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保定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躯体状况问卷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对符合要求的555例社区老年人进行一般情况、躯体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调查。结果 保定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整体得分均值为18.1045,多因素分析显示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BMI、职业、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慢性病、用药。结论 保定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存在障碍,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该地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宜昌市夷陵区农村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夷陵区抽取65岁以上老年人,就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 3.02数据库录入数据,SPSS 19.0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夷陵区农村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4 002人,平均年龄(73.34±6.011)岁,其中男性1 944人(48.58%),平均年龄(73.60±6.054)岁,女性2 058人(51.42%),平均年龄(73.10±5.962)岁。ADL量表评分的平均得分为(16.11±4.897)分,ADL受损率为34.40%,随着年龄的增加,ADL受损率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意外伤害是75岁以下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婚姻、文化程度、睡眠质量、患慢病情况是85岁以下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结论夷陵区农村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随年龄增加而趋于复杂化,需从多个方面来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且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更需得到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评价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最重要的指标。WHO指出老年人健康评价的主要指标不应只是死亡和患病指标,能否独立生活应成为主要的健康状况指标。本研究重点探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害的有关因素,为今后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市桥街北片社区1 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调查,分析ADL的影响因素.结果 生活不能自理者占3.1%;生活部分自理,但多病者占5.8%;基本健康者占91.1%;老年人ADL的下降程度不一致,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为高龄、丧偶、自费医疗,残疾、患有慢性病.结论 该社区大部分老年人日常生活能自理,高龄、丧偶、自费医疗、残痰、患有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安徽省蚌埠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ADL的因素。方法 于2013年11-12月,从蚌埠市204个社区中随机整群抽取1个社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46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量表(SSRS)及居家不出(housebound)调查表。结果 蚌埠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平均值为(17.45±7.30)分,211位老年人出现ADL受损,受损率为28.28%。年龄大(OR=21.66,95%CI=10.91~43.00)、从不锻炼身体(OR=3.46,95%CI=1.90~6.27)、患慢性疾病(OR=0.07,95%CI=0.03~0.16)、有housebound(OR=0.10,95%CI=0.05~0.20)是影响老年人ADL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老年人ADL的因素包括躯体、社会和环境各方面,应根据具体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老年人ADL受损。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并探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和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ADL量表对451名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量,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男性、有配偶和低龄是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和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受教育水平低、运动活动较少和各慢性病患病是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相关部门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特别关注高龄、无配偶、受教育水平低、女性和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维持及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方向。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全国追访调查数据,收集中国≥60岁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以洗澡、进食、上下床、穿衣、如厕、排便6个项目评估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做家务、做饭、使用电话、服药、购物、理财6个项目评价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ADL和IADL损失情况的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ADL和IADL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老年人的ADL损失率为23.8%、IADL损失率为35.4%;ADL损失率排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如厕、洗澡和上下床;IADL损失率排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使用电话、做家务、理财。女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居住在中西部地区、患慢性病种类越多、残疾的老年人其ADL和IADL损失的可能性均更高;离婚或分居、丧偶的老年人更可能ADL损失,农业户口的老年人更可能IADL损失。结论 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延缓或减轻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损失,同时为日常生活行为能力损失的老年人提供及时、适宜的照料。  相似文献   

8.
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体能状况和卫生保健及养老需求,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评价其危险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农村老年人800人,应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测评其ADL得分现状及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组、不同慢性病的AD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导致ADL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某城乡≥60岁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省某城乡具有当地户籍并居住满1年的≥60岁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行为因素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978名≥60岁居民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68.5 ± 6.6)岁,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5.3 ± 4.0)分,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为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1~80岁(OR=2.48)、81~93岁(OR=7.10)、所患慢性病数量越多(OR=1.27、1.90、2.35)的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风险越高。