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达到90%,局部术后复发率为20%,治疗结果表明,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手术切除方式、肿瘤分期、肿瘤位置等因素无直接联系。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癌,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0年至2003年直肠癌局部切除36例患者的适应症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无手术死亡率。2例TAR术后发生肠道局部出血,1例TSR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TSLR出现轻度排便功能障碍。6例术后平均在46(10—8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6.6%。本组病人总5年生存率为85.7%,10年生存率为57.1%。结论直肠癌局部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好的特点。严格选择适应症是取得局部切除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T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行TME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90例实施非TME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中出血情况,比较2组3年内患者生存与复发情况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0ml发生率与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功能障碍和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E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直肠癌的首选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低侵袭经肛超声刀局部切除治疗直肠腺瘤恶变和早期直肠癌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对15例直肠腺瘤恶变和早期直肠癌患者经肛门行局部切除术,采用5mm超声刀将直肠肿瘤完整切除(黏膜下或肌浅层),手术创口在腔内连续缝合。结果15例直肠腺瘤恶变、早期直肠癌均完整切除,切缘及基底均阴性,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0~30ml,平均10ml;手术并发症:暂时性排气失控2例,急性尿潴留1例。术后病理: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混合性腺瘤恶变2例,黏膜内癌5例。15例随访4—48个月,平均18个月,肿瘤无原位复发。结论低侵袭经肛超声刀局部切除治疗直肠腺瘤恶变和早期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且保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11.
直肠水囊法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内植入水囊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直肠癌患者直肠内注入水囊后行CT扫描,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重点分析直肠癌浸润深度及范围并进行术前T分期。结果直肠水囊法CT扫描可显示直肠癌肿所致肠壁增厚,术前原发病灶显示率为95%,T分期准确率为82.5%。结论直肠水囊法CT扫描技术操作简单且方便安全,可明确显示直肠癌的浸润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断、手术时机及方式等,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方法对142例结直肠癌中梗阻性大肠癌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3 d内手术者11例,3 d以上手术者15例;行肿瘤一期切除或根治者24例,肿瘤无法切除仅行造瘘者2例;行肿瘤切除或根治一期吻合者14例。围手术期出现感染性休克2例,低血容量休克1例,急性脑梗死1例,左支气管痰栓形成伴左肺不张1例,右肺不张伴Ⅱ型呼吸衰竭1例,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瘘2例其中1例伴小肠瘘,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5例其中伴切口裂开1例。无住院死亡。2例分别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呼吸衰竭等原因而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及并发症均经相关处理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梗阻性大肠癌应及时行腹部立位平片、腹部CT等检查,尽早明确诊断,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保证手术安全、有效,同时亦要考虑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免疫治疗对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2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腹腔化疗组86例(对照组)和腹腔免疫治疗组86例(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氟尿嘧啶1.0g、丝裂霉素8mg进行腹腔灌注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0.9%)高于对照组(55.8%)(P〈0.05);观察组三年生存率(83.7%)、无瘤生存率(44.2%)高于对照组的62.8%、22.1%(P〈0.05);观察组三年复发率(25.6%)、及肝转移率(34.9%)低于对照组的37.8%、48.9%(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Ⅰ或Ⅱ度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根治术后进行早期腹腔免疫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腹腔肿瘤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初步经验.方法 对2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7cm的低位直肠癌行TME联合双吻合器技术保肛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中行预防性造瘘4例,随访3个月至2年,术后平均大便3~6次/d,全部病例无复发.结论 病灶范围小,分化程度好的低位直肠癌通过TME联合双吻合器技术保肛手术切实可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患者螺旋CT检查、手术及病理学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重建三维图像后发现45个病灶.螺旋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及其向肠腔内突人生长情况、肠壁厚度、肠壁周围组织受侵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保肛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直肠癌患者35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术后常规化疗.随访时间3年,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死亡情况等.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切除肠管边缘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手术时间(171.74±58.24) min,术中出血量(85.74±68.32) ml,均未发生感染、出血、吻合口破裂及狭窄等并发症.经2~3年随访,1例患者于术后5月出现肝脏转移,其余患者均健在,无原位复发,无大便失禁,无死亡病例.结论 保肛根治术治疗直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吻合口漏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吻合口漏1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186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漏16例,发生率为8.6%,14例经局部积极冲洗引流后治愈,1例发生腹膜炎,急诊行上段结肠造口后治愈;1例高龄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死亡. 结论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围术期及时有效治疗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舒适护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通过手术前、中、后的舒适护理,对患者生理康复和心理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满意度达到98.0%。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与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和CT特征及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要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我院1990年至2005年经临床、CT及其他检查诊断为脑转移瘤106例,回顾总结其临床表现与解剖生理之间的关系、CT扫描的特点.结果 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以下述三种类型为主,其中卒中型占46例(43.4%),癫痫型占26例(24.5%),脑瘤型占24例(22.6%),各型临床表现与病灶的解剖生理相关,CT平扫多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增强扫描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灶周水肿明显为其特征.结论 脑转移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容易误诊,原发肿瘤的存在是较重要的诊断依据,增强CT扫描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