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宦红娣 《肝脏》2022,27(1):15-17
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多种病因、危险因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的临床综合征。肝硬化患者发生AKI的风险很高,其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代谢组学是组学领域的最新学科,具有代谢产物种类少、预测发生的生物过程准确、样本容易获得的优势,有望成为AKI早期诊断的新标志,鉴定AKI中可能存在的异常的代谢途径,探索药物治疗的新靶点以及提供个体化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多个临床学科,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重症AKI患者死亡率高,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重症AKI肾功能恢复不良,影响患者住院率和生存率。因此,应重视AKI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减少重症AKI的发生。通过深入研究AKI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实施个体化精准干预措施、促进肾脏早期修复、防止发展至慢性肾脏病是改善重症AKI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预后不良.AKI的早期识别对AMI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无统一方案准确预测AKI的发生.通过炎症标志物、造影剂使用、肾损伤标志物及血...  相似文献   

4.
<正>脓毒症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合并症之一,不仅加速脓毒症患者恶病情化,而且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2])。因此,早期识别脓毒症患者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探索其预后影响因素,对降低AKI的发生风险和提高脓毒症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1对象与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重症病房住院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脓毒症诊断依  相似文献   

5.
背景:急性肾损伤(AKI)是急性胰腺炎(AP)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AP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临床指标对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AP患者,按照KDIGO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间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慢性疾病患病情况,以及入院后48 h内Ranson评分、BISAP评分和生化指标,评估各指标对AKI的早期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与AKI的关联强度。结果:与非AKI组相比,AKI组Ranson评分、BISAP评分、D-二聚体、PCT、血糖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钙水平显著降低(P0.05)。D-二聚体、PCT、血钙早期预测AKI的准确性较高,AUC分别为0.881、0.803和0.7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PCT和血钙与AKI关联强度较高(OR均7)(P0.05)。结论:D-二聚体、PCT和血钙是早期预测AP患者发生AKI的有效、经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民营肾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比例、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6月30日至2014年6月30日住院患者资料,共11 540例,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有关AKI诊断标准,对发生AK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统计AKI的发生率、病因、诱因及其转归。结果:3年内住院患者发生AKI共356例(3.1%)。引起AKI的病因中肾前性占42.1%,肾实质性占48.3%,肾后性占9.6%。主要病因为肾毒性药物(26.7%)和低血容量(20.2%)。治疗后77.3%患者的肾功能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恶化率为22.7%。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肾前性、肾后性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实质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营肾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AKI恶化率高,AKI主要病因是肾毒性药物及低血容量。及早诊断对早期预防和积极干预AKI,提高AKI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普通住院患者中AKI的发病率为3%~5%,在ICU中则高达20%~50%,住院患者发生AKI后病死率上升近4倍~[1]。其病因包括脓毒症、手术、创/烧伤以及各种肾脏毒性药物如对比剂等~[2]。AKI的诊断时间窗为48 h,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于AKI的预后至关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病因、预后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发生AKI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老年科室共收治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4781例,其中515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10.8%;AKI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单因素病因分析显示,感染(39.2%)为最常见病因;多因素综合病因分析显示,老年患者AKI主要病因依次为感染316例(81.0%)、低血容量262例(67.2%)、药物250例(64.1%)、心血管疾病126例(32.3%)、呼吸衰竭69例(17.7%)、肿瘤37例(9.5%)等.多变量Logistic回归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消化道出血、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是AKI患者达到透析或死亡等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可明显影响AKI患者的存活时间.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AKI的发生率高,感染、低血容量、肾毒性药物及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发生AKI的常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发现并预防AKI,减少MODS、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与AKI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肝脏》2020,(7)
正(AKI)、慢性肾脏病(CKD)或两者同时存在。20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ICA)提出AKI新的分类标准,主要基于肌酐值的升高及发生时间来定义AKI,而不是肌酐绝对值1.5 mg/dL(132μmol/L),肝肾综合征(HRS)是AKI的一种新表型,即HRSAKI,肌酐峰值越高,死亡率越高[1-2]。因此,早期识别AKI至关重要,AKI的管理必须基于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期,识别及治疗其加重因素十分重要,而最初48 h内的表型并不十分重要[3]。住院的肝硬化患者AKI发生率为20%~40%,近年来肝硬化的研究多集中在AKI、CKD,AKI与CKD关系的研究则较为缺乏。CKD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普通人群患病率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及预后,以提高HSCT患者AKI的早期诊疗水平,改善HSCT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行HSCT的患者407例,观察移植前与移植后100d内肾功能变化,移植预处理方案及并发症,并随访观察1年。按AKI网络标准分为无AKI(NAKI)组和AKI组,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KI的危险因素。结果:407例患者中,NAKI组323例,发生AKI的患者84例(20.6%),其中AKIⅠ期59例,AKIⅡ期10例,AKIⅢ期15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完全匹配、清髓性预处理、移植后并发症(败血症、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是HSCT后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P0.05);1年后,107例(26.3%)HSCT患者死亡,其中NAKI组患者64例,AKIⅠ期患者26例,AKIⅡ期患者6例,AKIⅢ期患者11例,且死亡率随着AKI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结论:AKI是HSCT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0.6%,HLA不完全匹配、清髓性预处理方式、移植后并发症(败血症、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是HSCT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HSCT后并发AKI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NAKI患者,且1年的死亡率随着AKI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是由于机体对感染异常反应造成的以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首要病因。脓毒症相关AK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死亡率高,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结局密切相关。本文对脓毒症相关AKI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识别、预防和治疗以及临床预后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危重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在住院患者尤其危重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它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改善其临床预后.AKI这一名词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早期诊断AKI的发生.在致病因子作用下,肾脏损伤后,肾功能降至一定程度则出现代谢废物如肌酐的蓄积.因此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指标--血肌酐(SCr)并不能早期达到诊断的目的.肾移植患者中,寻找较之SCr更为灵敏和特异性高,并能提示移植肾在恢复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将对AKI的诊断标准以及肾移植患者中发生AKI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的检测及意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心脏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CPB-AK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简便、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入住上海长海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择期体外循环手术的住院患者64例,其中男32例,女32例;年龄平均(53.8±12.0)岁。按KDIGO指南诊断标准,分为非AKI组及AKI组,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静脉血及尿液标本,酶法测定血清肌酐,ELISA方法检测尿NGAL(uNGAL)表达,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尿NGAL表达水平与肾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64例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10例发生AKI(15.6%);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术后2 h起uNGAL表达明显升高,Cut off值在296μg/L时,其诊断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79.6%;术后2 h的uNGAL与术后24 h血肌酐(Scr)呈正相关。结论 CPB-AKI患者uNGAL表达水平较非AKI组明显增加,其增加程度与AK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uNGAL可作为CPB-AKI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国内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ACLF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时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多器官衰竭风险更高,常提示预后不良。简述了近年来ACLF并发AKI的定义、诱因、预后判断、诊断标志物、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早期识别诊断AKI,并予以干预,有助于逆转肾损伤,避免发生重症AKI。  相似文献   

