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1],指对儿童有抚养义务、看管和操纵权利的人做出足以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育造成潜移默化影响的伤害行为,分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5种类型[2].据报道,美国儿童虐待的发生率高达53%[3];我国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比例为47.1%,其中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所占比例较高[4].在中学生样本中虐待比例高达78%[5].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虐待在我国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能与我国对儿童虐待的预防措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因此,需明确影响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并使用更好的预测方式即累积风险视角来识别和预测儿童虐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儿童忽视是国际上儿童伤害(maltreatment)4大类型(即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中发生率最高、波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的一类.在发达国家,儿童忽视的发生率超过其他3类伤害的总和,在美国约占到2/3[1].由于各国社会、文化及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儿童忽视概念为:严重或长期地疏忽了对儿童基本需要(包括身体、食品与营养、衣着、情感、安全、医疗、教育等)的满足,以致危害或损害了儿童的健康或发展,或在本来可以避免的情况下使儿童面对极大的威胁[2].儿童忽视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社会当中,中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段宝军  张彦军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551-1553
儿童虐待与忽视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儿童虐待与忽视分为4种类型,即身体虐待、性虐待、心理虐待和各种形式的忽视,其中心理虐待与忽视是儿童虐待与忽视的核心成分,可对儿童造成广泛、深远的不良影响[1-3].以往研究表明,忽视能够正向预测儿童孤独感程度[4];遭受忽视的儿童比正常儿童表现得更为孤独[5];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我意识之间存在负相关,儿童虐待对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对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6-7].  相似文献   

4.
儿童虐待(child abuse,CA)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公众健康领域令人困扰的一部分,覆盖了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甚至医疗卫生体系[1].美国1岁以上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外伤性损伤,而在所有形式的外伤性损伤中,儿童虐待是死亡和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对儿童虐待的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待的成人会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虐待,表现为虐待的代际循环(transgenerational cycle of maltreatment,TCM)[2].目前,国际上将儿童虐待分为4种类型,即躯体虐待(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实施暴力)、心理虐待(攻击儿童的心理幸福)、性虐待(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儿童的性器官和性发展)和忽视(养育者不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3].  相似文献   

5.
儿童忽视与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共称为儿童伤害( mahreatment).其中,儿童忽视是发生率最高、涉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的一类[1-3].它可导致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和生长发育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毁灭性"的打击[4-6].忽视更可能发生于低年龄段,尤其0~5岁是高峰期,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应是关注的重点[7].3~6岁儿童在日常活动中与幼儿园保教人员密切接触,所以保教人员是关键和特殊人物[8-9],他们对儿童忽视的认知状况决定了儿童是否被忽视及忽视的报告情况[9].目前,我国有关幼儿园保教人员对儿童忽视的认知、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内容报道甚少,为此,笔者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部分城市开展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童忽视(neglect)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伤害(maltreatments)四大类型(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中发生率最高、波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的一类[1],约占总发生率的50%;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危害程度主要受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的服务体系与质量、政府作为、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家庭与家长的关注、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卫生等.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儿童青少年被侵害案件,除与犯罪分子的恶行有关外,更值得反思的是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家长对儿童的忽视,包括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和社会忽视等各个层面.儿童忽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掌握中国0~17岁儿童虐待问题的流行现状,为制定和实施预防儿童虐待策略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对近20年(1992-2012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获取较全面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儿童虐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参考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GRADE)方法编制了文献质量评价体系,对文献质量和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筛选出84篇文献综合分析中国儿童虐待的流行现状的文献,其中仅研究躯体虐待的文献有11篇,仅研究情感虐待的有3篇,仅研究性虐待的15篇,仅研究忽视的12篇,其余均为多种虐待同时研究。1)躯体虐待:城市地区儿童遭受躯体虐待的发生率为41.2%~67.3%,农村地区为32.4%~39.4%。不同研究对躯体虐待的测量方法不一致。2)情感虐待: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情感虐待测量方法,不同研究显示的儿童情感虐待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发生率在10.6%~67.1%之间。