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elevatedintraocularpressure,EIOP)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建立EIOP模型。给药组造模后每天予复方丹参片和杞菊地黄丸的混悬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对照组、模型组每天予生理盐水灌胃。记录造模前、造模后即刻、造模后8周的眼压;光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厚度和RGC数量,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内p-Akt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8周眼压与造模后即刻相比,给药组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8周,给药组与模型组RGC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视网膜厚度与给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RGC数量及视网膜厚度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电镜下RGC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损伤明显,给药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视网膜p-Akt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显示,给药组p-Akt阳性染色总面积、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给药组黑度(139.97±11.79)虽高于模型组(137.95±6.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用于SD大鼠慢性EIOP模型,能降低眼压,提高RGC数量及改善超微结构,增加视网膜厚度,上调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p-Akt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李翔  王桃  柯欣怡  刘红佶 《眼科新进展》2015,(12):1105-1108
目的 观察补精益视片对大鼠慢性高眼压(elevatedintraocularpressure,EIOP)模型p-Akt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烙闭上巩膜静脉法建立SD大鼠慢性EIOP模型,给药组每天予1.8g·kg-1体质量补精益视片混悬液灌胃,对照组、模型组每天予3mL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并于8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眼压、视网膜p-Akt表达的情况。结果 模型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后即刻直至造模后8周与造模前眼压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造模后8周眼压与造模后即刻相比,给药组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无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8周视网膜p-Akt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示:给药组总面积、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分别为(74631.81±12841.30)μm2,939.26±175.17和37814.96±5822.71,与模型组的(37947.26±8050.51)μm2、481.45±161.02和18907.64±4367.29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给药组平均黑度为138.55±8.58,虽高于模型组的136.52±3.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精益视片通过降低眼压、上调视网膜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p-Akt的表达而保护慢性EIOP模型SD大鼠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直线加速器照射大鼠眼部制作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与氧化应激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45只2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Gy组、30Gy组,每组15只。直线加速器照射眼部,单次剂量10Gy。10Gy组放射1次。30Gy组每周放射1次,连续3周,合计剂量30Gy。放射后正常饲养3个月,处死各组大鼠并取眼球。采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黄嘌呤法测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以及ELISA法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结果 造模后3个月,30Gy组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松散,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水肿,10Gy组模型大鼠视网膜仅神经节细胞层轻微水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Gy组SOD活性、MDA及ROS含量分别为(88.80±16.44)U·mgprot-1(P<0.05)、(11.02±4.02)nmol·mgprot-1(P<0.01)、(16.89±6.02)U·mL-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Gy组SOD活性、MDA及ROS含量分别为(78.50±18.09)U·mgprot-1、(15.26±5.34)nmol·mgprot-1、(28.66±8.82)U·mL-1,三者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10Gy组比较,30Gy组MDA含量和ROS含量均升高(均为P<0.05)。结论 直线加速器放射造模时,30Gy为最佳放射造模剂量,造模后大鼠视网膜SOD活性降低,MAD及ROS含量均升高,可能是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抑制剂抑制大胶质细胞活化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 RGCs)丢失的影响。方法 用健康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采用前房灌注法制造急性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后,按6mg?kg-1?d-1用量给予大鼠口服EGFR抑制剂AG1478;实验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大鼠口服等量生理盐水。3组均于7d处死大鼠,观察各组视网膜结构的变化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阳性节细胞的表达。结果 通过免疫组化法发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变得模糊不清,RGCs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减少。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对照组RGCsThy-1阳性表达光密度值分别是:143.6667±4.0415、139.0322±1.7340和101.1023±2.0001。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视网膜Thy-1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视网膜Thy-1阳性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抑制剂通过抑制大胶质细胞的活化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的RG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ervegrowthfactor,mNGF)对高眼压兔视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A组)、高眼压模型组(B组)、高眼压模型+玻璃体内注射mNGF组(C组)、高眼压模型+玻璃体内注射mNGF联合超声组(D组)、高眼压模型+玻璃体内注射mNGF联合超声微泡组(E组)。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evokedpotential,F-VEP)检测,记录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取各组兔视网膜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视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B组眼压在造模后1周、2周、4周分别为(33.4±2.8)mmHg(1kPa=7.5mmHg)、(34.1±2.5)mmHg和(34.8±2.2)mmHg,与A组眼压(13.6±1.8)mmHg、(13.4±1.7)mmHg和(13.3±1.4)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B组的P100潜伏期(125.00±18.70)ms和振幅(5.50±3.03)nV较A组的P100潜伏期(46.20±6.90)ms和振幅(15.90±2.48)nV明显延长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P100潜伏期(63.80±8.35)ms和振幅(11.37±2.84)nV较B、C、D组明显缩短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计数(14.97±1.30)个明显少于A组(26.04±0.7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RGC计数(23.97±0.90)个明显高于B、C、D组,但仍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兔视网膜各层结构较B、C、D组完整,分层较清晰。