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静  徐振  李川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881-1883
了解宜兴市中小学生合理膳食认知及相关行为健康教育效果,为探索有效的合理膳食健康教育模式和改善学校、家庭膳食行为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宜兴市3所小学和3所初中的66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教育大讲课、展板宣传、讲座等形式进行干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基线调查,3个月后再次对同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为66.09%.合理膳食知识得分,小学生干预前为(16.50±2.72)分,干预后为(22.72±3.27)分(Z=-17.987,P<0.01);中学生干预前为(18.53±2.26)分,干预后为(23.99±2.68)分(Z=-19.047,P<0.01).干预前后合理膳食行为和身体锻炼行为报告率,小学生从干预前的63.06%上升至干预后的77.88%,中学生从干预前的57.77%上升至干预后的76.98%(x2值分别为65.895,110.105,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后中小学生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合理膳食行为也得到明显改善.应从学校、家庭、学生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膳食习惯.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为中小学伤害的干预研究和健康促进学校效果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浙江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的中小学校9所,在实施伤害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伤害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干预后,学生的18项有关预防伤害的信念问题中有15项明显提高(P值均<0.05),24项学生伤害危险行为中有16项明显降低(P值均<0.05),知道如何解救触电病人和处理碰撞伤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P值均<0.05).以往伤害干预中较难的男生"捉弄同学"和"被同学或其他人威胁"的行为报告率也由干预前的5.85%和4.43%分别降至干预后的3.45%和3.29%.结论 借助健康促进学校开展中小学生预防伤害干预,对提高学生伤害相关信念、建立健康行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评价学生接受不同形式教育的效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逐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24所中小学校学生9 238名,随机分入4组进行干预。采用"广州市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2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获取结核病相关知识渠道首先是广播、电视及录像,其次是学校卫生课和墙体广告、宣传栏、标语。教育前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6.0%,教育后总知晓率为87.1%。在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后,小学一~六年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顺序依次是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观看动画宣传片、发放提纲自学;初中生得分依次是观看动画宣传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发放提纲自学;高中生得分依次是发放提纲自学、观看动画宣传片、主题班会、课堂教学。不同教育方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广州市中小学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短期效果良好;初中及以下学生采用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的形式效果较好,而高中学生自学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化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对在山东省沂源县和寿光市中小学校随机抽取的600名干预组学生和399名对照组学生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52.3%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0.9%,高于对照组学生的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7道题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对改善中小学生青春期知识信念行为的效果,为探讨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法抽取重庆市綦江区2个乡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个乡镇选取1所小学四至五年级和1所中学七至八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685名,对照组821名,干预组接受为期1年的同伴教育.采用...  相似文献   

6.
比较不同健康干预模式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27名,按班级随机分为传统干预组(32名)、同伴教育组(31名)、混合干预组(31名)和对照组(33名),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表》评估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4组医学生健康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0,P<0.01),混合组总得分>传统组/同伴教育组>对照组.3个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但仅混合干预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t=3.703,P<0.01).干预后3个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83,11.72,9.05,P值均<0.01),但均为混合干预组得分最高.结论 结合不同年级的健康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转变、认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所学校为实验干预组,另1所为对照组。对实验干预组的研究对象进行行为问题知识系列讲座和健康干预1年;采用Rutter行为问题量表和自行设计行为问题知识调查表测评。结果:实验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差异无显性,但实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对行为问题的认识态度和知晓率及处理行为问题的方式差异有显性。结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矫正是长期系统的工作;健康干预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行为问题的正确认识,使孩子有能力改进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了解在校女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干预的效果,为制定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烟台某高职院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知识讲座、公众号推送文章、发放传单等形式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于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 153份;干预0.5年后,获得调查问卷2 110份.结果 干预后,女大学生对正常月经周期、行经天数、经期保健知识、女性排卵时间、排卵和月经关系等知晓率提高(P值均<0.01);干预后,对婚前性行为持“不反对不主动”“坚决反对”态度的比例增加,婚前性行为时选择避孕的增多,意外怀孕求助于父母、朋友、老师的报告率增加,选择街边人流广告的减少(P值均<0.05);干预后,学生对避孕知识、性传播疾病(STD)的预防、人流危害等知晓率提高(P值均<0.01).结论 对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可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9.
