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炎症因子水平干预效应。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48例,根据血糖、血压分为高血压病组(69例),IGT组(30例)、高血压病伴IGT组(4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血压病组、IGT组及高血压病伴IGT组患者均予维生素D3800U,1次/d,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3种血清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伴IGT组和IGT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9,P=0.000),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28,5.266,P=0.000、0.004);高血压病伴IGT组25(OH)D3水平低于高血压病组,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与血压(r=-0.308,P0.01),餐后2h血糖(2hPG)呈负相关(r=-0.47,P0.01),hs-CRP和TNF-α与血压呈正相关(r=0.665,0.809,均P0.01),与2hPG呈正相关(r=0.966,0.735,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25(OH)D3水平均上升,hs-CRP、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伴IGT组患者炎性反应较高血压病者严重,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付云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20-1621
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低减(IGT)临床常见,本研究旨在研究缬沙坦降压的同时对IGT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占糖尿病患者的30% ~ 80%.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均为心肾链事件的重要环节.两者并存使降糖、降压都更加困难,而且将明显加速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1].而在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得到良好的血压和血糖控制时,可延缓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危险.我们观察了60例合并IGT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后对于血压、餐后2h血糖(2hBG)和脂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我市糖尿病普查2040人的资料,发现糖尿病(DM)及糖耐量减低者(IGT)均有约半数伴有高血压,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组,DM与IGT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压与血糖的相关分析,在糖耐量正常者和IGT患者中,收缩压、舒张压与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压与血糖的正相关发生于糖尿病之前,高血压发生在出现DM之前的IGT阶段。为有效防治高血压,应首先控制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糖耐量减低又称糖耐量异常 ,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糖耐量异常的含义是空腹血糖值小于7 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为7 8~11 0mmol/L。因为糖耐量异常者中有一部分可恢复为正常 ,一部分仍停留在糖耐量异常阶段 ,只有一部分发展为糖尿病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暂不把它作为一种疾病诊断。然而临床资料统计以及研究结果表明 ,糖耐量异常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容忽视 ,必须加以关注。其危害性包括 :1伴有其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转归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的前期,本文介绍我院社区护士对180例“IGT”者进行毽康教育(每月举行一次健康讨论,每周进行一次个别宣教和指导),讲解“IGT”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对饮食和运动提出具体的要求(每日总热量为20-25卡/kg体重,每日增加1~2个运动单位,并定期进行随访、督促和指导。结果发现健康教育组糖尿病的年发生率为6.9%,而对照组为10.8%,差别有显著性,而且健康教育组的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胆固酵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能提高社区人群对“IGT”的认知能力,能降低“IGT”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及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讨EH、EH合并IGT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从门诊体检人群中筛选病例166例,其中EH组62例,EH合并IGT组56例,健康对照组48例,测定HRV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E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方根(SDNNi)、窦性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窦性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均下降,C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合并IG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DNN、SDANN、SDNNi、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PNN50均下降,C肽、胰岛素、hs-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合并IGT组与EH组比较,rMSSD、PNN50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C肽、胰岛素、hs—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0.01)。结论EH、EH合并IGT者HRV指标均下降,提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且后者更严重,可能与胰岛素抵抗、hs—CRP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糖耐量减低(IGT)者应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56例受试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以1997年ADA定义分三组: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1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测定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将IGR组中的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结果 (1)三组颈动脉IMT和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和糖耐量水平呈负相关(P〈0.01)。(2)治疗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也越重;对IGT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糖耐量减低(IGT)者应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后的变化。方法256例受试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以1997年ADA定义分三组: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测定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将IGR组中的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结果(1)三组颈动脉IMT和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和糖耐量水平呈负相关(P<0.01)。(2)治疗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R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也越重;对IGT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糖耐量减低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此时,患者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减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非常大,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了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糖耐量减低的防治已成为目前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减少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选择56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按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组口服阿卡波糖25~50 mg,3次/d,连续1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餐后2h血糖和餐后2h胰岛素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HbA1c、hs-CRP、vWF明显降低[(24.69±2.62) kg/m2比(22.02±2.59) kg/m2; (9.26±1.02) mmol/L比(7.43±0.95) mmol/L;(42.17±9.98) U/L比(34.76±9.86) U/L; (6.03±0.67)%比(5.37±0.56)%;(5.45±1.93) mg/L比(4.52±1.55) mg/L;( 187.22±26.57)%比(165.13±23.86)%] (P< 0.05或<0.01),EDD明显增大[(6.08±1.22)%比(7.94±1.2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以降低IGT患者餐后血糖,并减轻机体胰岛素抵抗,减少炎性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糖耐量减低的行为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糖尿病专家认识到仅靠药物治疗已不能有效遏制糖尿病,并开始在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 tolerance,IGT)者这一高危人群中从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 稳定期患者服用不 同剂量的维生素D 对患者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8、17 (IL 6、IL 8、IL 17)、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的影响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COPD 稳定期患者100 例(COPD 组),分为A、B 两 组,每组50例,同期门诊体检无异常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50 例为对照(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IL 6、IL 8、IL 17、TNF α水平,肺功能的变化。