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细胞因子与大鼠胰岛细胞共同培养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对胰岛细胞功能和存活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胰岛,进行胰岛细胞培养.根据培养基中是否加入氨基胍或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细胞因子组(加IL-1β和TNF-α)、氨基胍组(加氨基胍)及氨基胍+细胞因子组(加氨基胍及细胞因子).检测指标包括: 培养液中NO水平、胰岛组织中iNOS活性、胰岛细胞存活情况(丫啶橙/溴乙锭染色)、胰岛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及胰岛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因子组大鼠胰岛组织中iNOS的活性明显提高,培养液中NO的水平明显上升,同时胰岛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大量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P<0.01).与细胞因子组比较,氨基胍+细胞因子组的iNOS的活性[(3.17±0.51) U/ml比(38.93±4.72) U/ml]及NO水平[(50.5±10.4) μmol/L比(313.0±35.4) μmol/L]明显下降,胰岛细胞存活率活明显升高[(72.73±3.14)%比(57.07±5.07)%],凋亡率明显下降[(20.11±8.48)%比(41.17±6.87)%],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3.50±0.27比1.96±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氨基胍通过抑制iNOS活性,控制NO过量产生,从而减轻细胞因子对胰岛的损害,改善胰岛的存活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源性一氧化氮(NO)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培养7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培养组(A组)神经元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缺血一再灌注组(B组)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缺血一再灌注 1400W(iNOS抑制药)组(C组)和缺血一再灌注 U-0126(ERK抑制药)组(D组)神经元进行缺糖同时分别加入1400W或U-0126,使其终浓度均为10 μM后同B组处理.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检测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凋亡率、NO、cGMP、iNOS-mRNA表达、ERKl/2和P90RSK蛋白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海马中NO、cGMP、iNOS-mRNA、ERK1/2、P90RSK增高,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大鼠海马中NO、cGMP、iNOS-mRNA、ERK1/2和P90RSK降低,神经元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P<0.01);D组大鼠海马中NO、cGMP和iNOS-mRNA变化不明显但ERK1/2和P90RSK降低,神经元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 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NOS源性的NO通过cGMP介导ERK1/2/P90RS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直接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BMSC,对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复方扶芳藤合剂按3 mL/(kg?d)给予大鼠灌胃14 d后取含药血清.将BMSC分为空白对照组、含药血清组、Notch1...  相似文献   

4.
三维微重力培养大鼠胰岛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ng C  Duan XQ  Zhou Y  Li X  Han LO  Xu P  Song CF  Jin L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59-561
目的 应用三维微重力组织培养对大鼠胰岛细胞的存活率及分泌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将大鼠胰岛细胞分离消化后分别进行二维普通培养 (Ⅰ组 )及三维微重力条件培养 (Ⅱ组 ) ,应用双硫腙 (DTZ)染色法 ,对胰岛细胞进行特异性染色鉴定 ;采用AO PI双染色法对两组培养 3d、7d、14d的胰岛细胞存活率进行检测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种不同培养方法培养液中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DTZ染色后胰岛呈桔红色 ,清晰可见。培养 7d和 14d时 ,Ⅱ组胰岛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 90 0 0± 0 0 10 7) %和 (0 80 38± 0 0 0 92 ) % ,均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1)。胰岛素测定结果表明 ,培养 7d时 ,Ⅱ组胰岛素水平为 (70 875± 0 31)mU/L ,Ⅰ组胰岛素水平为 (41 2 4 6± 0 35 )mU/L ,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在培养的 14d、2 1d和 30d时 ,Ⅱ组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也均高于Ⅰ组(P <0 0 1)。结论 三维微重力培养组的胰岛细胞存活率及胰岛素分泌功能都优于二维普通培养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肝脏缺血预处理组(IPC+IR)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IR)。观察术后各组大鼠血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同时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生存率及肝脏酶学水平的差异。结果 LIPC组及IPC组大鼠术后血清AST、ALT均较IR组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存活率较IR组明显提高,术后血清TNF-α、IL-6均较IR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PC组与IP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P及ICP组大鼠术后体内MDA水平均较IR组降低,SOD水平均较IR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3组,每组15只。