3)性虐待:现有研究比较多的是调查16岁前发生的性虐待,多采用成年人回顾的方式进行调查。男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0.2%~23.0%,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4.2%~25.5%。4)忽视:国内研究者从1999年开始进行忽视评价工具和标准的研究,形成了适用于城乡人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中国忽视评价量表。城市3~17岁儿童的被忽视发生率为22.4%~32.8%,农村0~6岁儿童的被忽视发生率为53.7%~54.9%,暂无农村6岁以上儿童被忽视发生率的数据。结论 中国儿童虐待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在儿童虐待定义、调查工具编制、全国流行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安全及教育的忽视现象[1].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的时间里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2].潘建平等[3]在2003年共同开发了我国儿童忽视的常模,并研制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云南省民族众多,各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都有所不同.笔者于2013年3月对云南省3地农村户籍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性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山西省某未成年教管所学员的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分析其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对研究对象山西省某未教所89名学员及对照组152名在校初中学生就其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进行无记名调查,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儿童在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心理状况的情况均有差异,而且未教所学员虐待发生率均比初中学生高13.7%。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工作变动、婚姻状况是躯体(t值分别为-3.325和0.130,P<0.05)、情感(t值分别为-2.573和2.604,P<0.05)、性虐(t值分别为-2.101和3.009,P<0.05)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谁生活与忽视、情感、性虐待有关。文化程度高低与性虐待发生有关。结论儿童虐待影响青少年成长,有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虐待和忽视可导致近期或远期不同程度的行为、认知、情感、身体机能和生长发育障碍,造成身体智力和精神损害,甚至直接导致死亡[1-3].儿童品行问题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4].青少年的品行问题与一系列不利于健康和社会成就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如学业失败、被捕、吸毒、性病、怀孕、伤害和死亡[5].行为倾向又称行为意向,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中对特定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倾向[5].尽早发现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有益于品行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本研究以丹东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的心理虐待与忽视对初中生品行问题行为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期留守的调节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湖南中医药大学1 115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CTQ-SF)和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测量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结果 儿童早期虐待组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得分均低于非虐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人际安全感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5,-0.127,-0.132,-0.252,-0.196,P值均<0.05),确定控制感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1,-0.138,-0.115,-0.205,-0.125,P值均<0.05).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均对人际安全感得分(β值分别为-0.227,-0.147,P值均<0.05)和确定控制感得分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74,-0.076,P值均<0.05).儿童期留守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P=0.004).结论 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对安全感起负向预测作用,儿童期留守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童年期受虐待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儿童虐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济南市16~19岁青少年学生290名进行调查。【结果】男生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得分高于女生(t=2.316、2.696、2.475,P均0.05);家庭经济状况差者情感虐待及性虐待较重(F=3.123、65.428,P均0.05);父亲内向的被调查者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较重(F=7.868、6.850、3.619,P均0.005)。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正相关(r=0.146~0.445,P0.05),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与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负相关(r=-0.275~0.363,P0.01)。养育方式、父母性格、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分别进入各种虐待的回归方程。【结论】多种因素导致童年受虐,养育方式为童年受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儿童虐待是一种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重要问题。虐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伴随受害者一生。儿童虐待是指在相关责任、义务和能力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躯体和精神虐待、性虐待、忽视或其他形式的剥削,导致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生存发展受到实际或潜在的伤害。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儿童虐待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急需在社区或学校开展预防儿童虐待教育的研究,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儿童保护法案或条例,提高公众保护儿童权利的意识,为受害者提供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4.
