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我院从1995.1-1998.12,采用广东天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激酶(商品名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老年AMI57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不仅可以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人死亡率,还可改善病人的急性期与远期预后[1]。1991年1月至1997年1月我院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37例老年AMI,疗效好,安全可靠,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62岁,平均676岁。前壁梗死24例,其中包括前壁、前间壁、前侧壁及前壁加下壁。下壁13例,其中包括下壁、正后壁。发病至溶栓时间最短2h,最长23h。所有病例均有溶栓适应症[2]。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应用尿激酶溶栓后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5例资料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其临床再通率为75%,溶栓后出血率为3%,35 d死亡率为11.7%。结论应争取时间,尽早溶栓,对发病6~12 h仍有适应证者,也应积极溶栓,可以使AMI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王玉娟 《现代保健》2010,(8):133-13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30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UK)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根据病情选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卡托普利等。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19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3.3%,未通率36.7%;发病3h内再通率为83.3%,3~6h内再通率73.3%,6~12h内再通率33.3%。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者22例,sT段抬高下降〉50%者19例,CPK峰值提前者2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例。仅1例并发黑便,2例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瘀斑,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且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加强溶栓效果,防止再梗死。因此,在不具备冠脉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静脉溶栓仍为治疗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尹瑜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52-1953
目的 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40例进行常规治疗,另40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1.24%,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显效率为4.96%,总有效率为38.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司仁贤 《工企医刊》2009,22(5):15-17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类型。方法:回顾总结86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类型。结果:前、侧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泵衰竭,下、后壁心梗易发生胃肠道症状。非Q波性心梗易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前、侧壁,下、后壁心梗易发生一过性血压降低。在心律失常类型中以频发室性旱搏最为多见。旱搏发生率最高为前、侧壁心肌梗死,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尿激酶溶栓后的临床症状,心律失常类型均与心梗部位有关,应掌握其临床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从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0例分析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413001)沈利亚益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13001)曹光复我们从1992年3月至1997年3月采用尿激酶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入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AMI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65&#177;3.6)岁,其中下壁心肌梗死2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7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4例,右室心肌梗死4例。发病2h内13例,2~6h内29例,6~12h内1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治疗方法和疗效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后,痊愈33例,显效1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0%。结论老年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掌握老年肺炎的特点,尽旱确诊,采用有效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措施是有效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红 《工企医刊》2008,21(1):12-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2006年临床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岁-85岁,平均年龄64.3岁。归纳分析心肌梗死的表现特征,探讨提高诊断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临床上发病症状不典型者易造成漏诊、误诊。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在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特点。 1 996年 5月~ 2 0 0 4年 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 2 80例 ,其中老年患者 1 2 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1 2 0例中男 82例、女 38例 ,年龄 60~ 85岁。对照组 1 60例 ,其中男1 2 1例、女 39例 ,年龄 30~ 5 9岁。1 2 临床表现 胸痛 :老年组 80例 (占66 66% )、对照组 1 5 3例 (占 95 62 % ) ;无痛性梗死 :老年组 40例 (占 95 62 % )、对照组 7例 (占4 38% ) ;心功能不全 :老年组 60…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老年人急性心急梗死症状不典型,且死亡率高,本文对95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老年人急性心急梗死症状不典型,且死亡率高,本文对95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8例为溶栓组,另选同期住院未行溶栓治疗的380例患者为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h为A组,6~24h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未见严重并发症。溶栓组再通率61.4%(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对照组再通率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病死率8.77%,对照组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在心电图监测下,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时段溶栓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发病<3 h溶栓成功率为88.9%(8/9),发病3~6 h成功率为71.4%(5/7),发病6~12 h成功率50.0%(2/4),累计成功率75.0%(15/20).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万丽 《中国保健》2009,(21):863-86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结果:观察组胸痛消失时间(1.9&#177;1.5)h,ST段恢复时间为(44.8&#177;20.5)h;休克纠正时间为(39.7&#177;18.5)h;均比对照组疗效好。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受医院条件限制,操作方便,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32例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后,观察患者2h内胸痛缓解情况;2h内,每30min描记EKG1次;24h内每2h查CK及CK-MB1次。结果:32例,符合冠脉再通者22例,占68.8%,其中5例发生轻度皮肤粘膜及穿刺部位出血,4周病死者5例,均为冠脉未通患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大多轻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尿激酶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运用尿激酶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发病时间、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总结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最佳治疗时间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结果研究发现,7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48例冠脉再通,再通率达到66.7%。冠脉再通率与发病时间呈反比,发病时间越短,再通率就越高,发病2h之内出现再通的几率最高,可达到77.3%。经过溶栓治疗后,62例患者的胸痛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86.1%,50例心电图得到有效改善,总有效率为69.4%;2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6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出现皮下出血,经过对症处理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均很快消失。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尿激酶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将血栓溶解,恢复血流再灌注,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几率以及改善心功能。溶栓治疗最好选择冠脉闭塞后不超过3 h时间内实施,在应用尿激酶前要详细了解适应症,并对凝血指标进行严格检测,这样实施溶栓治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闭塞,心肌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的病理改变,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动态改变;其基础病变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早期治疗的关键手段是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澍 《工企医刊》1998,11(2):20-20
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3月首次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患者中,冠脉再通72例,其中10例发生溶栓后再梗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51~70岁,平均62岁。前壁(包括前间壁、前侧壁)6例,下壁(包括下后、下壁合并右室)4例,溶栓开始到再梗塞时间间隔:13~24小时5例,2~28天3例,4个月1例,1年1例。全部是静脉应用UK后冠脉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