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非现役文职护士岗前培训期间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175名岗前培训的非现役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除精神病性与中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非现役文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与军人常模(P0.01)。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分别为解决问题(0.76±0.19)分、求助(0.62±0.24)分、退避(0.46±0.25)分、合理化(0.39±0.19)分、幻想(0.38±0.23)分、自责(0.23±0.21)分。SCL-90总分分别与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呈正相关(P0.01),与混合型应对方式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非现役文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性,岗前培训期间应关注非现役文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内科护士同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文版的护士同情能力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对泸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88名内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内科护士同情能力总分为(64.51±12.15)分,职业倦怠的维度中情感衰竭得分为(24.39±8.85)分,去人格化得分为(7.69±4.01)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51±9.63)分。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维度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较国内常模高(P0.05),情感衰竭得分较国外常模高(P0.01),个人成就感得分较国外常模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内科护士同情能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内科护士同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而职业倦怠处于中、重度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内科护士同情能力,从而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李长鸽  田晓华  冯丽娜  张瑞 《护理研究》2014,(26):3236-323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唐山市工人医院13个重症监护室20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均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护士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源,评分为(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评分为(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得分为(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6.20±9.78)分,去人格化得分为(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结论]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高,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CU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0月1~30日对我院13个重症监护室的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了解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MBI-HSS)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233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3个维度中处于中度倦怠者均超过50%,情感衰竭中处于重度倦怠水平者最高,占总数的22.7%。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全国常模(t=5.10,P0.05;t=-12.60,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中去人格化维度显著相关(r=-0.236,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相关(r=0.246,P0.01;r=0.294,P0.01;r=-0.132,P0.05)。[结论]儿科护士群体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尤以情感衰竭维度最严重;护理管理者应引导护士尽量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应对方式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19所医院的87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不同年龄、不同职称护士的积极应对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而消极应对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2 1岁~5 0岁的护士积极应对分随年龄增长而相应递增;不同科室的护士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士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年龄、职称、科室对临床护士的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影响,应根据临床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引导和教育护士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自我怜悯、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的水平,探讨自我怜悯、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6—7月通过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怜悯量表(SC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北京、武汉2个城市5家三甲医院的26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的自我怜悯水平和职业倦怠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自我怜悯、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59份。手术室护士自我怜悯总分(86.42±12.84)分,积极应对方式(1.88±0.57)分,消极应对方式(1.26±0.52)分,职业倦怠总分(44.04±19.92)分。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手术室护士自我怜悯总分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549),自我怜悯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56),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362),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75)(均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有中等水平的自我怜悯,自我怜悯水平越高则更容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职业倦怠。手术室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自我怜悯的积极意义,帮助手术室护士提高自我怜悯水平,促进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手术室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骨科人力资源配比与护士工作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骨科护士工作量评估表对132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职称、护龄、班次和科室床护比的护士工作量有显著不同(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职称、护龄、床护比与护士工作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职称、护龄和床护比对骨科护士工作量的预测系数分别为-0.349、-0.353和-0.374(P0.05,P0.01)。结论:三甲医院骨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护理工作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血管科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现状。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对北京市116名心血管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为(115.05±17.33)分;7个维度得分中自我效力感得分最高,为(6.21±0.79)分,组织影响感得分最低,为(4.20±1.36)分。不同年龄、护龄、科室和职称的护士之间,职业认同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血管科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相对较高,护理管理者应注重监护室的人员配置,重视对年轻护士、护龄短及职称低的护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的职称与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用中国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98名内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职称护士在坚韧性、心理韧性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不同职称护士积极应对总分、社会支持总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和护师在心理韧性总分方面明显低于常模(P0.01);影响护士职称的因素有婚姻状态、学历、工作年限和工作班次。