E组兔视神经髓鞘结构尚完整,轴突内微管、微丝结构可见,较B、C、D组视神经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使用可增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高眼压兔视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noN蛋白及TGF-β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SnoN蛋白及TGF-β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DR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DM)组,每组各1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一次性给予等体积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后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均完整摘除各组大鼠的左眼球制成眼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蛋白及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8周和12周,DM组大鼠血糖值分别为(22.64±3.57)mmol?L-1、(24.08±1.60)mmol?L-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64±0.91)mmol?L-1、(4.50±0.66)mmol?L-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TGF-β无表达或弱表达,在造模后8周和12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上TGF-β的OD值分别为0.1210±0.0056、0.1550±0.0070,均较正常对照组(0.0220±0.0079、0.0250±0.0070)明显增加(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蛋白高表达,在造模后8周和12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的OD值分别为0.4120±0.0113、0.2140±0.0069,均较正常对照组(0.9450±0.0070、0.9440±0.0051)明显降低(均为P<0.01),且随着病程的延长,降低更明显。结论 SnoN蛋白对TGF-β信号通路起负反馈抑制作用,能降低TGF-β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凋亡的影响,进而从分子学水平上阐明PPAR-γ激动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保护作用,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选择9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DM+罗格列酮组和DM组,进一步将每组大鼠分为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三个时间点进行观察。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自DM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DM+罗格列酮组大鼠每天给予罗格列酮3mg?kg-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DM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前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然后摘除左眼球制成眼杯,采用TUNEL法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指数,并作对比。结果 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的体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RGC层上仅见少量的凋亡细胞;各时间点DM+罗格列酮组大鼠RGCs的凋亡指数较DM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RGCs的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 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抑制DM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对早期DM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DR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血浆和泪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28例RVO患者,收集血浆和泪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表达水平,在1d、2周和4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retinalthickness,CRT),另选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和泪液中VEGF、CRT表达差异。结果 各时间点,RVO组血浆中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1dRVO组泪液VEG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组血浆和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呈微弱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中这种相关性稍强(P<0.05)。两组2周后CRT明显增加,1d与2周CR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周与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段RVO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患者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及CRT与健康人比较显著升高,血浆与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致性,泪液检测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对RVO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及标准切口Phaco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12例(312眼)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2.2mm同轴微切口组)159例,对照组(3.0mm标准切口组)153例。记录两组术前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角膜滞后性(cornealhysteretie,CH)、角膜阻力因数(cornealresistancefactor,CRF)、Goldmann相关眼压(goldmanncorrelatedintraocularpressure,IOPg)、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compensatedIOP,IOPcc)、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cellcount,ECC);术中数据包括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手术时间。术后1d、1周、2周、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UCVA、BCVA、ECC、CCT、CH、IOPg、CRF和IOPcc。结果 术后1d两组CH、CR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研究组CH、CRF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H、CRF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两组CH、CRF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两组IOPg、IOPcc仍高于术前(均为P<0.05),而低于术后1周(均为P<0.05);两组CCT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4周,两组CH、CRF、IOPg、IOPcc、CC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前,两组CH、CRF与CCT存在正相关性(研究组:r1=0.43,r2=0.52,对照组:r1=0.56,r2=0.53;均为P<0.05)。术后1d,两组CH与CCT均无相关性(r1=0.13,r2=0.10,均为P>0.05)。两组的CRF值与CCT在不同时相始终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两组间不同时相的CH与CRF均存在正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同轴微切口Phaco和标准切口Phaco均会改变角膜生物力学特征。同轴微切口Phaco比标准切口Phaco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吴恺  谭钢  邵毅 《眼科新进展》2016,(12):1105-1109
