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宏  李斌  刘燕  肖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84-786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苏州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过程中,对所有申报学校开展健康素养监测,以了解苏州市中小学生群体健康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6,130名中小学生,分别采用省里统一下发的《2012年初中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一)》和《2012年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一)》进行测试。结果苏州市中小学生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1.55%,行为认知正确率为81.13%。女生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均略高于男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知识要点中,"科学健康观""传染病控制""慢性病防治"3方面有待加强。结论苏州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中小学生均达到健康促进学校的基本要求,但存在性别差异,而且知识要点的掌握有待加强。要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坚持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陈聪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5):770-772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饮水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饮水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金山区选择3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和1所完全中学共922名学生,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的饮水健康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饮水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99%,正确态度率为70.03%,行为形成率为55.89%.私立学校学生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率高于公立学校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87,33.653,P值均<0.05);不同学段学生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率和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358,125.493,20.734,P值均<0.01),从小学生到高中生知晓率逐渐升高,小学生正确态度率高于初、高中生,高中生行为形成率高于小学和初中生;女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40,P<0.01).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对饮水健康知识认知不够、态度不足、行为不适当.建议学生、学校、家长三方联动,加大饮水知识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建立科学健康的饮水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评价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平坝县内伤寒副伤寒高发区3个乡镇9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70.68%,87.95%,19.18%,初中生为73.62%,90.69%,21.7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和危险因素集中地区中小学生的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亟待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8个区县16所小学一~五年级和16所初中初一~初二的部分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推广前后,小学生对8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6.11% ~91.82%和12.71%~95.50%;初中生对11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2.62% ~ 98.16%和44.94%~98.79%.推广前后,小学生对11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43.95% ~ 94.66%和51.02%~ 96.03%;初中生对12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28.35% ~ 89.76%和41.70% ~92.91%.结论 中小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后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有不足.应加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宣传,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6.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提升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改善饮食行为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民工小学的720名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择其中的2所学校作为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具体包括营养与专题讲座、营养知识征文、制作宣传册,另外2所学校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教育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7.6%提高到干预后的83.3%(x2=273.568,P<0.01),对营养健康的积极态度率由干预前的85.2%增加到干预后的99.1%(x2=49.677,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由干预前的60.7%增加到干预后的76.4%(x2=16.826,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民工小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饮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昆明市中小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和完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教师,对抽取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中学生和小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分别达到95.5%、90.3%和 81.8%,其中农村中、小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7.4%和78.7%,城镇中、小学生分别为91.8%和85.4%,城乡中小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城镇中、小学生对"艾滋病病名、危害、检测和窗口期" 的认识率分别为87.7%和81.9%,农村中、小学生分别为80.7%和73.8%;对"不会传播艾滋病行为"知晓率小学生为78.2%,中学生为86.8%.结论 被调查的师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较高,但农村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低于城镇,应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同时,应根据中小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差别,开设适宜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健康知识问卷》、《健康行为调查》题库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共74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机关公务员80.39%,社区居民56.94%,中学生68.38%,小学生76.45%。健康行为形成率机关公务员66.39%,社区居民63.46%,中学生76.45%,小学生95.15%。结论机关公务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比社区居民、中学生和小学生高,而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日常饮食行为习惯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6所小学和6所中学学生1909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专题培训、讲座、健康教育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版面巡展、知识竞赛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5个月后效果评估。结果营养知识知晓率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40.5%和66.1%(P=0.003),中学生分别为42.6%和71.6%(P=0.009)。不良饮食习惯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24.6%和21.6%(P=0.602),中学生分别为32.3%和33.8%(P=0.754)。不良健康状况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11.3%和6.5%(P=0.149),中学生分别为14.1%和7.6%(P=0.083)。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今后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比较深圳市创建学校无烟环境活动前后中学生吸烟认知、态度、行为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创建活动效果,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3个区5所中学为干预组开展创建学校无烟环境活动干预,随机选取5所中学为对照组不开展干预活动,对两组学校创建活动前后初一到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吸烟知识知晓、态度、行为水平.结果 干预组人群的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8.60%提高到干预后的85.21%(x2=44.89,P<0.01),态度正确率由干预前的73.86%提高到干预后的77.07% (x2=4.72,P=0.03);而行为形成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90.57%,9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P=0.21).对照组的知识知晓率、态度正确率、行为形成率干预前分别为76.50%,72.68%,83.82%,干预后分别为77.77%,73.48%,84.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无烟学校创建活动能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使中学生的烟草认知情况产生明显的改善,但对吸烟行为无明显影响.建议在全社会范围推广全面无烟政策.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海南省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3月5-6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亚市3 364名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5.83%,不同学段、性别、民族、籍贯、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地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 698.81,217.66,240.29,18.76,1 255.62,924.82,45 635.89,P值均<0.05).各年级不同维度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8.06,915.00,152.72,P值均<0.05),其中一~三年级学生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46.94%),四~六年级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知晓率最低(27.83%),七~九年级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26.40%).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总体形成率为58.24%,不同学段、民族、籍贯、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地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12.82,30.34,6.88,37.54,22.58,6.11,P值均<0.05).学生能经常做到的健康行为排在前3位的是饭前便后洗手(81.39%)、每天早晚都刷牙(70.36%)和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67.51%).82.52%的学生愿意接受健康教育,79.16%希望通过健康教育课程获取健康知识.学生最想学习的健康知识排在前3位的是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79.85%)、心理健康知识(64.06%)和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57.46%).结论 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健康行为有待改善;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强.学校应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镇江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对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作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镇江市31所申报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作为创建组,进行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效果评估。采用江苏省统一设计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中小学生2套问卷,进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基线和效果评估。另外,将随机抽取的10所中小学校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结果创建组学生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创建组学生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基线调查时的83.21%和78.68%增至91.14%和9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学生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基线调查的74.28%和74.39%增至85.36%和8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建组学生的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具有良好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梁静  徐振  李川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881-1883
了解宜兴市中小学生合理膳食认知及相关行为健康教育效果,为探索有效的合理膳食健康教育模式和改善学校、家庭膳食行为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宜兴市3所小学和3所初中的66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教育大讲课、展板宣传、讲座等形式进行干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基线调查,3个月后再次对同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为66.09%.合理膳食知识得分,小学生干预前为(16.50±2.72)分,干预后为(22.72±3.27)分(Z=-17.987,P<0.01);中学生干预前为(18.53±2.26)分,干预后为(23.99±2.68)分(Z=-19.047,P<0.01).干预前后合理膳食行为和身体锻炼行为报告率,小学生从干预前的63.06%上升至干预后的77.88%,中学生从干预前的57.77%上升至干预后的76.98%(x2值分别为65.895,110.105,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后中小学生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合理膳食行为也得到明显改善.应从学校、家庭、学生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膳食习惯.  相似文献   

14.
