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患者的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变化,探讨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嗅觉味觉中心就诊的PVOD患者42例,其中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VOD)患者不同预后组间的嗅觉功能检查结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尤其嗅球体积(OBV)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就诊的PVOD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完成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嗅通路MR...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患者和慢性鼻窦炎(CRS)伴嗅觉障碍患者的情绪障碍状况,比较这两种疾病导致的嗅觉障碍引起的患者情绪障碍是否有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自2020年11月~2021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门诊的PVOD患者(n=20)和住院的CRS伴嗅觉障碍患者(n=43)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方式等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T&T嗅觉功能测试、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评估患者的鼻部症状、嗅觉功能、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 PVOD患者的平均SNOT-22评分、嗅觉察觉阈及嗅觉识别阈分值均低于CRS伴嗅觉障碍患者(17.64±6.42 vs 30.42±12.08、1.58±3.42 vs 3.40±3.52和3.58±3.07 vs 2.16±3.51)(P 均<0.05),但PVO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百分比、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高于CRS伴嗅觉障碍患者(45% vs 14%、49.83±6.59 vs 43.97±4.50、52.21±7.83 vs 46.40±9.50)(P 均<0.05)。PVOD和CRS伴嗅觉障碍患者出现轻度焦虑的百分比分别为45.0%和11.63%,轻度抑郁分别 为20%和11.63%,中度抑郁百分比分别为20%和2.33%,焦虑且抑郁分别为30%和2.33%。PVOD患者中多数患者病程<3个月(75%)、多为突然发病(85%)、鼻腔通气情况多为良好(85%),而CRS伴嗅觉障碍患者中多数患者病程>24个月(65.1%)、发病方式多为缓慢发病(76.7%)、鼻腔通气情况多数为差(69.8%);PVOD患者SNOT-22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P <0.05),与SA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CRS伴嗅觉障碍患者SNOT-22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两种疾病与T&T评分、性别、发病方式及鼻部通气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将PVOD和CRS伴嗅觉障碍患者(n=63)汇集在一起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嗅觉障碍病程与SAS和SDS评分均呈负相关(P <0.05);SNOT-22评分与SAS和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1);年龄与SAS评分呈正相关(P <0.05),与SD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相较于CRS伴嗅觉障碍患者,PVOD患者SAS、SDS评分以及 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百分比更高,病程、年龄和SNOT-22评分可能会影响嗅觉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探究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脑灰质形态变化,得出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嗅觉中枢结构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的患者24例与嗅觉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受试者20例,通过基于体素的大脑皮质形态学体积测量(VBM)比较患者的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组患者TDI[气味察觉阈(T)、气味辨别能力(D)、气味识别能力(I)]总分(16.45±5.62)分,T为(2.33±0.93)分,D为(6.54±2.60)分,I为(7.58±3.22)分;嗅觉障碍平均时长为(19.00±6.3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为(7.79±2.41)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大脑灰质总体积和嗅皮质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大脑灰质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比例和皮质厚度与嗅觉功能评分TDI值呈正相关(r=0.71,P<0.000 1;r=0.69,P=0.000 9)。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大脑灰质总体积和嗅皮质体积减少,且嗅觉功能与大脑灰质体积比例及皮质厚度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嗅觉训练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纳入47例湖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糖皮质激素结合嗅觉训练组和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组.口服糖皮质激素结合嗅觉训练组先给予甲泼尼龙片口服14 d疗程,然后运用嗅觉试剂:土耳其玫瑰、马达加斯加柠檬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疗效。方法 90例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予以双侧迎香穴、上迎香穴和鼻丘针刺,利多卡因迎香穴注射以及单纯临床观察,均持续随访3月。治疗前后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标准微胶囊嗅觉检查及嗅觉功能评价分级法评价嗅觉功能。