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一.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及乳腺癌系统治疗的完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对于多线治疗后和初诊远处转移等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单纯的抗体或细胞毒性药物并不能满足治疗需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是一种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连接的免疫偶联物,利用靶向肿...  相似文献   

2.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通过特定连接头将靶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高杀伤性的细胞毒性药物偶联起来的靶向生物药剂,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ADC药物的概念最初源自100年前Paul Ehrlich提出的“魔术子弹”概念,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随着非免疫原性(尤其是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发而出现飞速进展。ADC药物结合了靶向性、选择性强的抗体和高抗肿瘤活性细胞毒性药物的优势,在保留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肿瘤杀伤特性的同时,选择性降低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的脱靶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抗肿瘤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因此,近年来ADC药物一直是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娜  孔凡铭 《中国肿瘤》2022,31(10):815-820
尿路上皮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易复发、转移且临床预后较差,现有治疗方案未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通过化学连接子将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细胞毒性载荷高效偶联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以更加精准化和个体化的诊疗特点在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全文重点对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化疗作为肿瘤常规的治疗方式, 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化疗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磁性纳米颗粒与化疗药物偶联后, 通过改善细胞内药物积累、抑制DNA修复机制、调节细胞凋亡途径、增加化疗药物的溶解度、调节肿瘤微环境和攻击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等多种途径, 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治疗活度、显著改善化疗耐药性、提高治疗疗效并减少毒性。  相似文献   

5.
近10年,一些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新化疗药物包括传统化疗药物衍生物、非溶剂依赖型化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和其它细胞毒性药物,它们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使肿瘤化疗的地位更加巩固。未来肿瘤化疗就是一个精准和联合治疗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肿瘤热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热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方式,热疗还可促进某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热化疗已成为一种新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现介绍肿瘤热化疗的原理及化疗药物与热疗的协同效应,以及恶性肿瘤热化疗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经由连接子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相结合的药物.ADCs具有靶向性,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及更低的毒副作用.目前,包括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DS-8201在内的多种ADCs在肿瘤治疗方面已显示出良好...  相似文献   