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链脲佐霉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FN低剂量干预组、SFN中剂量干预组、SFN高剂量干预组和苄达赖氨酸(bendazacly-sine,BDL)组,每组12只,后5组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1)建立糖尿病白内障模型,从造模成功当日开始,SFN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给予50mg·kg-1、100mg·kg-1、200mg·kg-1SFN灌胃,BDL组以200mg·kg-1BDL灌胃,其余2组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治疗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水平,裂隙灯观察大鼠晶状体变化并对其混浊度进行分级,分离晶状体并制备成匀浆液,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ELISA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osylationendproducts,AGEs)含量,行Western-blotting检测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表达。结果 用药后12周,SFN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BDL组仍处于高血糖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晶状体透明,无混浊发生;而模型组大鼠晶状体出现雾状混浊、核混浊,分级为Ⅲ ~Ⅴ级,其混浊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SFN中、高剂量干预组晶状体混浊度等级差异明显减轻(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BDL组晶状体混浊度等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MDA含量升高,而SOD、GSH-Px、CAT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中、高剂量SFN或BDL处理后,MDA含量较模型组减少(均为P<0.05),SOD、GSH-Px、CAT活性较模型组增加(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AGE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相对于模型组,经中、高剂量SFN处理12周后,AGEs含量明显减少(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BDL组AGE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运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晶状体组织AR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AR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模型组A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模型组,经中、高剂量SFN或BDL处理后,A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AR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N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白内障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AGEs产生及下调A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脉络膜深层成像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眼科中心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60眼)经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病例组,将病例组又分为湿性型14例、干性型16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60眼)作为对照组。OCT检测各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ervefiberlayerofmacular,MNFL)厚度、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nerveepithelium,RNE)厚度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层厚度值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厚度之比值(RPE/CC)。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 病例组的MNFL在各个角度的扫描平均值为(60.1±18.2)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7.9±7.3)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的RNE平均值为(274.6±21.5)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39.8±22.5)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的RPE/CC平均值为(111.3±18.2)μ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13.2)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MNFL(81.8±19.5)μm、RNE(298.6±20.8)μm、RPE/CC(128.8±19.6)μm,均显著高于干性型的(41.3±15.6)μm、(256.7±17.2)μm、(92.4±16.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MNFL、RNE、RPE/CC均发生显著变化,OCT检测可以作为病变情况进展的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实验采用衣霉素(tunicamycin,Tm)前房注射,利用其对大白兔小梁细胞的过度应激致凋亡作用,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高眼压模型。方法 选择6~8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2只,通过前房注射衣霉素建立慢性青光眼模型,将大鼠行右眼前房注射4μg衣霉素(实验组),其左眼前房注射等量溶剂作为对照;术后3d、5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用TONO-PENAVIA眼压计检测眼压,并观察眼部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分批处死大白兔,取材做石蜡切片并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改变。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前大白兔双眼眼压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次注射后,8只大白兔造模成功,成功率为36.36%(8/22);2周后,给予2次注射后,2次注射造模成功率为68.18%(15/22)。术后3d、5d、1周、2周、3周、4周双眼眼压比较,右眼眼压明显高于左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5周、6周双眼眼压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左眼高于右眼。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高眼压者(实验组)神经节细胞-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视神经损害,并随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加重,眼压不高的实验组及对照组眼球病理改变不明显。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分别为(74.38±7.27)μm和(58.41±8.29)μm(P<0.01);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92.59±10.21)μm和(74.62±11.65)μm(P<0.01)。结论 前房注射衣霉素,能诱发大鼠眼压升高,但眼压升高幅度不等、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成功率较低,2次注射能显著提高造模成功率;大白兔高眼压模型出现了明显的眼球结构改变以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视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型朊蛋白(celluarprionprotein,PrPc)在阿尔茨海默病及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上的表达。方法 20只APP/PS1转基因AD小鼠作为实验组和20只健康C57小鼠作为对照组,雌雄各半,HE染色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盘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PrPc在视网膜上的定位,并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视网膜PrPc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E染色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盘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137.01±5.76)μm、(176.40±8.35)μm,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PrPc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且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PrPc表达的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0.131±0.043和0.075±0.01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视网膜和正常小鼠视网膜中均存在PrPc的表达,该表达主要定位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且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视网膜的PrPc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患者45例,在病程2周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测量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将发作眼与对侧眼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RNFL厚度与治疗前眼压、高眼压持续时间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发作眼RNFL厚度为(118.80±38.45)μm,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148.67±58.59)μm、(159.80±57.82)μm、(89.60±31.37)μm、(79.47±27.54)μm;对侧眼RNFL厚度为(98.20±16.89)μm,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120.13±23.61)μm、(131.60±27.41)μm、(74.01±18.07)μm、(67.80±13.41)μm。