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急性期心电图呈暂时性改善为一罕见的心电现象,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4岁。因突然发作性胸骨后闷痛伴大汗1h,于1988年6月26日21:00入院,BP:130/70 mmHg。心率:65次/min,心音低钝,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心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2岁。有反复胸痛史,因突然疼痛加剧于1986年6月10日8时45分急诊来院。即查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Q R S v_1-V_6均以R波为主,ST v_2、v_3、v_4、v_5、v_6抬高0.1—0.4mV,T波高大直立,AVT0.04s,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于同日11时30分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自超急性期向充分发展期演变中,偶可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国内报告甚少。兹报告一例于下。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63岁。高血压病廿年,反复发作性心前区  相似文献   

4.
钟丽珍 《心肺血管病杂志》1999,18(3):221-221,223
急性心肌梗塞自超急性期向充分发展期演变过程中,偶而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而这种伪性改善,极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有助于临床工作质量的提高,现报告2例如下。临床资料例1...  相似文献   

5.
AMI心电图改善,是动态过程在观察这类病员发展过程中,应定时描记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AMI心电图改善,是动态过程在观察这类病员发展过程中,应定时描记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1~3小时内为超急性期。本期历时短暂,可是因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并发症而猝死者却占AMI早期死亡总数的50%。经皮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术(PTCR)虽可望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需在AMI发病6小时,特别是在3小时内进行方可获得满意效果。鉴于超急性期内一般血清酶学测定尚无异常.心电图(ECG)异常Q波又多未形成,因此,如何在本期内及时而准确地诊断,尽早而有效地治疗,成为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AMI超急性期诊断作一综述。1临床表现典型而较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是AMI主…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8岁.因胸闷、胸痛、心悸、乏力2h余、伴呕血两次就诊.体检: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HR 114次/min,R 18次/min,BP 80/50mmHg.心音低钝,心律齐,心脏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触及.急查CK-MB4.1μg/L、cTnI-、cTnT-、血钾6.3mmol/L.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心率100次/min,P-R间期0.26s.QRS时间0.08s,Q-T间期0.36s,ST段多数导联上斜型抬高0.1~0.4mV.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为一罕见的心电现象 ,现将我院所遇到的 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 ,63岁。于 2 0 0 0年 8月 2 5日买粮时突感持续性胸痛 ,心慌伴面色苍白 ,大汗。即来医院诊治。急诊室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Ⅰ、aVL、V1 、V3 、V5导联ST段斜型上升 ,相应导联T波振幅增高 ,结合临床诊断为 :高侧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即收住院。入院后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2h后 ,患者自觉胸闷好转 ,无心慌 ,复查心电图Ⅰ、aVL、V1 、V3 、V5导联斜型抬高的ST段恢复接近等电位线 ,T波振幅也较前明显降低。追踪观察 …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超急性期历时短暂,目前就其早期诊断仍是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近几年收治的具有超急性期改变的AMI病人的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做一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AMI的早期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22例AMI均具备临床、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男17人,女5人,最小年龄37岁,最大7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3岁。因交通事故致伤头部伴意识不清20min入院。体检:前额部创口深达颅内,颅骨破损,血压80/40mm Hg,头颅CT诊断颅骨多发骨折伴颅内多发积气,左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心肌酶及相关检查:超敏肌钙蛋白I 0.038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0 g/L,肌红蛋白991.6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2U/L,乳酸脱氢酶1326U/L。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AMI)心电图(ECG)往往不典型,易导致漏诊、误诊。本院1985~1996年收治38例,死亡2例(占5.3%),现将38例AMI ECG分析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30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3.75:1,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4岁。表现胸痛、胸闷者占32例,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占4例,头痛、牙痛及咽部憋胀的各占1例。其中伴高血压者12例,脑梗塞者2例,糖尿病者3例,高脂血症者18例。梗塞部位:前壁10例,前间壁14例,下壁9例,下壁 右室3例,下壁 正后壁2例。发病后首次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由超急性期向充分发展期演变,仍可出现超急性期心电图(ECG)的假性改善,目前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我院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85年5月至1988年3月我科收治的AMI病人中,遇到超急性期心电图的假性改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6岁.因咽部不适3天,腹痛呕吐2天、胸闷气促10h,于1994年12月24日10:00入院.体检:神志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测不到,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扩大,心率150次/min,心律规整,心音低钝,可闻及奔马律,未闻及心杂音.肝肋下4cm,剑下8cm,质软有触痛,脾未及.临床诊断: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实验室检查:血Na~  相似文献   

15.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超急期诊断,心电图是其它现代化先进诊断技术不能取代的。我院动态观察了58例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期心电图变化的规律。本文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对我院1985年1月~1992年1月期间收治的病人。按LeoSchamroth[1]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者58例,选择符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超急期诊断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期心电图的变化,常为青年医生所忽视。现将本院所见4例报告讨论一、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超急期的诊断标准 Schamroth近年来根据电病理学改变在心肌梗塞早期发病阶段提出心梗超急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超急性期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T波高耸、ST段斜上型抬高和急性损伤性阻滞,本文就5例心电图表现分析其特殊表现。 1 心电资料 例1男,60岁。主因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性剧痛1小时入院,CPK 2306u,诊断为广泛性前壁AMI,入院时心电图(7.20 21.30)示V_2-V_6导联可见T波直立而U波倒置深达0.1-0.3mV,ST_(V_5、V_6)为下斜型压低0.15-0.25mV,22:30时T波低平,U波倒置仅0.1mV,7.27 00:30时呈出典型的AMI心电图。 例2男,58岁。主因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性剧痛30分钟而入院,CPK 1861u,诊断为广泛的壁AMI。入院时心电图(10.1 18:50)T_(V_2、V_3)高耸,双肢对称,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64岁。因突发胸骨后闷痛 1h入院。有高血压病史 3年。体检 :急性病容 ,BP 10 6 0KPa( 80 0mmHg) ,心率5 0次 min ,心律不齐 ,心肌酶CK -MB 2 9U L。临床诊断 :高血压病 ,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电图 (ECG)图A示 :窦性频率 5 0次 min ,心律不齐 ,QRS波形态正常 ,P -R间期、QT间期正常。V1 呈rS ,S错折 ,V1~ 6 的ST段呈斜坡形抬高 0 1~0 6mV ,V1~ 6 的T波直立高耸 ,V5的R波 =2 8mV。ECG诊断 :窦缓并不齐 ,超急性期广泛前间壁AMI,左室高电压。经及时抢救 ,情况稍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9岁.因"心前区持续性疼痛1h"就诊,自行口服硝酸甘油无效.体检:T 37.1℃,R 65次 / min,BP 130 / 70mmHg,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 .11:23急查心电图(图1)示: 窦性心律,心房率65次 / min,V2~V4 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0.50~0.70mV, V2~V4 T波直立,达1.7~2.1mV,未见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40例AMI病人的ECG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包括:一般ECG资料分析、Ptf-V_1值对应测定、异常Q波法(NQ)、4、R波总和法(∑R-mV)和QRS记分法。结果显示:前壁梗塞,广泛梗塞及梗塞导联伴ST段压低的病人临床病情较重;Ptf-V_1≤-0.04mm。秒、∑R≥2.5mV、NQ≥6、QRS记分≥6等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