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苏亮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472-1475
了解河南省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28所高校3 811名大学生,通过问卷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结果 10.8%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为应付考试,21.0%的学生每天固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70.2%的学校一直把体育作为必修课,61.6%的学校一直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考核测试,33.0%的学校能一直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仅25.0%的学校开设的体育课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11.5%的学校能每天组织1h的体育锻炼活动.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因素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学习负担重(57.5%),场地、体育锻炼器材的缺乏(43.1%)以及没有时间锻炼(36.4%).结论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及意愿较强烈,但现状不容乐观,促进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需要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了解江苏省7~ 18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为制定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南京、徐州、宿迁、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8个城市30所学校的7~18岁学生6 847名,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的校内体育锻炼不足,每天能保障1h活动时间的中小学生不超过17%,学段与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20%的父母支持孩子校外体育锻炼;随着年级的增长,中小学生的校外体育锻炼参与比例呈下降趋势,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掌握1项运动技能的学生比例最高(47.46%),到高中阶段仍有8.39%的学生没有掌握1项运动技能,学段与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校和家长应相互配合加强中小学生校内和校外的体育锻炼,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了解天津市9~18岁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现状及体育活动态度,为制定学生体育锻炼对策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9~18岁中小学生6 40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在校体育锻炼情况、体育锻炼意愿等.结果 每周体育课小学为3节,初中为2节,高中为2节.22.9%的城市高中生认为体育课经常被挤占或不上.90.8%的小学生、81.5%的初中生和58.9%的高中生每天做1~2次的课间操.76.0%的学生愿意上体育课,81.7%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48.3%的学生愿意参加长跑锻炼.66.8%的学生认为是没有锻炼习惯导致不参加体育锻炼,65.5%的学生是因为怕苦、怕累而不参加长跑锻炼.学生喜欢的运动为乒乓球、羽毛球(63.5%)及篮球、足球、排球(46.3%)等.与正常体重组学生相比,超重肥胖学生更不愿意选择跑、跳类项目.94.8%的学生家长支持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结论 天津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学生有意愿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学校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运动与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3所高校1 038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3.3%(34/1 038)的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经常运动的学生占26.5% (275/1 038),70.2%(729/1 038)的学生很少运动;大学生体质量指数不达标的占36.6%(380/1 038).大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平均得分为9.98,其中得分大于均分者占55.5%(576/1 038);只有54.7%的学生能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64.5%)、塑造形体(46.4%)和释放压力(39.7%),但常因为自身惰性、学业繁重和课余活动安排太满无法坚持锻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375)、体育类专业(OR=10.696)、参与体育组织(OR=1.439)、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得分大于平均分(OR=1.953)的学生更容易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比例较低.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善大学生锻炼现况.  相似文献   

5.
章茹  李海峰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793-1795
分析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为制订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江苏省抽取南京、徐州、宿迁、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8座城市的30所学校,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6 847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53.97%的中小学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年级的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x2=256.740,P<0.01).在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中,有45.03%认为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29.07%不喜欢体育老师的授课方式,28.18%认为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28.19%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其升学没有关系,26.21%认为体育课程成绩与学校的评价、评优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家长不支持、体育课与在校期间评优无关、体育课程对升学没有影响是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欠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应由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6.
晏妮  孙珂  黄聚云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17-1520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市3 356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和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者占54.7%,3~4次者占27.5%,5~6次者占10.3%;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者占19.9%,≤3h者占43.5%,3~7h者占24.9%.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幸福者占7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学历以及课余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均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P值均<0.05).结论 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家长、教师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调查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6个区参加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与调研的9~18岁中小学生共12 646名进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有40.2%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1h,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锻炼≥1h的占比分别为60.9%,39.0%,19.1%(x2=1 341.014,P<0.01);肥胖学生组每天体育锻炼≥1h的比例(44.2%)高于正常学生组(39.4%) (x2 =9.115,P<0.01).有60.5%的学生上体育课感觉到“出汗、有点累”,78.4%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82.6%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1.5%的学生喜欢参加长跑.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长跑主要原因均是“怕累、怕吃苦”(62.5%,80.3%).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应重视体育锻炼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研究显示,10%-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2004年的调查,大学中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46.7%。社会和家长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竞争的无序化、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僵化、强制性学习、对专业缺乏兴趣等,均可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影响心理健康。体育运动是人们进行心理渲泄、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各类高校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体系,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来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开展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科学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生肥胖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肥胖及超重现况,探讨影响中小学生肥胖相关的因素。方法 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肥胖及超重,对3962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510名7~13岁中小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7岁中小学生超重率为8.38%(男生为9.15%,女生为7.55%),肥胖率为8.83%(男生为11.63%,女生为5.82%),肥胖及超重合计为17.2l%(男生为20.78%,女生为13.37%)。肥胖或超重的危险因素有父母亲肥胖、母乳喂养时间长、食欲好.进食速度快,保护因素有常吃零食、每周早餐次数。