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零食消费现状.结果 小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吃零食的报告率分别为96.4%,59.4%和75.5%.小学生在家里最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为新鲜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谷类(72.0%,71.1%,68.6%),在学校最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是新鲜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谷类(30.0%,28.2%,23.8%),在其他地方最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是糖果、谷类、饮料(36.6%,36.2%,35.7%).小学生消费零食原因的前5位依次是好吃、健康/有营养、干净卫生、很多同学喜欢吃和家里人常吃(68.5%,49.3%,42.2%,24.7%,17.8%).结论 四、五年级小学生吃零食现象普遍存在,零食种类不合理.需要开展学生及家长营养教育,促使学生合理消费零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饮料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学生共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其饮料消费现状.结果 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饮料的消费率分别为92.5%,51.4%和70.6%.学生在家里最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69.4%)、果蔬饮料(46.6%)、茶饮料(39.6%),在学校最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30.5%)、果蔬饮料(13.0%)、茶饮料(12.7%),在其他地方最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37.4%)、茶饮料(29.6%)、果蔬饮料(28.1%).学生消费饮料原因的前5位是好喝(72.3%)、健康有营养(50.8%)、干净卫生(38.4%)、很多同学喜欢喝(21.9%)和家里人常喝(21.6%).结论 四、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喝饮料现象,且饮料种类不合理.需要开展学生及家长营养教育,促使学生合理消费饮料,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小学生的零食消费现状及零食消费不良习惯与家长相关知识、态度的关系,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市静安区一至五年级1 446名小学生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90.9%的小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零食主要由家长、家里人或其他成年人购买(91.9%);仅有32.1%的小学生能坚持每次吃零食前洗手;每天都吃的零食主要是纯牛奶/酸奶(68.2%)和新鲜水果蔬菜(61.3%),也有少数人每天吃糖果(2.4%)或膨化食品(0.8%)。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的好坏与家长相关知识态度有关,具有零食消费不良习惯的小学生,其家长的知识态度得分较低(趋于不健康)。结论小学生的零食消费行为有待改善,须同时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指导他们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青海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3座城市4个县区的10所小学抽取四、五年级学生共969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其零食消费现状。 结果 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消费零食的报告率分别为98.2%,88.5%和75.4%,其中男生在学校的零食消费报告率低于女生(χ2=9.66);五年级学生在家里和其他地方的零食消费报告率高于四年级学生(χ2值分别为10.31,6.77);农村学生在3个地点的零食消费报告率均高于县城(χ2值分别为6.03,100.53,24.77);寄宿学生在家里的零食消费报告率低于非寄宿学生(χ2=7.22),而在学校的零食消费报告率高于非寄宿学生(χ2=9.04)(P值均<0.01)。在家里最常消费的零食是新鲜水果蔬菜(76.9%)、谷类(67.2%)、坚果(63.7%),在学校最常消费的零食是新鲜水果蔬菜(45.1%)、谷类(36.9%)、糖果类(24.4%),在其他地方最常消费的零食是冷饮(54.7%)、糖果类(51.6%)、饮料(42.9%)。学生零食消费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好吃(76.9%)、健康/有营养(65.5%)、干净卫生(59.0%)。 结论 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吃零食的现象,仍然有很多小学生消费不健康的零食。亟需通过改善学生的饮食环境并开展营养教育,促使其合理选择零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5.
