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嘉定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简单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嘉定区13所中学和13所小学学生97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干预形式为专题培训,讲座,健康教育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版面巡展、知识竞赛等,0.5a内相同宣传重复2次,2010年2月进行干预前基线调查,2010年9月进行干预的评估调查.结果 膳食指南相关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干预前为66.46%,干预后为72.22%;中学生干预前为74.29%,干预后74.02%.小学生平衡膳食与膳食宝塔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7.52%,干预后为74.02%;中学生干预前为71.70%,干预后为74.42%;合理营养相关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干预前为68.09%,干预后为73.59%;中学生干预前为73.46%,干预后为74.78%.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相关营养知识总知晓率小学生从62.75%上升到6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7.87,P=0.000);中学生从70.04%上升到7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58,P=0.691).结论 宣传、开展健康知识竞赛、下发宣传手册等干预手段,对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是有效的.中学生干预效果相对小学生较差,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对改变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作用,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健康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南京市4所中小学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对所有选择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组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第2次调查。结果通过营养宣教,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显著提高,饮食行为也有所改变,早餐质量有所提高,饭前洗手等行为习惯也有所改善。结论营养宣教可以使中小学生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改正不良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合理营养知识现状及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完善营养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合理营养知识调查.结果 干预前广州市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为62.74%;女生高于男生,六年级高于五年级和四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03,6.956,P值均<0.05).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上升到75.8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29,P<0.05).小学生对本次营养健康教育综合满意度满意情况为满意及以上的占85.64%.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的认知和态度现状较差,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合理营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教园区大学生营养素养现状,评价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有效改善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中国公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自制问卷,于2008年3-6月对宁波高教园区4所院校中参加选修课的120名学生,在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教育后学生得分显著提高。教育前后比较,营养知识(t=48.19,P0.01)、态度(t=7.05,P0.01)和行为(t=16.9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营养素养健康教育普遍满意。结论借助选修课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引导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量表,对安徽、江苏、山东的20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后大学生营养知识明显提高,得分由(31.12±11.38)分提高到(39.85±10.86)分,营养态度也有较好的改善,饮食行为明显得到改变,得分由(11.62±5.03)分提高到(14.56±6.31)分。结论实施营养健康教育能较好地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但是仍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山市寄宿高中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山市高中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中山市4所高中学校学生735名,以问卷方式调查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寄宿制高中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关于B族维生素、维生素A、BMI指数以及n-6和n-3脂肪酸知识的回答正确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营养态度普遍较好;男女生均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女生和非独生子女学生营养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和独生子女(P<0.05);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在寄宿制高中生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同时应加强对女生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端正男生和独生子女学生的营养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小学校开展以预防乙肝、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的健康教育效果,以减少中小学生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方法 在天津市红桥区中、小学抽取生源师资水平接近的10所项目学校和4所对照学校,对四~九年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对10所项目学校进行干预,另外4所学校作为对照,并于1个月后再次采用同一试卷评估.结果 开展学生健康促进活动后,学生腹泻患病率从干预前的6.6%下降到干预后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4,P<0.05);腹泻伴发热由1.8%下降到干预后的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干预后学生饭前洗手形成率从干预前的73.4%上升到干预后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52,P<0.05).结论 学校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家庭、学校密切合作,共同督促是干预学生不良行为及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行之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以增强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祥云县8所贫困农村小学四~六年级32个班1 124名学龄儿童,采用参与性营养教育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调查对象对新鲜水果或蔬菜、黄豆、胡萝卜营养价值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6.3,6.5和24.1个百分点(P<0.01),对谷类食物、牛奶及奶制品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21.1和6.2个百分点(P<0.01),预防骨质疏松、贫血原因、预防缺铁性贫血知识点分别提高10.7,0.6和33.4个百分点(P<0.01).对饮食与健康的认知情况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0.01).干预前有81.7%的儿童愿意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干预后该比例提高了5.9个百分点(P<0.01);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由22.4%提高到32.4%(P<0.01).结论 对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可采用参与性营养教育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珠海市3所初中、2所高中,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共抽取24个班的中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营养知识14题(满分70分)、态度5题(满分10分)、饮食行为10题(满分20分)。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各发放问卷1315份,均收回有效问卷1302份。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由(37.03±11.89)分提高到(46.35±14.11)分(P〈0.01);愿意获得更多营养知识的中学生由70.81%上升到89.32%,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中学生由61.75%上升到86.18%,注意营养搭配的中学生由20.74%上升到62.83%,每天吃足量新鲜蔬菜、水果的中学生由38.10%上升为47.24%(均P〈0.01)。结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能较好地改善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但要真正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需要进行长期、持续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适宜的营养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6月抽取海南省五指山、白沙、陵水、乐东、昌江5个市县黎、汉族中小学生1 775名,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小学、初中组汉族学生营养知识评分比黎族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具有渴求营养知识的良好态度;黎族地区学生常吃早餐、吃鸡蛋、喝生奶的比例分别为60.2%,6.8%和9.5%;黎族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知识得分的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应在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干预.  相似文献   