男性(OR=0.77)、文化程度越高(OR=0.46、0.34、0.21)、尚维持婚姻状态(OR=0.69)、偶尔或经常与邻居交流(OR=0.66、0.51)、偶尔或经常参加社区活动(OR=0.78、0.54)、经常锻炼身体(OR=0.68)、偶尔或经常看书或阅读(OR=0.51、0.31)、偶尔或经常打牌或玩麻将(OR=0.47、0.64)、城市地区(OR=0.51)的≥60岁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风险越低。结论 云南省某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较高,且受损影响因素较多,应提高城乡间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可及性,增加慢性病预防及治疗、老年人护理、保健、康复等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别山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大别山区岳西县来榜镇抽取的1 117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别山区1 117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17±6.624)岁,男353人,女764人;ADL量表总分为(19.37±7.101)分,其中躯体生活自理(PADL)量表得分为(6.86±2.726)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量表得分为(12.50±4.956)分;大别山区老年人ADL受损率为73.1%,其中PADL和IADL受损率分别为17.3%和72.5%,轻度和重度ADL受损率分别为54.8%和1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和患有慢性病是大别山区老年人ADL受损的危险因素;经常锻炼身体和支配部分经济是大别山区老年人ADL受损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别山区老年人ADL受损情况较重;年龄、经济支配情况、锻炼身体情况和是否患慢性疾病是大别山区老年人ADL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影响我国独居老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独居老人健康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自评问卷调查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了解独居老人健康状况,采用卡方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236名独居老年人中,自评健康较好的有551人,占比44.6%,较差的685人,占比55.4%;子女经常看望(OR =1.840,95%CI:1.080~3.135)、体育锻炼(OR =1.813,95%CI:1.385~2.372)、饮酒(OR =1.531,95%CI:1.061~2.209)、体检(OR =1.347,95%CI:1.033~1.756)、慢性病(OR =0.682,95%CI:0.532~0.875)、霉味(OR =0.533,95%CI:0.391~0.726)、睡眠6~9小时(OR =0.528,95%CI:0.393~0.710)、睡眠时间>9小时(OR =0.411,95%CI:0.283~0.597)与独居老人自评健康有关。结论 我国独居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应重视独居老人的子女关怀、生活行为方式、居住环境及慢性病状况等,更好地改善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东省济南市城市社区不同自理能力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1年3月-2015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济南市5个城市社区抽取887名父母和(或)配偶父母居住在济南市城区的≥4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居住在济南市城区的父母和(或)配偶父母共1381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分析不同自理能力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 381名城市老年人中,完全自理者418人(30.3%),基本自理者478人(34.6%),部分自理者358人(25.9%),不能自理者127人(9.2%);期望“与子女同住,不雇人照料”者805人(58.3%),期望“与子女同住,雇人照料”者151人(10.9%),期望“不与子女同住,不雇人照料”者317人(23.0%),期望“不与子女同住,雇人照料”者68人(4.9%),期望“与子女同住,白天在日托中心”者17人(1.2%),期望“住养老公寓”者23人(1.7%);期望在家养老者1 341人(97.1%),不期望在家养老者40人(2.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和与(孙)子女同住的完全自理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同住,年龄≥70岁、无配偶、与(孙)子女同住和思维明显减退或混乱的基本自理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同住,经济不独立的不能自理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同住;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和与其他人同住的基本自理老年人更倾向于雇人照料,无配偶的基本自理老年人更倾向于不雇人照料,男性和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的部分自理老年人更倾向于雇人照料,经济不独立的不能自理老年人更倾向于不雇人照料。结论 与子女同住、不雇人照料是当前城市社区老年人的主流意愿,但随自理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养老意愿也有所改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经济来源、思维能力是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北京农村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现状和未来选择意愿及相关因素,为政府完善有关老年人长期关爱和照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以北京农村地区1022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其人口学信息、健康状况、长期护理现状和未来长期护理模式的选择意愿;采用Х^2检验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未来选择不同长期护理模式的相关因素.结果 调查显示有6.00%(59/1016)的老人目前需要长期护理,有82.86%(841/1013)的老人今后会选择家庭长期护理模式,有7.68%(78/1013)的老年人选择社区长期护理模式.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老年人选择家庭长期护理的因素有文化程度、职业、月人均收入、居住情况、同住子女数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慢性病患病情况、听力、味觉和触觉自我评价(Х^2=33.03、136.17、99.32、88.83、58.07、147.71、108.11、9.85、33.78、30.45、22.22,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老年人选择家庭长期护理的相关因素是职业、月人均收入、与配偶居住情况、参加新农合以及对视力状况的自我评价,OR值(95%CI)分别为:2.48 (1.21~5.10),0.82(0.71~0.95),1.64(1.08~2.49),4.78(2.93~7.82),0.72(0.59~0.89).结论 以家庭为基础的综合性长期护理和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是北京市农村老年人未来重要的选择和需求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评农村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IADL),探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Katz-ADL)和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Lawton-IADL)对济宁市农村≥65岁的504位老年人进行多阶段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岁)和有无配偶的老年人在ADL和IADL保存完好的频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过去(65岁前)有健身活动的老年人ADL维持完好率高于无健身活动者(X^2=8.50,P=0.004)。老年人ADL和IADL保持完全独立的频率男性分别为86.67%和44.07%,女性分别为74.36%和20.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生活状况自评、过去(65岁前)有无健身活动是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生活状况自评和做家务情况是老年人IADL的影响因素。结论社会和家庭在关心和照护老年人同时,应注意心理沟通,让老年人维持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和健身活动,使之对生活有较满意的评价,以便有效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