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血清NO、ET-1的水平,探讨缺血再灌注6 h时的NO、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缺血再灌注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血清ET-1水平则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高渗盐水预处理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而血清ET-1水平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各组血清NO和ET-1水平在1、6、24 h之间的变化以6 h最为显著。大鼠血清NO与ET-1水平呈负相关(r=-0.970,P0.01)。结论高渗盐水预处理改变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与ET-1的水平,且二者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激发血清NO的水平、降低ET-1的水平,使两者的动态平衡向良性方向发展而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瘤灌注模型,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腹主动脉灌注,余下予以猪胰弹性蛋白酶灌注制作腹主动脉瘤模型,并分为实验组(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药物组(术后腹腔注射氨基胍),观察各组大鼠血清NO、腹主动脉瘤壁组织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NOS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灌注组大鼠术前术后血清NO无明显变化,iNOS、MMP-9表达弱阳性或阴性,动脉壁炎性细胞浸润轻、弹性蛋白降解少;实验组血清NO显著升高,iNOS及MMP-9表达强阳性,炎性细胞浸润重、弹性蛋白几乎完全降解;应用氨基胍后iNOS变化不明显,而NO显著降低,MMP-9表达显著减弱,炎性细胞浸润和弹性蛋白降解明显减轻.结论:iNOS、MMP-9的表达和血清NO水平在实验组均显著升高.iNOS及其合成的NO能促进腹主动脉壁炎性细胞的浸润、中膜基质的降解和MMPs的表达,从而导致了腹主动脉瘤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在大鼠胰岛细胞培养过程中对胰岛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从30只Wistar大鼠获得胰岛,随机分为5组.大鼠胰岛体外培养中,使用针对iNOS的siRNA转染胰岛.根据RNA干扰(RNAi)条件以及培养液中是否加入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将胰岛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因子组、阴性对照组、RNAi组以及RNAi+细胞因子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i效果,RT-PCR和TUNNEL法检测胰岛凋亡情况,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功能.结果 每只大鼠可获得500~600 IEQ胰岛.RNAi可以沉默大鼠胰岛组织iNOS基因,抑制iNOS生成.胰岛经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处理后,促凋亡基因Bax和Fas表达明显升高,胰岛素释放减少.经RNAi抑制iNOS基因后,胰岛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共同培养时,促凋亡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凋亡细胞减少,胰岛素释放增加.结论 RNAi技术抑制胰岛iNOS基因表达后,可减少胰岛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的存活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温微重力对大鼠胰岛移植质量的影响,以期减少体外培养对胰岛活性和数量的影响,提高胰岛移植质量。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分为3组:大鼠新鲜胰岛移植组(于移植前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21 d,对照组);实验1组(大鼠新鲜胰岛在37 ℃ RCCS中培养21 d);实验2组(新鲜大鼠胰岛在26 ℃ RCCS中培养14 d后复温至37 ℃继续在37 ℃ RCCS中培养7 d)。 观察各种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并将上述3个实验组不同条件培养的胰岛分别以2000IEQ胰岛移植量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并观察10周。结果:实验2组的胰岛存活率、胰岛素分泌水平及胰岛素刺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实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实验2组胰岛存活率高达(67.4±4.6)%,而对照组和实验1组胰岛存活率分别降至(28.1±3.3)%和(50.3±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糖尿病大鼠移植实验1,2组的胰岛后均能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但实验2组胰岛移植对糖尿病大鼠7 d内血糖控制优于实验1组;对照组血糖控制差,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大鼠胰岛经低温微重力培养后移植,可以明显提高1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艾芬地尔预先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艾芬地尔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80~320 g,周龄9~10周,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前即刻腹腔注射与艾芬地尔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艾芬地尔预先给药组(IF组)缺血前即刻腹腔注射艾芬地尔10 mg/kg(5 mg/ml).IR组和IF组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阻闭2 h后恢复再灌注48 h.于再灌注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随后断头取脑,测定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iNOS表达、iNOS酶活性及NO含量,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F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缺血半暗带区和梗死核心区iNOS表达上调,iNOS活性升高,NO含量升高,凋亡细胞计数增多(P<0.01);与IR组比较,IF组梗死核心区域减小,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和梗死核心区iNOS表达下调,iNOS活性降低,NO含量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计数减少(P<0.05).与梗死核心区比较,缺血半暗带区IR组和IF组i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凋亡细胞计数增高(P<0.05).结论 艾芬地尔预先给药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带区iNOS蛋白表达,降低iNOS活性和NO含量,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腹部外科》2021,34(5)
