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月31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干预前后两组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医学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8例,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学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心律失常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医学循证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能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理想,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118-3119
将5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可减少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疾病认知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卧床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A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本院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良好,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在心绞痛发生率上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有助于缩短AMI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护理对其心功能分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商丘市第四人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2.87±0.65)d、住院时间(9.98±1.21)d、住院费用(5273.15±631.16)元,均少于对照组(5.03±0.62)d、(16.17±0.03)d、(6985.13±652.0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分级,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2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并评价2组疾病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心律失常复发2例(6.25%),对照组复发8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知识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复发风险,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急救总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况、并发症发情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急救总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75%、6.25%,与对照组的75.56%、15.6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期间临床护理中的营养干预对策及其效果。方法将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并在卧床期间同时采用营养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记录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急梗死患者卧床期间采用营养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其卧床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7年1~7月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开始时间、卧床时间、住C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择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作为介入途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心肌梗死病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及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患者对病症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负面情绪,促进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34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的34例AMI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进出急诊科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院内再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再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2.653,P=0.008)。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保证AMI患者治疗迅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记录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13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病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方面、疾病方面、饮食方面和运动方面的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预后好、复发率及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化平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按传统纸媒介CNP实施护理;将2015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信息化CNP系统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NP信息化嵌入医院信息系统(HIS),全面实现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和AMI患者满意度,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及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短时间内的高效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心肌梗死静脉抢救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卧床时间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不仅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住院费用及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