嗅觉功能分级提高1个等级及以上、微胶囊嗅觉检查评分提高4分及以上为有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44.0%,穴位注射组为46.7%,空白对照组为13.3%,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疗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亦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关,但与嗅觉障碍程度相关,嗅觉减退者疗效优于嗅觉丧失者。结论针刺及穴位注射均能改善PVOD患者的嗅觉功能,治疗效果优劣与嗅觉障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嗅觉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例嗅觉障碍患者,相关病因包括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嗅裂病.在进行治疗前,采用T&T嗅觉检查法和记录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对嗅觉功能进行评估.然后行鼻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 ml),每天1次,共15次.每5次雾化吸入结束后,采用T&T嗅觉检查法复查嗅觉功能.15次雾化吸入全部结束后,同时复查T&T嗅觉识别阈和OERPs.结果:20例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的嗅觉障碍患者经过鼻腔雾化吸入治疗,5例(25%)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正常,10例(50%)患者嗅觉功能明显改善,3例(15%)患者嗅觉功能稍有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鼻腔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的嗅觉障碍患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简便、无创、有效,患者依从性好,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的患者鼻腔大体及嗅上皮超微结构的研究,从形态学上观察嗅觉减退或丧失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减退或丧失患者10例,用T&T嗅觉测试法测试患者的嗅觉功能。常规前鼻镜、鼻内镜下对鼻腔大体结构进行观察,鼻内镜下钳取嗅区黏膜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嗅黏膜超微结构有以下变化:①嗅上皮结构层次仍能保持,但细胞间隙增宽;②上皮表面嗅泡明显减少,即使嗅泡存在,其末端的纤毛也明显减少,部分嗅泡呈空泡状改变;③微绒毛细胞和支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减少或缺失;④支持细胞的细胞核变形或固缩,嗅细胞的树突水肿变形,细胞器减少。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与嗅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患者嗅泡及嗅泡内纤毛缺失,微绒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的微绒毛减少是引起嗅觉减退的主要原因,支持细胞胞核的变形及嗅细胞树突的形态学改变与嗅觉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复杂香味进行嗅觉训练对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的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7.61±16.68)岁,病程3~60个月,平均病程(13.58±13.51)个月。分别按病因分为上呼吸道感染组(19例)和外伤组(17例),按嗅觉下降程度分为嗅觉下降组(18例)和嗅觉丧失组(18例)。均采用患者自行购买的4种味道明显不同的香水进行嗅觉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嗅觉综合VAS评分,并分别对香味、臭味进行嗅觉评分。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55.56%(20/36)。嗅觉下降组有效率77.78%(14/18),嗅觉丧失组有效率33.33%(6/18),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组有效率73.68%(14/19),外伤后嗅觉障碍组有效率35.29%(6/17),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患者中50.00%(10/20)对香味感知的恢复明显优于臭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嗅觉训练方案具有简便易行、灵活度高、患者负担轻、患者依从度高的特点,对嗅觉障碍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对有残余嗅觉的患者疗效更显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比外伤后的嗅觉障碍更易于恢复。另外,嗅觉训练通常采用香味嗅剂,因而有重要警示作用的臭味嗅觉恢复明显落后于香味,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嗅球负责嗅觉信号的初级加工和修饰,并进一步将编码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胚胎时期嗅球的发生异常,可导致出生后嗅觉障碍甚至失嗅。嗅球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神经元,从胚胎期开始准确按时序发生。本文介绍了嗅球神经元的胚胎期发育过程,并综述了蛋白编码基因及非编码RNA在嗅球的胚胎期发育,包括嗅球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产生等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初急待解决的疑难病症之一。然而,老年性痴呆的致病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治疗药物有限、药效不明显、特别是缺乏有效快捷的诊断手段,不能适时乃至早期发现阿尔滋海默病。研究中发现,嗅觉系统的功能障碍与阿尔滋海默病尤其是早期的阿尔滋海默病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篇综述就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嗅觉系统与阿尔滋海默病的联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嗅觉障碍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症状,包括嗅觉减退、嗅觉丧失、嗅觉过敏、嗅觉倒错和幻嗅,临床上以前两者多见.造成嗅觉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和鼻窦疾病、外伤、先天和遗传因素、有害气体及放射线损伤等.  相似文献   

13.
