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器官衰老、代谢水平差,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更为凶险,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能力不高。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协助患者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就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状况、影响因素以及改善自我血糖监测状况的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2008年10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临床指南特别工作组与自我血糖监测(SMBG)国际工作组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研讨会,讨论在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SMBG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上快讯     
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第 61届年会1 自我监测血糖 :监测血糖频率的变化及其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OR 3)亚特兰大的研究人员对HMO 3个地区随机抽查的 18~ 64岁 (平均 5 3岁 )的糖尿病患者 95 5人进行了研究。其中 95 %为 2型糖尿病 ,4 3%使用胰岛素 ,5 2 %使用口服降糖药。 65 %的受试者每天监测血糖一次或更多 ,包括应用胰岛素的 2型糖尿病患者及未用胰岛素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 2型糖尿病连续监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共 12个月 ,结果 ,自我监测血糖 (SMBG)至少每天一次者HbA1c水平明显低于未达到一次者。 2型糖尿…  相似文献   

4.
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了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SMBG)指南.本文对该指南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1例2型糖尿病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后的血糖监测病例分享,来阐述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方法患者因"口干、多尿、多饮1年余"入院,住院期间给予每天监测4~6次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出院后每周监测2~4次空腹血糖或者餐后2 h血糖。结果该患者入院时FPG11.26 mmol/L,2 hPG 15.6 mmol/L,住院第4天患者FPG 7.4 mmol/L,2 hPG 9.1 mmol/L;出院后制定每周4次的监测方案,第5周FPG 5.6 mmol/L,2 hPG 7.8 mmol/L。结论住院时及出院后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是保障患者血糖稳定达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瞬感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2月入选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分为瞬感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监测组和自我血糖监测组,两组患者应用超短效及长效胰岛素进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波动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睡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平均值、血糖标准差、低血糖次数,观察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观察瞬感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自我血糖监测,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40岁以上居民5,000人,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440名进行调查.结果(1)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依从性差.(2)单纯饮食治疗和或体育锻炼占17.05%;口服药物治疗占70.45%;应用胰岛素治疗占7.27%,未行任何治疗者占5.23%.HbA1c>7.5%的患者中胰岛素应用率为8.7%.(3)病程、文化程度、抑郁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有关.结论基础性治疗依从性差、血糖控制方案保守,影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
随机抽取40岁以上居民5,000人,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440名进行调查。结果:(1)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依从性差。(2)单纯饮食治疗和或体育锻炼占17.05%;口服药物治疗占70.45%;应用胰岛素治疗占7.27%,未行任何治疗者占5.23%。HbA1c〉7.5%的患者中胰岛素应用率为8.7%。(3)病程、文化程度、抑郁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有关。结论:基础性治疗依从性差、血糖控制方案保守,影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9.
饮食、药物、自我血糖监测、运动和糖尿病教育,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其中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反映控糖的效果,对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就诊的农村糖尿病患者600例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院外自我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差,能1天监测一次或多次血糖的为2.2%。8.5%的患者每周监测过血糖。27.2%的患者每月监测1—2次血糖,62.1%人患者未监测血糖。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差,对血糖监测认识不足,导致许多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不达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对控制血糖的疗效。包括降低高血糖和避免低血糖。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共10例,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共10天,全部患者遵医嘱进食,相对固定活动量,每天下载一次血糖图并根据此调节胰岛素量,每天测4次手指血毛细血管血糖输入监测器以进行校正。结果所有患者最高血糖值、空腹血糖值、三餐后2小时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1)。以血糖4.0mmol/L为低血糖。结论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对降低高血糖及减少或避免低血糖效果良好,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全面、直观地显示血糖波动情况,而胰岛素泵最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我国山东及江苏两省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4年10月至11月,在山东及江苏两省的2个城市4个乡镇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随机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 508份。仅有17.2%的城市患者和3.3%的农村患者每周测一次以上血糖。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史10年以上、高中以上学历、胰岛素治疗及定期接受糖尿病随访的患者测量血糖频率相对高;农村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能相对好的监测血糖。结论:所调查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率较低;尚需加强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糖尿病居民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与每日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情况.发现甘精组血糖漂移度明显低于预混组;低血糖事件也明显少于预混组.因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1次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口服,在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血糖的漂移程度更低,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短期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血糖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60例因血糖控制不佳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组(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预混组),分别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联合餐前口服降糖药以及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两次皮下注射治疗.开始治疗2 w后,采用动态血监测测系统(CGMS)观察血糖波动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全天指血血糖并与人院时比较,记录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2 w后CGMS监测两组平均血糖(MBG),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无明显差别,甘精组血糖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低于预混组;甘精组胰岛素使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预混组(均P<0.05).结论 与预混胰岛素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相当,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糖尿病的不断深入研究,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近1/3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即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在胰岛素治疗中,有三点是关键的,即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技术及胰岛素注射装置。做到这“三位一体”,优化胰岛素治疗,可保障糖尿病患者血糖有效达标。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1月,我们对6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于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监测血糖变化,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柏建荣 《糖尿病新世界》2022,(22):178-180+184
目的 对比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以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与常规八段血糖监测方式监测血糖对预防低血糖情况的效果与优势。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6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划分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取常规八段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血糖检测结果,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节点血糖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时间节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采取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便于动态掌握患者血糖波动,可及时调整降糖治疗,同时操作方便,无痛苦,可有效预防患者低血糖问题,倡导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比较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联合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12周后血糖谱的变化。结果显示,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在空腹血糖达到同样较好控制的同时,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全天血糖曲线波动小。  相似文献   

19.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BIAsp30)是一种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其主要特点是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和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我们于2006年6~12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初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IAsp30治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61例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静脉输注组、胰岛素泵组和甘精胰岛素组。于术后检测3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控制时间、治疗后日平均血糖、胰岛素日使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血糖波动程度、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与胰岛素泵组无差异,但均显著低于静脉胰岛素输注组。结论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采用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均可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