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在校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为改善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中28个县共8 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男女比例均衡。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χ2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学段与不同性别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论按性别或是年级分组,12~17岁中学生在忽视的6个层面忽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生和女生在情感、安全和社会忽视层面上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情感忽视上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关注并付诸于行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28个县的8 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国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年级与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儿童是否受忽视及其受忽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按其强度大小依次为与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父母收入是否减少、性别、是否有单独房间、是否独生子女(P值均0.05)。结论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其影响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需多部门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减少农村中学生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中学生忽视的特点、分布及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全国13省中抽取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共调查3539例,分为12~14岁(初中组)1964例和15~17岁(高中组)1575例;男性占50.1%,少数民族占9.5%。应用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中国城市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所得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不同年龄、性别组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及社会)的忽视率与忽视度等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及方差分析(ANOVA)等,以判断其差别。结果①12~14岁(初中组)学生的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6.4和22.4%;15~17岁(高中组)学生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9.7和32.8%;初中及高中组学生之间平均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12~14岁组男、女生忽视度分别为46.9和45.9(P<0.05),忽视率分别为24.9%和19.9%(P<0.05);15~17岁组男、女生忽视度分别为51.1和48.2(P<0.01),忽视率分别为39.2%和26.1%(P<0.01)。③在儿童忽视的6个层面上,12~14岁学生的忽视度为39.2~50.7,忽视率为2.1%~10.6%;15~17岁学生的忽视度为42.4~56.0,忽视率为4.5%~14.7%。④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中学生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其平均发生率为15.9%,构成比为53.7%。⑤12~14岁组与15~17岁组分别以再婚家庭与单亲家庭中受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4.1%与38.4%),均以核心家庭学生受忽视率最低(分别为20.7%与32.3%)。结论中国城市中学生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较高,且高中学生受到的忽视度和忽视率相对更高。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组男生受到的忽视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女生。中学生在身体、情感、教育和社会忽视方面受到的忽视较多,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初中和高中组学生均以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中受到的忽视频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和重庆农村地区12~17岁中学生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在陕西和重庆农村地区选择调查对象共2257名,其中男生1157名,女生1100名,通过忽视度指标反映忽视严重程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忽视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总忽视度为(51.80±9.06),重庆农村中学生忽视度为(53.21±9.03),陕西农村中学生忽视度为(50.50±8.9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17,P<0.01)。男生忽视度为(51.93±8.67),女生忽视度为(51.66±9.46),不同性别总忽视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0,P>0.05)。不同年级中学生在各个层面的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三和高三学生受忽视程度较高,总忽视度分别为(53.54±9.70)和(53.36±8.69)。除社会忽视和安全忽视外,不同家庭情况中学生在各层面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再婚家庭中学生受忽视程度最高,其总忽视度为(56.92±8.8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中学生忽视的因素有: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独立房间、家庭类型、近一年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近一年父母收入是否减少、与父母亲关系、父母关系。结论陕西和重庆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较严重,影响儿童忽视的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独立房间、家庭类型、近一年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近一年父母收入是否减少、与父母亲的关系、父母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乡农村留守初中生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河南某乡农村12~17岁初中生610名,其受忽视状况用忽视率和忽视度描述,并对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守初中生总忽视率及各维度忽视率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P0.05)。不同类型留守学生的忽视度比较:女生在身体和安全维度的忽视度低于男生(t=3.54,2.98;P0.05);九年级学生在总忽视度、情感、教育维度忽视度较低(t=3.87,4.23,4.11;P0.05);留守时间越长的学生总忽视度和6个维度的忽视度越高(P0.05);家庭孩子数量较多的总忽视度和6个维度的忽视度均高于孩子数量少的(P0.05);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学生,在总忽视度、情感、教育、社会维度中忽视度均高于父母单方外出组学生(P0.05)。留守初中生忽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留守时间、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父母的关心程度。结论河南省农村初中生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因素为留守时间、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父母的关心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生的忽视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1月在陕西省随机抽取4个县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3084人,其中小学1~3年级664人,4~6年级685人,初中831人,高中904人。分别给予“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安全、教育、医疗、社会忽视6个层面)的忽视度与忽视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忽视发生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χ2=14.371,P<0.05);男生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χ2=6.098,P<0.05);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方面的忽视率,各年级组学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649、39.645、41.632、55.504和16.394,均P<0.05);留守学生的忽视度及忽视率高于非留守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6.356,P<0.001)。结论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状况严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12~17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4年11—12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抽取4个县8所农村中学1974名学生,其中土家族1020人,苗族954人。