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吸毒劳教人员与普通劳教人员的生存状况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340名男性吸毒劳教人员和普通劳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普通劳教人员在生存质量量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领域得分显著低于常模,而吸毒劳教人员的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劳教人员;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普通劳教人员无明显影响,而在吸毒劳教人员则差异显著;两者的生存质量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劳教模式和吸毒、戒毒行为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共同影响了吸毒劳教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吸毒劳教学员在康复和回归社会后,面对毒品或毒友诱惑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拒绝毒品的能力,保持良好操守,我们在吸毒劳教学员戒毒治疗中采用了“系统脱敏疗法”。方法:在100名吸毒劳教学员中随机分成对照和治疗两组,每组50名,两组均实行全程监控、定期回访。通过统计学分析,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吸毒劳教学员通过系统脱敏治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拒绝毒品技巧、操守保持率均较对照组好。结论:系统脱敏疗法在对吸毒人员的戒毒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戒毒人员重返社会后的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戒毒人员重返社会后的去向和毒品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200名出院的戒毒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同时做吗啡尿液检测,阳性者再实施纳洛酮催促试验。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院戒毒人员中,10%被劳教、强制戒毒或入狱,21%用假名(址)无法查找,10%外出躲避,59%在居住地接受了调查,其中间断用药的占86.4%,完全复吸的占13.6%。吸毒频率每月在1~4次的显著多于5次以上者(P<0.01)。结论:戒毒人员重返社会后,主要处于隐性吸毒和失控状态。因此,戒毒工作只能改进,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4.
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康复期的劳教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探讨不同性别和初次吸毒年龄不同者的心理状况,为该人群的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编的《个人情况登记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00例康复期的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及当地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评并对比,同时对男女海洛因依赖者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对初次吸毒年龄的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的P分和E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1);女性吸毒者的N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初次吸毒年龄与P分呈负相关(P<0.001),初吸年龄愈低其心理状况愈差。结论康复期的劳教戒毒人员,特别是女性和低年龄者存在严重的人格缺陷,必须予与重视;我国戒毒工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其中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予以强制戒除,强制戒除后复吸人员实行劳动教养。此外,卫生部门开设自愿戒毒机构,进行戒毒治疗。从长期禁吸戒毒工作成效看,现行的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自愿戒毒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吸毒人员再次复吸问题。  相似文献   

6.
药物滥用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个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吸毒者在劳教戒毒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个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劳教戒毒的吸毒者(219例)与对照组(不吸毒的财产型劳教人员209例)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质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多元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相对于财产型劳教人员,吸毒者的敌对和躯体化程度较高(敌对:F[1424]=16·32,P<0·01;躯体化:F[1424]=6·72,P<0·05),并且吸毒与否与性别在心理症状量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上有交互作用,吸毒者中男性的心理症状显著地高于女性;被试的个性特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吸毒者个性特质中的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和幻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吸毒与否与性别在聪慧性上交互作用显著(F[1424]=10·43,P<0·01),女性吸毒者聪慧性更高。结论:劳教戒毒初期的吸毒人员,特别是男性存在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吸毒者的个性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市374例劳教戒毒人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劳教戒毒人员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滥用毒品情况以及戒毒心理状态。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江苏省劳动教养数字化管理系统,调查374例劳教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和滥用毒品情况;自拟问卷了解劳教戒毒人员对戒毒意义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结果:劳教戒毒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 a之间(占86.6%);初中文化水平者占多数(68.4%);未婚者多(68.7%);在劳教戒毒前一个月,96.0%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78.1%(292例)采用注射方式滥用,但未发现HIV阳性者;入所前全部有刑事或治安处罚记录;在强制戒毒的环境下,69.5%(157例)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66.2%(151例)表示保持操守。