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亚  柳岸  彭小伟 《癌症进展》2019,17(13):1531-1533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术后24h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开始进食时间、颈部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7%(51/56),高于对照组的71.43%(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较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再治手术治疗的方法 ,尤其是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适当术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自 197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收治的 115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结果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首次手术方式失当 ;甲状腺癌单纯结节切除后约有 78 9%有癌残存。结论 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恰当术式是腺叶切除 ;复发及局部转移的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十分必要 ,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宜及早行再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选择个体化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45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肿瘤根治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其中左胸后外侧开胸+左颈部切口(Ⅰ组)268例,单纯左胸后外侧开胸(Ⅱ组)42例,右胸后外侧开胸+上腹部正中切口(Ⅲ组)94例,右胸前外侧开胸+上腹部正中切口+颈部切口(Ⅳ组)52例。胸上段癌59例中,Ⅳ组43例,Ⅰ组16例(临床分期T1-2);中段癌316例中,Ⅰ组231例,Ⅲ组76例,Ⅳ组9例;下段癌81例中,Ⅰ组21例,Ⅱ组42例,Ⅲ组18例。全组食管上切端残留癌5例。全组清扫淋巴结8141枚,平均每例(17.85±8.94)枚,检出有淋巴结转移186例,共758枚,淋巴结转移率40.8%(186/456),转移度9.3%(758/8141)。全组发生并发症共80例,其中吻合口瘘12例,胸胃瘘4例,肺部并发症21例。Ⅳ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36.5%,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的个体化选择策略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与根治率。手术创伤的控制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患者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对43例老年贲门癌患者采用经腹切口手术,11例病人术中辅助左侧前外侧小切口径路的手术方法。结果:本组术后病检上下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下纵隔淋巴结阳性11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4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老年贲门癌手术应尽可能经腹腔完成,当术中发现经腹不能彻底切除肿瘤或完成食管胃/空肠吻合时,辅助左胸前外侧小切口手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1985~1995年10年间,住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共119例,其中30例行再次手术。其中5例行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后,再行残叶切除,3例证实有癌残留(3/5);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者11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1/25);6例甲状腺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者经手术活检证实诊断后行联合根治术;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联合根治术后颈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作者认为:对于甲状腺癌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合并峡部切除术,尽量避免肿瘤摘除术;对于侵出包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应重视甲状腺隐性癌的诊断;对于行联合根治术后颈部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考虑手术切除配合放疗。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84的 2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甲状腺癌 93例。其中 45例术前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5例中 ,男性 10例 ,女性 35例。年龄 2 3~ 71岁 ,中位年龄为 38.2岁。 45例中由外院或本院其它科室转入 33例。44例因发现甲状腺肿块首诊 ,1例因心悸、手颤、多汗、消瘦等症状就诊。体检扪及甲状腺单发肿块 33例 ,甲状腺多发肿块 10例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2例。首次手术前做B超检查 12例( 2 6.7% ) ,提示甲状腺实性肿块 9例 ,囊实性肿块 3例 ,均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核素扫描 7例 ( 15 .6% ) ,…  相似文献   

7.
1985~1995年10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共119例,其中30例再次手术,其中5例行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后,再生残叶切除,3例证实有癌残留(3/5)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率11例有淋巴结转移(11/25),6例甲状腺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经手术活检证实诊断后行联合根治术;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联合根治术后颈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作者认为:对于甲状腺癌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合并峡部切除术,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再治手术治疗的方法,尤其是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适当术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自1977年1月~2000年12月间收治的115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结果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首次手术方式失当;甲状腺癌单纯结节切除后约有78.9%有癌残存。结论 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恰当术式是腺叶切除;复发及局部转移的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十分必要。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宜及早行再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意义、方式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52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次手术不当,再手术时甲状腺及周围组织中残癌发生率为50.0%。再手术后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1%(35/38)和70.0%(14/20);乳头状癌复发后再手术5年生存率85.7%(6/7)。再手术涉及颈淋巴结清扫和甲状腺残叶处理时,可选用“L”型切口。结论 甲状腺癌再手术是必要的。首次术式选择不当,2次手术间隔最好为1~3个月。再手术术式选择应根据首次手术、肿瘤病理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住院时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献进行讨论。结果: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发现总的残癌率(53/95)55.7%,其中原发部位残癌率(43/95)42.76%。外院行甲状腺肿物局部切除和次全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8/95)8.4%,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应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强调喉返神经的解剖,疑有颈淋巴结转移,应行规范化的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3.8岁.T3、T4水平正常19例;T4和T3水平增高1例;5例T4水平降低,TSH升高5例.TPO升高22例,TG升高15例.彩超提示18例结节内有细小钙化.16例(64%)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68%.结论 女性HT较男性更易合并甲状腺癌,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查、彩超、细针穿刺检查对HT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经腔镜甲状腺手术因其颈部无瘢痕、手术切口隐蔽等优势受到欢迎。但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因其适应证尚不明确、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困难等因素,在能否根治甲状腺癌的问题上仍存在争议。经相关文献的复习,本文将基于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的最新进展,对腔镜下甲状腺癌的适应证以及现存的争议进行论述、对其存在的风险提出规避对策,并为腔镜下甲状腺癌术将来的走向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551例外科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1952~1980年间共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551例,按手术术式将全部病例分为腺叶切除术组及腺叶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组。