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在成人心脏术后低氧血症中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治的126例接受心脏手术且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人,对照组给予常规面罩吸氧,观察组接受HHFNC。比较两组拔管后血气情况、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并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拔管后2 h、6 h和12 h时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逐渐升高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有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明显改善成人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况,减少再次插管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拔除气管导管后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01—2019-06期间我院中心ICU收治的患者156例,行自主呼吸试验(SBT)试验后符合拔管程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高流量组和常规组,分别予拔管后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和储氧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心率以及临床结局,包括48 h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高流量组70例,常规组86例,高流量组拔管后24 h PaO_2/FiO_2高于常规组,呼吸频率及心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组拔管后48 h再插管率低于常规组,总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较储氧面罩吸氧能改善ICU患者拔管后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和循环,且可降低撤机拔管后48 h再插管率和总住院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撤机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呼吸、血氧饱和度(S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等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及撤机时间、拔管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率、留住ICU时间。结果干预组撤机及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48 h再插管率、序贯无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 O2、Sa O2、Pa CO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rh BNP用于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肺功能改善显著,并且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加温氧疗对预防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非早期拔管失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2017年1-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心吸氧,观察组应用高流量湿化加温氧疗,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拔管前和拔管后4 h、8 h、12 h)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标[呼吸频率、Pa(O 2)、Pa(CO 2)、SpO 2]、二次插管率、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和ICU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分析两组患儿资料发现,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撤机后4 h、8 h、12 h三个时间段所收集的呼吸频率、Pa(O 2)、Pa(CO 2)、SpO 2存在差异;两组患儿的二次插管率、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均存在差异,观察组的ICU滞留时间亦较对照组短,除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外,其它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加温氧疗的应用能使患者氧合指标在撤机后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且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并降低患儿二次插管率和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的ICU滞留时间,对预防拔管失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低咳嗽峰流速(CPE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且CPEF值60 L/mim。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排痰,观察组每日主动给予一次纤支镜气道引流,并根据患者临床具体情况增加使用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肺部各项指标、ICU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及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拔管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6.5±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9±3.1)(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插管率为14.71%,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插管率(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观察组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不张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纤支镜引流应用于低CPEF的COPD患者可以降低再插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流量吸氧(HFT)对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Sp O2)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高流量吸氧疗法,对照组采取气囊型面罩进行低流量吸氧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II)评分变化、心肺功能变化、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28 d插管率和90 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2 h,观察组Sp O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1秒量(FEV1)高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90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HFT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水平和肺功能,提高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IRVO 2型呼吸湿化治疗仪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使用AIRVO 2型呼吸湿化治疗仪,对照组使用鼻导管吸氧。比较两组拔管48 h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外周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呛咳发生率、痰痂形成率和拔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氧分压和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率、呛咳发生率和痰痂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使用AIRVO 2型呼吸湿化治疗仪可提高患者氧分压,降低心率,减少呛咳发生率和痰痂形成率,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治疗组,22例COPD并呼吸衰竭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应用鼻(面)罩进行NIPPV,两组主要观察指标:(1)治疗期间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2)NIPPV3h后血气分析,(3)观察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经NIPPV3h后,呼吸频率下降,心率降低,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P均<0.05),对照组治疗3h后各指标无明显改变(P均>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比较安全、切实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对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抑制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本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进行镇痛治疗,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恢复情况、首次脱机拔管率和呼吸抑制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首次脱机拔管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57.41%,呼吸抑制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进行镇痛治疗,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呼吸抑制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成人心脏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0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8)。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手术且术后使用呼吸机超过48h,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VAP发生时间、呼吸衰竭发生率、拔管后二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ICU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VAP发生时间明显延后,观察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及二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ICU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明显减少成人心脏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能否降低胸部手术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在脱机拔管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再插管率。方法选择2016年1~2017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46例胸部手术术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在发生呼吸衰竭后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HFNC。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结果观察组的再插管率为17.39%,高于对照组的4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可以降低胸部手术术后脱机拔管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通气(Bi PAP)联合非浸入性机械通气(NIV)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Bi PAP联合NIV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心率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p 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和血气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 PAP联合NI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和呼吸状况,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性吸呼气技术(MI-E)对预防ICU机械通气再插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机械通气≥48h、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的病人64例,拔管前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机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MI-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48h使用无创通气、再插管率、ICU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脱机后48h内对照组与治疗组使用无创通气病人分别为16例、20例,无创通气失败率为25.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插管率(42.86%)高于治疗组(19.44%),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为(9.8±6.7)d,治疗组为(3.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拔管后使用MI-E,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再插管率和ICU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易文婷 《当代护士》2015,(12):34-35
目的探讨沙袋联合气球在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6例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前护理及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加用沙袋及气球对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的肺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1 d肺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动脉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氧饱和度(Sa O2)的均值、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沙袋联合气球进行围术期腹式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术后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性吸呼气技术(MI-E)对预防ICU机械通气再插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机械通气≥48h、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的病人64例,拔管前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机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MI-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48h使用无创通气、再插管率、ICU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脱机后48h内对照组与治疗组使用无创通气病人分别为16例、20例,无创通气失败率为25.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插管率(42.86%)高于治疗组(19.44%),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为(9.8±6.7)d,治疗组为(3.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拔管后使用MI-E,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再插管率和ICU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在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20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面罩氧疗;将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收治的20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比较两组循环氧合情况、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率及氧疗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及治疗结束时循环氧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氧疗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改善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氧合效果方面优于面罩吸氧,能提高患者氧疗舒适度,缩短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中度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COPD合并中度呼吸衰竭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HFNC组(n=58,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和NIPPV组(n=58,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其疗效、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指标。结果 HHFN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NIPPV组的77.59%(χ~2=5.583,P=0.018);干预后48 h,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HHFNC组干预后12 h和干预后48 h的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低于NIPPV组(P0.05);干预后48 h,两组患者PaO_2、SaO_2均呈上升趋势(P0.05),PaCO_2呈下降趋势(P0.05),且HHFNC组干预后12 h和干预后48 h的PaO_2、SaO_2均显著高于NIPPV组(P0.05),PaCO_2显著低于NIPPV组(P0.05)。结论 HHFNC可有效改善COPD伴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气指标,效果优于NIPPV。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和减少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方面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ICU气管内插管患者,根据掷硬币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治疗指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内插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及预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a O2)及p H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基础护理、文书管理、专科护理、病房环境及安全、急救物品及器械、消毒隔离、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能有效提高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3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292例)、对照组(n=29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增加NIPPV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 H值、呼吸频率(RR)、心率变化(HR)、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明显,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研究组的治疗时间更短,器官插管率更低,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病人实施NIPPV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无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