要重视儿童虐待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 (WHO)把虐待儿童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虐待 (childabuse)是指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施以躯体暴力和性暴力 ,造成儿童躯体与情感的伤害 ,甚至导致死亡 ;或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医疗和教育的忽视 (neglect)现象[1] 。儿童虐待的类型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对儿童虐待方式的概括。早在一百多年前 ,就有有关儿童虐待的著作出版。很难估计特定文化因素导致的对儿童的摧残究竟有多广泛 ,如旧中国女孩裹足、宫廷太监的阉割、印度某些地方将儿童头颅变形、非洲某些地区施行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类型的影响,为寻找预防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纳入105例在精神病科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9例正常对照组。以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调查两组人群的童年创伤事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类型。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CTQ-SF总分[(38.94±10.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9.31±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因子分[M(QR),情感虐待6(3)分、躯体虐待5(1)分、性虐待5(2)分、情感忽视9(8)分和躯体忽视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情感虐待5(0)分、躯体虐待5(0)分、性虐待5(0)分、情感忽视5(4)分和躯体忽视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虐待和阳性量表分及偏执好斗症状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347和0.425,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早期可能经历了更多的创伤性生活事件,经历过性虐待的患者则可能更易出现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7 475名儿童就家庭虐待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7 475名儿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发生率分别为59.41%、31.51%、17.94%,女生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高于男生(t=4.755,H=24.410),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均高于女生(t=8.356,H=82.211;t=8.784,H=52.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父母亲饮酒频率是儿童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共同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儿童虐待问题并不少见,儿童虐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虐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家庭环境在儿童期虐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童年期虐待经历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为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贵阳市7所中学抽取4 617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童年期虐待经历、自伤行为等.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自伤行为及童年期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对自伤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44.3%,初中生(47.4%)高于高中生(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童年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发生率依次为37.7%,16.8%,7.7%,61.4%和50.7%.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学习成绩较差及有心理病理症状的中学生受虐情况较重,自伤行为发生率也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x2检验显示,任何一种童年期虐待经历都会增加自伤行为的发生(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童年期虐待(情感、躯体、性虐待)和忽视(情感、躯体)均会增加自伤行为的发生;且随着虐待类型数目的增加,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呈增加趋势(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是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对童年期虐待问题的重视和干预,可作为中学生自伤行为防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136例性虐待儿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性虐待对儿童身体及心理的影响 ,1 998~ 2 0 0 2年对全国范围内报道的 1 36例典型性虐待儿童家长及老师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现就相关因素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 8岁以下未成年人均属于此研究范围 ,1 36例虐待儿来源于 1 998~ 2 0 0 2年媒体报道 ,其中女性 1 35例 ,男性 1例 ;最小年龄 2 .5岁 ,最大年龄 1 8岁 ,平均 (1 2±1 .8)岁。入选标准根据WHO有关儿童性虐待鉴定标准的相关资料及防止虐待忽视儿童手册进行[1 ] 。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式 ,由专人负责对 1 36例受性虐待儿进行心理方面、身体方面、家庭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受虐待经历对初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 为初中生的自杀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 从2020年6—9月对重庆市的调研数据中抽取25个区、县的初中生数据, 纳入分析10 289人。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进行调查, 并收集人口学信息、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结果  初中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0.93%, 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控制人口学变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后, 情感虐待(OR=2.07)和情感忽视(OR=2.03)的发生与自杀意念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儿童期虐待(OR躯体忽视=1.19, OR躯体虐待=1.60, OR性虐待=1.37, P值均 < 0.05);性虐待(OR=2.29)和躯体忽视(OR=1.87)的发生与初中生自杀未遂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虐待(OR情感虐待=1.63, OR情感忽视=1.59, OR躯体虐待=1.50, P值均 < 0.01)。  结论  5种类型的虐待对初中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均有重要影响, 且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 性虐待和躯体忽视对自杀未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赵凤  李一峰  孙业桓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753-1757
<正>儿童忽视(child neglect)是儿童虐待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具有严重危害的类型之一~([1-2])。儿童忽视不仅在各国和地区一直存在,同时也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忽视会对儿童的行为、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造成深远影响和损害,包括智商下降、情绪调节障碍、低自尊、抑郁、学习成绩不佳~([3])。有研究者认为,儿童忽视是一个慢性且不容易被识别的事件[4],应该引起研究者、决策者和照顾者的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