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忽视率和忽视度反映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结果土家族与苗族12~17岁农村儿童总忽视率为67.83%(1339/1974),男生70.42%(631/896)高于女生65.68%(708/1078)(χ~2=5.053,P<0.05)。总忽视度为(54.96±10.31),12~14岁组儿童(55.45±9.51)高于15~17岁组(54.54±10.95)(t=1.980,P<0.05)。医疗层面忽视率、忽视度女生均高于男生(χ~2=10.233,P<0.01;t=2.139,P<0.05),教育层面忽视率、忽视度及安全层面忽视度男生均高于女生(χ~2=3.969,t=1.989,t=2.014,P<0.05);除教育忽视层面外,土家族与苗族农村儿童其余层面的忽视率、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医疗层面忽视率留守儿童均高于非留守儿童(χ~2=6.267,χ~2=4.040,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292,95%CI 1.062~1.573)、孩子与父母关系一般(OR=1.344和1.475,95%CI 1.009~1.791和1.063~2.046)、父母之间关系一般(OR=1.396,95%CI1.042~1.870)、在家无单独房间(OR=0.577,95%CI 0.464~0.719)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忽视。结论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农村儿童忽视状况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在家是否有单独房间、孩子与父母及父母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现状,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国12个省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每个城市分别按照年龄/性别等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中小学生7 398名。应用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评价忽视现状。结果城市中小学生忽视度、忽视率分别为45.34和28.4%,均以高中组最高,小学、初中、高中3个组间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初中组男、女生忽视度外,其他学段忽视度、忽视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除情感忽视率外,其他方面忽视率、忽视度在不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学段学生均在身体、情感和教育方面受到的忽视较多。学生忽视率和忽视度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为西部最高,并呈现从西部到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城市中小学生以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忽视率较高,而核心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相对较低。结论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受忽视状况比较严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并采取措施,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中国西部地区两省份6~17岁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从陕西省和重庆市抽取7个区(县)26所农村中小学校的4 131名中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研制及被忽视因素研究”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忽视层面(身体、情感、医疗、教育、安全、社会)的忽视率与忽视度.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55.50%(1 943/3 501)和49.96±9.67.男、女生总忽视率分别为56.78%(1 018/1 793)与54.16% (925/1 708) (P =0.119),总忽视度分别为50.08 ±9.31与49.83±10.02(P =0.479).医疗忽视层面忽视率女生[18.25%(348/1 907)]高于男生[14.72% (294/1 997)](P<0.01);身体忽视、教育忽视与社会忽视层面忽视度男生(50.05±10.46、49.99±10.81、57.63±14.63)高于女生(49.34±10.70、49.07±11.30、56.37±14.80)(P值均<0.05).6~8、9~11、12 ~ 14、15 ~ 17岁组学生总忽视率分别为44.48%(310/697)、60.40%(511/846)、60.89%(601/987)和53.66% (521/971) (P<0.01),总忽视度分别为46.89±8.57、51.88±9.25、51.88 ±9.25和51.72±8.89(P <0.01).除医疗忽视层面与社会忽视层面忽视率外,不同年龄组间其余层面的忽视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1岁组学生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与安全忽视层面忽视率均为最高[28.39% (264/930)、26.41% (239/905)、20.35%(187/919)],12~ 14岁组学生在教育忽视层面忽视率最高[29.41% (317/1 078)];12~ 14、15~17岁组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层面忽视度最高(12~ 14岁组:51.59±10.02、53.43±12.02;15~17岁组:51.96 ±9.80、52.61±11.59),6~8、9~11、12 ~14、15 ~ 17岁组分别在社会忽视、安全忽视、教育忽视与医疗忽视层面具有最高忽视度(依次为60.91±13.13、48.29±11.34、52.43±10.55、51.15±17.25).少数民族学生总忽视率为68.88%(374/543),总忽视度为52.91±9.14,均高于汉族学生[53.04%(1 569/2 958)、49.44±9.67](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总忽视率为58.20%(1 504/2 584),总忽视度为50.58±9.54,均高于独生子女[47.87% (439/917)、8.27±9.80](P值均<0.01).留守儿童总忽视率为61.65%(1 101/1 786),总忽视度为51.41 ±9.51,高于非留守儿童[49.10%(842/1 715)、总忽视度48.56±9.61](P值均<0.01).结论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于2015年9—11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县中抽取4所农村小学1 162名土家族和苗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忽视率和忽视度反映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结果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总忽视率为53.79%,男生(57.36%)高于女生(50.00%)(χ~2=6.322,P=0.012),苗族学生(64.76%)高于土家族学生(47.17%)(χ~2=33.929,P=0.000);总忽视度为(49.70±9.76),男生(50.85±9.84)高于女生(48.47±9.52)(t=4.184,P=0.000),苗族学生(51.93±10.03)高于土家族学生(48.35±9.34)(t=6.156,P=0.000),留守学生(50.29±9.67)高于非留守学生(49.10±9.82)(t=2.071,P=0.039)。医疗、教育、安全层面忽视率以及各层面忽视度男生均高于女生;各层面忽视率及忽视度苗族学生均高于土家族;身体、医疗层面忽视率以及社会层面忽视度6~8岁组学生均高于9~11岁组,情感层面忽视率、忽视度以及教育层面忽视率9~11岁组学生高于6~8岁组;身体、医疗层面忽视度留守学生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以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为19.02%,构成比为35.36%;同时受到≥2项忽视的比率逐步减小。结论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严重,应加强对农村土家族、苗族小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忽视问题的认识,重点关注男生、苗族以及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某乡农村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现状,探讨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农村2所中学的7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学生373名,非留守学生348名;对其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和自编的留守初中生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学生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P0.05);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报告率分别为30.6%、37.0%和40.2%。不同类型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状况:女生的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均差于男生,P0.05);在身心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方面,家里3个子女及更多的差于2个子女及以下;留守时间长的学生差于留守时间短的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学生差于父母单方外出组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留守时间、孩子数量、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父母关心程度、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看护人意愿、朋友的多少。