结论:劳教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注射毒品、破坏治安、违法犯罪,在强制戒毒的环境里,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保持操守仍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疗在劳教戒毒中的应用——湖南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估社区康复治疗对劳教系统吸毒者的疗效 ,探索适合劳教系统对吸毒人员的康复治疗模式。方法··:以湖南省新开铺劳教所入教大队的91名吸毒劳教人员为对照 ,对戒毒大队的87名吸毒劳教人员先后进行了为期至少6个月的社区康复训练 ,它是以康复对象的需求为中心 ,强调康复对象的参与和反复练习 ,进行预防复吸、保持戒断状态的各种康复训练 ,以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表 (ASI)作为疗效评估的主要工具 ,随访了两组在解教后3个月的康复情况。结果··:劳动教养和康复训练对改善吸毒者的海洛因滥用程度、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关系及精神健康等均有积极作用 ,康复组在海洛因滥用的程度、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关系、职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比劳教组有更大程度的改善。结·论· :劳动教养和社区康复训练都是对吸毒者有效的康复措施 ,在劳教基础上增加社区康复训练可更大程度地促进海洛因依赖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心瘾程度(Craving)和抵抗情绪(Resistance)是影响强制劳教戒毒人员接受劳动教改,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两个不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由数个客观变量构成的数学模型,以此对戒毒人员的C和R进行预测,并就模型反映出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到劳教戒毒人员心理渴求程度对数回归模型Z=1.180-.609G(1)-.035G(2)-.096ED+091YEARS-.052AGE+.025TIMES和抵抗情绪对数回归模型Z=-.566-.280G1-.578G2+.301TERM+.041YEARS-.038AGE+.024MONTHS其中影响戒毒人员心瘾的主要变量是与吸毒史有关的变量,如吸毒年数、初吸年龄、戒毒次数;而影响抵抗情绪的变量主要是与刑期有关的变量,如刑期和在所的月数.在模型中有几个重要的变量包括初吸时年龄,对C和R都起负面影响;受教育年数,在各个C模型中,教育年数越长,文化水平越高的劳教人员,越能克服心瘾;刑期,在各个R模型中,刑期对个组的劳教人员的抵抗情绪都有明显的消极作用.三组劳教戒毒人员调查的结果还表明,刚进所的吸毒者无论是对毒品的心理渴求程度还是对强制戒毒的抵抗情绪都是最强烈的,但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劳动教改后,C和R都会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暴露情况,引起有关部门注意。方法:对100名海洛因依赖者在采集病史时用自行设计的《海洛因依赖者暴露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从吸食开始到被家庭主要成员怀疑吸毒的间隔时间12±s6月;从吸食到被家庭主要成员发现的间隔时间18±s6月;其中长期同家人居住生活者较易被家庭怀疑和发现,在吸毒1a以内被怀疑和发现者分别占81%和59%。从吸食到被强制戒毒间隔的时间36±s12月;从吸食到被劳教戒毒的时间54±s18月。其中长期与家庭分住生活者较早被强制(25-36月,占54%)、劳教戒毒(37-60月,占62%)。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从吸毒到被家庭成员怀疑、发现间隔时间较长;被强制、劳教戒毒似晚。但与家人同住生活者相对较易被家庭成员怀疑、发现,但被强制、劳教戒毒较晚。应引起家庭、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地吸食冰毒者的社会人口学特点、吸毒及戒毒状况。方法:使用吸食、注射毒品滥用调查表和临床治疗医疗档案,对2009年在温州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527例冰毒依赖者逐一统计、分析;戒毒治疗方法主要干戒、对症治疗。结果:(1)冰毒依赖者虽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女性吸食者所占比例升高幅度较大;(2)吸食者年龄跨度大,主要集中在20岁至40岁之间;(3)吸毒影响家庭的稳固性,离婚率高达12.4%;(4)复吸率高,复吸者高达87%;(5)吸食冰毒者文化层次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占91.3%;(6)吸食冰毒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毒品危害宣传、加大扫毒力度、严格依法治毒;应用对症治疗,解除躯体依赖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在戒学员装病现象的基本情况,分析、解剖原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针对在戒学员进行调查问卷,并与在戒学员和一线民警、医生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访谈。结果:有9.9%的在戒学员以装病行为寻求治疗;在戒学员的生理心理因素、监所的环境和管理因素等交互作用催生装病现象潜规则。结论:在完善医疗水平、管理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加大探寻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方法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物滥用人群中HIV抗体检测率,检测情况及阻碍人们进行检测的原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在戒毒机构中随机抽取18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药物滥用人群中HIV检测率为21.5%,自愿、咨询检测者更少;他们掌握一定的HIV/AIDS相关知识,但却普遍认为自己感染HIV危险不大;未主动寻求HIV抗体检测的因素中,主要有:认为自己不会感染HIV、因为药物滥用.结论:药物滥用人群中HIV抗体检测率较低;阻碍因素主要有:认为自己不会感染、因为药物滥用;在HIV抗体检测中,应该提倡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而不是强制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与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四川、湖南、广西三省共5家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015名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尚低,平均知晓率仅为48.0%。