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目的 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对舒缓疗护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 ,为有针对性的舒缓疗护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及舒缓疗护服务接受度调查表对门诊晚期癌症患者50例及其陪伴家属76名, 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 66.0%的晚期癌症患者愿意接受舒缓疗护、27.6%的患者家属愿意接受舒缓疗护。 结论 为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舒缓疗护服务还存在认知偏差,主要是忌讳“临终”和讨论“死亡”,尤其是患者家属的认知,为了更好地为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该类人群服务,应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从叙事医学视角下讨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工作中死亡教育体会,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灵性照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入住本院舒缓疗护病房的终末期肿瘤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能力进行医患沟通,包括倾听患者及家属叙事、面对面沟通访谈、护士工作日记、患者日记等,安宁护士仔细阅读原始材料构成叙事分析。结果患者越知晓自己病情的越容易实施死亡教育;完全不知晓自己病情的,死亡教育较难实施且造成患者与家属在终末期留有遗憾。结论患者知晓病情和家属坦然面对死亡是舒缓疗护工作中死亡教育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需求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全国176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死亡教育需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死亡态度总分为(94.45±10.95)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3.99±...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年住院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情况,并分析其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医院的中年住院患者家属2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态度调查问卷和自行设计的《死亡教育需求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131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69名持排斥态度。文化程度、接触死亡及濒死情况、参加葬礼次数及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其死亡态度均有影响(P<0.05或P<0.01)。108名研究对象愿意接受死亡教育,最喜欢的教育方式是参加社会团体活动。结论绝大多数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且死亡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死亡教育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时,应注重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死亡教育课程在护士队伍中的规范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依据泰勒目标模式、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满足护士继续教育需求的死亡教育课程方案,应用于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对课程加以论证。结果培训前有效问卷120份,培训后82份,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培训后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01),持正向态度的研究对象比例显著升高(P=0.009);死亡逃避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明显下降,死亡恐惧、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维度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总得分在培训前后无明显变化;对死亡教育课程反馈调查,肯定了课程的必要性、有效性及接受度。结论死亡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对象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及自身对死亡态度的正向改变,课程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中社会志愿者对死亡教育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量表(DAP-R)对127名社会志愿者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自然接受得分最高,恐惧死亡、中性接受维度得分分别居第2、3位,死亡逃避得分居第4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者死亡逃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志愿者对死亡存在不同程度的逃避心理,有必要开展死亡教育相关培训,有助于志愿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使其在以后的安宁疗护工作中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舒缓爱心家园对社区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应对能力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的晚期肿瘤患者家属(主要照顾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组建舒缓爱心家园服务团队,并进行评估家属需求、举办爱心家园活动等为期6个月的干预,采用晚期肿瘤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在干预前后对对晚期肿瘤患者家属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干预前(均P0.01);干预前后,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的SAS及SCS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社区建立舒缓爱心家园,能有效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提升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的安宁疗护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21所医院577名肿瘤科护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宁疗护态度量表(FATCOD)、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士安宁疗护态度总得分为(102.60±8.55)分,安宁疗护态度总得分在不同等级医院、年龄、工龄、学历、职称、劳动关系、宗教信仰、以往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以及以往照护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经历的护士间存在差异(P 0.05);安宁疗护态度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和逃离接受的死亡维度呈负相关(P 0.05),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逃离接受、护士所在医院等级、劳动关系、工龄、学历以及以往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是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安徽省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态度积极性较差,死亡态度是影响安宁疗护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肿瘤病人及家属的社区照护需求,以期为同行开展舒缓疗护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的晚期肿瘤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均为家属),应用"上海市肿瘤病人及家属社区照护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病人最为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自己万一离世后有人能关心家属""指导正确评估和表达自己的疼痛""缓解便秘、缓解疼痛"和"提高食欲的办法";而家属最为需要的是"联系社区医院的床位""癌症食补、保健品使用知识""指导如何协助病人活动""指导如何协助病人正确评估疼痛""与病人、家庭成员、医护人员有效沟通""提供癌症诊断、检查、治疗及预后的最新信息"。病人及其家属在对癌症诊断、检查、治疗及预后最新信息以及病人锻炼活动指导方面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社区肿瘤病人及其家属需求排序揭示了社区舒缓疗护的工作重点和内容拓展方向,而两者的需求差异则提示社区舒缓疗护工作的侧重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及其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构建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明确组织构架和职责,开展安宁疗护相关知识培训,制定工作制度,确立准入条件、服务原则、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监控服务质量并予以实施。结果 :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实施后患者需求满足程度在80%以上,家属满意度高达91.5%,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宁疗护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科研能力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整体能力,让临终患者及家属得到了全方位照护,同时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月选取参加安宁疗护服务能力培训的118名社区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态度条目得分高于知识和行为条目得分,且得分排序前5的条目中4项属于态度维度。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38)和是否从事过安宁疗护工作(P=0.01)与社区医护人员知信行得分相关。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态度积极,知识和行为较为薄弱,须加强女性在安宁疗护中的作用,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灵性关怀能力,完善安宁疗护专科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政策法规,普及生命教育,进一步提高安宁认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社区居家晚期肿瘤病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居委会管辖内的晚期肿瘤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居家舒缓疗护"蒲公英护理团队",评估病人及家属需求,根据需求每月提供1次或2次上门个体化护理,每周1次电话随访,为期6个月。