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伟  梅林  冯新恒 《心脏杂志》2011,(3):411-413
中心动脉压(CBP)是指主动脉根部血管所承受的侧压力,中心动脉压较外周动脉压对心血管事件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已逐渐成为评估临床降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中心动脉压的测量方法日益改进,无创性测压技术逐渐成熟、安全、准确,已具备了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心动脉压能够反映主动脉根部的压力。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中心动脉压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肱动脉压。两者的差异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此外,抗高血压药物对肱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的影响不同。因此将治疗决策建立在中心动脉压而非肱动脉压的基础上,对青年飞行人员高血压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飞行环境对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功能要求比普通人更为严格,传统的血压评估已暴露出诸多不足。因此对于飞行风险的准确评估,中心动脉压监测未来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压是循环系统常规和重要的测定项目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即主动脉压 ,它决定心脏后负荷的大小。临床上以袖套法测定压力代表主动脉压 ,但近年有报道周围动脉压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心动脉压[1,2 ]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此问题。为此我们对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及药物干预做如下的综述。1 中心动脉压1.1 血压形成 :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根本原因 ,足量的血液充盈闭锁的心血管系统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 ,即血液的动能 ;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10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术中使用动脉导管直接测压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及肱动脉压,分析二者之间关系及年龄和高血压对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问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100例患者肱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升主动脉收缩压[(132±22)mmHg比(128±21)mm Hg,P=0.0001],肱动脉舒张压与升主动脉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11)mm Hg比(67±11)mm Hg,P0.05],在老年组、非老年组及各年龄组肱动脉脉压均高于升主动脉脉压(P=0.0001);老年组的升主动脉及肱动脉脉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2±17)mm Hg比(52±14)mm Hg,(77±18)mm Hg比(57±15)mm Hg,P=0.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心动脉脉压及肱动脉脉压均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及肱动脉脉压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65±20)mm Hg比(53±14)mm Hg,P=0.004;(69±20)mm Hg比(59±13)mm Hg,P=0.013],但是中心动脉舒张压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11)mm Hg比(64±11)mm Hg,P=0.132]。结论外周动脉收缩压及脉压均高于中心动脉,与年龄及是否伴高血压无关;老年组中心动脉及外周动脉脉压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及中心动脉脉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但两者中心动脉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5):883-883
在发达国家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其罹患心血管(CV)疾病已成为主要的致残致死病因,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且对伴随高血压,尤其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人的日渐增多,其增大的脉压已被公认为可有效地预测其罹发CV事件,然而关于血压对罹发CV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特别是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在预测老年人罹发CV事件风险上何者更优还不清楚,现就此进行分析。受试对象为398例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中心动脉压是基准血压,它与肱动脉压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外周动脉血压可能因用药而与中心动脉压相差甚大,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对中心动脉压影响不同,这同时也是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的重要原因。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决定患者预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标记。ASCOT—CAFE研究强调了中心动脉压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和独立的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因此,了解、监测中心动脉压将对分析药物的真实疗效和疾病的真实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青  梁英  王红娟 《山东医药》2010,50(25):108-109
2009年ESH高血压指南^[1]明确中心动脉压(CAP)及CAP增强指数(AJ)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其测定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规范。现将CAP与AI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存在许多联系,中心动脉压是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认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病理机制和中心动脉压相关,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程度及中心动脉压(CBP)对靶器管损害的影响。方法 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住入院的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将样本分为正常体重高血压组(BMI<24Kg/m2)、超重高血压组(24 Kg/m2≤BMI<28 Kg/m2)、肥胖高血压组(BMI≥28 Kg/m2)。比较三组患者靶器管损害的差异及其与中心动脉压、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1)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超重高血压组比较,肥胖高血压组BMI、腰围、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白蛋白(mALB)较高(P<0.05)。(2)高血压患者c-fPWV与中心动脉脉压差(CPP)呈正相关(r=0.580,P=0.001);LVMI与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呈正相关(r=0.279,P=0.004);mALB与CSBP呈正相关(r=0.333,P=0.001)。结论 体重增加可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中心动脉压较24小时动态血压对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存在许多联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病理机制和中心动脉压相关。肾功能损害是老年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中心动脉压升高与老年高血压肾损害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肾脏早期损害,从而降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现将中心动脉压与老年高血压人群肾功能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市石景山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中参加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调研,问卷资料完整,完成中心动脉压测量,并且彩色眼底照图片清晰可读的755人作为研究对象。由眼科医生对彩色眼底照图片进行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Scheie分级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BP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62.3±7.3)岁,女性占61.1%(461人),合并高血压比例为54.7%(413人),cSBP值为(118.6±15.6)mm Hg。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2级和3~4级所占比例分别为55.2%(417人)、38.3%(289人)和6.5%(49人)。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SBP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呈正相关;调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状况、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组、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史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SBP每升高10 mm Hg,视网膜动脉硬化3~4级(较0~1...  相似文献   

12.