(2)认知情况男性好于女性,文化程度高者好于文化程度低者,吸毒史为10-20 a者好于吸毒史小于10 a和大于20 a者,曾经参加过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好于从未参加过者,所在戒毒所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服务者好于未提供者。结论: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加强所内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汉族及吸毒史较长和较短的戒毒人员,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继续给予重视。同时大力推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转介模式,并开始逐渐探索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引入美沙酮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42例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中自残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强制戒毒期间海洛因依赖者自残原因及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527例强制戒毒者在强戒期间发生的42例有自残行为就其一般资料、自残原因、自残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残原因与逃避惩罚、保外就医、恶劣环境、牢头狱霸欺凌、毒瘾发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防范措施应以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改善生活条件、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和进行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海洛因依赖者操守成败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操守成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复吸的对策。方法:问卷调查35名戒毒后操守12个月以上及36名屡戒不成的海洛因依赖者,比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操守成败相关因素。结果:成功操守者吸毒时间相对较短(P<0.01);戒毒次数和接受替代治疗相对较少(P<0.01);吸毒前对毒品认识不足(P<0.05)及因吸毒而受到的法律制裁较多(P<0.05)。维持操守的主要因素是正确的认知;而失败的因素是未脱离吸毒环境。结论:维持操守主要与正确的认知有关,据此制定综合性的预防复吸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男性吸毒者中的抑郁情绪存在情况,了解不同抑郁状况与吸毒者成瘾行为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3名男性吸毒者进行测试,分析成瘾行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⑴男性吸毒者中大多存在抑郁情绪(84.5%),与自身因素、吸毒群体的特殊性有关。⑵男性吸毒者的抑郁状况与吸毒者的成瘾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性。⑶男性吸毒者的抑郁状况与吸毒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总体上不存在相关性,大多男性吸毒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偏低。⑷男性吸毒者的社会支持与吸毒者的成瘾行为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在戒毒工作中,对戒毒人员,特别是"毒龄"长的戒毒者要及时进行心理评估,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在后续帮教中,要注意引导戒毒者增强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能力,以利于戒毒和操守。  相似文献   

18.
海洛因依赖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在强制戒毒康复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本院2000年3月 -2000年6月强制戒毒的24例符合DSM -Ⅳ阿片类依赖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调查评定。结果··:抑郁症状的出现率为75.0 % ,其中轻度抑郁占33.3 % ,中度抑郁占33.3 % ,重度抑郁占8.3 %。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强制戒毒康复期抑郁症发生率很高 ,产生抑郁症状的原因与负性生活事件 (占50.0 % ) ,拘禁反应 (占5.6 % ) ,稽延性戒断症状 (占33.3 % )以及适应障碍 (占11.1 % )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美沙酮维持治疗"一低一高"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一低一高"相关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调查分析宁波市强制隔离戒毒所2009年10月在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534例、宁波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0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的临床资料,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一低一高"的相关因素.结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306例吸毒者吸毒行为及HIV/AIDS的KAB调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了解吸毒者的吸毒行为及有关HIV AIDS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匿名填表方法于 1998年 6月对昆明市两戒毒机构的戒毒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0 .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1%的吸毒者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吸毒 ,其中 ,6 8.3%的人共用过注射器 ,仅 6 .2 %人采用正确方法消毒注射器。吸毒者中 79.6 %的人有两个以上的性伴侣 ,经常或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人仅占 16 .9%。大多数吸毒者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缺乏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结论 :吸毒人群感染HIV AIDS的危险行为非常普遍 ,且知晓知识到行为改变仍有很大距离 ,建议开展减少伤害的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