了解“家校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对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的效果,为教育部门制定和推广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多阶段抽取闵行区16所中小学四年级、七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家校互动”干预组、传统组和对照组3组,对“家校互动”组采用儿童青少年饮食安全园地、网上知识竞赛、食品安全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干预,传统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对照组不作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评估对象食品安全的知信行.结果 传统组和家校互动组食品安全的知信行得分均有提高,但家校互动组干预效果更显著.干预后,家校互动组知识得分由(12.47±1.76)上升至(15.32±1.83),态度分值由(12.24±1.79)上升至(13.56±1.34),行为分值由(20.14±2.95)上升至(22.95±2.41)(t值分别为32.40,17.52,21.84,P值均<0.01).家校互动干预对“吃路边烧烤、吃方便食品、吃快餐或吃外卖、在外就餐购买熟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改变效果显著(x2值分别为29.95,22.78,9.75,9.19,P值均<0.05),而传统授课效果不显著.家校互动组干预后,对象通过家庭生活和课外读物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比例上升(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普遍欠缺,良好态度及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和形成;家校互动干预对提高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得分的效果显著.呼吁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健康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52110”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健康知识、行为干预效果,为中小学生肥胖控制提供合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宁夏银川和吴忠市抽取学生2 148名,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评价“52110”模式对中小学生饮食运动干预效果.结果 宁夏银川、吴忠2地区中小学生对于健康饮食知晓率较高.干预前12项问题均答对者,干预组比例(52.7%)高于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36,P<0.01);干预后干预组(69.8%)高于对照组(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5,P=0.026).干预后健康饮食行为中,干预组每天食用水果、蔬菜、肉类的份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健康运动行为中,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高强度运动时间和看电视时间较少,中强度运动时间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身高、体重高于干预前,收缩压(SBP)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BMI、身高、体重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SBP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5),DBP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2110”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健康饮食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干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缓解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程妙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499-1500
了解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提高凯里市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及正确刷牙率的效果,为有效预防龋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凯里市城区19所小学一~三年级7~9岁儿童进行口腔流行病学筛查及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及促进,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管理及宣传动员、健康干预,采用口腔健康知晓率指标对项目进行评估.结果 凯里市城区7~9岁儿童口腔卫生知晓率平均仅为49.83%,每天二次刷牙率平均为39.79%,明显低于国家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要求.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正确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 凯里市的口腔健康教育滞后,应进一步加强儿童口腔知识的教育,提高社会及家长的口腔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学校对防制医科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性,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合肥市某医科类高校某学院2008级所有在校新生为干预对象,通过实施为期1 a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评价干预前后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结果共获得有效随访207人,有效随访率为94.5%;干预后,UPI所筛查出的Ⅰ类问题检出率由干预前的10.2%降至5.3%,Ⅱ类问题检出率由干预前的24.6%降至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UPI总均分、抑郁倾向和神经症倾向评分均为干预后低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健康促进学校可以降低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长期近距离阅读是形成近视的决定因素,紧张的学习、经常看电视和玩计算机游戏等近距离注视活动导致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急剧上升,不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因此,针对青少年不良阅读行为进行早期干预,使其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对预防青少年近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琦  盖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49-1451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在流动儿童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有效性,为流动儿童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体健康促进模式在拱墅区某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为期2a的健康促进学校试点工作,并重点在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服务3个方面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同一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后,流动儿童的自信心增强,2项指标的报告率分别从64.1%,65.3%提高至78.3%,8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大多数指标都表现为向积极方向转变(P值均<0.05),吸烟、饮酒的行为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改善,报告率从13.8%,39.5%分别降至3.6%,23.1%(P值均<0.05).结论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能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在民工子弟学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健康促进学校对小学生肥胖的群体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开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对小学生肥胖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小学生肥胖群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武汉市4所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小学,2所为干预学校,2所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在基线及10个月后对4所学校所有三、四年级共1279名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2组学生肥胖检出率仍有增高,但干预组女生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结论健康干预对女生肥胖率控制产生了一定作用,但对总体肥胖控制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自我身体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2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45人、对照组1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体育锻炼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体育锻炼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探究有利于医学院女生月经健康的易行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法,为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方式对随机选取的600名女医学生进行月经疾病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干预方案,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其中298名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随机抽取)进行健康干预,其余的302人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人员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形成及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干预方法的效果及可行性.结果 医学院女生痛经(67.16%)及月经失调(47.83%)发病率较高,健康行为形成率(49.33%)较低,月经疾病就医率(27.22%)及保健知识知晓率(51.66%)较低;通过健康干预上述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及保健意识具有明显改善(P<0.05);同学们对干预方式的认可度较高(99.3%).结论 干预方法可明显提高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方面的保健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从而改善月经健康,可行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冯霞  叶萍  张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65-1267
目的 了解干预前后初中生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区3所中学初一至初三的在校学生(干预前486名,干预后504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初中生健康知识与理念正确率由36.68%提高到80.32%,行为形成率由38.79%提高到76.7%,基本健康技能的掌握率由17.61%提高到55.51%;除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其余各题目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学校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基本健康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常山县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青少年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为降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笔者于2001年10月起开展了中小学生伤害的干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442名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44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问卷(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科学生得分最高(74.82分),文科学生得分最低(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文科学生仅基础知识项得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