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健康管理与中医时间观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疾病管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以中医健康管理和中医时间观进行疾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2.
针刺时间疗法最早应溯源于《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载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灵枢·四时气》日:“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说明《内经》奠定了针刺时间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难经·七十难》“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等观点,也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八正之气的变化,以及月之盈亏的周期改变,对人体气血的盛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谈谈中医的健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健康是人类最注重的素质和最关注的问题,更是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昌明,人们认识到医学不可能消灭疾病,也不可能避免死亡,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健康长寿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因此,医学的根本使命是维护人们的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医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形与神是中国哲学上的一对重要范畴。从中医角度来讲,形神合一是中医整体观最重要的体现,是健康的一种诠释,其与当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本质上惊人的一致,反映了中医健康理念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1]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6.
张友堂 《国医论坛》1990,5(2):35-37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了时间与预防疾病的关系,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卜辞中就有限时清扫卫生以灭虫的记载.《周易·文言》提出了与四时合序,勿违天时的养生防病思想、《吕氏春秋》亦把合于四时之变比,作为预防保健、长寿延年的途径之一。《内经》则集前人  相似文献   

7.
浅议中医健康管理发展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筠 《山西中医》2011,27(9):60-61
中医古籍文献中无明确健康管理概念。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消患于未兆","治未病"等健康管理思想,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完善。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测知人体体质信息,舌诊、脉诊数字化管理可以了解人体客观指征并进行自动分析,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互相补充,实现相关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对健康之人未病先防,提供养生保健知识,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对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和干预措施;对已病之人协助就医,建立档案,并进行风险评估;使医学发展战略优先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护和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健康背景下中医健康管理对患者临床管理的影响。方法:将医院神经外科2022年5月—2023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基于大健康背景进行中医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管理质量、中医健康管理行为、运动功能、心理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术前评估、疼痛控制、感染预防、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管理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术前评估、疼痛控制、感染预防、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管理前,两组中医体质辨析、中医方剂调理、中医药膳饮食、中医功法养生方面的中医健康管理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中医体质辨析、中医方剂调理、中医药膳饮食、中医功法养生方面的中医健康管理行为评分对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管理前,两组运动功能MFM评分、心理功能GAD-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MFM评分对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心理功能GAD-7评分对比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让传统的中医方法,在消渴病慢长的康复过程中,不受条件限制,使之成为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方法:将慢病随访工作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指导,运用中医的药膳方、运动疗法、情志调护、适宜技术和中药等方法进行健康管理。结果及结论:规范了消渴病人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空腹血糖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状态辨识是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本文从状态的概念、特征、内涵和状态辨识,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特点,包括三观并重、时空统一、整体个性三个方面,为中医健康管理提供理论遵循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健康中国2030"战略被提出以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管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现有的人才配备难以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本文基于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从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管理及医疗体制改革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医健康管理的需求所在,并针对我国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提出目前该领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旨在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平稳、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在妇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12月妇科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妇科相关护理要求执行护理操作,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宣教、预后教育、诊疗教育、疾病管理等健康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健康管理应用于妇科中可提升健康管理质量,有效规范妇科护理管理流程,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慢病患者对中医健康管理的需求。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形成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需求问卷初稿,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泌尿外科患者展开预调查,以SPSS、Amos软件分析问卷的信效度,对2020年6月—2023年6月的500例泌尿外科患者进行正式调查,包括不同人口特征的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分析中医健康管理的需求度和患者的认知水平。结果:500例患者中,有371例有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其中性别、疾病类型及婚姻状况对中医健康管理需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职业、月收入、支付方式及文化水平对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71例有需求的患者,对中药调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四诊、中医养生功法、中医膳食调理、中医情志调适、中医健康宣教、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度分别为68.46%、70.62%、69.27%、77.90%、79.51%、71.70%、69.54%、78.17%,远高于中度需求和一般需求。慢病患者对中药调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四诊、中医养生功法、中医膳食调理、中医情志调适、中医健康宣教、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水平优良率分别...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国内外心血管病健康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必要开展基于家庭-社区/乡村医师-三级医院防控体系的心血管病中医健康管理.在心血管病中医健康管理指南的研制过程中,建议充分了解基层心血管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临床问题,注重临床问题的构建;按照心血管病-中医健康监测/风险评估/干预模式检索证据,进行证据评价后按照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古往今来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命题。尽管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所关注的健康内容有所不同,时代变迁,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亦有变化,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对自身健康认知的丰富,形成的健康观却极为相似。跨越东西方的地域距离,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其健康观念都包涵关注人自身形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谐、道德健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展望.方法收集分析全国各医疗机构在开展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情况.结果自中医健康管理开展以来,社会大众对预防保健、健康养生的意识提高了,减少了发病率,降低了医疗支出.结论中医健康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出现了诸多不足之处,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我们去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新世纪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新的世纪,如何构建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是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们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等有关教育思想,为我们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对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应从提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入手,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强调创新,使中医教育成为国际化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古代哲学、自然科学是中医模式与中医疾病观形成的基础,强调了中医模式对中医疾病观的影响有三方面,一是整体综合的病因观,二是内外并重的发病观,三是整体联系,恒动变化的病理观。  相似文献   

19.
<正>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外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血管综合征,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1]。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病患者人数已达到3.3亿,且患病率呈升高趋势。虽然高血压病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但是目前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为51.6%、45.8%和16.8%[2]。临床上,高血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疲劳、心悸及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症状,甚或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累及脏器的症状。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等范畴,其发生机制与遗传、饮食、情志、年龄及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病变可累及肝肾,久病可及心脾,虚实夹杂,因此,加强高血压病的中医健康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论中医心理学的阴阳睡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克勤 《世界中医药》2007,2(5):272-273
在"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生命观及"心主神明"一元论思想指导下,运用阴阳学说阐释睡眠与梦的理论,强调脏腑气血的阴阳变化是睡梦形成的物质基础.寤寐的交替过程,就是卫阳之气由阳入阴及由阴出阳的过程.正因寤寐之理本于阴阳,所以生活起居法于阴阳,才有利于心身健康;寤寐失常调于阴阳,才堪称为治疗大法.睡中梦境,也与脏腑阴阳盛衰密切相关,据此可作为疾病脏腑阴阳虚实辨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