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9—2002年期间在新疆北部4个地州共7个县进行了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监测,不同地区家犬感染率最低11.4%,最高51.%,一般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个别农区感染率也可高于牧区,家犬感染水平与当地家畜屠宰方式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新疆北部地区家犬中细粒棘球绦虫的平均感染率仍然很高(26.4%),保持着相当高的感染压力,这种态势与居民包虫病的感染率和家畜包虫病的患病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是一致的,在对家犬实行有效驱虫措施的情况下,粪抗原阳性率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粪抗原检测法在包虫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家犬在采集粪便后,进行槟榔碱导泻,应用粪抗原检测法检测粪样中的细粒棘球绦虫抗原,并与槟榔碱导泻法的驱虫结果比较,同时分析犬肠道中寄生的其它蠕虫对粪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在294只槟榔碱导泻成功的家犬中,45只检出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犬共46只。二者的符合率为97.8%。在249只未检出细粒棘球绦虫的家犬中,粪抗原阳性者1只。结论 粪抗原检测法诊断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包虫病常规监测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克州家犬和家畜棘球蚴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为棘球蚴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克州境内的1市3县(阿图什市、阿克陶县、乌恰县和阿合奇县),每市(县)按照东西南北方位分层随机抽取农业区、牧业区和城镇共27个调查乡/镇,每户仅采集1条犬,每市(县)至少采集320份的粪样。在屠宰季节,每个市(县)选取当地繁育的2齿龄以上的家畜1 000头(包括羊、牛、马等)进行调查。 结果  共检测犬粪样2 219份,阳性率为3.33%(74/2 219)。乌恰县阳性率(7.50%)与阿克陶县(5.94%)、阿图什市(2.14%)与阿合奇县(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和1.06,P>0.05);乌恰县和阿克陶县阳性率高于阿图什市和阿合奇县(χ2=23.41~10.15,P<0.05)。共调查屠宰家畜3 796头,包虫包囊携带率为7.67%;其中羊、马、牦牛和黄牛携带率分别为3.08%、1.92%和1.04%;山羊未查出包囊。羊与马、马与牦牛和黄牛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0.28和1.57,P>0.05);羊携带率高于牦牛和黄牛(χ2=8.85和20.82,P<0.05)。 结论  克州棘球蚴病的犬粪抗原阳性率和家畜包囊携带率比以前相对较低,但流行状况仍然比较严重。建议对农(牧)区和城镇居民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家犬管理,提高人群防病意识,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藏族牧区家犬棘球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四川省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家犬感染细粒棘球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棘球绦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价感染风险因素.方法 分别对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查龙、卡龙、大德和查扎等4乡的犬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犬感染棘球绦虫的相关因素.剖检流浪犬,检测棘球绦虫感染率,并用此结果 评价粪抗原-ELISA方法 .用该方法 检测家犬感染棘球绦虫的阳性率,评价犬驱虫效果.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对结果 进行统计. 结果 2000年流浪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为60.9%(14/23),其中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6.1%(6/23),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34.8%(8/23).粪抗原-EUSA特异性为80.0%,敏感性为9213%.家犬粪抗原-EUSA阳性率平均为50%(290/580).从2003年起,经每半年1次吡喹酮犬驱虫(5 mg/kg),2005年同一犬群粪抗原阳性率降为17.0%(99/580).犬感染风险因素调查发现敞放犬粪抗原阳性率[40.4%(65/161)]明显高于半栓养犬[白天拴养夜晚放养的犬32.3%(109,337);夜晚拴养白天放养的犬29.2%(21/72)]及一直栓养的犬[20%(2/10)1(P<0.01);主人缺乏防治相关知识的犬[38.1%(121/318)]和不进行驱虫的犬[47.7%(92/193)],阳性率明显高于主人具有相关知识[28.6%(75/262)]和驱虫犬120.4%(79/387)](P<0.05和P<0.01).粪抗原-ELISA阳性率与犬的年龄、性别和饲养家畜的种类无关.结论 四川省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是家犬两种棘球绦虫病流行区.粪抗原-EUSA法可用于检测犬棘球蚴病.犬敞放和不对犬驱虫,以及牧民缺乏相关知识是造成家犬棘球蚴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槟榔碱驱虫法对检测粪抗原诊断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应用价值进行现场比较评价的结果.73只受试犬中有16只对槟榔碱无反应.在导泻成功的57只犬中粪抗原阳性者11只阳性率19.2%.其中驱虫阴性的38只犬中粪抗原阳性者仅2只(5.3%).在10只驱出细粒棘球绦虫的家犬中8只粪抗原阳性.5只驱出泡状带绦虫的犬中粪抗原阳性者1只,但反应强度低.粪抗原的反应强度与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强度呈正相关(r=0.94).证明本法可用于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槟榔碱驱虫法对检测粪抗原诊断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应用价值进行现场比较评价的结果。73只受试犬中有16只对槟榔碱无反应。在导泻成功的57 只犬中粪抗原阳性者11只阳性率19.2% 。其中驱虫阴性的38只犬中粪抗原阳性者仅2只(5.3% )。在10只驱出细粒棘球绦虫的家犬中8只粪抗原阳性。5 只驱出泡状带绦虫的犬中粪抗原阳性者1 只,但反应强度低。