结论:中级职称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水平高于初级职称护士,对影响职称的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水平,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精神专科护士分层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精神科的23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2.59±0.66)分,处于中等水平;得分最高为伦理与法律实践(2.68±0.71)分,得分最低为评判性思维能力与科研能力(2.47±0.68)分;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低于同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P0.01);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科室、聘用方式和健康状况的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年龄和健康状况是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预测因素(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构建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开展针对性的护士培训,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学术活动,提高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合同制护士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缓解合同制护士的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和Schwarzer等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30名合同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合同制护士的职业倦怠处于中重度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24±0.40)分;不同婚姻状况护士在低成就感维度和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职称在情感衰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护龄、职称和自我效能感为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存在密切关系,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合同制护士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南京市二级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现状,比较不同性别、护龄、职称、学历的护士关怀能力的差异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采用Nkongho的人文关怀评价量表(CAI)对南京市二级精神专科医院的217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64.35±19.58)分,其中理解维度得分为(60.32±9.14)分,鼓励维度得分为(60.49±10.1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43.54±7.03)分,不同性别、年龄、职务、文化程度的护士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本组护士关怀能力与国外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级精神专科护士总体关怀能力低,尤其理解和耐心度不够,急待于提高,精神科护士应该提高自身关怀意识,将有助于改善对患者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彬  王亚丽 《全科护理》2023,(5):680-683
目的:了解甘肃省血液净化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8月—2021年9月选取甘肃省421名血液净化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甘肃省血液净化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421名血液净化护士职业倦怠情感衰竭维度得分为(26.30±9.43)分,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9.58±3.96)分,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7.57±10.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护龄、血液净化护龄、聘用方式、医院等级、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月平均工资均对护士职业倦怠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甘肃省血液净化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医院管理者应予以重视,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提高血液净化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模式下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MBI量表中文版(NBS)对我院128名临床一线传染科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优质护理模式下,护士情感衰竭(EE)、去人格化(DP)和个人成就感丧失(PA)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10.21±2.268)分、(9.67±1.981)分、(10.26±2.473)分;中度倦怠与高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EE 66.41%、14.06%,DP 59.38%、10.15%,PA 58.60%、14.84%;EE、DP、PA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杭州地区常模(P0.01)。调查显示不同传染病科室、职称、工龄及年龄之间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下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传统护理模式下职业倦怠程度;年龄及工龄较长、职称较高、风险性高、工作量大的科室,护士职业倦怠程度相比其他类别护士高,护理管理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乐山市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四川省乐山市13家二、三级医院的473名在职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为:情感耗竭(19.91±7.00)分、工作冷漠感(8.63±3.60)分、个人成就感(27.62±5.83)分。(2)调查对象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因护士的人事关系、行政职务、婚姻状况、护龄和技术职称等情况的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情感耗竭维度和工作冷漠感维度得分与职业价值观某些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建议管理者根据不同群体护士的特点,从多角度关心他们,以减轻其职业倦怠感,也可以通过提高其职业价值观来减轻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0名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评,并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结果:护士的年龄、护龄及职称与焦虑、偏执呈负相关(P<0.05);护士的职称、学历与敌对呈负相关(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外,护士在SCL-90的其他因子上均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1);不同科室护士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上均存在差异(P<0.05,P<0.01).结论:护士的年龄、护龄、职称、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女性常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3所综合性医院10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测量其职业倦怠状况及生活方式。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枯竭得分为(25.16±6.74)、个人成就感得分(22.84±6.56),与Maslach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室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62.7±14.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倦怠中情感枯竭与生活方式呈负相关(P0.05,P0.01),个人成就感与生活方式呈正相关(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感较高,个人成就感较低,生活方式欠佳,护士的生活方式影响其职业倦怠。管理者应改善手术室护士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进行体育锻炼,调节情绪,放松心情,从而缓解职业倦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三甲医院心内科护士关怀能力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关系。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5所三甲医院的心内科护士375名、患者255例及家属179名,采用护士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心内科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护龄护士认知、勇气、耐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称护士勇气、耐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关怀能力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r=0.401,P0.01),心内科护士关怀能力各维度对整体护理满意度具有预测作用(R2=0.336,P0.01)。结论:三甲医院心内科护士关怀能力对求医者护理满意度有促进作用,应着力于提高护士的关怀能力,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护士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结构授权得分情况并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倦怠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及结构授权量表对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1 00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处于重度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情感衰竭为(24.81±10.76)分,去人格化为(7.99±6.69)分,低个人成就感为(15.71±9.2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职业认同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结构授权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状况、每月夜班次数、职称、是否有子女、工作职务、职业认同和结构授权都对得分有影响(P0.05)。结论职业认同、结构授权是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健康状况欠佳、每月夜班次数多、职业认同度低和低结构授权的护士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护理管理者应特别关注此类护士,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