前组中包膜内型(64例)、腺内型(62例)及腺外型(54例)的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78.57%及47.05%;后组中合并选择性颈清术(193例)及治疗性颈清术(178例)的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70%及67.87%。作者建议,如原发癌为包膜内型,可仅作腺叶切除术;如临床触及颈淋巴结肿大且考虑为转移,或原发癌已侵出肿瘤包膜时,应作腺叶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在不影响彻底切除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功能性颈清术),因侵出包膜的原发癌,腺内型及腺外型病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9.53%及76.92%。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结节特别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近年来呈高发趋势。随着患者数量以及相关研究的增加,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更新了甲状腺结节与DTC治疗指南。指南中明确提出其主要目标是:减小对大多数与疾病相关的死亡、复发的风险,并降低对患者的过度治疗带来的潜在危害,而给予高危险患者恰当的治疗和监控。该文对2015年ATA《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的外科部分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甲状腺癌的病患420例,对其按时间段进行分组,7年为1个时间段,研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变化,并分析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2001-2007年与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布在相对应的年龄上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每个时间段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集中在41~50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1-2007年和2008-2014年2个时间段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性别上均为女性多于男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001-2007年和2008-2014年2个时间段的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病灶的单发与多发以及肿瘤直径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患者无论从性别、年龄、病灶的多寡还是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清扫阳性率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癌全切手术组和次全切手术组对比发现,全切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上与次全切手术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全切手术和次全切手术2种手术方式在甲状旁腺损伤(10.00%/6.00%)、喉返神经损伤(10.00%/8.00%)以及喉上神经损伤(5.00%/7.00%)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发生发展,不同手术方式影响到甲状腺癌预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讨论再次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9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8例甲状腺癌患者3个月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8例,年龄介于7岁-75岁,中位年龄40.6岁,所有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及病理会诊后二次手术均选择甲状腺全切,并行患侧改良颈清扫或Ⅵ区局域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有癌残留36例,残留率为62.07%,其中单纯原发灶残留7例,单纯淋巴结转移13例,原发灶及淋巴结均有残留16例。结论:合理的再手术方式为包括患侧在内的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并根据原发病灶情况及病理类型或行选择性局域淋巴结清扫。再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可有效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为后续1130治疗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监测提供条件,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同时减少反复多次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李琰 《实用癌症杂志》2016,(7):1194-1196
目的:对比分析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试验组采用胸乳腔镜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评分较好,尤其7~10分患者比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N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甲状腺癌、提高摄碘功能的作用。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病例(24例分化型,8例失分化型)。全反式维甲酸剂量(1.0~1.5)mg/(kg·d),治疗时间6周。131I口服72小时后进行全身显像。使用美国pho/gammaHP型γ照相机,通过ROI半定量方法测定转移灶每像素的放射性计数,比较ATRA诱导前后转移灶摄取放射性变化;采用超声、X线或CT判定转移灶大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G。结果131I治疗后不同部位转移灶平均可测摄碘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2例经ATRA诱导后,14例(43.8%)病灶131I摄取增高,7例(20.8%)无明显变化;6例(25%)131I摄取降低。8/27例诱导后转移灶缩小,12例无变化,7例增大。病灶摄131I的变化与病理类型无关。诱导后血清TG测定降低12例(40%),增高11例(36.7%),无变化7例(23.3%)。血清TG水平与摄碘能力改变无关。具有两项指标(病灶摄碘增高、病灶缩小和血清TG降低)及以上改变12例,占37.5%。结论初步表明ATRA治疗能够在诱导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再分化以及失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的转化中产生作...  相似文献   

19.
Some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undergone insufficient tumor removal in the primary surgery in China . our aim i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dissection of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during a salvage thyroid cancer operation in these patients to prevent nerve injury. Clinical data of 49 enrolled patients who received a salvage thyroid oper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rimary pathology was thyroid papillary cancer. The initial procedure performed included nodulectomy (20 patients), partial thyroidectomy (19 patients) and subtotal thyroidectomy (10 patients). The effect of diss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and the mechanism of nerve injury were studied. The cervical courses of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s were successfully dissected in all cases. Nerves were adherent to or involved by scars in 22 cases. Three were ligated near the place where the nerve entered the larynx, while another three were cut near the intersection of inferior thyroid artery with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ight hoarseness occurred to four patients without a preoperative voice change. In conclusion, accurate primary diagnosis allows for a sufficient primary operation to be performed, avoiding insufficient tumor removal that requires a secondary surgery.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nerve damage resulted from not identifying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during first surgery , and meticulous dissection during salvage surgery was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to avoid nerve damag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且术后的引流置管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vs 27.5%,χ2=9.52,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