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目前肥胖及超重率较高,儿童肥胖问题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948名中小学生贫血现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防制中小学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17岁中小学生共948人,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并按照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贫血筛查。同时,选取100名贫血学生与正常学生进行1:1配对,空腹静脉采血后测定其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叶酸、维生素B12、血铜及血铅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1.6%,其中郊区为24.3%,市区为17.2%。贫血组与对照组运铁蛋白饱和度分别为19.5%和35.9%,血清铁分别为13.9μmol/L和23.5μmol/L,总铁结合力分别为76.3μmol/L和66.5μmol/L,维生素B12分别为380.7pmol/L和348.2pmol/L,叶酸分别为16.5nmol/L和15.8nmol/L,血铅分别为123.2μg/L和99.5μg/L,血铜974.8μg/L和1001.1μg/L。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目前的贫血患病率较高,铁缺乏是贫血的主要原因,且铅过载可能对上海中小学生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了解河南省13~18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河南省21785名13~18岁中学生参加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对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体育锻炼问卷进行分析,素质指标合格率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评价.结果 2014年河南省中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男生为85.6%,女生为8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每天睡眠时间<7 h(OR=1.14)比≥7 h的体测合格率更高,上体育课感觉出汗且累(OR=0.76)、大汗且很累(OR=0.72)相比于不出汗且轻松的体测合格率更低;女生每天课间操次数2~3次(OR=1.18)相比于≥4次的体测合格率更高,每天睡眠时间<7 h(OR=0.88)相比于≥7 h、经常缺席或偶尔参加课间操(OR=0.77)相比于参加且认真的体测成绩合格率均更低;男、女生正常体重、居住城市、体育课设置充足、不挤占体育课、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喜欢体育锻炼并愿意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者长跑活动与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中学男女生体测成绩合格率较高,身体素质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在确保学生营养、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锻炼时间的基础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中小学生焦虑干扰生活程度现状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为明确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3573名小学生和2748名初中生完成儿童焦虑干扰生活量表(Child Anxiety Life Interference Scale,CALI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of Chinese Adolescents,RSCA)、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自尊问卷(Self-esteem Scale,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结果 焦虑干扰生活程度在不同性别、学段、焦虑程度、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的中小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07,-2.29,119.93,13.38,9.65,P值均<0.05);焦虑干扰生活程度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社会因素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09,-0.12,P值均<0.01),与自尊呈正相关(r=0.23,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β=-0.21)负向预测焦虑干扰生活程度,自尊(β=0.13)、社会支持(β=0.06)均正向预测焦虑干扰生活程度.结论 中小学生生活受焦虑干扰程度较严重,心理弹性是影响中小学生焦虑干扰生活程度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14.
了解湖南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6个地区共1 844名中小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学生的信息,并现场测定身高、体重,利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学生中,较轻体重占12.9%,正常体重占73.2%,超重占9.3%,肥胖占4.6%.男生较轻体重检出率(11.6%)高于女生(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67,P<0.01).女生超重检出率(7.6%)高于男生(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00,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学历层次、父亲职业、是否为留守儿童以及在校用餐次数是影响学生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留守儿童以及父亲为农民或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的中小学生应列为营养干预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以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为基础,积极采取多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为今后开展中小学生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20年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工作中的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知识专项调查数据,对不同性别、学段、经济片区以及城乡间81 517名学生的知识知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中小学生对新冠肺炎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现状,为制定严重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14个市县抽取初、高中学生30 260人,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4.3%,共发生严重伤害5 411人次,人次发生率为17.9%,人均严重伤害发生频率为1.3次。平均因伤请假天数2.2 d。城市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低于农村(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学习成绩越差,严重伤害发生率越高(P<0.05)。扭伤、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割伤、刺伤或捅伤是最常见的症状或体征。家中、校园、公路/街道/车站/渡口/码头等交通场所是最常见的受伤地点。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虽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不可忽视。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严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现状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7,9,12,14岁4个年龄组的学生,对龋齿和生长发育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龋患情况以及无龋组和患龋组之间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和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 中小学生乳牙和恒牙患龋率分别为46.2%和20.3%,其中男、女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45.9%和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P=0.50);男、女生恒牙患龋率分别为15.9%和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5,P=0.00).城、乡学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44.6%和47.8%(x2=11.15,P=0.00),城、乡学生恒牙患龋率分别为20.9%和19.6%.龋均乳牙为1.62,恒牙为0.45,男、女生乳牙龋均分别为1.61和1.62,男、女生恒牙龋均分别为0.32和0.58;4个年龄组学生的身高、体重、BMI和血红蛋白均值都表现为无龋组高于患龋组.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龋齿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现状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为确定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新乡、周口、南阳和三门峡市9~15岁3 603名小学生和2 791名初中生进行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尊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总分为(80.30± 16.36)分.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体质量指数、父母亲受教育水平的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行为与自我效能感(r=0.26~0.42)、社会支持(r=0.23~0.39)、心理韧性(r=0.26~0.37)、自尊(r=-0.28~-0.18)等心理社会因素均存在相关性(P值均<0.01);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BMI、父母受教育水平、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自尊均是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河南生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水平尚佳,在健康教育课程规划时要考虑人口学变量及心理社会因素对促进学生参与健康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凤鸣  王旭  王丽茹  李凤娟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518-1520+1524
目的探讨河南省中学生校园欺凌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5 407名中学生进行校园欺凌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学生总体校园欺凌报告率为2.2%,男生总体被欺凌的报告率(3.3%)高于女生(1.1%),经济较差片区总体被欺凌报告率(2.9%)高于经济中等(2.0%)、较好片区(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66,6.02,P值均<0.05);不同家庭因素、烟酒使用情况以及网络和手机使用情况学生受到6类欺侮以及总体欺凌的报告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家庭暴力(OR=4.76)、饮酒(OR=2.05)、网络成瘾(OR=2.63)的中学生受到校园欺凌风险更高,女生(OR=0.41)受到校园欺凌的风险较低(P值均<0.05)。结论河南省中学生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男生、遭受家庭暴力、饮酒、网络成瘾与学生被欺凌呈正相关,建议结合多部门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