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就医流向的原因与因素,为合理引导老年患者适宜就医、提高医疗有效利用率、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利用SPSS20.0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在生病时首选三级医院就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比例最低.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医疗保障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结论 应通过加强宣教、合理引导,强化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畅通双向转诊/转查渠道,积极推进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来吸引老年就医群,优化老年人群就医流向,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服务量的机构流向变化,为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核算2016—2019年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来源患者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6—2019年社区卫生机构治疗费用增长最快,治疗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呈上涨趋势。本地居民治疗费用、门诊服务主要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9年,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服务量占比由50.19%增至53.12%,外来就医患者门诊、住院的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有小幅度增长。在相同级别机构中,外来就医患者次均费用均高于本地居民,三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差异逐渐减小,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差距增大。结论:北京市综合医改后治疗费用流向逐年优化,改革有效分流二三级医院门诊患者,使其流向社区,优化本地居民门诊患者流向的效果明显,应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医耗联动改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三级医院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外来就医患者的吸引力,因此,应合理配置首都高质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课题组于2007年对上海市某区8个社区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居民就医流向较为合理;在候诊时间、病人尊重、解释的清晰程度、投诉的方便性以及医疗费用的合理性等方面,该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高于二、三级医院;医疗费用高,等待时间长是该区居民对医疗机构不满意的前2位原因。作者建议该区继续引导病人合理流动,改善医疗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满足更多居民健康保健需要与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门诊医保患者就诊流向和费用情况,找出影响门诊医保患者就医流向和费用的主要因素,为引导病人合理分流、合理控制门诊费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襄樊市403名门诊医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结果 三级医院门诊人数比例39.8%,二级医院34.2%,一级医院26...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医联体,就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非大病小病都全往三级医院跑。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想改变三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就医艰难且部分高端医疗资源浪费,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却"无人可治"的尴尬局面。可以试想,推行医联体后,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将会形成金字塔式的就医格局,群众能够分层诊疗,轻微病、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分散在一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居于医疗体系的顶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纵向随访数据分析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就医路径特征和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四川省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样本区(县)中抽取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监测居民3个月的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定性描述居民就医路径特征,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就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病后,城市点以遵医嘱治疗为主,农村点则以就诊为主;就诊时,城市以县(市、区)级医疗机构为主,农村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影响就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因素有就业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结论 四川省城乡居民就医路径特征不同,城市居民就诊机构的流向存在不合理分布。应加强城市点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规范城市居民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对于引导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机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甘肃省渭源县新农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政策前后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变化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乡级分级诊疗病种范围内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影响因素。结果:病种分级诊疗实施后,住院患者选择乡级医疗机构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选择县级医疗机构的患者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住院患者县域内就诊率2016年达89.69%;分级诊疗住院病种范围内住院患者就医流向趋于合理。年龄、疾病种类、距县医院车程、患者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均为影响乡级病种范围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其对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的流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制定合理分级诊疗病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是保障政策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蒋艳  王悦  满晓玮 《中国卫生经济》2024,43(5):79-81-87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儿童治疗费用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儿童健康管理政策提供建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核算医疗机构儿童治疗费用。结果:07—09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治疗费用分别为9.9亿元、97.5亿元、05.7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7%,儿童治疗费用筹资结构以家庭卫生支出为主,占比均在65.00%左右;儿童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均以流向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为主;在治疗费用疾病别的构成中,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高,达到了5.96%,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比0.6%。结论:优化筹资结构,降低儿童患者家庭就医负担;加强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合理引导青少年患者机构流向;加强对孕前、产前筛查等预防服务的财政投入,关注儿童安全教育,引导儿童商业意外伤害保险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医院门诊患者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流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生和病人的调查,了解目前病人的分布、就诊次均费用和可分流情况,测算出实现病人合理分流后病人的分布及可节省的医疗费用。结果表明:病人的最佳流向有19.50%、23.28%和57.22%的病人分别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如果能使目前病人的就诊分布实现合理分流,可分别节省100.70亿元、505.53亿元的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医疗费用,占2004年个人卫生支出的14.89%。病人的合理分流不仅能解决部分看病贵问题,而且能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如何促使患者更多地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仿真软件Arena建立城市二级医疗机构间患者就诊的流动模型,结合北京市海淀区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数据,分析在给予社区转诊到综合医院病人就诊优先权的情况下,患者就医的等待时间、城市二级医疗机构间各类医疗机构利用率的变化.同时,以最大化治疗病人数为目标,结合考虑各类医疗机构利用率平衡的情况下,计算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流患者的最优比例,以期为政府进行患者流控制与管理提供参考.仿真结果从患者角度证明了转诊优先的激励政策能缩短其就诊的等待时间,从系统的角度验证了社区首诊制能给城市医疗系统带来的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