目的探讨百里醌(TQ)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IRI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前,实验大鼠进行百里醌给药预处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检测肝脏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酶活性;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实验设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I组,n=10)、百里醌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组(TQ+IRI组,各亚组n=10)。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TQ+IRI组ALT、AST较IRI组明显降低(P0.05)。IRI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肝脏组织中GPX、GSH、SOD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TQ+IRI组与IRI组比较,GPX、GSH、SOD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MDA含量下降(P0.05)。百里醌预处理能下调肝脏IRI的Bax、裂解的胱天蛋白酶(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阻断肝细胞凋亡。结论百里醌可能通过调控肝细胞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而在肝脏IRI中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供肝冷保存时间 10 0min ,无肝期 2 5min。 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 :对照组 ,获取供肝前仅以肝素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 ;IP组 ,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血供 10min ,再灌注 10min ,然后再以肝素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每组受体的一半 (n =8)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 (n =8)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 IP组的 1w存活率、胆汁分泌量、抗氧化酶活力、血清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血清ALT、AST、LDH、TNF及肝组织中的过氧化产物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组织的病理改变也轻于对照组。结论 IP能够提高血清NO水平 ,降低血清TNF含量 ,对大鼠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采用四氯化碳复制的SD肝硬化大鼠随机按I/R前是否行IP分为预处理(IP组)和非预处理组(NIP组).比较两组大鼠肝I/R后肝功能、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NO含量与组织学变化及大鼠术后1周的存活率.结果与NIP组大鼠比较,IP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01和P<0.001);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明显提高(分别为P<0.05和P<0.01);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ATP含量与能荷值(EC)增高(分别为P<0.01和P<0.05);NO合成显著增加(P<0.01);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肝损伤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明显减轻.大鼠术后1周存活率虽有提高,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IP对肝硬化大鼠的肝I/R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预处理(IPC)对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及其对大鼠移植肝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组为假手术组(n=8);A组为肝脏移植组(n=20);B组为肠道缺血预处理肝脏移植组(n=20)。A,B组在移植后1h各取8只,测定其肠道MPO与MDA含量,血清SOD,NO含量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测定黏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和宽度及观察移植肝脏肝小叶形态结构的变化,余动物观察存活率。结果 B组1 d生存率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1周生存率有显著提高(P0.05)。A组小肠MPO活性与MDA含量明显高于S组和B组,血清SOD活性和NO含量则显著减低,空肠黏膜湿重、绒毛高度和宽度显著低于S组与B组(均P0.01)。光镜观察见A组受鼠空肠与移植肝脏的形态学损伤性改变较B组与S组为重。结论受体大鼠肠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系列的动物实验,从供者胰腺(简称:供胰)的热缺血时间、脂肪浸润程度和灌注损伤程度三个方面初步探讨扩大标准的供胰在胰岛移植中的应用. 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的干预冈素,将供胰分为3组,热缺血组、灌注水肿组和脂肪浸润组;另选正常胰腺作为正常对照组.胰岛提取采用原位灌注、胶原酶消化和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的胰岛用双硫腙染色来计算分离的胰岛数目并判断所获取的胰岛纯度;丫啶橙/溴乙啶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细胞的活率;体外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功能. 结果 胰腺热缺血15 min内对胰岛的提取量和活率无明显影响,纯度略有下降;热缺血30 min内胰岛的提取量、活率及纯度均明显下降,但胰岛体外功能良好;热缺血45 min时,胰岛体外功能不良.胰腺轻度和中度脂肪浸润时,胰岛提取量及胰岛素释放指数(S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重度脂肪浸润时,胰岛提取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体外功能不良,SI显著下降.胰腺轻度和中度水肿对胰岛提取量、活率、纯度及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胰腺重度水肿(含水量>80%)时,胰岛的提取量、活率及纯度下降,体外功能不良,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供胰质量是影响胰岛提取及功能的重要因素,重度脂肪浸润、严重灌注水肿、热缺血时间超过30 min均影响胰岛提取的数量、纯度及活率,对胰岛功能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对异种胰岛移植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方法分别从BALB/C小鼠骨髓培养未成熟DC及成熟DC,将TGFβ1-pcDNA3质粒转染未成熟DC。