结论留守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并存在很多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该乡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西省长治市中学生焦虑情绪现状以及城乡中学生焦虑情绪存在的差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 选取长治市市区及农村初一~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共3 210人,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 SCARED)等调查问卷, 了解中学生存在的焦虑情绪, 并分析城乡中学生焦虑情绪存在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焦虑情绪阳性检出率为36.6%, 其中城市中学生为32.6%, 农村为47.5%,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0, P<0.001)。焦虑情绪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以农村中学生为高, 除广泛性因子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中学生中男生、女生、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焦虑情绪检出率均较相对应的城市中学生群体为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长治市中学生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情绪问题, 且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较城市严重, 应该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三地区城市流动儿童的忽视现况及主要原因,为有效减少其发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经济及教育水平等因素,2020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昆明市、大理州和临沧市3个地区为调查点,采用《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忽视评价常模量表》,对1 193名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云南省三地区6~11岁城市流动儿童总忽视率40.7%(486/1 193),其中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80%(393/963);非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4%(93/230)。城市流动儿童男童各层面忽视率大于女童,其中安全层面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P<0.05)。不同民族中除医疗层面外,汉族忽视率都高于少数民族,其中身体(χ2=6.963,P<0.05)和情感(χ2=6.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云南省农村儿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全国儿童相应指标比较,云南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岁t=20.281、19.153、13.616,P<0.001;9~11岁t=7.075、13.101、8.047,P<0.001)。结论 云南省三州(市)6~11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情况较十年前有所缓解,针对流动儿童实施的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家庭教育模式有所转变,“父母教育卷入”使“子女随父母进城务工”逐渐被“父母随子女进城读书”所替代,但是针对低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适应相关问题应持续关注;民族教育层面下儿童忽视率性别差异更小,学校与家庭教育应因地制宜,注重亲子参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徐州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发生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徐州市两个乡镇,其中1个乡镇选1所小学和1所初中,另一个乡镇选1所高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项目》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533人,其中1~3年级(年龄6~8岁)112人,4~6年级(年龄9~11岁)139人,初一至高三年级(年龄12~17岁)中学生282人,总忽视发生率分别是25.3%、26.7%、38.5%,χ2检验结果示,父母工作地点变动、与父母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与忽视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 家长应给予子女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更多地关注处于身心发育都较为特殊的青春期学生,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初中生近视状况及家庭有关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近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2016年4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淄博市某区初中生共1 036名,进行屈光度检查,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淄博市某区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近视检出率为73.24%,轻、中、高度近视检出率依次为47.77%、22.79%、2.68%。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婴儿时足月出生、在家坐姿正确、上体育类培训班以及父母每半年带儿童检查一次视力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P均<0.05);而在家习惯躺着看书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淄博市初中生近视水平较高。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是防治近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忽视现况,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农村三所小学的1 576名学生中的433名留守儿童(男生202人,女生231人)。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6~8岁组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分别为48.74%和48.25±8.40;9~11岁组的分别为52.99%和46.82±10.21,两年龄组的忽视水平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高于本地区城区儿童。按性别分组,男生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均高于女生(P<0.05)。6~8岁组在教育和社会层面上的忽视度高于9~11岁组(P<0.01),9~11岁组安全层面上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6~8岁组(P<0.05)。男生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且在情感层面上的忽视度也高于女生(P<0.05)。此外,留守儿童均以受到单一忽视为主。不同类型留守儿童间的忽视率和忽视度水平无差异。结论 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到的忽视频度高,强度大。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有关资源,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儿童的关注,增加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交流,为农村儿童提供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2014年9-11月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合肥、池州、宿州)7~17岁中小学生共计9 980名进行营养不良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获得身高体重等资料,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城乡之间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患病率。结果 安徽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3.25%,生长迟缓、轻度消瘦、中重度消瘦患病率分别为3.49%、5.61%、4.16%。男生营养不良患病率(14.65%)显著高于女生(1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4,P<0.01)。乡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15.10%)高于城市(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08,P<0.01)。结论 安徽省7~17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应关注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及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为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20年抽取泰安市13所学校共3 509名中学生,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34%,女生、男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5.32%、1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有网络成瘾倾向、过去12个月打架次数≥2次、从来不吃或有时吃早餐、女生均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072、3.070、2.964、2.755、2.330和1.805、1.578,P值均<0.05);而从不饮酒、未尝试吸烟、睡眠充足、1周至少1 d中高强度运动、不住校则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02、0.628、0.637、0.706和0.723、0.696,P值均<0.05)。结论 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普遍存在,抑郁症状与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尝试吸烟、饮酒、规律早餐、运动和睡眠等诸多行为特征和行为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