8.
肿瘤热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热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方式,热疗还可促进某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热化疗已成为一种新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现介绍肿瘤热化疗的原理及化疗药物与热疗的协同效应,以及恶性肿瘤热化疗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细胞色素P450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恶性肿瘤患者日益增多,而且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的治疗窗很窄,相同剂量的药物在化疗疗效和毒性反应方面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研究肿瘤的发生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底物谱最广的Ⅰ相代谢酶系。本文就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肿瘤的发生、治疗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靶向EGFR的抗体药物偶联物(EGFR-ADC)是由结合EGFR的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素偶联形成的兼具靶向性和高细胞毒性的新型肿瘤靶向药物。EGFR-ADC 能够靶向结合肿瘤细胞表面EGFR 受体,经细胞内化后依靠连接子裂解或抗体降解释放微管抑制剂、DNA 损伤剂等偶联的细胞毒素,从而发挥肿瘤杀伤作用,目前已有多个EGFR-ADC 已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并批准上市。但是ADC 药物潜在的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复杂的内吞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总体上依然面临不良反应和疗效不足的问题,因此围绕ADC药物三大组分抗体(靶向、内化)、有效载荷(毒性效应)、连接子(载荷释放)的研发相继开展,而如何通过综合的优化设计以实现ADC药物的准确递送、高效内化、有效杀伤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立足EGFR-ADC 药物的研发现状,针对其关键组分的结构设计、应用特点、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分析,回顾总结代表性EGFR-ADC 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挑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EGFR-ADC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肿瘤靶向药物,具有抗体药物选择性强和化疗药物活性高的优势。近年来,在乳腺癌领域,通过选择不同的肿瘤细胞表面靶点和小分子细胞毒性物质,再加上连接方式的进步,对复发/转移性实体肿瘤有较好治疗效果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不断研发上市,代表着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3种抗体偶联药物获批治疗乳腺癌,除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和曲妥珠单抗-依沙替康衍生物(DS-8201a)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外,三阴性乳腺癌也可以从Sacituzumab govitecan获益。同时,一些抗体偶联药物与内分泌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本文就近年来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婧  罗敏  周媛  张积仁 《中国肿瘤》2008,17(11):954-957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免疫靶向偶联物,在肿瘤组织中接种人IgG非特异性靶点,探讨人造靶点免疫导向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THP)偶联物,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用EUSA法测定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毗柔比星偶联物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比较分析小鼠抗人IgG、游离盐酸吡柔比星、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对S180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肿瘤组织中盐酸吡柔比星药物浓度。[结果]制备的偶联物中,小鼠抗人IgG、葡聚糖与盐酸毗柔比星物质的量比为1:2.5:54;偶联物保留了小鼠抗人IgG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偶联物对S180细胞有体外杀伤作用。对荷S180肉瘤小鼠进行体内导向治疗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人IgG组中肿瘤组织含盐酸吡柔比星含量较盐酸吡柔比星组增加(P〈0.01)。[结论]通过在肿瘤组织中接种IgG非特异性靶点,用抗人IgG单克隆免疫导向吡柔比星治疗小鼠S180肉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理伟  周翡  李琦  Keping Xie 《肿瘤》2006,26(4):389-392
肿瘤药物的靶向治疗是以已知肿瘤发生中涉及的异常分子和基因为靶点而设计和研制的药物。实践证明,肿瘤靶向药物治疗为乳腺癌、肠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肿瘤靶向药物分为肿瘤细胞单克隆抗体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靶向药物,其中前者又包括抗肿瘤单抗药物和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本文对肿瘤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现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抗体偶联药物(ADCs)是由靶向肿瘤特异性或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不同数目的有效载荷,通过连接子偶联组成的新型药物,已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获益。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尽管SCLC对放化疗敏感,但由于早期易转移、易复发等特点导致患者预后差。SCLC的治疗进展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开发更持久有效的方法来改善预后。然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分子靶点,SCLC相关治疗药物研究一直受到限制。本文综述了ADC的基本原理、作用机制,重点介绍了针对部分靶点的相关药物在SCLC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可能发展为靶向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单抗导向药物用于肿瘤治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静脉给药时肿瘤组织单抗摄取量甚低,偶联物实际到达肿瘤细胞尤其是实体瘤深部细胞的数量有限,局部注射是可行的解决办法.平阳霉素(PYM)是研制局部注射用单抗偶联物较为理想的“弹头”药物,3A5是抗肝癌大鼠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和人结肠癌具有强免疫反应性.本研究将单抗3A5与PYM偶联,探讨了3A5-PYM用于局部或腔内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单抗3A5及3A5-PYM偶联物进行了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关玥  陈秀玮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11):571-575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传统治疗方案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不仅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也使其他重要器官受到毒性损害,从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为了加强肿瘤靶向性的同时,又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精准靶向治疗的治疗模式逐渐开展,纳米材料则作为药物载体,以其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进入...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是近年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而肿瘤免疫逃逸是导致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退缩,并且能够减少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细胞数量,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等的数量,从而克服肿瘤免疫逃逸。本研究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的由抗体及细胞毒性成分连接而成的抗体-细胞毒偶联药物在抗肿瘤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因其具备特异性地结合到抗原表面及内化于肿瘤细胞内产生强大杀伤作用的特点得到广泛关注。目前,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的Trastuzumab emtansine和Trastuzumab deruxtecan已初显成效。随后,针对各种不同靶向基因的偶联药物也在不断探索中。但由于肿瘤抗原水平的表达、药物内吞迁移的抑制、溶酶体功能障碍、药物外排泵以及靶点突变等引发了相关的耐药。全文对抗体-细胞毒偶联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胃癌患者占胃癌总人群的15%~20%。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恶性程度高且预后较差,其目前的治疗方案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疗效有限。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性载荷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高效抗肿瘤药物,兼具单抗药物高度的靶向性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强大的杀伤作用,在HER2阳性胃癌的临床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个ADC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HER2阳性胃癌,本文重点对现阶段ADC在HER2阳性胃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特异性抗体(BsAb),一方面结合免疫效应细胞上的激活分子或偶联毒素,另一方面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与肿瘤相关抗原(TAA)结合。通过双结合,激活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或通过免疫毒素发挥靶向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方式。本文对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方法、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研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