童及女童扁平足检出率分别为66.39%,5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86,P<0.01).3~5岁阶段,单侧扁平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19.07%,18.86%,16.46%,双侧分别为54.49%,42.02%,31.00%,双侧扁平足儿童发生率均高于单侧扁平足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32,46.19,21.28,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3~5岁儿童扁平足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 846名儿童呼吸道异物患儿在人口学特征、诱发因素、确诊时间和异物类型方面的城乡差异,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且确诊为呼吸道异物的患儿2 846例为本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性别、年龄、诱发因素、病程时间、异物类型城乡分布的特征。 结果 儿童呼吸道异物好发于3岁以下患儿(87.28%),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男女比例是1.89:1。城市发病人数明显少于农村,城乡比是1:2.31,不同年龄段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地区不同年龄段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进食时逗惹其哭泣、笑闹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共有2 076例(72.90%),进食时跌倒致异物吸入有147例(5.19%),因误食而致异物吸入有241例(8.46%),儿童呼吸道异物诱发因素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约20%的儿童呼吸道异物患儿在24 h内确诊,24 h内确诊的城市患儿(22.18%)比例多于农村患儿比例(17.53%),病程大于7 d的城市患儿比例(37.48%)亦大于农村患儿比例(31.94%),确诊时间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花生、瓜子、豆类、板栗、坚果等植物类异物(90.58%)是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最常见类型,植物性异物类型组中农村患儿比例(91.94%)大于城市患儿比例(87.46%),儿童呼吸道异物类型的城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2011-2015年某医院儿童呼吸道异物在流行病学特征、诱发因素、确诊时间和异物类型方面具有城乡差异,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特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政策,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8-2017年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调整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2008-2017年海淀区学龄前儿童体检统计年报表,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评价患龋率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海淀区2017年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5.92%和2.9,较2008年分别上升了10.68%和0.8。2017年学龄前儿童龋齿矫治率(人)和龋齿充填率(牙)分别为56.45%和44.89%,较2008年分别下降了10.94%和12.69%。结论2008-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均呈现上升趋势,龋齿矫治率(人)和龋齿充填率(牙)呈下降趋势。必须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托幼机构推行有效、经济、适宜的防龋技术,降低乳牙龋齿的发病率,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无锡市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分析2011至2013年无锡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统计年报表。结果3年间肥胖、营养不良、龋齿和视力不良患病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851、99.600、14.774和100.218,均P<0.05)。儿童的常见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别的托幼机构均有统计学意义,贫血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χ2=1494.640,P<0.001),民办园高于公办园(χ2=15.847,P<0.05),省优质园高于市优质园和合格园(χ2=35.542,P<0.001);肥胖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χ2=1525.640,P<0.001),民办园高于公办园(χ2=19.082,P<0.05),省优质园高于市优质园和合格园(χ2=120.063,P<0.001);营养不良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χ2=4.820,P<0.05),民办园高于公办园(χ2=186.998,P<0.001),合格园高于省优质园和市优质园(χ2=123.046,P<0.001);龋患率:城市高于农村(χ2=7.220,P<0.05),民办园高于公办园(χ2=106.106,P<0.001),合格园高于省优质园和市优质园(χ2=76.578,P<0.001);视力不良率:城市高于农村(χ2=12.188,P<0.05),公办园高于民办园(χ2=82.549,P<0.001),省优质园高于市优质园和合格园(χ2=163.709,P<0.001)。结论视力不良、龋齿和肥胖是无锡市托幼机构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的干预,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2)
目的 了解某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每50张床位配备1名调查人员,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高年资住院医师组成,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院2003-2018年某一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细菌培养送检率。结果 2003-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从4.44%降低至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部位前4位为下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道和胃肠道。2003-2018年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从79.79%降低至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菌培养送检率由17.80%上升到5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漏报率从28.57%下降至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6年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长期趋势表明该院医院感染防控与抗菌药物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医院感染现患率、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与漏报率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2003~2005年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黄山市2003~2005年妇幼卫生三网监测上报数据及相关资料,按照国家全死因调查要求和标准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黄山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顺位是:损伤中毒和外部原因、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孕产妇死亡也占一定比例。在死因第一顺位中自杀列首位,占33.47%;在死因第二顺位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首位,占44.18%,宫颈癌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妇女保健及各种疾病防治工作,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澳门2003-2007年居民癌症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8):899-903
目的 了解澳门居民患肿瘤的现况,为三级预防规划和诊治的需求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澳门卫生局2003-2007年癌症登记年报和统计暨普查局的人口统计;疾病和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文本.用Excel 2003软件输入和处理数据;计算粗率、粗率增长速度及累积风险.结果 澳门居民肿瘤平均粗发病率为237.2/10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94.4/10万,粗死亡率为101.0/10万.结肠、直肠及肛门肿瘤粗发病率最高,而前列腺肿瘤粗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男性以气管、支气管和肺肿瘤,女性以乳癌的粗发病率为首.气管、支气管和肺肿瘤的粗死亡率最高(25.0/10万).72.9%肿瘤发生在5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81.1%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则20岁以上分布较平均.青少年和青壮年分别以癌及上皮肿瘤和女性乳癌多见,成年期和老年人则以气管、支气管和肺肿瘤为首.诊断患肿瘤的平均年龄为61.0岁,70.5岁死亡;男性患者预后较女性差;肝及食管癌预后较差,常在诊断的1年内死亡.累积发病风险以女性乳癌最高,死亡风险以气管、支气管和肺肿瘤最高;女性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皆较男性低.结论 澳门居民肿瘤粗发病率增长较快,粗死亡率增长缓慢;以气管、支气管和肺及结肠、直肠和肛门肿瘤为主,前列腺肿瘤和女性乳癌也占重要顺位;50岁以上及男性应列为三级预防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校医院4年易感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大学校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大学校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1845例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年中,共发生感染病例102例次,感染率为5.53%。