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小学生麻疹相关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为制定防制麻疹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慈溪市10个镇五年级学生956名,进行学校麻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依照浙江省统一的麻疹核心信息编写调查问卷,并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麻疹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7.60%上升到干预后的72.23%,除“感染麻疹平均潜伏期”的认知外,干预前后基本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公立学校学生和民工子弟学校学生麻疹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3.49%及70.88%,预防麻疹行为的知晓率分别为84.41%及80.78%;干预后,学生预防麻疹措施行为形成率提高至82.72%,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4.67%,经常洗手率达80.86%.学生主动学习麻疹防治知识由干预前的73.12%上升至81.28%.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防制麻疹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陕西省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第三领域健康促进活动效果,了解健康促进干预前后项目县居民和中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方法对比分析健康促进干预前后各项目县基线调查问卷监测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县居民和中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80%、80%~85%,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1%~63%和65%~75%。健康促进干预后,5个项目县居民和中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均已达到并超过预期目标,健康行为形成率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结合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和家庭经济水平等影响因素,继续探索适合陕西省农村地区的健康促进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晓明  李琦  刘茜  李立群  王丹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89-1890
目的了解红桥区中小学意外伤害防治知识水平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模式需求,为倡导科学预防提供学生意外伤害应急避险提供相关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中、小学生各200人共400人就预防意外伤害行为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和行为依从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学生预防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提高21.8%,其中小学生提高31.7%,中学生提高9.3%;行为依从率提高22.9%,其中小学生提高26.1%,中学生提高19.6%。结论红桥区中小学生科学预防意外伤害知识水平和行为方式经过科学持续地行为干预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小学生提高水平高于中学生,提示对学生的行为干预应越早越好。因此,应尽早大力开展以预防学生意外伤害为目的的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状况,分析农村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制定统一的"农村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表"与"农村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表",于2009年5~6月抽取万州区农村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各1所,对其中850名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43人,10道健康知识总知晓率72.36%(6100/8430),其中高中生健康知识知晓率69.68%,初中生健康知识知晓率70.20%,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78.49%;10道健康行为总形成率79.28%(6683/8430),其中高中生健康行为形成率78.15%,初中生健康行为形成率79.32%,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80.67%。结论万州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健康知识知晓率,且部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低,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知识意识。  相似文献   

18.
探讨基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变家庭食盐与键康知识和行为的作用,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9-12月,对长治市市区28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从每所学校五年级各随机选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学生进行4个月的学校减盐健康教育,并要求其将盐对健康影响的知识传递给家长,并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同时在于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10个家庭包括1名小学生和2名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健康教育前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04,0.094,P值均>0.05);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8,P>0.05).经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低钠盐的使用率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x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8,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减盐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食盐知识知晓率,但饮食行为的改变仍需要持续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巩固.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不同警示性教育方式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探索更好的防艾知识宣传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市城阳区随机抽取3所学校51个班2 01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仅发放艾滋病警示性健康手册,B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讲座,C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警示性教育讲座并发放健康手册,对3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A组、B组、C组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64.9%,61.2%,61.2%,干预2周后分别提高了2.3,27.7,28.0百分点.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05),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495,144.653,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户籍、年级、干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有关(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城阳区本地相比,城阳区以外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95%CI)=1.22(1.00~1.47)];与初一相比,高职一年级、初二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68,5.97);与A组相比,B组、C组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70,1.56).结论 城阳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结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艾滋病警示性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促进其态度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国/WHO“以营养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目标人群实施项目综合干预前后的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试点学校学生喜欢学校提供的午餐的比例,小学生提高了12.2%(P<0.01),中学生提高了27.3%(P<0.01);饮食卫生知识知晓率,小学生提高了17.8%,中学生提高了20.3%;试点学校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高,学生对营养与健康的态度明显转变,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身体素质状况有所改善。结论“以营养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的干预效果显著,应加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