用导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较用间接法测量周围血管血压数据客观准确,影响因素少,能更好地反映血压变化情况.我们用该方法评定常用药物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心动脉压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心动脉压不同于肱动脉血压,其与一些相关指标是心血管疾病及事件的真正关联因素。在许多生理及病理状态下中心动脉压及其相关指标会发生变化,检测中心动脉压及其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ASCOT-CAFé研究证实,与周围动脉压比较,中心动脉压(CAP)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关联更为密切,在评估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亦优于外周动脉压[1].目前中心动脉压的检测主要靠有创和无创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中心动脉血压参数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量146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压、升主动脉血压,计算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及Syntax积分,分析血压参数和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肱动脉收缩压(BSBP)有高于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2±14.1)mmHg比(125.0±13.4)mmHg,t=1.62,P=0.10;肱动脉舒张压(BDBP)有低于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7±11.0)mmHg比(77.9±11.3)mmHg,t=1.88,P=0.07;肱动脉脉压(BPP)高于中心动脉脉压(CPP),(54.5±11.8)mmHg比(50.0±11.1)mmHg,t=2.51,P0.05。年龄和中心动脉脉压对冠脉病变Syntax积分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结论经导管测量的中心动脉血压参数可预测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行冠脉造影且左室射血分数>5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有创和无创测量法分别测中心动脉和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外周动脉SBP、脉压(PP)和中心动脉SBP、PP、收缩压分数(FSP=SBP/平均动脉压,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中心动脉舒张压分数(FDP=DBP/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示: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FSP、PP的升高以及中心动脉FDP的降低与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性相关[FSP(每增加0.1),OR=1.164,95%CI=1.102~1.476;PP(每增加10 mmHg),OR=1.185;95%CI=1.151~1.237;FDP(每下降0.1),OR=0.933,95%CI=0.903~0.975,P均<0.01].结论 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FSP、PP的升高以及FDP的降低是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监测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通过测量外周动脉压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中心动脉压更能反映大动脉血压变化,监测中心动脉压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该文介绍中心动脉压的产生和测量以及其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肱动脉压及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3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缓释片及氢氯噻嗪两种不同降压方案,于治疗前及血压达标后3个月时(非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Hg)分别测量患者肱动脉压及应用桡动脉脉搏波分析仪获得中心动脉压.结果 治疗后两组药物对患者外周肱动脉压的影响无明显不同(P>0.05);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进一步下降4.5 mmHg(P<0.05).结论 虽然两种降压方案对外周肱动脉压影响相似,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腕表式动态中心动脉压记录仪在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患者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80例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腕表式动态中心动脉压记录仪和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同时监测患者24 h血压,比较两种血压监测仪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并观察两种血压监测仪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和腕表式动态中心动脉压记录仪24 h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38.2±12.5)mm Hg和(138.3±14.5)mm Hg(1mm Hg=0.133k Pa);24 h平均舒张压分别为:(90.3±15.4)mm Hg和(89.2±16.7)mm Hg;日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3.2±14.6)mm Hg和(140.2±12.3)mm Hg;夜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23.3±11.5)mm Hg和(128.2±14.5)mm Hg;日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8.2±14.4)mm Hg和(88.2±13.7)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9.3±17.4)mm Hg和(90.3±11.7)mm Hg;两种检测方法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种动态血压监测方式指标间均高度相关(r均0.9,P均0.05)。结论腕表式动态中心动脉压记录仪和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结果高度一致,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用导管法评定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左心室旁道)后,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压,并记录血压波形;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臂肱动脉压,连续测定2次,取均值.其中33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19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 mg后10分重复上述操作.结果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或5 mg后升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均较肱动脉明显,而舒张压变化不大.用药前后升主动脉收缩压差值与升主动脉脉压虽无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026.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降低动脉收缩压的作用,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明显大于肱动脉收缩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