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急诊科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小组根据急诊护理流程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程质量管理,比较实施追踪管理实施前后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家属满意率、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抢救效率。结果:实施后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急诊患者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周转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结论:追踪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救治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的80例急诊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实施急诊常规护理流程的80例急诊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抢救效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接收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解释等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患者突发紧急事件个案化应急预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实施门诊患者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流程前后,患者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转至急诊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结果:应用应急预案流程后,患者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转至急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应用前(P0.01),抢救成功率、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制定应用于门诊患者突发紧急事件个案化应急预案流程中,并对门急诊护士进行培训,提高了急救工作效率、门诊护理质量和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季红  姚湘 《当代护士》2018,(1):131-133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在AMI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AMI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共29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共29例。对两组的抢救用时、抢救成功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抢救用时为(41.08±30.5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8.37±32.11)min(P0.05);抢救成功率93.1%,明显高于对照组72.4%(P0.05);复发率为3.4%,明显低于对照组24.1%(P0.05);患者满意度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72.4%(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可明显缩短AMI患者的抢救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急诊抢救时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582例急诊抢救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284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298例患者实施QCC急诊抢救模式,设为观察组。统计对比两组急诊抢救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QCC活动后,目标达成率为111.85%,进步率为7.73%。结论通过实施QCC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血管评估水平以及静脉穿刺操作水平,提高急诊抢救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优化抢救流程实施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12月前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未实施优化抢救流程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随机择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优化抢救流程的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65例为观察组。分析2组抢救的效率、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整体护理流程的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的抢救准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参与抢救护理人员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0. 77%高于对照组的76. 92%(P 0. 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使用优化抢救流程,提升了整体的抢救效率,缩短整体抢救时间,提升整体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实施价值,规范急诊护理路径。方法: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STEMI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即接诊优化、分诊评估优化、抢救护理优化、护送交接优化;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STE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及DTB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优化护理,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减少院内延迟,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深静脉置管途径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急诊需行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别进行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比较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深静脉穿刺术安全可靠,在急诊抢救患者中有重要价值,尤以经锁骨下穿刺者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深静脉置管方式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再造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以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3~9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9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实施流程再造后护理;对照组则采用流程再造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再造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提高急诊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健全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抢救技术,规范仪器、药品、物品管理,注重环节及细节管理。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抢救技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进一步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辖区急救站收治的80例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服务标准,观察组实施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转诊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及心电图监护时间、抢救成功率、复发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分诊时间、转诊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及心电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急诊冠状动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62例急诊冠状动脉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6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两组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及护患纠纷情况。结果:实施后总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评分及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患纠纷事件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冠状动脉患者抢救成功率,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效果、急救时间、护理满意评分以及急诊消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检查耗费时间、入院到手术室时间、抢救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诊救治整体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急诊检查的各项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提高整体护理实施的安全性,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共情共赢护理模式在急诊服毒洗胃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服毒患者8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共情共赢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等,比较两组留置胃管成功次数、留置胃管成功平均耗时、一次置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及干预期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管成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留置胃管成功平均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呛咳、胃内反流及口腔黏膜损伤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服毒洗胃患者实施共情共赢护理,能有效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车药品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对全院急救药品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护理部每个月抽查急救车药品管理情况及考核临床护士在应急演练中对急救药品的掌握情况。结果:采取一体化管理半年后,急救车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均有提高(P0.05),护士对急救药品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车药品一体化管理可提高管理质量和药品实际使用水平,从而保证急救时用药的及时和准确,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以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抢救所用时间。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0.0%、9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抢救所用时间分别为:对照组(46.8±5.3)min,观察组为(31.3±5.0)min,观察组抢救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指导护理干预,有利于护理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可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站式急救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急诊救治的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与实验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比较2组急救效果。结果经相关治疗与护理后,实验组的救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诊抢救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一站式急救护理,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提升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以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抢救所用时间。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0.0%、9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抢救所用时间分别为:对照组(46.8±5.3)min,观察组为(31.3±5.0)min,观察组抢救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指导护理干预,有利于护理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可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式静脉穿刺法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患者总计420例,均为我院急诊输液室输液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将其等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接受改良式静脉穿刺操作,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穿刺操作,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改良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静脉穿刺技术可明显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