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73.54%,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9.80%。检出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住院时间越长,院感发生率越高;年龄60岁以上、长期卧床、介入性治疗等患者,院感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校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年龄、长期卧床、介入性诊疗操作、合并症多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了解蚌埠市2010-2018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与流行趋势,为完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以及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2010-2018年蚌埠市学生肺结核患者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描述蚌埠市学生肺结核疫情趋势、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医疗机构报卡情况.结果 2010--2018年蚌埠市共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681例,年均发病率为12.98/10万.报告患者以15~19岁患者为主(424例),第1季度报告病例最多(199例).共报告发生4起聚集性疫情.学生患者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要来源.患者平均就诊延迟率为48.60%,平均确诊延迟率为23.79%,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31.64,P<0.01),确诊延迟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15.76,P<0.01).681张报告卡中有248张不完整卡片,不完整率为36.4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383.81,P<0.01).结论 蚌埠市学生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卫生、教育部门要加强协作,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发时段开展重点防控,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落实体检和日常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了解2008-2013年永康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关部门进行学校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9种3 140例(死亡1例),6a平均发病率为457.56/10万.中小学生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同期全人群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78.76,70.98,P值均<0.01).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数的73.0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双峰分布.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7.71%.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占51.24%.结论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高中生,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小学生.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公共浴室卫生状况 ,为公共浴室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蚌埠市中、高档公共浴室卫生管理及公共物品、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 0 0 1~ 2 0 0 3年蚌埠市中、高档公共浴室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合格率为 80 .2 5 %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为 6 1.4 2 % ,卫生制度健全合格率为 70 .37% ,禁止洗浴标志合格率为 71.6 0 % ,消毒设施合格率为 75 .31% ,空气质量监测合格率为99.6 1%。 3年来 ,各检查项目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卫生监督监测频度 ,重点加强公共浴室中公用物品的消毒方法指导及消毒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8.
蚌埠市1992~2001年儿童伤害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蚌埠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为开展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2001年蚌埠市市辖区生命统计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蚌埠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2.7/10万—44.8/10万,占全死因构成的12.7%-37.4%,居0-14岁儿童全死因的前3位;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伤害死因别中溺水、机械性窒息和机动车交通事故是主要因素。伤害死亡率郊区高于市区。结论 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是主要死因之一,尤其在郊区。 相似文献
19.
莱芜市2003—2010年普通高考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并分析莱芜市高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限考原因,为今后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10年莱芜市78273名高考学生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考学生体检完全合格率为4.40%,专业受限率为95.46%,不合格率为0.14%;限考原因主要为视力不良、色觉异常等;不合格情况主要是结核病75人(0.096%),乙型肝炎27人(0.034%),先天性心脏病6人(0.008%)。结论高考学生体质状况有待改善,视力不良率非常高,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Where a person's death occurs depends upon situations of 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cultural and healthcare-related natu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hat of describing the variations in the percentages of deaths in hospitals among the Autonomous Communities of Spa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ose which occurred in emergency care an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delving into their relation with variables possibly providing an explanation thereto. METHODS: The study was an ecological one, the trend in the percentage of deaths in hospitals within the 1997-2003 period having been studied. The percentages of deaths in hospitals from each Autonomous Communities during the 2000-2002 period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Natural Population Movement and the Survey of In-Patient Healthcare Establishments which includes information from all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hospitals. The relationship thereof to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healthcare-related variables was analyzed by singl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A total of 53% of the deaths occurred in hospitals (ranging from 37.3% to 68.4% in the different Autonomous Communities). A total of 10.7% of the deaths occurred in emergency care (ranging from 6% to 14.5%) and all other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CONCLUSIONS: The percentage of deaths having occurred in hospitals was greater in the Autonomous Communities having a smaller elderly rural population, a larger foreign population and a higher degree of frequenting of emergency care. The percentage of hospital deaths in emergency care was greater in those Autonomous Communities having poorer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The trend over the seven years studied was toward a rise in the percentage of deaths in hospita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