分别将成熟DC和TGFβ1-DC负载Wistar大鼠胰岛抗原回输糖尿病小鼠体内,7d后将大鼠胰岛移植于左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存活、T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效应。结果以Wistar大鼠为供体,正常小鼠的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0·2±1·1)d,成熟DC预处理后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缩短(7·0±1·3)d,P<0·05,而TGFβ1-DC预处理后存活时间显著延长(45·2±4·5)d,P<0·05。以SD大鼠作为供体时,移植物存活时间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1·2)d,P>0·05。成熟DC预处理鼠T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效应显著增强(SI=6·92,KRmax=73%,P<0·05),TGFβ1-DC预处理后上述效应明显降低(SI=1·13,KRmax=6·9%,P<0·05),但两组对SD大鼠的效应无明显差别。结论TGF-β1基因修饰DC回输受体可诱导异种胰岛移植耐受,其机制与T细胞无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臭氧氧化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为3组进行实验:(1)假手术组:切除大鼠右肾,缝合腹壁;(2)缺血再灌注组:切除大鼠右肾后,夹闭左肾动、静脉45 min,然后开放;(3)臭氧氧化预处理组:手术步骤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在术前15d开始经直肠吹入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5~5.5 ml(臭氧浓度为50 mg/L,1 mg·kg-1 ·d-1),应用至术前1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大鼠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比色法测定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ytC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和臭氧氧化预处理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和MDA均高于假手术组,而缺血再灌注组的尿素氮、肌酐和MDA又高于臭氧氧化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血清SOD低于假手术组和臭氧氧化预处理组(P<0.05).臭氧氧化预处理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轻.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臭氧氧化预处理组的CytC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01.50±18.02、181.00±20.85和156.71±16.8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氧化预处理组肾细胞胞浆和线粒体中CytC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 臭氧氧化预处理可以减轻肾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合成,抑制CytC的释放,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AMP)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AMP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组)。缺血60 min后分别再灌注1、6、24 h后取材,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MP组及HIRI组ALT、AST水平均高于Sham组;与HIRI组比较,AMP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HIRI组及AMP组术后各时段的NO水平均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6 h时明显(P<0.05);与HIRI组相比较,AMP组术后各时段NO水平升高,而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肝血窦变窄、淤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电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皱缩变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浓缩甚至裂解,部分膜破裂,线粒体嵴疏松溶解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结论:AMP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NO水平,同时降低ET-1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能否延长大鼠肝脏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 ,动物乙醇预处理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手术后 0h~ 7d内不同时相活杀大鼠 ,留取血及肝脏标本保存待检。结果 入肝血流阻断 12 0min时 ,胃饲乙醇预处理组 14d存活率为10 0 % ,缺血组存活率为 70 % ,差异显著 ;预处理组和缺血组较正常组ALT值明显升高 ,72h后基本恢复 ,缺血末期和再灌注 6h ,预处理组和缺血组两者间差异显著 ;预处理组和缺血组ATP值均低于正常组 ,预处理组再灌注 12h后恢复 ,缺血组再灌注 72h恢复正常 ;病理观察见预处理组较缺血组表现为较轻的病理损害 ;免疫组化结果 :正常肝脏仅见弱阳性表达 ,散在分布于库普弗细胞。预处理组和缺血组表现为肝细胞阳性表达 ,术后随再灌注时相的延长 ,HO 1表达逐渐增强 ,预处理组表达明显强于缺血组 ,相差显著。结论 胃饲乙醇预处理能够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 ,大鼠肝脏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可延长至 12 0m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饮食中亚硝酸盐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沣(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I/R组(对照组)、亚硝酸钠预处理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肝脏部分I/R模型,实验组的饮水中加入少量亚硝酸盐并喂养7 d后建模,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活性.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AST,ALT,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程度均明显异常.实验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N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NOS并未增多,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食中的亚硝酸盐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