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丽斌  于朝晖 《妇幼护理》2022,2(19):4436-4439
目的 分析袋鼠式护理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疼痛情况、心率变化、以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新生儿采血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有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率逐渐加快,观察组的心率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10s到足跟采血结束后10s新生儿血氧饱和度随着采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痛苦表情持续时间、啼哭持续时间以及DAN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新生儿足跟采血过程中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新生儿的疼痛,避免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prematrue infant oral motor intervention,PIOMI)用于存在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存在经口喂养困难入住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应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eonatal Oral 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胎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观察组喂养失调型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障碍型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缩短喂养进,改善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模式应用于肌肉注射疫苗新生儿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肌肉注射疫苗的新生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肌肉注射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采取袋鼠式护理,记录两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NIP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时与注射后观察组新生儿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经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模式应用于肌肉注射疫苗的新生儿,可通过缓解新生儿疼痛而降低对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刺激,同时还能促进母婴情感交流,并且减轻护理人员注射时新生儿啼哭导致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中袋鼠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8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生理指标以及喂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呼吸比较,观察组的较稳定;与对照组的喂养情况比较,观察组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中进行袋鼠式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喂养情况,纠正血氧饱和度,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疼痛反应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100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按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自分娩后5 h内即接受袋鼠式护理1 h,并在随后住院的3天内,每天进行2次袋鼠式护理。出院后在家中继续实施袋鼠式护理至30天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足跟采血,测定采血前、采血时和采血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测量两组新生儿刚出生时和30天时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并计算增长差值。结果:足跟采血时和采血后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的增长差值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袋鼠式护理能缓解新生儿疼痛反应和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作为一种科学、有效和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袋鼠式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在缓解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28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穿刺操作前后及新生儿阶段行KMC干预。比较两组穿刺中疼痛情况[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出生后30 d神经行为(NBNA)评分及出生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穿刺时,观察组NIP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穿刺后1 min,两组NIP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穿刺时(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穿刺时及穿刺后1 min的HR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P 0. 05);出生后第30天,两组NBNA评分均高于出生第4天(P 0. 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KMC用于足月新生儿护理,能有效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减少其生命体征波动,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提高42 d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宗小敏 《华西医学》2013,(2):282-284
目的讨论袋鼠式护理对于足月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98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9例)采用袋鼠式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啼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心率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促进生命体征稳定,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听转移配合轻柔手法在新生儿足跟采血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2月1日儿科接收的114例新生儿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新生儿均进行足跟采血,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镇痛基础上给予视听转移配合轻柔手法。比较两组一针采血成功率、采血情况、采血前中后疼痛程度[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一针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面容出现时间及啼哭开始时间均晚于对照组(P0.01),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啼哭持续时间及采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采血中,两组NFCS评分、心率均高于采血前(P0.05);采血后3 min,两组NFCS评分、心率均低于采血中(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采血中,两组血氧饱和度均低于采血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采血后3 min,两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采血中(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视听转移配合轻柔手法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镇痛护理中,采血成功率较高,不仅能缩短患儿疼痛面容、啼哭时间及采血时间,还能减轻采血过程中疼痛程度,对快速恢复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行足跟采血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从足跟采血前20min至足跟采血结束后1min实施袋鼠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从足跟采血前10s至足跟采血结束后10s8个时间点两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面部疼痛表情、啼哭持续时间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ouleur aigue nouveaune,DAN)评分情况。结果足跟采血后7个时间点新生儿心率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结果:时间与主效应的交互效应比较,P<0.01,说明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心率是不相等的;时间效应比较,P<0.01,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新生儿心率具有加快的趋势;两组新生儿穿刺后7个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心率变化幅度较少。足跟采血后7个时间点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结果:时间与主效应的交互效应比较,P<0.05,说明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是不相等的;时间效应比较,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具有降低的趋势;两组新生儿穿刺时30s、40s、50s及穿刺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较少。干预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D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跟采血可引起新生儿中重度疼痛,袋鼠式护理可有效缓解足跟采血时新生儿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袋鼠式照护(KMC)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NICU收治的7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KMC;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免疫功能,并调查满意度。