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对甘肃省艾滋病(AIDS)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1993年1月至2013年4月报告的甘肃省308例死亡
病例的生存时间、CD4+T 淋巴细胞数、样本来源及死因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AIDS扩大检测以及
其他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30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 患者确诊距死
亡时间在半月内的97例(31.49%),在1年内的233例(75.65%);确诊后首次随访,接收CD4+ T 淋巴
细胞检测的患者占35.06% (108 例), 其均值为125.64 个/μl; 治疗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7d (1d~3.4
年),治疗时CD4+T 细胞的平均值为58.12个/μl;有CD4+T 细胞检测结果者(108例) 中直接判定为艾
滋病者87例(80.56%);主要死因为艾滋病者140例(45.45%),其他死因中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者30
例(9.74%),居首位。甘肃省晚期HIV/AIDS患者病死率很高,医务人员应主动对就诊者进行HIV 检测
咨询,提高对AIDS的诊疗水平。做到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项重要策略。
关键词:艾滋病;死亡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510 03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2014-2016年广州市新发现本地户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 首 次CD4+T 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及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4-2016年广州市新发现的 本地户籍HIV/AIDS 患者CD4 细胞检测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的1102 例患者中,7d、 15d、1个月内完成首次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依次为67.97%、79.58%、85.57%。首次CD4细胞检测均值 为(343.66±214.15)细胞/μl,计数值在≤200 细胞/μl、201~350细胞/μl、351~500细胞/μl、>500 细 胞/μl范围的分别占25.23%、31.40%、25.68%、17.69%。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 业、感染途径、发现来源的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1)。结论 2014-2016 年广州市新发现本地户籍HIV/AIDS患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逐年提高,但总体免疫水平偏低,晚发现比 例逐年提升,亟需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扩大检测覆盖面,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 关键词: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本地户籍;CD4+T 淋巴细胞 中图分类号:R5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11 0826 04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HIV 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法 于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对229例HIV 感染者/AIDS患者使用MOS HIV 生存质量表和社会支持度量表
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生存质量得分为68.64±11.76,其中HIV 感染者71.31±10.10、已达到服药阶
段的HIV 感染者65.59±13.49、AIDS患者66.52±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 感染者、已达到服药
阶段的HIV 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得分在社会功能、疼痛、精力和情绪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 感染
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得分为46.32±12.48, 其中HIV 感染者46.91±12.76、已达到服药阶段的
HIV 感染者45.12±12.21、AIDS患者46.26±12.32。多因素分析表明生存质量跟年龄、民族、有否其他
慢性疾病和社会支持度有关。结论 要更加重视HIV 感染者/AIDS患者在感染HIV 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
慢性疾病和其社会支持情况,切实提高HIV 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HIV;生存质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69 04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瑞丽市静注毒品人群HIV感染者死亡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回顾性前瞻研究对1989年10月~1993年10月瑞丽市静注毒品人群HIV感染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在观察期内,395名HIV阳性队列中死亡61人,累计死亡率15.4%;对照组192名HIV阴性静注毒品队列死亡18人,累计死亡率9.4%,两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对危险度(RR)1.6(95%可信区间1.0~2.5)。按死因分类后,两队列死因不明和意外死亡类别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保持较高的主要为由吸毒过量、殴斗自杀行为所致的意外性死亡率(分别为4.7%、5.8%)。但是,在因病死亡类别,HIV阳性队列死亡率为8.4%,显著高于HIV阴性队列3.1%的水平(P<0.05),RR为2.7(95%可信区间2.1~6.1)。若去除HIV阳性队列中2名AIDS死亡病例后,比较两队列非AIDS性死亡率,HIV阳性队列为13.9%,HIV阴性队列为7.9%,差异显著(P<0.05),RR为1.7(95%可信区间1.0~2.8)。结果表明,瑞丽市的静注毒品者中,HIV阳性人群死于疾病的机会较HIV阴性人群高,其中可能包括部分漏报的AIDS病例,提示今后应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有关AIDS诊断标准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为了解男男性接触者人群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者/艾滋病(AIDS) 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及其相关因素,为后期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
(WHOQOL BREF)对2013年7~12月在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CD4+T 细胞计数检测的男男性接
触者人群HIV 感染者/AIDS患者75例进行测评,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33%。结果 
男男性接触者人群HIV 感染者/AIDS 患者生理领域得分(12.13±3.29) 分, 心理领域得分(11.91±
22.80)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12.56±2.64)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犘<0.01),环境领域得分(12.04±
2.46)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CD4+T 细胞数目是否大于200个/μl、不同的
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文化程度与男男性接触人群HIV 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
有关(犘<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收入和CD4+ T 细胞计数是男男性接触人群HIV
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犘<0.05)。结论 男男性接触人群HIV 感染者/AIDS患者
的生活质量较差,CD4+T 细胞数目、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其生活质
量,因此需社会各界合作,在各方面改善该群体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HIV 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34 04  相似文献   

6.