嗅觉功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嗅觉障碍会导致患者识别、辨别气味能力降低,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甚至会导致其获取危险信息(如食物变质,煤气泄漏等)的能力丧失.嗅觉障碍由多种病冈引起,多个嗅觉味觉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上呼吸道感染、鼻和鼻窦疾病以及头部外伤是引起嗅觉障碍最常见的病因[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鼻腔雾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41例,治疗组42例,均口服VitA、VitE、ATP、甲钴铵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1mg+生理盐水10ml鼻腔雾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8.6%,对照组总有效率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鼻腔雾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疾病。该疾病可能导致从轻度到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COVID-19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咳痰、气短、咽喉痛、头痛等。伴随着COVID-19的大流行,世界各地的耳鼻咽喉科医师报道相当数量的COVID-19轻症或无症状患者出现嗅觉功能障碍。撰写本文的目的是回顾现有的文献和整理分析文献中COVID-19患者嗅觉减退的症状特点,并分析潜在机制和应对措施。对出现不明原因嗅觉减退的患者予以重视,以指导临床医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头部外伤(HT)和上呼吸道感染(URI)是化学感受功能障碍特别是嗅觉损害的二个最常可确定的原因,病因诊断主要依据头部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与嗅觉损害的发生在时间_L有明确的先后关系。据文献记载约5%的头部外伤患者伴有嗅觉丧失,ZD%至30%患者有部分嗅觉丧失,约有1/3的患者嗅觉能恢复正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嗅觉损害,以老年人或女性多见,其嗅觉损害程度常比外伤或鼻窦疾病引起者轻微。且常以嗅觉障碍(嗅觉倒错或幻嗅)更常见。宾夕法尼亚大学嗅、味觉中心曾利用UPaT(un...ershy。IPenn-sylv。maSmellIdentification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垂体腺瘤术后应用鼻腔清创术的临床效果及对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的中远期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4例拟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术后4周给予内镜下鼻腔清创术,对照组术后4周未进行鼻腔清创术。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采用12条鼻部症状评估量表(anterior skull base nasal inventory-12,ASK-12)、鼻阻塞评分(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NOSE)、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评估鼻部症状,中国气味识别测试(Chinese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CSIT)评估嗅觉功能,健康调查12条简表(shor tform12-item health survey,SF-12)评估生活质量,并比 较两组鼻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ASK-12、NOSE、SNOT-20评分逐渐下降(P<0.05),CSIT自评问卷(CSITself)、CSIT嗅觉识别(CSITOI)、SF-12生理(SF-12PCS)、SF-12心理(SF-12MCS)评分逐渐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ASK-12、NOSE、SNOT-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SIT self、CSITOI、SF-12PCS、SF-12M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蝶窦炎、萎缩性鼻炎、嗅觉障碍、鼻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蝶窦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给予内镜下鼻腔清创术可改善鼻部症状,改善嗅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鼻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进行脑功能研究取得迅速发展。在这一领域,对化学觉(嗅觉、味觉)的研究较听觉、视觉和触觉相对滞后。嗅觉是我们研究的最少但却与气味特性有关的重要生理学,近年开始应用fMRI技术对嗅觉进行研究。本文就fMRI在嗅觉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引起嗅觉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URI)、颅外伤和鼻或鼻窦疾病。因 URI致病的被认为是感觉性嗅觉损失 ,至今无有效治疗 ,而因鼻部疾病引起的传导性嗅觉损失 ,对合适的治疗有良好的反应。本文旨在描述传导性嗅觉下降的特征及确定有意义的诊断步骤。该作者回顾了 1987年 7月至 1998年 11月的 4 2 8例患者 ,根据病史、宾洲大学嗅觉检测试验 (UPSIT)、前鼻镜、鼻内窥镜检查及 CT扫描 ,6 0例为传导性嗅觉下降。病因分析中头颅外伤占 18%、上呼吸道感染后占18%、鼻部疾病占 14 % ,三者共占 4 2 8例的 5 0 %。传导性嗅觉下降中 ,男性…  相似文献   

20.
嗅觉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最主要的三个原因是头部外伤、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鼻及鼻窦炎.嗅觉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嗅觉能力的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目前除了全身应用激素的药物治疗外,尚无其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最新的关于嗅觉的基础生理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理论基础,从而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