使用SPSS18.0软 件,采用χ 2 检验和狋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治疗前, 试验组肺泡灌洗液中IL 6、IL 8、IL 17、 TNF 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1)。试验组A 和试验组B,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IL 6、 IL 8、IL 17、TNF α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L 6、IL 8、 IL 17、TNF 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同时,试验组A 与试验组B 比较,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 IL 6、IL 8、IL 17、TNF 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试验组A 和试验组B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 气空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 能FEV1/FVC、FV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结论 COPD 稳定期患者的气道仍然存在慢性炎症, 维生素D 能通过降低稳定期COPD 患者气道中的炎症因子IL 6、IL 8、IL 17 和TNF α等起到抗炎作用, 从而延缓COPD 患者的肺功能下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 α; 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1 0817 04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糖耐量减低的转归可以有3种情况 :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 ,一种是保持不变 ,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 ,3种情况大约各占1/3。由此可见 ,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 ,是一组已有代谢异常并有可能向糖尿病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中间阶段。根据临床观察 ,糖耐量减低的人如果任其发展 ,每年会有5 %的人转变为糖尿病。所以这类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可以说是糖尿病的“预备役” ,又可称为糖尿病前期。大多数临床资料表明 ,糖耐量减低可导致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 ,易引起大血管并发症 ,主要包括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耐量患者的的血糖变化状况,通过研究指导妊娠期糖耐量患者的孕期控制.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中收治的妊娠期糖耐量降低患者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50例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对两组孕妇的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量,并统计新生胎儿体重以及胎儿窘迫状况,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糖耐量降低患者餐后2h的血糖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组,血糖平均值为(6.18±1.94)mmol/L,较健康组更高.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血糖值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经检测,两组患者的胎儿窘迫、新生胎儿体重、羊水过多等不良现象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在妊娠过程中并未发现有发展为糖尿病的现象;并且妊娠期糖耐量降低病症对患者胎儿没有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祖隆  王蕴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73-774,77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未服用辛伐他汀,观察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40mg,治疗连续2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治疗24周后,辛伐他汀组hsCRP、IL-6、TNF-α、TG、TC、LDL的水平均有所下降,HDL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脂质代谢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妊娠期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孕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GDM)模型组、维生素E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腹腔注射0.25%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造模,随后干预组灌胃维生素E 5 mg/(kg·d),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天,定时监测体重及血糖,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炎症因子TNF-α、IL-6、IL-8水平。结果维生素E可上调GDM小鼠胰岛素水平(P0.05),但未改善血糖水平,提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P0.05),降低TNF-α、IL-6、IL-8水平(P0.05)。结论维生素E可通过改变GDM小鼠体内的氧化应激内环境和降低炎症水平来改善葡萄糖调节能力和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OGTT结果选取260例IGT者,对入选者进行体格检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等测定,计算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参数(DI0、DI30、DI120)。结果在IGT患者中,DI0与BMI、TC、LDL-C和TG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1、-0.189、-0.169、-0.214,P0.01),与HDL-C和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2、0.195,P0.05);DI30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2、-0.209、-0.137,P0.05),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186,P0.05);DI120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9、-0.211、-0.158,P0.05),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18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血脂等危险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仍然与DI0、DI30和DI120相关(β值分别为0.167、0.159、0.181,P0.05)。结论在IGT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从而为阻断IGT向T2DM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干预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转变成2型糖尿病转化率的作用以及对IGT逆转为正常糖耐量的作用。方法以口服葡萄糖(OGTY)试验,按1999年WHO标准确诊的IGT 254例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27名,两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饮食原则合理膳食,并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治疗组除给予相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外,同时给予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每日2次,每次0.5g。试验治疗期为2年。采用前瞻性对列研究的分析方法,计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并估计相对危险度。结果治疗2年后,34名IGT转变为糖尿病,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例和25例,治疗组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7.8%,对照组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21.4%(P=0.004),相对危险度RR为0.366(95%可信区间0.179—0.750),治疗组和对照组逆转IGT到正常糖耐量的比例分别为56%和32.9%。结论采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IGT是预防和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发展的高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用于伴有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服用比索洛尔.2组均不用降糖药物,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压、餐后2h血糖、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Cr)比值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P<0.01);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餐后2h血糖降低明显(P均<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治疗后UmAlb/Cr比值下降.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用于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不仅降压疗效好,且降压的同时能明显降低餐后2h血糖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