云南某县男性青年HIV感染危险行为与知识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男性青年HIV感染危险行为特征、HIV/AIDS知识水平和自觉HIV感染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994年对云南省某县82个村的18~29岁男性青年进行了断面调查。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行为和知识水平资料,由调查员用匿名调查表收集。结果共调查1548人,发现433名吸毒者,其中192人为静脉吸毒者。静脉吸毒者中合用注射用具很普遍(73%)。吸毒者的婚前/婚外性行为是非吸毒者的4倍,仅2.5%的婚前/婚外性行为用了安全套。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对HIV/AIDS一无所知。结论有助于HIV传播的因素在该地的男青年中很普通,建议尽快开展预防HIV/AIDS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1991年以来 ,我院先后收治了 5 3例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病例。其中北京地区的HIV/AIDS患者 2 1例 ,为了解北京地区HIV/AIDS的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症的特点 ,我们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1例HIV/AIDS的诊断标准均按 1995年制定的《国家艾滋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诊断。所有病例均为在北京地区发病或感染者。外省市或国外病例未统计在内 (表 1)。表 1  2 1例HIV/AIDS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感染方式感染地点异性伴侣有无目前情况 发病后存活时间 诊…  相似文献   

8.
对中日友好医院460名护理人员进行AIDS/HIV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问卷(KABP问卷)调查,发现知识平均分处于及格水平;对AIDS病原体及三大主要传播途径问题有较高答对率(84.6%、99.1%),但有26.6~82.3%的人错误地认为AIDS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对AIDS分期及临床表现问题,答对率仅为14.2%;70.9%及39.2%的人对HIV阳性及AIDS者存在恐惧及歧现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福建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8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进入研究队列,收集HIV/AIDS患者全死因死亡相关信息,计算HIV/AIDS患者的全死因死亡率和生存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987-2014年福建省共有HIV/AIDS患者5 163例纳入研究,报告死亡849例,全死因死亡率6.60/100人年。HIV/AIDS患者最长的生存时间为21.38年,平均生存时间13.67年(95%CI:12.67~14.66),中位生存时间为14.79年。1年生存率为88%,5年生存率为77%,10年生存率为6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40~49岁年龄组、文盲、未接受高效抗病毒治疗、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研究对象的全死因死亡率要分别高于15~39岁年龄组、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接受抗病毒治疗和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结论近年来,福建省HIV/AIDS患者全死因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针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持续有效的干预,扩大关怀服务的覆盖范围,以进一步改善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10.
尽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最先是成人卫生问题 ,但现已成为 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HIV阳性母亲的儿童中 ,2 5%~ 30 %可经垂直传播而感染 ,并于 5岁前死亡。联合国HIV/AIDS规划署估计 ,到 1 996年 ,全球累计约 30 0万儿童感染了HIV ,其中大多数已死亡。本文利用现有的资料监测不同水平成人HIV流行率的国家中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趋势 ,评价成人HIV流行率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影响大小。资料来源于人口统计和卫生研究项目 ,该项目于 1 984年开始 ,历时 1 3…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艾滋病流行态热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福建省艾滋病流行态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HIV抗体检测、流醒病学调查及HIV亚型鉴定。「结果」共检测780229份标本,HIV抗体阳性131例,检出率0.169‰。其中AIDS病人41例,已死亡37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福建HIV/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和厦门等经济较发达较发的沿海地区。以境外感染为主,并向境内蔓延扩散。主要感染途径是异性性接触。分析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2004-2015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 晚发现
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2004年1月~2015年6月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天津市报告的HIV/
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天津市报告HIV/
AIDS患者3447例,晚发现比例35.10%,已婚、异性传播、术前检测、咨询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发现
的患者晚发现风险高。结论 天津市艾滋病晚发现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应该加强高危人群HIV 主动检测工
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比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2 0925 04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HIV/AIDS感染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省自1994年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患者以来,截止1998年10月底,经确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已有251例,其中患者4例(死亡3例)。为进一步做好HIV/AIDS的预防控制,现将本省HIV/AIDS感染现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1)H...  相似文献   

14.