粪抗原的反应强度与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强度呈正相关(r= 0.94)。证明本法可用于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棘球绦虫及棘球蚴的感染状况,为该地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8月耀2007年9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选择玛曲县和碌曲县的8乡2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鼠夹、粘鼠板捕捉啮齿类动物进行剖检,收集当地屠宰场绵羊、牦牛的肝、肺和心脏等剖检,进行棘球蚴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对家犬、牧羊犬采用15%槟榔碱溶液驱虫,随机捕杀无主野犬剖检十二指肠成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331只,经剖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和鉴定,4只感染多房棘球蚴,即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和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感染率分别为1.2%(1/87)和2.3%(3/132);6只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4只西藏鼠兔(Ochotona tibetana)和72只小家鼠(Mus musculus)未感染棘球蚴。剖检绵羊1 021头,其中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1.1% (113/1 021)和0.3% (3/1 021)。剖检牦牛634头,其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为19.9% (126/634)和0.3%(2/634)。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3.0%(17/74)和5.4%(4/74)。牧羊犬、家犬棘球绦虫的检出率为24.6%(15/61),无主野犬检出率为6/13,未发现两型绦虫的混合感染。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以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为主,有少量多房棘球绦虫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粪抗原检测法在包虫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 家犬在采集粪便后 ,进行槟榔碱导泻 ,应用粪抗原检测法检测粪样中的细粒棘球绦虫抗原 ,并与槟榔碱导泻法的驱虫结果比较 ,同时分析犬肠道中寄生的其它蠕虫对粪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 在 2 94只槟榔碱导泻成功的家犬中 ,4 5只检出细粒棘球绦虫 ,粪抗原阳性犬共 4 6只。二者的符合率为 97.8%。在 2 4 9只未检出细粒棘球绦虫的家犬中 ,粪抗原阳性者 1只。 结论 粪抗原检测法诊断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包虫病常规监测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四川省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家犬感染细粒棘球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棘球绦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价感染风险因素。 方法 分别对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查龙、卡龙、大德和查扎等4乡的犬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犬感染棘球绦虫的相关因素。剖检流浪犬,检测棘球绦虫感染率,并用此结果评价粪抗原?鄄ELISA方法。用该方法检测家犬感染棘球绦虫的阳性率,评价犬驱虫效果。用χ2 检验和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 2000年流浪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为60.9%(14/23),其中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6.1%(6/23),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34.8%(8/23)。粪抗原?鄄ELISA特异性为80.0%,敏感性为92.3%。家犬粪抗原?鄄ELISA阳性率平均为50%(290/580)。从2003年起,经每半年1次吡喹酮犬驱虫(5 mg/kg),2005年同一犬群粪抗原阳性率降为17.0%(99/580)。犬感染风险因素调查发现敞放犬粪抗原阳性率[40.4%(65/161)]明显高于半栓养犬[白天拴养夜晚放养的犬32.3%(109/337);夜晚拴养白天放养的犬29.2%(21/72)]及一直栓养的犬[20%(2/10)] (P<0.01);主人缺乏防治相关知识的犬[38.1%(121/318)]和不进行驱虫的犬[47.7%(92/193)],阳性率明显高于主人具有相关知识[28.6%(75/262)]和驱虫犬[20.4%(79/387)] (P<0.05 和P<0.01)。粪抗原?鄄ELISA阳性率与犬的年龄、性别和饲养家畜的种类无关。 结论 四川省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是家犬两种棘球绦虫病流行区。粪抗原?鄄ELISA法可用于检测犬棘球蚴病。犬敞放和不对犬驱虫,以及牧民缺乏相关知识是造成家犬棘球蚴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现状,为继续做好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根据历史在册病例资料,2018年6-7月对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随访并开展线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基础资料,对患者特征、关怀照料点分布及覆盖人群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江苏省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3 160例,男性占40.0%,女性占60.0%;60岁及以上占91.8%。患者主要分布于宿迁(24.2%)、淮安(19.5%)、苏州(17.3%)、徐州(11.2%)、盐城(9.8%)等设区市。单纯淋巴管/结炎、单纯淋巴水肿/象皮肿、单纯乳糜尿、单纯鞘膜积液和同时有上述2种或以上症状的病例分别占2.7%、37.1%、11.2%、0.9%和48.1%。97.8%的淋巴水肿/象皮肿患者水肿部位发生在下肢,90%以上的患者分期在I~III期。目前全省有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点220个,覆盖患者2 091人,当年开展关怀照料活动平均次数为3.2次,平均累计开展活动年数为11.3年。