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小儿增强CT检查中开展品管圈活动(QCC)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017年在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7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度未开展QCC活动的346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度开展QCC活动的409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增强CT检查中造影剂外渗发生率,通过问卷了解患儿家属对检查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0.24%,低于对照组的2.60%(P0.05);观察组家属检查服务满意度为97.80%,高于对照组的84.68%(P0.05)。[结论]在小儿增强CT检查中开展QCC活动,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造影剂外渗发生,确保患儿检查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可提升检查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CT增强检查前进行预注射降低造影剂渗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清 《山西护理杂志》2014,(9):3138-3139
[目的]加强CT增强检查中对病人的护理,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方法]选取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前预注射生理盐水20mL,再注射碘海醇1mL,确认无外渗后再进行碘海醇注射;选取630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观察两组外渗发生率。[结果]采用预注射的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碘海醇外渗率为0.31%,而采用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的630例,外渗发生率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预注射可有效防止造影剂外渗,提高CT增强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CT增强检查中对病人的护理,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方法]选取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前预注射生理盐水20mL,再注射碘海醇1mL,确认无外渗后再进行碘海醇注射;选取630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观察两组外渗发生率。[结果]采用预注射的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碘海醇外渗率为0.31%,而采用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的630例,外渗发生率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预注射可有效防止造影剂外渗,提高CT增强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CT增强扫描14 413例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高压注射造影剂。结果:穿刺成功率99.00%,增强注射成功率100.00%,外渗率0.13%,为轻度外渗,不影响增强效果,无并发症。结论: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减少造影剂外渗率,患者便于肢体活动,感觉更舒适,且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生造影剂过敏时更便于抢救等优点,并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造影剂是目前增强扫描CT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静脉大剂量快速注射造影剂,可以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性,从而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结构及范围,它能极大地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定性能力,因此,CT增强扫描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在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造影剂的渗漏发生率为8%[2],造影剂外渗常发生于下肢静脉  相似文献   

6.
蔡卓  袁艺 《全科护理》2012,10(22):2031-2031
[目的]总结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轻度造影剂外渗的病人均在4d内痊愈,4例较重造影剂外渗的病人均在1周内痊愈,临床效果达到预期。[结论]加强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医疗水平和医学影像技术的提高,CT增强检查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但是增强扫描需要高压注射大量的造影剂,对患者的静脉血管通道管理要求较高,否则容易造成造影剂外渗。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体部血管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检查及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导致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临近组织间隙,造成相应组织充血肿胀的现象[1]。有文献报道,造影剂的外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固定托臂架的研制及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芹  蒿崑 《护理研究》2005,19(11):1030-1031
通过静脉把碘造影剂注入体内行CT增强扫描检查 ,使病变显影更加清晰 ,利于诊断疾病[1] 。因此 ,提高静脉穿刺注射的成功率 ,对CT增强扫描检查成功有着关键作用。在静脉穿刺和注射时 ,由于CT检查床较窄 ,受检者穿刺侧上臂需长时间悬空伸直 ,易引起疲劳而出现震颤、屈曲或摆动 ,不利于静脉穿刺 ;有的在注药过程中出现针头穿破静脉血管造成药液外渗 ,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 ,使单位时间内病变部位药液浓度降低 ,导致显影不清 ,影响疾病的诊断。为此 ,于 2 0 0 3年 10月研制了CT增强扫描检查中静脉注射固定托臂架 (简称固定托臂架 ) ,于2 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双源CT(DSCT)增强扫描中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机及美国MEDRAD公司的自动高压注射器并按1.5ml/kg体重的用量和2~6ml/s的速率静脉推注造影剂(优维显370mI/ml)。结果:780例患者中15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均经过积极及时处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在造影剂注射过程中有效防止造影剂外渗和外渗后的正确处理,不但能提高增强的图像质量,还可以避免和减少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检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 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 17 198例患者中18例(0.10%)发生造影剂外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0岁或≥60岁)、合并肿瘤、穿刺血管部位(前臂小静脉、手背静脉)、注射速度快(3~4 m L/s)及注射渗透压高(500 m Osm/kg H2O)是引发造影剂外渗的原因(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视医学健康教育、提高穿刺与注射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科学使用高压注射器,是降低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对比剂的应用日益广泛[1]。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问世,使增强技术成为动态CT的重要程序[2]。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000万人次CT检查,其中50%的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碘对比剂[3];而静脉外渗是注射碘对比剂的主要并发症之一[4]。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是一种皮下组织非感染性炎性损伤,它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可从轻微的皮肤反应到严重的皮肤坏死或溃疡、血管和神经萎缩,甚至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5]。国外研究报道,CT增强扫描中常规应用高压注射器前、后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0.03%~0.17%[6-7]、0.25%~0.9%[8-10]。尽管外渗的发生率不高,但是由于CT受检人群的基数大,外渗的绝对数是不容忽视的。外渗的发生不仅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抢救和检查诊断。本文就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损伤机制、风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作一综述。1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的机制1.1细胞毒性早期实验研究[4]发现,于动物皮下注射离子型对比剂,6h后注射部位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并于24~48h达到高峰,同时伴有坏死、水肿和出血,随后在8周内转为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特...  相似文献   

