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14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1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小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比较两组阶梯式穿刺使用率。结果:实验组阶梯式穿刺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项目管理可显著提高阶梯式穿刺在动静脉内瘘中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使用尿激酶5万-50万U局部溶栓,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及肝、肾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5例患者共行38次溶栓治疗,成功34例次(89.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惠者随访1、3、6、9及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0.3%、80.6%、71.0%、54.8%及41.9%。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成功率及长期通畅率较高,不良反应也少。  相似文献   

3.
杨惠 《当代护士》2016,(10):51-51
正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成功的重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最安全、最为理想、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血管通路,因其创伤小,对心功能影响小,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1]而被视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所以新造的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尤关重要。1物品准备容量两升装的圆形饮料塑料瓶,白色布胶布,剪刀,尺子。2操作方法用尺子量好瓶身的距离,做好刻度标志,剪去饮料瓶瓶颈及  相似文献   

4.
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常规穿刺方法与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在穿刺时出血率及成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20例,观察患者连续10次内瘘穿刺出血及成功情况。其中,单次操作时常规穿刺作为对照组;双次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作为实验组。结果穿刺时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能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且不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以用于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肢体保护罩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将6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方法固定的基础上使用肢体保护罩。比较两组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瘘血肿2例、内瘘针脱出0例、血透导管受压发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肢体保护罩的血液透析患者不仅减少内瘘血肿、内瘘针脱落、导管受压降低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减少了患者痛苦,还方便护士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采用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组),并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11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如感染、皮下血肿、局部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践中,解决了实际问题,使未行循证护理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并发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透析生活质量。同时可以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血液透析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应用情况,以及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3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6月以上患者的资料,分为腕部内瘘组和肘部内瘘组,评估2组患者中与动静脉内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76例患者中,腕部内瘘占93.09%(350/376)、肘部内瘘4.79%(18/376)、移植内瘘1.33%(5/376)、带涤纶套导管0.80%(3/376).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血栓的发生率为13.86%、血管瘤样扩张12.23%、吻合口狭窄2.17%、动脉窃血综合征1.63%、感染0.54%、静脉高压0.27%.肘部内瘘组血管瘤样扩张的发生率(66.67%)明显高于其在腕部内瘘(9.43%)组的发生率( ?SUP>2=52.26,P<0.01);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1~3年的内瘘通畅率以及透析充分性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中没有出现高容量性心力衰竭.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首选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当通路失败时,肘部内瘘可作为第二选择.  相似文献   

8.
周怡文 《当代护士》2022,(3):142-14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维护表在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00例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自行设计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维...  相似文献   

9.
老年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老年人动静脉内瘘(AVF)使用情况.方法对36例年龄大于60岁的血液透析患者的AVF做回顾性分析,并将AVF的手术成功率及通畅率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结果显示老年组AVF手术成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AVF术后第4天、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通畅率分别为84.75%、77.97%、67.80%、50.85%、40.68%和20.34%,对照组AVF术后第4天、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6.08%、92.16%、84.31%、70.59%、60.78%和41.18%,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AVF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动静脉内瘘采用保护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完好率高于对照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组在3个月、6个月、9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护性护理有利于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保护性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护理,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通过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可有效延长瘘管使用时间,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液净化中心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动静脉内瘘的质量管理.而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注:以下简称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薄弱环节。护士通过对内瘘穿刺质量的控制,可以不断提高穿刺技术,从而保证透析质量。2005年,我中心全体护士共同讨论制订了一套较完善的内瘘信息管理制度。在工作中不仅注重内瘘信息的记录,还进行内瘘信息的管理及定期汇总分析工作。准确的数据为内瘘穿刺质量的改进提供了决策依据.从而做到科学地指导内瘘穿刺,同时也为日后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护理方法协助解决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问题,减少并发症,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4例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科学护理。结果64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引起的尿毒症患者100%护理成功。结论只要掌握好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科学护理方法,就能有效地解决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动静脉内瘘的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莉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94-6995
血液透析是20世纪60年代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自在我国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血液透析人群亦呈逐年递增之势。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内瘘的呵护其实是对生命的珍惜,可见其重要性。其优点是方便穿刺,又能减少患者  相似文献   

16.
刘进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17-318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重复使用期内瘘的观察护理。结果62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59例手术成功且内瘘使用良好。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精心的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阶段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干预组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内瘘成熟率及时间、自护行为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内瘘成熟率及自护行为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瘘成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自护行为能力和内瘘成熟率,并有效减少内瘘成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有效性的改善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2月,选定112例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关于内瘘维护相关掌握情况,成立QCC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实施措施,最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有效执行率由原来的45.54%提高到72.75%,实现了目标值。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有利于科室成员的团结协助和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初期成熟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年龄、原发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压、术后抗凝治疗与内瘘初期成熟相关性以及1年内的并发症。结果126例内瘘成熟,9例患者失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低于100/60 mm Hg患者血压与内瘘初期成熟呈负相关(P<0.01),术后应用抗凝治疗与内瘘初期成熟呈正相关(P<0.05);内瘘成熟后1年,通畅率98.4%(124/126例次),栓塞率为1.6%(2/126例次),无感染;每例内瘘平均透析次数为(132.2±8.6)次/年,平均透析时间为(530.4±28.2)h/年,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一种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其并发症主要为栓塞;血压低于100/60 mm Hg的患者内瘘初期成熟率较低,术后应用抗凝治疗可减少内瘘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穿刺方式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程度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能清醒合作的60例患者,同一患者按隔次交替使用两种穿刺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观察,记录进针时疼痛、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自穿刺皮肤开始到见回血固定针头前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内瘘穿刺时实验组疼痛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成功率也较高(P<0.05)。结论优化组合式穿刺法不仅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也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和缩短动静脉内瘘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