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IL-25、IL-33和TSLP在33例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30例非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和2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中表达。结果 IL-25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和non-ECRSwNP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3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LP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表达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L-25、IL-33和TSLP在ECRSwNP及non-ECRSwNP均有表达;IL-25和TSLP在CRSwNP患者鼻息肉中表达显著增高,在CRSwNP患者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炎性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22例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与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Th淋巴细胞、Tc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及上皮层破坏和基底膜增厚。结果 CRSwNP中各炎性细胞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RSsNP中除树突状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外,其余炎性细胞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中性粒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RSwNP。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组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显著高于CRSsNP组。non-ECRSwNP和CRSsN P组与ECRSwNP比较基底膜显著增厚。ECRSwNP组复发率明显高于non-ECRSwNP与CRSsNP组。结论 炎性细胞在CRS发病机制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鼻息肉组织常见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浸润增多,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可将CRSwNP分为两个亚型: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nonesinophil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将慢性鼻窦炎分为: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non eosinophilic,NECRS)。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嗜酸性粒细胞在鼻窦炎鼻息肉炎症趋化、息肉形成、分型和预后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CD8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关系。 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33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26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但其真正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Thl/Th2/Thl7失衡可能是主要原因,其中Th17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7(IL-17)起重要作用,抗IL-17抗体治疗的研究处于临床前期阶段,靶向IL-17药物有望成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经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发现有一部分为难治性病例,这些病例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鼻息肉易复发,鼻黏膜及鼻息肉组织呈现显著的嗜酸性细胞浸润,类固醇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此类型鼻窦炎目前被称为慢性嗜酸细胞性鼻及鼻窦炎。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治疗原则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及鼻中隔偏曲患者血清中IL-12和IL-4水平变化,为CRSwNP和CRSsNP免疫机制的认识提供更多的证据,初步探讨鼻中隔偏曲这种解剖结构畸形所导致的鼻黏膜炎症的免疫机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这4种鼻科疾病鼻黏膜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ELISA法检测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L-4、IL-12水平,并在实验组中各选择1例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中隔偏曲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SwNP组和CRSsNP组IL-4、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4种鼻科疾病中鼻甲外侧鼻黏膜病理变化存在共同点:①纤毛分布减少,有纤毛区、无纤毛区交替分布;②柱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脱落.结论:鼻中隔偏曲能够导致鼻黏膜的慢性炎症,表现为Th2细胞的免疫偏向;在CRSwNP和CRSsNP免疫机制中,有Th1、Th2细胞的共同作用.参与鼻黏膜慢性炎症的免疫细胞种类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越多,鼻黏膜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19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36例,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例,健康对照者12例,分别取鼻腔黏膜或息肉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法检测CCL-19蛋白表达活性,比较其在病变鼻黏膜、息肉组织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病理意义。结果鼻息肉组织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鼻黏膜组织CCL-19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鼻黏膜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型病变黏膜组织尤为显著(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CCL-19蛋白表达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性者(P0.05)。结论水肿型慢性鼻窦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病变黏膜CCL-19表达明显上调,提示CCL-19表达活性可能与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粒细胞及分泌的多种颗粒蛋白与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嗜酸性粒细胞有助于寻找缓解鼻黏膜慢性炎症的手段,减少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复发。本文就目前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33的表达水平,及外源性IL-10刺激对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CRSwNP,ECRSwNP)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手术获取ECRSwNP 1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non-eosinophilic CRSwNP,nECRSwNP)8例及12例正常鼻黏膜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组织中IL-10及IL-33表达水平。另收集10例ECRSwNP样本,以含或不含100 ng/ml IL-10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同一患者样本24 h后,ELISA及免疫组化检测IL-33表达量。结果 IL-10在ECRSwNP组、nECRSwNP组、对照组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L-33在ECRSwNP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在ECRSwNP组中,IL-10与IL-33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470,P=0.0052);在nECRSwNP组及对照组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R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及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分析其与CRS起病联系情况。 结果 150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45例为中性粒细胞型,105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分型和免疫病理的分型在两种不同浸润型患者内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S病理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其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有关,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5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1例鼻息肉患者、1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及6例正常人组织匀浆中IL-5含量;对15例鼻息肉、11例慢性鼻窦炎及6例正常人进行HE切片染色,以观察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①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及正常对照组IL-5含量(pg/mg)分别为23.44±6.68,16.41±3.09,12.86±4.17,鼻息肉组织IL-5含量高于慢性鼻窦炎及正常对照组(P<0.01)。