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期间的1、8、15号的患者为对照组,2、9、16号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700人,观察组700人。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预检分诊,对照组采用SAPSⅡ评分预检分诊,比较两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候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患者或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候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均明显缩短,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MEWS评分能提高分诊正确率、缩短危重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5月以前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将2018年5月及以后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分诊准确率及危重患者检出率、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危重患者候诊意外发生率,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急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及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危重患者等候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别为96.67%、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50.00%,候诊意外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6.67%),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急诊候诊环境、就诊次序、等候时间、预检服务、信息沟通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实施后,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分诊正确性、候诊有序性、就诊优先性、患者依从性、使用方便性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并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以及分诊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采用MEWS的381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6年1—7月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的381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候诊时间、预检分诊准确率、病死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候诊时间为(9.28±2.39)min,短于对照组的(22.37±5.48)min(P0.05);2组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以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M)患者例数差异较小,其中观察组STEMI、主动脉夹层以及NSTEAM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13%、90.70%以及95.4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EMI、主动脉夹层以及NSTEAM的病死率分别为2.36%、0.52%以及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的预检分诊效果较常规检查的诊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候诊时间,降低病死率,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急诊收治的4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观察组采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并发症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候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6.50%(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93%,显著高于对照组87.96%(P<0.05)。结论 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可显著缩短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91-3393
目的分析基于危重度分级的急诊胸痛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判定模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82例,根据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不同分为早期预警评分(EWS)组79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组101例和校正MEWS组102例。比较三组EWS系统分诊效果、基于危重度分级(ESI)的EWS系统分诊效果。结果三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MEWS组、EW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ESI分诊时,三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MEWS组、EW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SI的校正MEWS系统可以更准确地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分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418例急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见分诊流程;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急诊分诊。比较两组分诊质量、患者等候时间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期望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候诊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急诊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就诊优先性、分诊准确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诊预检分诊采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预防候诊意外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次分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候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35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就诊预检分诊模式。选取该院急诊科2018年1~2月收治的1 14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二次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质量(候诊不良事件、漏诊率等),调查两组患者的候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候诊环境、人文关怀、候诊服务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二次分诊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候诊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ing,MEWS)在产科危重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3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收治的100例危重孕产妇为对照组,由医师根据辅助检验及临床表现判断来处置患者并给予转诊分流;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100例危重孕产妇为观察组,通过应用MEWS,根据评分分数分诊患者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平均救治时间、产科急性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转入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将MEWS系统应用于产科危重分类救治,能有效缩短平均救治时间、降低产科急性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和治疗时间及ICU转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改良式早期预警(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与胸科专科预检标准相结合,构建适用于心胸专科急诊分诊的校正MEWS系统,探讨其对于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5年9-12月急诊就诊患者8994例为对照组,2016年1-3月急诊就诊患者91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校正MEWS系统的评分结果进行预检及分区分级处置,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及分诊正确率、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应急处理率,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正确率、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应急处理率、患者满意率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校正MEWS评分系统便于急诊护士快速准确地分诊,同时可有效识别胸痛高危患者,提高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率,有助于急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规范、科学、适当、合理、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CRAMS 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比较,急诊科在2014-09~2015-09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为133例为对照组,2015 -10~2016 -10月急诊预检CRAMS评分分诊创伤患者113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急救成功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及抢救室急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急诊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 < 0. 05)。 结论 CRAMS 评分法能够对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病情进行临床上的快速评估,准确分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胸痛分诊人数12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处理;将2020年胸痛分诊人数163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比较两组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诊效率。结果:观察组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检验时间、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诊疗中,可提高胸痛分诊准确率和分诊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反思性案例讨论培训在急诊抢救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参加急诊抢救室常规培训的3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21年参加急诊抢救室反思性案例讨论培训的3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工作能力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危重症专科知识、急救技能及急救流程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反思性案例讨论培训可提高急诊抢救室护士工作能力,提高危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候诊管理中实施流程分散策略二次分诊模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以抽样方式为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3月于该院急诊科候诊前预检为普通的诊疗患者5488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6月于该院诊疗实施二次分诊为普通的诊疗患者5852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对诊疗前候诊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就诊时,实施二次分诊模式可有效提高其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标准化二次分诊模式在普通急诊候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普通急诊候诊患者432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巡诊模式二次分诊;4543例为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模式二次分诊。比较两组普通急诊患者候诊满意度及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普通急诊患者候诊满意度中的候诊服务、人文关怀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候诊环境无统计学差异;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二次分诊模式早期识别和干预普通急诊候诊患者中"潜在危重病患者",动态调整就诊次序及去向,可以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实现再分诊准确性及有效性,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患者候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957例Ⅰ级危重患者。其中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4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即由一名急诊专科护士负责转运;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49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MEWS对患者进行转运前评分、合理安排转运人员及设备。比较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处置成功率及转运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vs.27.9%),转运过程中心搏骤停、呼吸困难及窒息、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处置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采用MEWS后,护士转运时心理压力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EWS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患者转运、规范转运流程,不仅有助于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急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2年1、4、8月每月100名共计300名来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样方法抽取2013年1、4、8月间来我院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对两组危重症患者的等候时间、意外发生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危重患者在候诊期间无一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对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改善急诊就诊环境,缩短危重患者等候时间,降低危重患者在候诊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使急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此系统也有较高的评价,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站式密集型急诊管理在创伤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9例及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管理,观察组采用一站式密集型急诊管理,比较两组急诊抢救室72 h流转率及诊治情况、创伤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室72 h流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急诊检查时间、急救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低体温、肢体伤残情况、早期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一站式密集型急诊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抢救室流转率,减少急诊检查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且能够降低低体温、创伤性凝血病发生风险,减少肢体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318-1319
目的探讨改良预警评分(MEWS)在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急诊救治的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MEWS急诊预检分诊救治,对比分析两组分诊后的分诊准确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分诊结束后,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EWS评分应用于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可提高对小儿重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增强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危重度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间的关系,以期为分诊护士提供简便、高效、可量化的急诊分级评估工具。 方法 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2014 年 1 月 1 日 ~12 月 31 日期间急诊管理系统记录的预检信息和医嘱信息,进行急诊危重度指数(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 ESI )分级,随机抽取 ESI 每一级别病例各 200 例,共 1000例,对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 MEWS )、标准早期预警评分( Standardized Early Warning Score , SEWS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 NEWS )进行评分并记录。 依据 Fisher 判别原理,分析 3 种早期预警评分值与 ESI 之间的关系,建立判别模型,采用回代法和交叉核实法估计误判率。结果 MEWS 联合SpO 2 预测 ESI 分级的误判率为 29.3% ,优于 MEWS ( 34.4% )、 SEWS ( 47.5% )、 NEWS ( 42.0% ); MEWS 联合 SpO 2 对急危重患者( Ⅰ~Ⅱ 级)判别准确性达 93% 。 结论 MEWS 联合 SpO 2 可作为急诊分诊分级的最优化辅助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急诊内外科患者30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9月的15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0—12月的150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模式,试验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比较两组分诊质量、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医务人员使用方便性、候诊有序性、分诊准确性、就诊优先性、患者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使用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候诊时间,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