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吧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结果干预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除了亲子关系、活动机会性、生活便利性3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以外,在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均有差异(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差异显著(P〈0.01),肥胖儿童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显著(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比较,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以及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了解南宁市低保户家庭青少年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低保户家庭青少年生活质量提供支持.方法 在社区帮助下随机抽取南宁市4个区1 144名低保户家庭和1 067名非低保户家庭的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生活质量量表、学习压力源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低保户家庭青少年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非低保户家庭青少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低保户家庭的男生在生活质量的运动能力、生活机会性、负性情绪、其他得分高于女生(P值均<0.05),女生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自我概念得分高于男生(P值均<0.05).初中生生活便利性、运动能力、师生关系、躯体感受、作业态度、生活机会性、负性情绪、同伴关系、自我满意度、其他和总分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社会心理功能有9个因素,影响生活环境的有8个因素,影响生理心理健康的有5个因素,影响生活质量满意度的有5个因素,影响生活质量总分的有4个因素(P值均<0.05).结论 低保户家庭中学生生活质量较低,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提高.  相似文献   

3.
康玉香  程哲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65-1267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对哮喘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哮喘患者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和正常组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哮喘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和掩饰性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简式简明心境问卷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分显著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的总体情绪状况与人格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哮喘患者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进入总体情绪状况的回归方程。结论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是影响哮喘患者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干预,从而到达管理和控制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肥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82名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并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1学年的生活质量干预。结果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高三学生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价值感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土家族、苗族和汉族293名高三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和大学生有显著差异;除社会生理价值感低于常模外,自我价值感其余各维度都显著高于常模;只在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有显著性别差异,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两个量表得分的民族差异不显著;自我价值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但只有总体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结论 苗族、土家族高三学生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同常模有显著差异,但与学业成绩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高三学生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价值感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土家族、苗族和汉族293名高三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和大学生有显著差异;除社会生理价值感低于常模外,自我价值感其余各维度都显著高于常模;只在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有显著性别差异,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两个量表得分的民族差异不显著;自我价值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但只有总体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结论苗族、土家族高三学生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同常模有显著差异,但与学业成绩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莫胜男 《中国健康教育》2013,(3):217-219,239
目的了解湖北省潜江市某学校儿童生活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年级及性别对儿童生活质量状况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3~6年级小学生1429人。结果调查显示,儿童生活质量较好;86.4%儿童生活质量状况在中等及以上,13.6%儿童生活质量较差或非常差;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儿童在同伴关系(3.24±0.58)、学习能力与态度方面(2.86±0.61),躯体感觉(3.20±0.56)、生活便利性(3.17±0.74)、活动机会性(2.35±0.74)方面有较高得分;女生在社会心理功能、自我满意度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男生在运动能力方面评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级和性别对小学3~6年级儿童生活质量状况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中学生早餐行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改善中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乌鲁木齐市4个区的6所汉族中学和4所维吾尔族中学,对学校的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级进行调查,共调查2 054名中学生,其中汉族学生1 167名,维吾尔族学生887名。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 944份,有效率94.6%。结果汉族中学生认为早餐重要的占91.0%,维吾尔族学生为92.1%;认为早餐重要性排第一、第二的汉族学生占75.4%、18.4%,维吾尔族学生占76.3%、16.2%;汉族中学生每天吃早餐的频率(67.1%)高于维吾尔族学生(61.9%),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学生早餐充足、质量较好和质量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9.2%,34.9%,35.4%,维吾尔族学生分别为11.4%,20.8%,62.4%,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早餐频率、早餐质量还需要加强,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有针对的健康教育,培养其合理科学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9.