11.
了解青海省藏区寄宿制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藏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对青海省藏区2 539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2013年青海省藏区被调查学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7.38%,其中生长迟滞率为11.54%,中、重度消瘦率为14.66%,轻度消瘦率为11.19%,超重率为2.84%,肥胖率为1.93%.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41.51%,33.56%;小学生和中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2.49%,5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11,76.72,P值均<0.01).结论 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问题突出,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等比例概率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干预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相关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从68.07%上升到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0.00,P<0.01).经过调整之后,除关于素食的正确观点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40),其他13项调查内容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知晓率均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经过调整混杂因素后,营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后(81.39%)高于干预前(66.46%)(Z=-35.92,P<0.01).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手段对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是部分知识的干预效果相对较差,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市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探讨对中小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7.02分提高到干预后的10.97分(满分为17分);愿意同AIDS患者同班上课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2.91%提高到教育后的53.45%;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2.58%提高到教育后的50.39%;与家人讨论HIV/AIDS的比例由教育前的26.39%上升到教育后的48.37%;与朋友讨论HIV/AIDS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4.64%上升到教育后的59.36%.结论对中小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提高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树立正向态度.  相似文献   

14.
陈玉凤  熊健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65-1366
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丰富的营养知识、积极的饮食态度、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有研究报道,我国大学生缺乏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存在诸多营养方面的问题[1-2].湖南吉首市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的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地区,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较为欠缺.为提高该地区大学生营养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该地区大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来观察营养改善的效果,以便为有效改善该地区大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改变小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作用,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济南市4所学校1 213名小学生(干预组632名,对照组581名),干预组进行为期1 a的营养宣教,对照组不进行营养干预,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均提高,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小学生吃早餐比例及健康饮食行为应答率均提高(P值均<0.01).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辅以家庭健康教育能提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小学生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评价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平坝县内伤寒副伤寒高发区3个乡镇9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70.68%,87.95%,19.18%,初中生为73.62%,90.69%,21.7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和危险因素集中地区中小学生的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亟待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行为导向”理论在营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它以实践(或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目标(或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培养人的全面职业能力,即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上具有突出的优势[1]."行为导向"是一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2].  相似文献   

18.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8个区县16所小学一~五年级和16所初中初一~初二的部分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推广前后,小学生对8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6.11% ~91.82%和12.71%~95.50%;初中生对11道健康知识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2.62% ~ 98.16%和44.94%~98.79%.推广前后,小学生对11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43.95% ~ 94.66%和51.02%~ 96.03%;初中生对12项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28.35% ~ 89.76%和41.70% ~92.91%.结论 中小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推广后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有不足.应加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宣传,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溺水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连平县元善镇所有中小学校作为干预研究现场,以小学三至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干预过程采用12种健康教育方式,以水域安全和溺水预防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期1年.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信息.结果通过1年的强化健康教育,学生溺水知识得分增加了13.21分(95%CI:12.51~13.90);男、女生分别增加了12.77分(95%CI:11.77~13.77)和13.80分(95%CI:12.82~14.78);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增加了15.51分(95%CI:14.30~16.72)、10.78分(95%CI:9.50~12.05)和12.77分(95%CI:11.84~13.71).溺水危险行为发生率从干预前的41.4%降至干预后的32.2%,下降幅度为22.2%;男、女生分别下降了15.6%和35.2%;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下降了13.8%、29.3%、26.3%.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由干预前的5.6%降至2.3%,降幅为58.9%.因溺水需现场救治、门诊/急诊治疗、住院治疗的人次数分别从干预前的399人次、78人次、36人次,降至干预后的175人次、32人次、14人次.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学生溺水相关的安全知识,降低溺水相关的危险行为,减少溺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健康教育效果,为进一步改善留守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6所小学和6所中学学生1 90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5个月后效果评估.结果 调查对象干预前后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5.9±3.5)和(9.8±3.1)分,父母不同外出状况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查对象干预前后饮食行为得分分别为(5.1±1.9)和(5.8±1.2)分,父母不同外出状况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留守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