12.
CT增强扫描检查是通过静脉把对比剂注入人体内 ,使病变显影更加清晰 ,利于疾病的诊断[1] 。以往行CT增强扫描检查时 ,受检者穿刺的上臂因长时间悬空伸直 ,易造成疲劳而引起震颤、屈曲或摆动 ;在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过程中 ,常出现针头穿破血管造成药液外渗 ,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重则可使组织坏死[2 ] 。在单位时间内检查部位药液浓度降低 ,显影不清 ,影响疾病的诊断 ;需重新静脉穿刺注射用药。这样既延误检查 ,影响CT增强效果 ;又给受检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增加经济负担。为此 ,我们于 2 0 0 3年 10月研制了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注射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其防范和护理措施。[方法]2894例 CT 增强扫描的病人中发生造影剂外渗31例,对病人一般资料、扫描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12岁或>60岁、基础合并症、注射血管细、注射速度快及注射渗透压高均为引发外渗的重要原因(P<0.05或P<0.001)。造影剂外渗病人均伴有不等程度的肿胀、淤血和疼痛感。外渗量不足20 mL病人18例,外渗14.8 mL±4.55 mL,护理后24 h内消肿,淤血也于3 d内消散;外渗量超过20 mL的病人13例,外渗33.8 mL±7.21 mL,护理后2 d~3 d消肿,淤血也于1周内消散。[结论]造影剂的注射质量受穿刺血管质量、注射条件、病人配合度及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提高穿刺技术和护理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高质量血管并根据血管充盈度和耐受性控制注射条件,是控制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1例发生造影剂外渗病人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根据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后症状的轻重分度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和护理,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该护理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扫描以其扫描速度快,无创伤及高分辨率等特点,在心血管病的影像诊断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运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是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中的重要方法,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具有注射速度快,能保证扫描与静脉注射造影剂同步进行,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可预先设置等优点,但因其单位时间内大量快速注入高浓度造影剂,使浅静脉压增高,对血管冲击强,易发生静脉血管破裂,引起造影剂外渗,形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16.
牛凤艳 《天津护理》2008,16(2):66-67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配合高压注射器用于儿童螺旋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16例应用套管针和214例应用带翼头皮针配合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扫描中造影剂外渗情况、检查前重新穿刺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配合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率明显低于使用带翼头皮针,且检查前重新穿刺率为0.结论:高压注射器用于儿童螺旋CT增强扫描时,使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静脉套管针用于防止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静脉套管针在防止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CT增强扫描229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套管针组选用静脉套管针1096例;头皮针组选用带翼头皮针1194例。结果 套管针组造影剂外渗仅1例,头皮针组造影剂外渗30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D两种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检查的先后顺序将300名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BD IntimaⅡ22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BD IntimaⅡ20G静脉留置针。在血管条件相同、高压注射器材相同、造影剂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种留置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造影剂外渗率。结果使用BD IntimaⅡ22G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造影剂外渗率为0.67%,明显优于BD IntimaⅡ20G留置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 IntimaⅡ22G留置针更适宜应用于CT增强扫描,它能保证穿刺率,减少造影剂外渗。  相似文献   

19.
<正>CT增强扫描是临床常用的CT检查策略之一,以平扫为基础,利用碘对比剂的密度差,对病变组织进行定位和定性[1]。多数碘对比剂通过高压注射器静脉给药,受血管弹性、操作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影响,静脉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极大,轻则疼痛、肿胀,重则可能造成组织坏死和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碘对比剂外渗已经成为影像科最主要的医疗不良事件之一[2-3]。国内文献报道碘对比剂外渗率0.31%~2.38%,  相似文献   

20.
王玉芹  蒿崑 《护理研究》2005,19(6):1030-1031
通过静脉把碘造影剂注入体内行CT增强扫描检查,使病变显影更加清晰,利于诊断疾病。因此,提高静脉穿刺注射的成功率,对CT增强扫描检查成功有着关键作用。在静脉穿刺和注射时,由于CT检查床较窄,受检者穿刺侧上臂需长时间悬空伸直,易引起疲劳而出现震颤、屈曲或摆动,不利于静脉穿刺;有的在注药过程中出现针头穿破静脉血管造成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使单位时间内病变部位药液浓度降低,导致显影不清,影响疾病的诊断。为此,于2003年10月研制了CT增强扫描检查中静脉注射固定托臂架(简称固定托臂架),于2004年2月应用于CT增强扫描检查中,目前已试用32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