汉族和维吾尔族居民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水平. 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20~80岁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5 560名,采用尿酸酶法检测血尿酸水平,比较不同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 汉族人群血尿酸值平均为(344.23±103.22)μmol/L,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393.08±86.97),(259.83±68.89)μmol/L;维吾尔族人群平均为(310.23±106.85)μmol/L,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364.09±99.52),(246.42±75.44)μmol/L.汉族高于维族,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汉族人群27.3%(男性37.7%,女性9.5%),维吾尔族人群为17.58%(男性27.4%,女性5.7%).汉族男女性平均患病年龄分别为38.26和42.94岁,维吾尔族男女性平均患病年龄分别为46.42和51.83岁.结论 乌鲁木齐市汉族人群血尿酸值和高尿酸血症患病检出率均高于维吾尔族,也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汉族男女的发病年龄均低于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广东省东莞市抽取的4所镇区二级医院的381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马斯勒职业倦怠问卷(MBI-HSS)中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17.06±10.30)、(4.83±3.18)和(33.6±29.81)分,其中医生的得分分别为(17.10±11.76)、(5.26±4.76)和(32.82±10.96)分,与护士的(17.01±10.90)、(4.44±3.79)和(34.32±10.6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分别为(68.76±12.43)、(64.88±13.35)、(63.97±10.51)和(65.44±11.91)分;医生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维度得分以及经济状况、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性功能、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因子得分均高于护士(P<0.05);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中情感衰竭得分与生活质量中总体生活质量因子、社会功能维度及其5个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工作倦怠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中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躯体功能维度的运动与感觉功能因子、社会功能维度及其5个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工作倦怠中成就感维度得分与总体生活质量因子、社会功能维度及其5个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生活质量中物质生活维度及其生活环境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主要影响其社会功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3~6岁维、汉族儿童感统失调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级整群抽样方法,以"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自拟问卷调查乌鲁木齐市城区2 231例3~6岁智力正常的维、汉族儿童。结果:乌鲁木齐市幼儿的轻、重度感统失调率分别为22.5%和6.8%,总发生率为23.4%,维、汉族幼儿感统失调率轻度和重度分别为21.87%、6.4%和23.15%、7.2%;年龄与民族分布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听觉识别和触觉差异显著(P<0.05);喂养方式、养育态度和母亲文化程度方面维、汉族有显著差异。结论:感统失调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乌鲁木齐市3~6岁维、汉族儿童感统失调率在国内报道中属于中等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究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特点。方法 分别对75例维族和82例汉族前列腺癌患者采用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放射免疫法分析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血清白介素-6(IL-6)、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及其比值(F/T)。结果 骨显像阳性率维族为54.67%(75例),低于汉族76.83%(82例),血清骨钙素和IL-6水平维族均低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PSA和T-PSA水平,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比值(F/T)维族明显高于汉族(P<0.05)。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不同,汉族患者更容易发生骨转移,且肿瘤代谢指标活跃,累及范围较广,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为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2月~2010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并诊断为原发性阴道癌的52例病历资料(汉族31例,维族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平均年龄52.6岁,社会地位较低、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年龄和文化程度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维吾尔族妇女以农民为主,职业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②18岁以前结婚12例(23.1%),均为维族,初婚年龄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生育次数3次及以上共28例(53.8%),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出现症状超过3个月就诊者29例(55.8%),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④临床期别中汉族患者Ⅰ~Ⅱ期占本民族患者的48.4%,Ⅲ~Ⅳ期占52.6%,维族Ⅰ~Ⅱ期占本民族患者的42.9%,Ⅲ~Ⅳ期占57.1%,临床期别在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鳞癌45例(86.5%),其中汉族24例、维族21例,腺癌6例(11.5%)均为汉族,腺鳞癌1例亦为汉族,病理类型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分化程度为中分化37例(71.2%),汉族22例、维族15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中文化程度、生育次数、就诊时间、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在两个民族女性间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初婚年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4年云南省6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及其前后时期发育量的现状及特点,并分析各个民族中小学生的发育差异,为制定少数民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在云南省7个州(市)随机抽取的23 728名7~18岁中小学生,对6个少数民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和佤族)中小学生与同省汉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分析,指标的测定方法 按《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要求。结果 2014年调查人群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13岁,峰值为6.51 cm。女生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11岁,峰值为6.17 cm。男生的身高突增峰值从高到低依次是:纳西族,傈僳族>佤族>傣族>汉族>白族>哈尼族;女生的身高突增峰值从高到低依次是:纳西族>佤族>汉族>傣族>傈僳族>哈尼族>白族。