结论 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数量明显减少,表现为高龄、病程长等特点,关怀照料点未覆盖全部患者。今后应对全部慢性丝虫病患者开展关怀照料,以减轻其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北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金湖县、新沂市、泗阳县和灌云县作为调查点,每县选择2个监测村,采用ELISA法对居民进行血清学检查,对血清学阳性者及其家属采用改良加藤法进行粪检复查。采用压片镜检法检测中间宿主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情况。收集猫、犬和猪等保虫宿主粪便,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开展流行因素调查及病例调查。结果血清学共检测2 174人,阳性226人,阳性率为14.59%。其中,男性阳性率为8.02%(78/973),女性阳性率为12.32%(148/1 2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检986人,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8例,感染率为0.81%。检测淡水鱼5种共757条,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为5.02%。检测猫、犬粪便53份,感染率为20.75%。结论江苏省北部地区属华支睾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存在潜在流行因素,防治的重点是进一步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现状,为开展丝虫病防治和慢性丝虫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线索调查2种方法,对全省71个原丝虫病流行县15周岁以上人群进行慢性丝虫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抽样调查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0.15%,推算全省有慢性丝虫病病人65298例。线索调查发现病人9793例。年龄17~92岁,60岁以上者占65.39%,病程1~64年,10年以上者占91.09%,临床分型以下肢淋巴液肿居多,占69.35%。34个丝虫病中度流行县的推算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数的86.64%。结论 分层抽样调查和线索调查并用在慢性丝虫病调查中具有实际意义。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仍较高,应积极开展慢性丝虫病治疗和照料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方式, 为螺情监测工作提供新模式。方法 方法 选择苏北沿海达到 血吸虫病传播组断的东台市, 采用村级普查、 村级抽样调查、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和群众报螺4种螺情监测方式, 并采用设 置质控螺点进行质量评估, 分析比较不同螺情监测方式的效果与费用。结果 结果 2008-2013年东台市共监测调查环境 163 079处, 面积22 785.62 hm2 , 发现8个残存螺点, 钉螺面积1.48 hm2 。村级普查、 村级抽样调查和市镇重点环境调查3 种方式分别调查环境94 550、 45 033处和23 496处, 占57.98%、 27.61%和14.41%, 查出有螺环境2、 0处和6处, 螺点环境 查获率0.21个/万、 0和2.55个/万,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螺点查获率显著高于村级普查 (χ2 = 19.158, P = 0.000)。3种方式 质控螺点回收率分别为52.56%、 38.27%和73.62%,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质量显著优于村级查螺 (χ2 = 111.597、 85.991, P 均 = 0.000)。6年接受群众报螺289人次, 共报可疑有螺环境279个, 各类活螺1 501只, 未发现钉螺。6年村级普查、 村级抽 样调查、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分别投入费用161.75万、 94.67万元和52.77万元, 单位面积查螺费用分别为129.88、 133.60元/ hm2 和162.57元/hm2 ; 村级普查和市镇重点环境调查查出每个螺点的费用为80.88万元/处和8.80万元/处,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t = 12.850, P = 0.000), 后者费用为前者的10.88%。结论 结论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查螺方式效率高、 质量好, 可作为传 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优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类、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选择江苏省5个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和季节变化调查。利用圆形分布法对5年逐月疟疾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江苏省5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月上半月。疟疾发病高峰日出现于8月16日,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长情况相吻合。结论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和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非集体居住的16~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结果调查对象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95.98%,信念态度正确率为89.06%,行为判断正确率为77.43%,知、信、行正确率逐步下降且有显著差异(χ2=1 282.96,P0.01);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0.98%,但行为判断正确率仅为53.81%(χ2=120.5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随着学历的逐步提高,行为判断正确合格率也随之上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合格率是文盲的6.411倍(OR=6.411,95%CI:4.896~8.395)。渔船民行为判断正确合格率仅为农民的5.1%(OR=0.051,95%CI:0.029~0.091)。