对驻京部队部分人员进行了关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311人中,94.58%的人知道ADIS是传染病,了解掌握AIDS三种传播途径的仅有38.52%,51.64%的人知道正常健康者可携带HIV;约37.07%的人认为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故导致41.86%的认为对AIDS/HIV病人应强制隔离,拒绝往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HIV/AIDS在我市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991~1997年在本市开展HIV/AIDS监测工作。通过对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PA法及ELISA法重复试验阳性,送省HIV监测中心作WB试验确证)以及疫情监视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进行HIV/AIDS监测。结果: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4434人份(1995~1997年),于1997年检出阳性2例,检出率4.51/万,首次检出吸毒者阳性1例;疫情监视HIV感染者11例,为其它地区监测发现通报我市的HIV感染者。并对所有感染者(13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首例感染者是1991年发现的归国人员,已于1997年发病,感染者中以有偿献血员最多占69.23%(9/13)。文章讨论揭示本市HIV感染状况严峻及其危险因素,提示应抓住当前防制的有利时机,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防制工作。加强各采、供血机构及血、血制品的管理,加强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搞好HIV感染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HIV 阳性男男性接触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 人群梅毒感染情
况,分析其感染梅毒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北京市报告的HIV 阳性MSM 的血
样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
系统”的病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有χ
2 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结果 2011年4月~2013
年3月,北京市报告HIV 阳性MSM2633例,RPR 及TPPA 阳性者348例,梅毒感染率13.22%;其中
HIV 感染者梅毒感染率13.10% (334/2550),AIDS患者梅毒感染率16.87% (14/83);报告前3 个月无
保护性行为比例为65.48% (990/1512);HIV 阳性MSM 感染梅毒特点为:曾患性病者(29.19%) 高于
未患性病者,40岁以上者(17.65%)高于年轻者,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者(16.80%) 高于其他,低文化
程度者(16.54%)高于高文化程度者,传染病医院报告者(15.37%) 高于其他机构,CD4 计数较高者
(15.04%)高于较低者。结论 北京市HIV 阳性MSM 的梅毒感染率较高,应根据感染梅毒的特征进行筛
查及规范治疗,降低其对HIV 传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HIV;MSM;梅毒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8 0745 04  相似文献   

17.
宁德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HIV知识和高危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 ,总人口 3 2 1 85万 ,至 2 0 0 1年12月止 ,共发现 7例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及 1例艾滋病(AIDS)患者 (已死亡 )。虽然HIV /AIDS在宁德市的发病率极低 ,但在从事娱乐场所服务的小姐中已发现HIV携带者 ,为了解宁德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性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危险行为发生率 ,预测HIV/AIDS流行趋势 ,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HIV /AIDS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 2 0 0 1年 7~ 9月在蕉城区、福安市开展了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行为监测 ,现就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及方法1 1 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8.
造就一支跨世纪的现代传染病流行病学工作者队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以预言,未来10年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形势将十分严峻。其一,我国将面临新生传染病的挑战,其中以HIV/AIDS的威胁最大。最大的危险在于,很多人至今只知道中国是世界上HIV/AIDS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不晓得中国该率的增长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更未意识到我国传染病流行病学工作者所熟悉的生物医学防治模式恰恰穷于应付当前HIV/AIDS的流行。如果没有质的变化,瞻望10年以后HIV/AIDS的形势会令人不寒而栗。HIV/AIDS控制不利所致的惨痛教训已发生于大部分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的HIV 感染者及AIDS患者(HIV/AIDS) 中男男性接触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晚发现比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对北京市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新报告的所有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的艾滋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新报告的MSM 病例中晚发现病例数为350 例,晚发现比例为17.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有配偶和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其他医院来源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OR(95%CI)值分别为2.330 (1.714~3.167)、3.126 (2.090~4.674) 和4.347 (2.940~6.427)。结论 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HIV 感染者及AIDS患者中MSM 晚发现比例较低,婚姻状况和样本来源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济南市艾滋病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对济 南市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新报告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济南市共新 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1365 例, 晚发现患者273 例, 历年晚发现率分别为 26.03% (19/73)、14.74% (23/156)、25.12% (52/207)、17.01% (41/241)、19.02% (66/347)、 21.11% (72/3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样本来源、感染途径是 HIV/AIDS患者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岁年龄组(犗犚=3.19)、工人职业 (犗犚=2.69)、医院其他就诊者检测(犗犚=2.10)患者晚发现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重点 人群的艾滋病主动监测、检测力度,提早发现HIV 感染者并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影响因素;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11 0830 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