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是德国医疗领域大力发展和推行的质量认证体系。本文通过对KTQ评审标准及评审方法进行介绍,以及我院儿科通过KTQ评审的护理管理实践,总结出应用科学管理工具使护理管理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同时发展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以及重视对护士的关怀是做好护理管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孙蔚  孙丽凯 《全科护理》2015,(6):566-568
[目的]分析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在病房储备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德国KTQ质量认证前后的病房储备药品管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认证前后药品管理缺陷发生情况和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结果]认证后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认证前的56.25%;认证后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为6.12 min±3.39 min,明显低于认证前的46.61 min±5.26min,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使病房储备药品管理更规范化,确保了病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德国 KTQ 质量认证体系在病房储备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德国 KTQ 质量认证前后的病房储备药品管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认证前后药品管理缺陷发生情况和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结果]认证后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认证前的56.25%;认证后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为6.12 min±3.39 min,明显低于认证前的46.61 min±5.26 min,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通过实施德国 KTQ 质量认证体系,使病房储备药品管理更规范化,确保了病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刘晓燕  童帆   《护理与康复》2020,19(3):71-73
总结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在干部保健工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成立KTQ质量认证体系管理小组,采用PDCA循环对干部保健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检查各项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处理。将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应用于干部保健工作管理后,干部保健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保健对象体检结果解析及时率和全面率均有提高,保健对象的住院服务满意度由KTQ质量认证体系应用前的(78.38±9.07)分提高到(88.14±7.55)分。  相似文献   

5.
何华英  孙丽凯  李婉玲 《护理研究》2013,(12):4077-4079
[目的]探讨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6月按常规护理管理制度实施病房管理时收治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12月按照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实施病房管理时收治的病人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住院病人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实施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12月按常规护理管理制度实施病房管理的资料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12月按照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实施病房管理的资料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基础护理、一级/危重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各项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Cooperation for Transparency and Quality in Health Care,KTQ)质量认证体系在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KTQ认证体系中的品质管理循环(Plan-Do-Check-Act,PDCA)方法对病区护理质量进行管理,了解实施前后病区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和消毒隔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病区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和消毒隔离质量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其运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强病区药品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应用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Kooperation for Transparency und Quality in Gesundheitswesen,KTQ)医院质量认证标准,从普通药品基数管理、药品贮存与养护、高危药品管理、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以及急救药品管理等方面,进行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制订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流程。12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12个月后,9个病区储存的备用药品种类明显减少;麻醉和精神药品、高危药品、急救药品管理合格率达100%。管理缺陷的发生种次明显减少,普通药品过期、未按要求贮存、未规范放置和分类不清的数量分别为1、6、7、9种次,较实施前的13、15、69、59种次明显减少。结论运用KTQ标准进行病区药品管理后,加强了我院病区药品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及多部门协作,促进了药品管理和用药安全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9.
ISO 9000在护理质量保证体系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为了使护理质量尽快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ISO9000标准在护理质量保证体系的应用进行研究.按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体系文件的设计、人员的培训及持续质量改进.经过近2年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显著的临床效果,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46%.各项护理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护理质量稳步上升.2000年6月通过了瑞士SGS质量认证公司的认证.实践结果表明护理系统推行ISO9000标准是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先进化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喂养规范化管理的做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5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74例新生儿为观察组,2014年1-5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新生儿家属母乳采集方法的培训及储存知识的宣教等,评价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的情况及住院期间、出院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的正确率及住院期间、出院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强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新生儿家长掌握正确的母乳采集储存方法,保障新生儿母乳安全,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毕业实习管理模式与质量控制体系是提高高职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院以ISO9000认证的理念,从加强组织管理、制定规范化管理文件、强调过程管理、强化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体现"持续改进"原则等方面构建毕业实习质量控制体系;以ISO9000认证的理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实现实习管理目标化,质量控制科学化,质量考核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专业毕业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相关证据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中的效果。 方法 以渥太华证据转化模式为框架,通过评估现状、构建循证方案、应用循证方案、评价效果4个阶段,于2015年6月—2016年7月从《指南》中选择适宜证据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循证实践方案,并应用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实践中, 通过前后对照研究来评价循证实践方案的应用效果。 结果 循证实践方案应用了《指南》中的76条证据。 循证实践后,护士母乳操作规范化程度提高,患儿首次获得母乳的时间提前,全肠内喂养时间提前,母乳喂养量增加。 家长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提高,母乳喂养相关操作规范化,母乳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实践方案确立的流程、制度、工具等融入护士工作系统,并形成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结论 根据《指南》构建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循证实践方案可用于指导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具有可行性、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质量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016年2-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患儿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入院后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早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及达到纯母乳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两组患儿早产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头围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和身长比较。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能使早产儿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和达到纯母乳喂养时间提前,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规范化管理的体会。首先成立母乳喂养质控管理小组,建立母乳库及规范管理,制定母乳喂养流程管理标准,实施母乳喂养过程监督管理。经过两年的临床实践,医务人员和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技能的掌握度提高,早产儿母乳运送率、母乳储存正确率、母乳准备正确率上升,全部患儿均能实现母乳喂养标识的张贴及喂养一对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新生儿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早产新生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喂养方式分成人工喂养组(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联合早产儿配方奶)、纯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每组31例,比较3组早产新生儿的睡眠优良率。结果:纯母乳喂养组早产新生儿睡眠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P 0. 05)。结论:早产儿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加快其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6.
赵丽 《华西医学》2013,(12):1934-1935
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在产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观察组规范化管理后2010年1月-12月的1 415例孕产妇与对照组开展规范化管理前2009年1月-12月的1 172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情况以及产妇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则比对照组短(P<0.01)。 结论 规范产科管理,可以提高产科救治能力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及医疗风险,从而保障母婴安全及健康。  相似文献   

17.
吴冰  马广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48-3148
目的探讨放疗技师适应现代放疗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方法从目前放疗技师管理的难点和现状分析,找出适应现代放疗技师管理的对策。结果严把新进人员制度,加强放疗技师的素质及技能培养,加大对放疗技师发展重视的力度,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体系,统一操作规范,建立科学质量监督体系。结论规范科学的管理是放疗准确实施的基础,可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加强NICU母乳喂养管理及提高NICU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分析。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939例NICU住院的新生儿,成立CQI小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分析影响NICU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因素,运用5W1H方法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工作责任心,建立母乳接收记录本;健全母乳喂养相关制度,加强宣教,提高家属母乳喂养的意识;规范母乳管理及操作流程;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母乳喂养意识;完善督查机制,专人督查;增加家属送奶时间;咨询和随访。并在整改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对NICU每月日平均母乳喂养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全年有8个月均达阈值60%以上,与整改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医护人员关于母乳喂养的意识增强,加强了NICU母乳采集、接收、储存、处理及喂养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了住院新生儿每月日平均母乳喂养率,促进了NICU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应用于护理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系统建立化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促进护理管理工作向追求质量,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发展的尝试。具体做法:采用ISO9001:2000质量保证模式,实施“受益推动方式”,采取:(1)培训相关理论;(2)确立方针目标;(3)健全体系件;(4)实施环节控制;(5)保证到位服务;(6)做好实时记录。以形成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特色,对医院质量认证评审达标及从质量中获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供应室关键环节管理中的具体用法。方法 在供应室质量管理中,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和制定措施,并且实施质量改进。结果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规范质量控制体系。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供应室关键环节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医疗安全、医疗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工作流程标准化,质量控制规范化,保障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