了解上海市小学生家长的健康素养水平,为促进小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方法 2015年9-10月期间,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所小学、郊区2所小学共3 283名小学生,对其家长进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在全部参与调查的家长中,具备健康素养的家长占21.6%.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具备健康素养的家长占比也逐渐提高(x2值分别为110.500,113.886,P值均<0.01).户籍为“上海市”和“外国国籍”的学生家长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相当(均为24.56%),均高于非上海市的中国户籍学生家长(16.69%) (x2=27.771,P<0.01).父、母职业为农业劳动者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均低于其他职业(P值均<0.01).此外,家长对安全标志的辨识,正确率仅为0.27%;“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传播疾病的种类”正确率仅为7.58%;“您是否能做到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正确率仅为10.94%.结论 开展小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要加强对低文化水平、非上海籍在上海就读中国学生家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了解我国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72所小学四、五年级共12 197名小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88.5%,每周吃3~4次的为7.0%,每周吃1~2次的为3.2%,几乎不吃的为1.3%.59.3%的学生早餐由母亲准备,其次是由祖/外祖父母(14.9%)、父亲(11.7%)和自己准备(6.3%).55.1%的学生起床5~15 min内吃早餐.87.2%的学生在家吃早餐,其次是在餐馆或小摊(5.0%)和学校(4.5%).31.8%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结论 部分学生不吃早餐,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质量差.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提高早餐营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的早餐和零食问题一直是影响学生饮食行为和体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餐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早餐摄取的食物必须满足学生上午学习的能量和营养所需.然而各国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的现象十分普遍[1-2],且发展趋势有增无减[3].许多研究认为早餐的质和量可能与儿童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以及身体耐力有关[4],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在校行为[5].另外,我国儿童零食行为较为普遍[6],零食可以补充一定量营养素,还可以满足孩子食欲的享受;但零食数量超过一定程度,会影响到正餐营养素的摄入. 相似文献
8.
了解中国四、五年级小学生快餐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其快餐消费现状.结果 小学生每周吃1.48次西式快餐与2.08次中式快餐,两者的消费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43.86,P<0.05);吃中式快餐的主要原因前5位依次为好吃(73.8%)、有营养(69.9%)、干净卫生(52.2%)、方便(45.9%)、环境好(41.4%),吃西式快餐的主要原因前5位依次为好吃(80.1%)、环境好(53,O%)、方便(44.2%)、干净卫生(41.6%)、有营养(40.6%);男生更注重好吃与方便,女生更注重干净卫生与有营养(P值均<0.05);有43.9%的学生认识到西式快餐能量高,32.6%认为中式快餐能量较高.结论 快餐消费已经成为学生常见的饮食行为.相关部门与学校应加强营养宣教,传播正确的营养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能量快餐的消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对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在浦东新区每街镇抽取2所小学,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营养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共调查小学生7 276名,营养教育后,城乡地区干预组营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零食行为较干预前提高,且整体优于对照组,但城区干预组常吃新鲜蔬果或坚果的比例不到9%;常吃含糖饮料及糕点的比例仍高于10%;在饮料行为方面,城乡干预组常喝果蔬饮料的比例不到20%,而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超过20%。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对零食的认知及态度,对零食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零食消费种类与儿童肥胖及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哈尔滨、北京、济南、上海、重庆、广州6个城市抽取6~13岁小学生7 084名,使用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情况和零食消费情况等信息,按照标准程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集晨起空腹血测定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指标。结果常吃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量食用3类零食的小学生肥胖检出率(OR值及OR值95%CI)依次为9.3%(参照组)、10.2%(1.09,0.88~1.35)、11.8%(1.25,1.05~1.50),腹型肥胖率依次为13.3%(参照组)、14.8%(1.14,0.95~1.37)、15.8%(1.25,1.07~1.46),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依次为3.4%(参照组)、3.9%(1.13,0.81~1.58)、4.6%(1.34,1.02~1.77)。调整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4个月内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等混杂因素后,肥胖、腹型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在各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常吃不健康零食会增加儿童患肥胖及代谢异常的风险,选择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等食物作为零食有益于健康,对儿童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零食的消费状况,为我国学生营养改善及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零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29 317名学生的零食消费品种、频率等情况.