结论江苏省居民血防基本知识总知晓率达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目标要求,但行为正确水平较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区域等因素对居民血吸虫病防治健康行为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需要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青南高原与柴达木盆地两地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形态学特征,为虫株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青南高原的黄南州同仁县、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市为采样点,采集当地自然感染,发育良好的绵羊棘球蚴囊,分别人工感染实验犬,45d后粪检绦虫卵阳性时剖杀,取其肠道成虫,AAF固定液固定,成虫虫体用洋红或苏木素染液染色,切取的顶突钩用4%孔雀绿染液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用测微尺测量,记录结果。结果 德令哈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多数为4节,黄南株多数为5节;德令哈株成虫链体较细长,黄南株较宽短,两株虫体总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南株成虫成熟节片睾丸数与德令哈株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黄南株睾丸在生殖孔前后的分布相当,而德令哈株睾丸多分布于生殖孔前。两成虫生殖孔位置都位于链体节片偏后,但德令哈株有6.84%的生殖孔偏前。黄南株成虫雄茎囊明显小于德令哈株;虫体头钩总数多于德令哈株,大钩、小钩总宽均〉德令哈株,头钩总长两成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青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两地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在某些形态特征上显著不同,提示我国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理株。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并分析江苏省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在1990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抽样点中,继续选择有代表性的13个县39个点,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调查。结果人群总感染率为3.88%,较2002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的7.31%下降了46.92%。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14%、1.06%和1.73%,其中轻度感染占91.75%,多重感染占9.40%。苏南地区钩虫感染者占78.06%,苏北地区蛔虫和鞭虫感染者占89.03%。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72%。结论江苏省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已降到较低水平,各地感染率的差异与防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卫生水平有关,苏北地区仍是全省防治工作重点,学龄前儿童和中老年务农者是高危人群。今后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防治工作重点制定分类指导的防治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省51个县(市、区)2008~201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省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进行纵向分析。 结果 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患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4%,较2008年下降了48.2%,病人数下降至16 510人,较2008年下降了55.2%,晚血病人数降至5 804例,较2008年下降了7.52%,2013年以后全省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省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至0.18%,较2008年下降了88.8%。全省有螺面积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全省钉螺面积下降至27 280hm2,较2008年下降了4.4%,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3年以后全省未查出阳性螺面积;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09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489 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29.6%。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乡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西部山区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选取兴山县、恩施市、郧西县和保康县等4个县(市)作为并殖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主动监测。在监测点采集溪蟹检测囊蚴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特异性抗体Ig G和Ig M,同时开展相关知识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共采集人群血清1 143人份,总体阳性率为1.84%(21/1 143);其中男性阳性率1.78%(10/562),女性阳性率1.89%(11/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共采集溪蟹161只,平均重量11.72 g,阳性率为9.32%(15/161),感染度为7.07个/只。其中雌性溪蟹阳性率为11.54%(9/78),雄性为7.23%(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05);雌性溪蟹感染度为6.67个/只,雄性溪蟹为7.67个/只。参与问卷调查的1 143人中,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行为者占0.44%,有喝生水行为者占0.87%。结论湖北省西部山区并殖吸虫病传播链仍然存在,部分监测点第二中间宿主感染率回升,应持续开展监测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以免出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