急性发作眼比对侧眼的RNFL厚度增加,且发作眼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各个象限的RNFL较对侧眼均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急性发作眼的RNFL厚度与治疗前眼压呈正相关(r=0.370,P<0.05),与高眼压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03,P<0.01);与年龄无关(r=-0.317,P>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后,RNFL明显水肿,这种变化可持续到发作后2周,且治疗前眼压越高、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RNFL水肿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模型中小胶质细胞CD40和铁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30只有色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激光动力学方法造模,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法检查,分别于1d、3d、7d、14d和28d对两组兔视网膜及视神经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0和铁蛋白表达水平。40倍光镜照相,测定灰度值和积分光密度(IOD),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胶质细胞CD40的表达结果: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灰度值分别为193.42±9.72和86.03±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神经标本灰度值分别为196.26±10.78和85.9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IOD分别为105.36±7.58和4479.32±3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神经标本IOD分别为54.63±8.79和10436.42±130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胶质细胞铁蛋白的表达结果: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的IOD分别为161.96±35.37和1295.59±12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以引起视网膜及视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CD40和铁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月华  焦剑  张孝生  卢弘 《眼科新进展》2014,(12):1154-1156
目的 探讨早期青光眼患者不同类型视盘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以了解不同类型视盘的早期青光眼患者的RNFL厚度的特点。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技术检查视盘RN-FL厚度,将收集到的OCT视盘检查结果分为6组:对照组大视盘组、中视盘组、小视盘组,每组各20眼,早期青光眼大视盘组、中视盘组、小视盘组各20眼。OCT测量120眼各钟点平均RNFL厚度。检测对照组和早期青光眼患者12个钟位的视盘RNFL厚度。结果 对照组不同类型视盘组的RNFL厚度曲线均在下方和上方形成双峰,在鼻侧和颞侧形成波谷,各组下方峰均高于上方峰。其中大视盘组患者RNFL厚度(105.60±5.87)μm,其次是中视盘组(107.05±7.29)μm和小视盘组(108.40±7.27)μm。对照组大、中、小视盘组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青光眼RNFL厚度曲线的上或下方峰值降低,但仍然具备上、下方的双峰特征,各组的下方峰皆高于上方峰。其中大视盘组患者RNFL厚度最薄(70.25±14.71)μm,其次是中视盘组(85. 55±15.39)μm和小视盘组(87.55±9.46)μm,大视盘组与中视盘组、小视盘组的视盘RNFL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视盘组与小视盘组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青光眼患者与对照组不同类型视盘的RNFL均为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照组不同大小的视盘并不影响RNFL厚度,早期青光眼患者视盘的RNFL厚度明显变薄,但仍然具备上、下方的双峰特征,各组的下方峰皆高于上方峰,其中大视盘患者的RNFL比中、小视盘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短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5例(39眼)弥漫性DME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单纯TA治疗组(24眼)和联合治疗组(TA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术,15眼)。其中联合治疗组在TA注射1个月后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术,距TA注射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OC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单纯TA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6±0.08、0.16±0.17,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72.2±59.4)μm、(279.0±98.9)μm,眼压分别为(15.4±4.3)mmHg(1kPa=7.5mmHg)、(14.9±3.2)mmHg,2组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单纯TA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7±0.03、0.28±0.1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89.2±33.9)μm、(248.0±102.7)μm,眼压分别为(15.5±2.3)mmHg、(15.1±3.5)mmHg,2组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眼压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视力相比,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比,两组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眼压相比,两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单纯TA注射相比,玻璃体内注射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DME短期内疗效和安全性并不占据明显优势。鉴于本次病例观察时间较短,尤其再次治疗的患者例数较少,故其远期疗效、安全性仍有待大样本的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岩茶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高剂量组(0.20g?L-1)和低剂量组(0.05g?L-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置于光照强度为(4000±200)Lux的光照箱内照射12h。高、低剂量组光照前3d给予岩茶提取物尾静脉注射,每天一次,光照结束后继续给药7d后处死。光镜下观察4组视网膜病理变化,检测视网膜组织外核层厚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 光损伤组光镜下视网膜各层结构疏松,外核层厚度变薄,见大量空泡细胞;感光细胞内外节排列紊乱,染色不均。高、低剂量组损伤均较光损伤组轻,其中高剂量组损伤更轻。与正常对照组(41.06±1.01)μm比较,其余三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薄(均为P<0.05),高、低剂量组较光损伤组(15.10±1.92)μm厚,其中高剂量组(25.77±1.08)μm较低剂量组(19.24±0.55)μm厚(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视网膜组织SOD活力下降(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光损伤组比较,高、低剂量组视网膜SOD活力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P<0.05),高剂量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 岩茶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