②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及正常对照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为7.42±2.33,1.30±0.59,1.07±0.70,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数高于慢性鼻窦炎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对嗜酸性粒细胞有活化作用的IL-5对鼻息肉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polyps,CRSwNP)是耳鼻咽喉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因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CRSwNP病理学、免疫学发病机制尚有争议。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除了公认的Th1/Th2细胞亚群参与清除病原微生物,调控人体免疫应答外,Th17和调节性T细胞作为新发现的Th细胞亚群,在多种慢性炎症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并且在CRSwNP的发生机制中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和调节性T细胞在CRSwNP的作用与相互联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对激素和手术治疗效果差,进一步寻找有效治疗策略非常有必要。除Th2型外,另一类难治性CRSwNP患者主要特点为黏膜组织内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IL-8表达增高,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Th17细胞按照功能可分为参与免疫稳态维持的非致病性Th17细胞和具有致炎作用的致病性Th17细胞,而对于非致病性和致病Th17细胞功能的认识大多基于自身免疫疾病中的研究结果;在CRSwNP组织中是否存在非致病性和致病性Th17细胞亚群,Th17细胞亚型在CRSwNP中的鉴定以及Th17细胞是否参与难治性CRSwNP的发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对Th17细胞亚型鉴定、分化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我国难治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是鼻科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Th2型优势的免疫反应,伴有严重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具有难治性的特征。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征,ECRSwNP发病机制尚未明朗,攻克ECRSwNP一直是鼻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近年来Th2型免疫反应以及组织重塑在ECRSwNP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研究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CRSwNP)发病过程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 HE检测CRSwNP中的嗜酸细胞;免疫组织化学、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RSwNP中HMGB1的表达;qRT-PCR检测CRSwNP中IL-4和IL-13的表达;ELISA检测HMGB1(HMGB1/TLR4通路)对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IL-4和IL-13表达的影响。结果  CRSwNP中嗜酸细胞浸润增加(P <0.001),HMGB1表达上调(P <0.001),IL-4 mRNA和IL-13 mRNA的表达增加(P 均<0.01);HMGB1使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IL-4和IL-13的表达增加(P 均<0.001);与HMGB1(100 ng/ml)孵育组比较,加入抗TLR4抗体孵育后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IL-4和IL-13的表达水平降低(P 均<0.001)。结论 CRSwNP组织中HMGB1高表达。脂多糖刺激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HMGB1的产生,进而通过TLR4上调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IL-4和IL-13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2 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IL-13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鼻黏膜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收集16例CRSwNP息肉组织(其中嗜酸细胞型和非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各8例)和8例对照黏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人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LC3B)的表达,免疫组化染 色检测LC3B的表达和分布,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LC3B的点状分布。结果 与对照黏膜组织相比,LC3BII的表达在CRSwNP的息肉组织中增加,并且LC3B在嗜酸细胞型鼻息肉上皮层分布最多。IL-4和IL-13可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中LC3BII的表达和促进LC3B的点状分布。结论 与对照黏膜和非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相比,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上皮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显著增加。IL-4和IL-13可有效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自噬体增加。本研究为寻找以自噬为靶点的CRSwNP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与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鼻息肉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鼻粘膜慢性炎性病变。其中 ,以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为病理特征的鼻息肉约占 80 %~ 90 % ,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局部微环境中组织来源的细胞因子 ,对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炎性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目前缺乏统一的宏观认识的情况下 ,从局部微环境的角度 ,探讨细胞因子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这一明确病理学改变的作用机制 ,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1 概述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 CD4 阳性 T细胞 ,依据所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 ,可分为 Th1细胞和 Th2 细胞两型。前者主要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cells,ILC2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鼻-鼻窦炎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30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19例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外周血及鼻腔黏膜组织中ILC2的表达情况,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MSD)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33、IL-25、IL-5、IL-1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嗜酸性粒细胞神经毒素(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EDN)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和局部鼻腔黏膜组织中的ILC2呈正相关,ILC2表达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VAS评分及CT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1)。外周血中ILC2比例与T2型炎症因子EDN、ECP、IL-25、IL-33、IL-13、IL-5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 <0.01),上述各细胞因子在CRSwNP患者中的表达也不同程度的高于CRSsNP患者。结论 初步证明ILC2在2型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ILC2及其上下游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与相关临床指标呈现相关性,ILC2可能是潜在的未来新型疗法的指导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IL4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 选取符合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诊断标准的9例患者标本,根据鼻息肉组织病理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NECRSwNP)两组,比较两组样本不同炎症细胞计数差异。设计DNA甲基化引物,MassARRAY法进行IL4基因CpG位点DNA甲基化检测。运用线性拟合回归探究Eos计数和IL4基因CpG位点甲基化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ECRSwNP组Eos计数高于NECRSwNP组(P=0.0043),其他炎症细胞数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DNA甲基化检测显示,ECRSwNP组CpG位点5(CpG-5)的甲基化率显著低于NECRSwNP组(P=0.0311)。我们还发现IL4基因CpG-5甲基化率和组织Eos浸润有着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2=0.53,P=0.0261)。通过回归模型拟合得到Eos=496.25-5.13×CpG-5(DNA甲基化率),结果表明随着IL4基因CpG-5甲基化水平的降低,鼻息肉中Eos浸润增加。结论 IL4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与Eos浸润程度相关,为CRSwNP发病机制提供表观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