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零食消费情况及其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制定相应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京市抽取1个城区、1个郊区、1个郊县768名6 ~18岁学生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结果 13类零食中水果消费率最高,达99.7%.随着零食提供的能量占全天膳食总能量比例的上升,BMI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小学男生的“限量食用”零食消费频率及消费量均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0.187,P值均<0.05),小学男生的饮料、膨化食品、蜜饯等消费频率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2,0.143,0.190,P值均<0.05);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6.1%,二元LR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油炸小食品的消费频率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5,95%CI=1.06~ 1.98).结论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对营养状况存在影响,应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对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健康零食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中国3~17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情况、消费特点以及零食对此人群能量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4)、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7年北京市和湖北省居民零食专题调查。零食消费率和对能量及营养素贡献的计算使用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吃零食1次以上则为消费零食,以此计算消费率。结果1991~2004年,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及平均每天零食消费量均有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城乡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35.1%,其中城市55.7%、农村29.6%。零食提供的能量为7.7%、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17.9%、钙9.9%、维生素E 9.7%、铁6.9%、锌6.3%。零食消费原因更多是好吃、渴/饿了或者食品广告宣传;最常在家和学校消费;多由家人提供,也有自己购买。每周吃4~6天以上糖果及巧克力、膨化小食品等零食者占一定比例。结论合理指导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选择和消费十分重要。本文结果可能低估零食对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能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预包装零食的消费现况及其特点,为开展中小学生预包装零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5个区10所中小学各年级学生共1061名,其中男生543名,女生518名;采用频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中小学生过去6月预包装零食的食用频率及每次平均食用量。结果排在前四位的预包装零食报告消费率依次为:糖果巧克力类(89.5%)、饼干(88.0%)、西式糕点类(85.8%)和膨化食品类(84.6%)。中小学生每天通过预包装零食摄入能量的中位数为997 kJ,蛋白质4.4g,脂肪11.7g,碳水化合物26.9g,钠232mg。通过预包装零食摄入的能量及营养素主要来源于饼干类、膨化食品类、西式糕点类、肉鱼类、豆类制品和坚果类。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预包装零食来源的能量和宏量营养素平均摄入量处在合理水平,但部分学生预包装零食摄入过多。学校、营养健康工作者及家长应相互沟通,帮助中小学生合理地选择预包装零食。  相似文献   

4.
刘峥  郭欣  符筠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7):1066-1068
了解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水、饮料、零食消费状况,为减少不良饮食行为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3 846名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水、零食和饮料消费情况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饮用水种类以自来水(白开水)为主(52.3%),有25.5%的中小学生饮水量为每日1 500~ <2 000 mL.12.7%的中小学生每天喝饮料,饮料的摄人种类以无碳酸含糖饮料(茶饮料、果味/肉饮料等)为主(30.4%),大部分中小学生每日饮料摄入量不足500mL.17.8%的中小学生每天吃零食,中小学生多以水果为零食(83.6%),42.5%的学生每周用于购买零食的费用在10元以内.80.5%的中小学生在购买饮料和零食时首先考虑是否卫生.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大部分饮水量不足,含糖饮料摄入频率高,部分学生零食选择不够健康.应开展针对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9省(市)3~18岁儿童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现状,为指导我国儿童青少年饮料合理消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3年在我国9个省(市)选取了2585名3~18岁儿童青少年;消费量数据采用非连续3d 24h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结果我国9省(市)3~18岁儿童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率和消费量存在差异。