结果:干预3、6个月后,两组SpO_2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pO_2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CD8~+、IgA、IgM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IgA、IgM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CD4~+、IgG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NICU早产儿施行KMC,能有效提高SpO_2、改善免疫功能,并提高临床满意度,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12月需行足底采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给予非营养吸吮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抚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时NICU疼痛评分,采血效果及采血前、采血中新生儿心率、呼吸、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值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NICU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出血时间、平均出血滴血直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可较好的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的疼痛,改善新生儿足底采血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提高采血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干预对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3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患儿行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均采用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而对照组患儿则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价量表(NIPS)对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记录其啼哭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临床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3个时间段NIPS的评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和穿刺后的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其血氧饱和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哭闹时间[(44.52±16.8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3.24±17.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的操作性疼痛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对于生理稳定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操作经济、适用、简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综合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出本科室2015年3月—2016年3月100例早产儿,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商、生命体征情况。结果常规组的NBNA总评分为(31. 7±6. 0)分,观察组为(39. 4±7. 9)分,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 05);观察组护理后3、6、12个月时的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0. 05);观察组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比常规组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相对更稳定(P 0. 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且可改善生命体征,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管饲喂养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峰间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NICU 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早产儿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口腔运动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管饲喂养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住N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缩短其管饲喂养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住NICU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袋鼠式护理缓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进行分析,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在Pub 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袋鼠式护理组患儿心率在采血期[WMD=-8.82,95%CI(-11.45,-6.20),P0.01]及恢复期[WMD=-9.34,95%CI(-12.16,6.53),P0.01]均低于照组。袋鼠式护理组血氧饱和度在采血期高于对照组[WMD=3.13,95%CI(1.76,4.51),P0.05],恢复期也高于对照组[WMD=2.62,95%CI(1.48,3.78),P0.01]。袋鼠式护理组采血期啼哭时间短于对照[WMD=-31.83,95%CI(-58.51,-5.17),P0.05]。1项研究报道了疼痛量表(PIPP)评分,袋鼠式护理组PIPP评分低于对照组[WMD=5.30,95%CI(-7.53,-3.07)]。1项研究报道了疼痛量表(NFCS)评分,袋鼠式护理组采血期NFCS评分低于对照组[WMD=-0.81,95%CI(-1.52,-0.10)]。结论:袋鼠式护理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利于稳定新生儿足跟采血过程中心率,缓解血氧饱和度的下降,缩短啼哭时间,减缓新生儿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并在护理前15min和护理过程中检测早产儿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分别于出生后第3、15及30天,比较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袋鼠式护理前15min和护理过程中心率和呼吸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护理过程中血氧饱和度较护理前15min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间点间的MDI和PDI评分有差别(F=11.587,P0.001)。两组患儿MDI和PDI以及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发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头围、体质量及身长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提高早产儿的神经测评分数,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袋鼠爸爸式护理"对剖宫产新生儿生长发育、生命体征等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剖宫产新生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袋鼠爸爸式护理")60例与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评估两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功能、身体发育(头围、体质量、身高的增长)、生命体征(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情感需求及总胆红素。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功能、身体发育、生命体征、情感需求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均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神经行为功能、身体发育、生命体征、情感需求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剖宫产新生儿采用"袋鼠爸爸式护理"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00例新生儿,根据新生儿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52)。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KMC护理。出生后第4 d及出生后30 d,评估新生儿神经行为,出生时及出生后30 d评估新生儿体格发育,比较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30 d后母乳喂养率,干预前及干预3 d后评估新生儿母亲心理状态。结果出生后30 d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均高于出生第4 d,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 05);出生后30 d两组体重、身长均高于出生时,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得分及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 05),出生后30 d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 05);干预3 d后,两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 05)。结论KMC能促进新生儿发育,改善产妇母乳喂养和产后焦虑抑郁,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儿神经发育及奶摄取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降生的124例早产儿为受试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MC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早产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KMC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KMC干预。比较干预后1、2、4周时两组早产儿奶摄取量变化,分析其月龄6、12个月时神经发育情况[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差异。结果:干预后2、4周时,两组早产儿奶摄取量较干预后1周时均明显增加(P0.05);干预后1、2、4周时,KMC组早产儿奶摄取量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月龄6个月时,两组早产儿GDS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龄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GDS各项评分均较月龄6个月时有显著升高,且KMC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显著改善早产儿奶摄取量,对其神经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复苏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Apgar及神经行为评定(NBN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体质量、身长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儿的窒息情况,促进神经及体格生长发育,稳定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