结果 79.7%的学生每天吃1次以上的零食,选择零食前3位依次为蔬菜水果(54.3%)、饼干面包(45.5%)和方便面(41.7%).30.9%的学生每天花2块钱及以上买零食,初中生(42.8%)高于小学生(22.0%),吃学校食堂供餐学生(34.7%)高于吃企业供餐学生(24.7%),寄宿生(46.0%)高于走读生(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零食消费现象普遍且不合理,应加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营养改善对策研究,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小学生正确洗手知识和洗手意识,为提高学生洗手意识和洗手行为,进而预防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闵行区2所小学573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利用项目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 3.1 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573份。小学生洗手防病信息总知晓率为56.67%,女生高于男生;洗手可以预防手足口病、腹泻和流感的知晓率较高,洗手可以预防贫血、近视等的知晓率较低。洗手过程、洗手指征知晓率和洗手意识均大于80%,且均为女生高于男生,听说过六步洗手法者占87.43%,但洗手时间应大于20 s和6个洗手部位的知晓率较低;饭前便后洗手的知晓率和认同率都超过90%,但其他洗手指征和洗手过程的知晓率较低,流水洗手和非感应式水龙头冲洗后关闭的认同率仅为75%。女生对洗手需使用洁手用品和非感应性水龙头需冲洗后关闭的认同率高于男生,四年级学生认为有必要流水洗手和非感应式水龙头需冲洗后关闭者高于三年级,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洗手是一种基本的健康行为,小学生的洗手知识和洗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改善小学生的洗手行为和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相关健康行为及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小学一-五年级的学生1212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9个口腔健康知识问题中窝沟封闭的作用学生回答正确率最低,为17.66%,对牙齿健康有益的食物知晓率最高,为92.33%,刷牙率(刷牙≥1次/d)为94.72%,每日早、晚均刷牙者占调查人数的52.8%。小学生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媒体、家人、教师和医护人员。结论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欠佳。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教师、家长应加强联系与配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长宁区28所小学中抽取3所,被选中学校所有学生作为体格检查对象,描述小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现况。对250名体质量超标/肥胖学生和300名体质量正常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长宁区小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男生体质量超标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9.80%和18.63%,女生体质量超标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67%和8.91%。男生的体质量超标/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31,P<0.01)。双亲之一肥胖、进食速度快或一般、经常吃油炸食品、每天在家学习时间>2 h可能是体质量超标、肥胖的危险因素,愿意参加运动、每天睡眠时间为8~10 h可能是体质量超标、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长宁区小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检出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湛江市区小学生食品消费安全意识状况,为职能部门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6所小学共1166名在校学生。结果 1166人中91.1%的学生认同食品和健康的关系,87.0%认为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93.5%的学生消费时注意商品安全信息;94.7%的学生能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上述4项比例女生高于男生;33.9%的学生知道"QS"的含义;66.38%学生消费时关注营养价值。获取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家人、媒体、老师、宣传讲座。结论湛江市区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安全意识较好,女生优于男生,但存在购买误区和知识不足等问题,学校和相关部门在此方面尚未发挥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在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大型城市城乡结合区域小学生伤害综合干预方案,为儿童运动伤害干预新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并实施“宿主干预-环境干预-动因干预”综合干预对策,经过半年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伤害发生及知信行等方面变化。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运动伤害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小学生家长运动伤害知识及态度有所变化,在以前“曾听说过伤害”、“知晓严重的意外伤害会导致残疾”等知识知晓问题中,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愿意接受关于预防学生运动伤害的教育”态度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民工学校家长知识及态度变化较公办学校干预前后变化更加显著(P〈0.05)。结论小学生运动伤害干预在4所学校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为城市城乡结合区域进行小学生运动伤害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杨浦区小学生及教师、家长的伤害认知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伤害知信行情况,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杨浦区小学1~4年级学生2720名,学生家长2610名和教师96名,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伤害知信行情况等。结果上海市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伤害有一定认知,但24.2%的学生、10.4%的教师和12.4%的家长不认同“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伤害防治知识系统培训比较缺乏,不少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危险行为,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伤害防治相关措施还不足。结论社会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伤害防治宣教工作,并运用健康促进的手段,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主动采取安全行动,防止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19.
Tuberculin-testing among pupils and personnel in schoo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 Newma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nation's health》1969,59(5):77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