男生的生长突增幅度全距从高到低依次为:纳西族>傈僳族>傣族>哈尼族>佤族>汉族>白族;女生依次为:傈僳族>白族>傣族>纳西族>汉族>哈尼族>佤族。18岁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68.15±6.73)cm;七个民族18岁男生的身高从高到低依次为:白族>纳西族>汉族>傣族>傈僳族>哈尼族>佤族。18岁女生的平均身高为(155.82±5.82)cm,18岁女生的身高从高到低依次为:白族>汉族>纳西族>傣族>傈僳族>哈尼族>佤族。男生整个青春发育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增长值均大于女生,女生比男生提前两年进入突增高峰年龄符合生长发育规律。结论 云南省七个民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高峰期发育量及发育过程各有特点,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分人群、分类指导和地区分层干预的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云南省少数民族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新疆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儿童青少年形态发育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5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7~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5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基本保持增长,其中,维吾尔族男生平均增长值分别为:3.3cm、3.3kg、-0.6cm,女生分别为:0.8cm、1.6kg、2.7cm;柯尔克孜族男生平均增长值分别为:4.9cm、3.2kg、0.1cm,女生分别为:4.2cm、3kg、1cm。柯尔克孜族男、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维吾尔族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近25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为生态环境、生活习惯、学校体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进行科学的膳食指导,促进母婴健康,预防妊娠合并症和胎儿畸形。方法:以在乌鲁木齐和阿图什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309名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用V1.6膳食营养计算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孕妇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标准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孕妇膳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不平衡;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的摄入量较低;尼克酸的摄入量较高。结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为孕妇易缺乏的营养素。提示在这些地区应加强孕妇孕期的膳食营养指导,使孕妇合理膳食,必要时应补充孕妇营养食品或补充剂,以满足孕妇与胎儿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杨明  谢金敏  洪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93-1796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rs201316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新疆维、汉两民族内和民族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方法:抽取100例NSCL/P患者作为NSCL/P组(维吾尔族50例、汉族50例),对照组100例(维吾尔族50例、汉族50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F)技术来分析IRF6基因的多态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及两民族内和民族间频率的差异。结果:rs2013162位点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和T频率在NSCL/P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两民族内rs2013162位点维吾尔族中GG和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和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两民族间rs2013162位点NSCL/P组中维吾尔族GG和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的频率均高于汉族,两民族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汉族NSCL/P与rs2013162位点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维、哈、汉族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以促进不同民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6所小学中年龄为8~12岁的儿童876名,其中维吾尔族(维族)295名,哈萨克族(哈族)276名,汉族305名,应用中国8~12岁学龄儿童气质问卷(CSTS)、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症状问卷,1978)、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 1)维族和哈族儿童在“情感温暖和理解”、“偏爱被试”、“过分干涉”因子中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汉族儿童(P<0.05)。2)在气质调查中,哈族儿童在“活动水平”和“坚持性”因子中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儿童(P<0.05)。维族和哈族儿童在“适应性”因子中的得分低于汉族儿童(P<0.05)。3)维族儿童在“品行问题”和“冲动-多动” 因子中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儿童;哈族儿童“焦虑”因子分低于汉族儿童(P<0.05)。结论 维、汉、哈三个民族儿童在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方面均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壮、瑶、侗、汉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点。方法对不同民族高中学生337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壮、瑶族男生各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男生躯体化、焦虑、疑心、脱离实际分高于汉族,低于侗族。壮、侗族女生各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侗族女生躯体化、焦虑、疑心、脱离实际分高于瑶、汉族女生。男生T分〉60的检出率壮、瑶、侗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汉族;T分〉70的男生中,壮、瑶、侗族高于汉族,侗族高于壮、瑶族。女生T分〉60的检出率壮族高于瑶、汉族。T分〉70的女生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壮、瑶、侗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生因民族不同有各自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分析辅食添加早晚与婴儿相关疾病发病情况的关系,为开展儿童保健及婴儿营养改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08年1~12月期间来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0岁维吾尔族婴儿598人,汉族婴儿2869人,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维族婴儿0月~首次添加辅食率为57.19%,汉族为31.20%,0~2个月的维族婴儿添加辅食率大于同龄汉族婴儿(χ2=18.26,P<0.05);维汉族婴儿首次添加辅食均以水和乳类为主,且维族婴儿首次添加淀粉类食物早于汉族;0~6个月和10~12个月的维族婴儿人均发病次数均高于汉族婴儿,7~9个月的汉族婴儿人均发病次数略高于维族婴儿,1岁之内的总人均发病次数维族婴儿高于汉族婴儿(T=2.134,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维汉族父母都存在添加辅食过早的现象,1岁内婴儿人均发病次数维族高于汉族,应对婴儿父母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尤其对维族父母加强添加辅食知识的宣传,纠正辅食添加中的一些误区,促进婴儿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