运用舒适度调查表、团队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对象进行服务前后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晚期肿瘤病人舒适度提高(P0.05),家属焦虑程度下降(P0.05),对蒲公英护理团队的服务满意度达到100.00%。[结论]对社区晚期肿瘤病人开展居家舒缓疗护能有效提高晚期肿瘤病人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敏  邹蜜  刘薇 《当代护士》2018,(1):29-31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的现状和死亡教育沟通方式的培训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院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和分院二级乙等医院肿瘤科42名从事护理工作半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4人(10%)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培训,其中死亡及濒死护理,各年龄层次对死亡的态度,自杀相关问题需求培训评分4.00分,排序为前3位,期望死亡教育沟通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结论肿瘤科护士急需接受死亡教育的培训,提高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能力的培训,掌握对临终患者死亡态度及心理阶段相关内容的评估。加强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调适及减压方面的培训,有助于在临床真正开展临终关怀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死教育干预在肿瘤晚期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安宁疗护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传统的安宁疗护模式基础上加用自编的生死教育指导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死亡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结果观察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死亡认知态度及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编的生死教育指导路径对提高安宁疗护病房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减轻患者和家属心理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鹏  王敏  刘宇  孙静  韩凤萍 《护理学报》2014,(16):29-32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157名参加继续教育的临床护士对患者死亡所持有的态度现状,评估护士对临终关怀的相关教育需求,为开展临床护士有关临终关怀的相关继续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Wong,Reker和Gesse等编制的死亡态度量表、自行设计的临终关怀教育需求调查表,对157名临床护士进行有关死亡态度(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5个维度)和临终关怀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死亡态度得分前3位分别为:自然接受(4.00±0.55)分,死亡逃避(2.90±0.68)分,死亡恐惧(2.80±0.59)分。护士的工作年限与趋近接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s=0.199,P=0.025);护士的年龄(r=0.301,P0.001)、工作年限(rs=0.343,P0.001)与逃离接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护师及主管护师逃离接受维度得分高于护士(t=3.394,P=0.001),但经多元回归分析后,仅有护士的工作年限对逃离接受维度的得分有影响(t=4.093,P0.001);护士死亡教育需求得分前3位分别为:如何与濒死患者家属进行沟通(4.08±0.66)分,面对濒死或死亡患者护士自身如何进行心理调适(4.08±0.74)分和濒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特点(4.01±0.67)分。护士喜欢的继续教育方式前3位分别为:案例分析(73.3%),视频、录像、多媒体教学(70.5%)和课堂授课(53.4%)。结论多数护士对死亡持正向的自然接受态度,其死亡态度主要受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影响。护士对临终关怀教育的需求较强,临床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可以综合多种教育形式,就如何同濒死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信行的调查,了解安宁疗护护理人才队伍现状,为安宁疗护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0月—2021年12月选择海南省14个市县45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共计1 819人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识得分为(7.68±3.53)分,标准分为51.20分,范围0~15分。回答正确率范围为6.5%~85.3%,平均正确率为51.0%,知识水平较低;安宁疗护态度得分为(88.13±8.91)分,标准分为70.40分,态度呈中等水平;安宁疗护行为得分为(51.81±9.82)分,标准分为72.86分,总是/经常做的比率为61.39%,行为实践呈中等水平。结论: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识、态度、行为整体水平不高,有待提升;护士对死亡教育知识缺乏,死亡应对不足;护士对症状管理能力不足,需强化提升行为实践能力。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护理人才队伍现状,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安宁疗护护理人才培训体系,对护士进行常态化、分层次、有计划的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理论和技能水平,最终提升安宁疗护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为护理专业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9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护理系本科及专科护生519名,采用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认为自己了解临终关怀学和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5个主题,共13个条目。结果所调查护生总体具有较积极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但在心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尚不能满足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学习过临终关怀课程及参加临床护理实习对护生了解临终关怀学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目前关于死亡及临终关怀教育有待改进,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护生心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根据护生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实施不同的死亡与临床关怀教育,有助于提升护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家属护理知识现状及护士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名脑卒中患者家属掌握护理知识的程度进行调查,并根据患者家属护理知识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患者家属掌握护理知识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属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掌握照顾病人的基本技能;护士及时、准确、全面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护理知识,能够满足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课程对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6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实施死亡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死亡教育、死亡观、临终护理及死亡相关伦理与法律等,共11次课,21学时。对照组未进行培训。入组时及观察组培训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FATCOD)进行测评。结果入组时两组护士FATCO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观察组接受培训后FATCOD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护士FATCOD得分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FATCOD得分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观察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培训后,观察组持正向态度的护士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死亡教育培训能有效改善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的正向改变,有助于在临床真正开展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开设安宁疗护课程,构建高职护生死亡教育策略,探索系统性安宁疗护教学的实践价值。方法:选取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选修安宁疗护选修课的护生共55名为研究对象,在课程前后进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安宁疗护态度量表自测、安宁疗护教育及安宁疗护工作准备度自评,在课程完成后填写教学反馈问卷,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完成安宁疗护课程后,护生照护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总分、安宁疗护教育及工作准备度自评分等均出现显著的提高(P<0.05),护生课程教育反馈问卷结果显示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结论:安宁疗护课程教学效果积极,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系统化安宁疗护教育需求迫切,后续建议继续完善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形式,改变课程性质,为安宁疗护教育的发展普及舔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