城市儿童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率为45.1%,高于农村(χ2=19.529,P0.01),城市7~岁儿童青少年每周消费1~3次的频率最高,为45.4%。儿童青少年碳酸饮料平均消费量城市高于农村(P0.05),分别为31.4 m L/d和15.1 m L/d。男性平均消费量高于女性(P0.05),分别为28.8 m L/d和19.5 m L/d。中等收入家庭儿童青少年碳酸饮料的消费量最高,高、中、低收入家庭平均消费量分别为19.7 m L/d、28.5 m L/d和19.2 m L/d。14~18岁儿童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量在不同收入家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呈上升趋势,建议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引导儿童青少年合理选择和饮用饮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零食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膳食回顾数据,对18岁及以上的中国居民零食消费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零食消费率为35.3%,其中女性是38.5%,男性是32.2%。每天吃一次零食的居民为41.7%,每天零食消费量最高前五位的是奶及制品(121.38 g)、水果类(111.03 g)、饮料(104.44 g)、谷薯类(100.45 g)和蔬菜类(72.27 g)。文化程度、收入水平、饮酒及静坐时间均为零食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零食已经成为中国成年居民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居民健康,应当对零食消费给予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7城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学生营养干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等7个城市选取7260名三年级及以上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零食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市中小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的零食消费率分别为98.0%、78.1%和84.3%,中小学生在家常吃的零食以新鲜果蔬、奶制品、冷饮和饮料为主,而在学校和其他地方则以冷饮、饮料和糖果为主。女生消费新鲜果蔬、奶及奶制品、糖果等零食的比例较高,而男生消费饮料和肉蛋类等零食的比例较高。16.3%的城市中小学生看电视、使用电脑/上网时总是或经常吃零食。结论城市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吃零食的现象,零食种类不合理,需要通过营养干预帮助中小学生科学、合理地消费零食,促进其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沈阳、广州、武汉、成都四城市10626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6.9%,早餐营养充足的比例仅为8.5%,每月消费1次及以上西式快餐、零食、饮料的比例分别为63.9%、93.5%、93.5%。常吃的5种零食依次为谷类、新鲜蔬果、奶制品、糖果类、薯类,常喝的5种饮料依次为:奶类、碳酸饮料、包装果蔬汁饮料、功能饮料、鲜榨果蔬汁。不同城市、性别、学段的学生饮食行为存在差异。结论沈阳、广州、武汉和成都四城市中小学生存在饮食行为不合理现象,学校应加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三餐及零食消费状况及对膳食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参加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的4~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905人。利用入户3天24 h膳食回顾调查和家庭调味品称重的方法,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将三餐分为早餐、中餐和晚餐,零食分为上午零食、下午零食和晚上零食,对儿童青少年不同餐次的分布情况、三餐及零食提供的能量和主要宏量营养素占全天整体摄入的比例、以及不同制作来源的食物在不同餐次中的能量构成比分布情况,进行分年龄组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儿童青少年三餐的就餐情况较为规律,零食消费率高达65%~76%。三餐食物(不含烹调油)提供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各自总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71%~76%、88%~92%、50%~53%、83%~89%;三餐中以家庭制作(包括生吃)食物为主,但是餐馆加工食物和其他加工食品提供的能量占三餐摄入能量的比例也分别高达14.0%~20.5%和14.5%~19.2%。零食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贡献较小,对小年龄儿童的膳食影响大于高年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以其他加工食品为主,提供的能量占所有零食能量的40.6%~47.7%。结论应加强营养教育,鼓励儿童青少年规律食用正餐,尽量选择新鲜、低能量、低盐、低脂的零食。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城区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探讨可能的干预模式、指导中小学生零食消费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西安市3个城区6所普通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西安市中小学生在家食用零食的比例为98.6%,高于学校(87.4%)和其他地方(90.7%)(P0.05);在家最常食用的零食是新鲜果蔬,比例为73.9%,在学校和其他地方最常食用的零食是冷饮,比例分别为49.6%,65.5%;最爱食用的零食是饮料,比例为29.8%;在家食用的零食主要由母亲提供,比例为75.4%,在学校和其他地方自己提供的比例为74.9%,72.4%;76.3%在选择零食时主要考虑的是好吃,33.9%考虑的是健康有营养,27.9%考虑干净卫生。结论西安市中小学生食用零食较普遍,而零食消费不够合理,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家长的饮食营养教育,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