15.
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常伴有急性肾损伤(AKI),预后极差。肾脏保护是MOFE临床诊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AKI在MOFE中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有不少新进展,如“血压正常的AKI”和“跨肾灌注压”等概念对理解老年AKI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使AKI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肾脏专科医师的及时会诊,以及在MOFE治疗过程中对肾功能保护的各种方法,如按照肾功能水平计算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采用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调整合理的机械通气参数等,均可以改善伴有AKI的MOF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尽早治疗避免加重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保证预后的关键,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使胰腺炎死亡率显著增加。早诊断AP并发AKI,是降低病死率的重中之重。本文综述了现有关于AP发生AKI早期预测指标的相关研究,相互比较,简述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胱抑素C、肾血管阻力指数、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等常用指标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指标,认为依据不同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多标志物联合诊断AP早期AKI是一大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尿酸与三尖瓣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体外循环下三尖瓣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血清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术前尿酸水平与术后AKI的相关性及剂量反应曲线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30例患者,有43例(18.7%)患者发生术后AKI。在校正多种因素的影响后,RCS分析提示术前血清尿酸水平与术后AKI发生呈现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7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每增加10μmol/L,术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5%(OR=1.05,P=0.186)。发生术后AKI的风险,以Q1组患者为参照,Q2组患者是4.6倍(OR=4.62,P=0.0952);Q3组是8.0倍(OR=8.01,P=0.0147);Q4组是7.9倍(OR=7.92,P=0.0165)。尿酸浓度分组越大,术后发生AKI的风险越高(趋势性检验P=0.0114)。结论:AKI是三尖瓣外科术后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害(AKI)的危险因素,创建预警评分系统。方法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AMI患者1429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AKI分为2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创建预警评分系统,并进行验证。结果共入选1429例AMI患者,AKI发病率为14.7%。AKI的预警评分如下:高血压病史、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广泛前壁心肌梗死、eGFR从90 mL/(min.1.73 m2)起每下降10 mL/(min.1.73 m2)评1分;发病至入院时间≥6 h评2分;Killip分级≥3级、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评3分。依据约登指数,预测AKI的最佳评分分界点为3.5分,与<3.5分的患者比较,≥3.5分患者的AKI发生率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对23.4%,P<0.01)。经过验证该预警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及校准能力。结论本研究创建了一个AMI患者发生AKI的预警评分系统,分数越高AKI发生率越高,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实施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7,(1)
<正>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抑酸治疗广泛使用的一类药物,可增加急性肾损伤(AKI)、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风险。AKI是发生CKD、CKD进展、ESRD的显著危险因素,还可作为PPI药物不良反应的预警信号和识别不良慢性肾病结局易感人群。美国圣路易斯医疗保健系统的Xie Y等利用美国退伍军人事业部数据库开展了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发现PPI使用者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肾损伤(AKI) 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及病死率增加。手术类型、围 手术期各种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症、手术麻醉、药物等均可能影响AKI 的发生和发展。围手术期AKI 的有效防治措施 包括术前对肾脏风险的专业评估、保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细胞保护药物以及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