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早发性与迟发性支气管胸膜瘘(BPF)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将6 239例肺癌手术患者按照发生BPF的情况,分为早发性BPF组、迟发性BPF组及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发生BPF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早发性与迟发性BPF的共同危险因素有术后肺炎和切除范围.此外,早发性BPF与年龄有关,迟发性BPF与放疗相关.结论:发生早发性BPF与迟发性BPF的危险因素既有类似又有差异,可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成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病原学特点和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77例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VAP 34例,发生率为44.2%,其中早发VAP 11例,晚发VAP 23例.多因素分析表明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体外循环≥120 min、红细胞输注≥6 u、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Hg、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 d、气管切开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早发VAP与晚发VAP痰培养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034,P=0.030 ),早发VAP痰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9.2%,晚发VAP则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分别占45.5 %及27.3%.结论 严重肺动脉高压、长时间体外循环、红细胞大量输注、术后低氧血症、长时间机械通气及气管切开是心脏瓣膜术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早发VAP与晚发VAP痰病原菌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6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病率为16.0%;138例VAP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2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7%,革兰阳性菌占35.2%,真菌占5.1%,同时感染2种以上病原菌的患者占60.1%。APACHEⅡ评分高于16分、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机械通气超过5d和神经损伤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腔护理、患者抬高30°、每日唤醒排痰是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且混合感染现象严重,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合理的护理策略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廖移满  徐陆  陶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80-358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探讨降低VAP的临床策略和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7-06-2010-06浏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机械通气大于48 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51.6%;VAP的发生率与上机时间、胎龄、体重有明显的相关性;致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结论 VAP发病率高,新生儿VAP的发生受上呼吸机时间、出生体重、胎龄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防止VAP的发生.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且有多重耐药现象,治疗难度大,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VAP患者10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生率为20.00%。年龄、上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否侵入性操作、无效洗手等均为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呼吸机撤机困难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住院时间也长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发病率较高,尽早撤机缩短机械通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62例,将发生VAP的患者设为VAP组(32例),未发生VAP的患者为非VAP组(30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研究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深静脉穿刺置管、通气时间超过10 d、患者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VAP患者死亡率高,临床应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25例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125例患儿出现VAP有61例,发生率为48.8% ,VAP患儿病死率为18.0%;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5.2 %.胎龄、MV时间、卧位等相关因素,VAP组与无VAP组其VAP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 05).认为新生儿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针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积极防治,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危重患儿MV治疗成功率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我院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8例患儿发生VAP情况。结果:98例患儿中共有40例发生VAP,发生率为40.82%,病死率为20%。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其VAP发生率越高。结论: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应重视VAP的发生,加强护理工作。严格消毒隔离是预防VAP发生,提高危重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回顾2009年1~12月综合性ICU内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98例,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63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相关因素。结果VAP的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II评分的高低、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原发肺部疾病、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半卧位、是否意外脱管、口腔护理方式、是否声门下吸引这8项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半卧位、是否声门下吸引这3项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VAP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回顾2009年1~12月综合性ICU内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98例,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63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相关因素.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的高低、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原发肺部疾病、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半卧位、是否意外脱管、口腔护理方式、是否声门下吸引这8项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半卧位、是否声门下吸引这3项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VAP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王水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771+773-771,77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VAP患病率和病死率由于诊断手段不同,各家报道不一.国外报道的VAP发病率为9.0%~69%,病死率为24%~76%;国内报道的VAP发病率均为60%,病死率为32.0%~39.1%[2].一旦发生VAP,会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死率.因此,明确VAP的危险因素,积极寻找对策成为ICU危重患者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分析VAP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肖文娟  刘美华  刘媛娜 《全科护理》2021,19(12):1593-1597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VAP)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6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VAP发生率,按是否发生VAP将患儿分为VAP组、非VAP组,分析患儿发生VAP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60例患儿中22例出现VAP,发生率为8.46%;两组患儿出生体重、插管方式、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早期使用抗生素、头部位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方式、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早期用抗生素、头部位置是影响患儿VAP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VAP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优先选取经口气管插管、减少通气时间及插管次数,合理使用抗生素,抬高头部治疗,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道集束管理干预(VCB)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入住某传染病医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VCB;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临床病死率、脱机成功率、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死率及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VAP发生时间明显延后于对照组(P0.05);15例发生VAP,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发生VAP的致病菌以真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结论:将VCB应用于AIDS合并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中,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败血症患者的发生、菌种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35例ICU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2株,革兰阳性菌占38.0%,革兰阴性菌占42.9%,真菌占19.1%,败血症发病率为8.7%,病死率为35.6%,死亡组APACHE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肠外营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获得性败血症中革兰阳性菌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护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巧  柳志敏 《全科护理》2021,19(10):1409-141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8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非VAP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8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人中发生VAP 24例,发生率为13.3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水平、术前应用抗生素、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低心排出量、应用H 2受体拮抗剂与VAP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水平<35 g/L、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机械通气时间≥7 d、再插管、应用H 2受体拮抗剂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VAP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加强对各项危险因素的干预,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使用呼吸机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VAP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儿中发生VAP 4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气时间( 5 d)、危重病例评分(≤80分)、头部位置(仰卧位)、胃内容物吸入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使用丙种球蛋白是保护因素(P 0. 05)。结论掌握小儿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优质的护理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预防对策,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1月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48 h患者117例临床资料,其中诊断符合 VAP的患者53例,未发生 VAP 64例,对53例 VAP患者的高危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 VAP 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病原菌72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44%(50/7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菌(32.0%),其次为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显示多药耐药特征,合并真菌感染率较高,占11.32%(6/53)。患者的年龄、长时间机械通气、使用镇静剂、APACHEⅡ评分等与 VAP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皮质激素不是 VAP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对这类因素应尽量控制,以降低 VAP的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5例,分析可能影响VAP发生的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405例机械通气发生VAP 95例,VAP发生率为23. 46%。共检出病原菌1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61. 98%,革兰阳性菌41株占33. 88%,真菌5株占4. 13%。APACHE II评分、平卧位、抑酸剂、血清白蛋白以及留置胃管时间≥20 d,为影响ICU机械通气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率较高,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影响VAP发生的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程飞  蒋萍  刘佳 《全科护理》2021,19(2):264-26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病人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ESD术的早期胃癌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制问卷调查病人基础信息,统计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人例数,借助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中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人10例,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病人与未出血病人性别、年龄、合并症、手术耗时、抗血栓形成药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病变直径(≥3 cm)、病变深度、病变位置(胃窦)、术中出血量(>800 mL)(P<0.05)。结论: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且病变直径(≥3 cm)、病变深度、病变位置(胃窦)、术中出血量(>800 mL)属于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需加强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评估,强化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特点及其来源。方法 通过病原学标本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ICU住院使用呼吸机的重症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在确诊的238例VAP患者中,早发型VAP患者98例,迟发性VAP患者140例。从98例早发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0株,依次为革兰阴性菌83株、革兰阳性菌35株和真菌2株|病原菌主要分离自胃液和口咽部分泌物。从140例迟发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68株,依次为革兰阴性菌108株、革兰阳性菌42株和真菌18株|病原菌主要分离自气管导管套囊和胃液。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ICU住院VAP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存在差异,应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