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应用于学龄前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的学龄前儿童ADHD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不刻意改变学龄前儿童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治疗时加入沙盘游戏。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SQ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了沙盘游戏治疗的观察组儿童,其多动指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ADHD治疗时加入沙盘游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疗效。方法将24名4~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PEP-3能力水平≥24个月)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实验组在开展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为期24周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估两组儿童的疗效。结果 PSQ评分显示,经沙盘游戏治疗后,实验组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后的对照组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EC量表评分显示,经沙盘游戏治疗后,实验组儿童的社交和感觉/认知/意识2个分量表,以及总得分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后的对照组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盘游戏可有效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的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初始沙盘是指沙盘游戏者所做的第一个沙盘,初始沙盘对沙盘游戏者有着特殊的意义[1].Kalff[2]在沙盘游戏入门中指出,初始沙盘不仅能够反映沙盘游戏者问题本质所在,同时能提供问题解决的线索与方向.关于初始沙盘,目前国内主要集中在强迫症、孤独症、抑郁症、躯体化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3-8]等人群的研究.本研究以临床心理咨询大学生为对象,探讨其沙盘初始特征,为临床心理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中沙盘游戏疗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盘游戏疗法即治疗师提供沙盘、沙、水及有关的物件和材料,让个体在沙盘所限定的区域里,运用这些道具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在沙盘里制造出一些场景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个体获得自由和安全的环境释放自己的意识及潜意识里被压抑的部分,从而逐渐自我康复。沙盘游戏疗法既可以应用于儿童,也可以应用于成人、夫妻、家庭及团体,它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弥补其他治疗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心理学的诊断技术中, 沙盘游戏与家庭治疗中的家谱图作为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在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应用于行为问题儿童的诊断。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两种方法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然后在此基础上大胆尝试提出家庭沙盘家谱图的概念, 并分析了这一概念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初始沙盘的主题特征,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对24名4~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所制作的初始沙盘进行分析。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沙盘治疗中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特别是语言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水平较高的儿童在对沙子、沙盘、沙具综合运用及对完整沙盘的创建能力强于沟通能力水平低的儿童。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初始沙盘中,创伤主题特征多于治愈主题特征(t=6.186,P<0.01)。结论初始沙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沙盘游戏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呈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问题,又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沙盘游戏对7~14岁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7~14岁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随机将20例7~14岁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8次沙盘游戏治疗,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对照组不接受沙盘游戏治疗.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量表心理测验工具对两组儿童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经沙盘游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或治疗组治疗前比较,除生活环境无明显变化外(t分别为-1.271和-2.012,均P>0.05),其余量表项目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其中生活质量的总分均值、认知成份和情感成份的得分满意度均极显著提高(t分别为-7.961或-11.353、-5.041或-5.484、-7.049或-8.730,均P<0.01).结论 沙盘游戏疗法能够提高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游戏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与行为的问题,他们就是沙盘游戏咨询师。  相似文献   

9.
<正>沙盘游戏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让儿童通过玩耍和创造来表达自己。近年来,沙盘游戏在国内开始流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社会工作组织甚至企事业单位开始配备沙盘游戏室,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沙盘游戏中获益。通过沙盘游戏,总是哭闹、不爱上学的小朋友变得快乐和积极了。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健康逐渐引起学校、家长的广泛重视,心理沙盘游戏也渐渐走向大众。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沙盘游戏的治疗作用。由于沙盘游戏在形式上表现为游戏,收费比"普通游戏"项目昂贵,非心理专业人士不能理解沙盘游戏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治疗的神奇疗效,因此而错过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且意义深远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借助于沙盘和各种物件,使来访者的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健康逐渐引起学校、家长的广泛重视,心理沙盘游戏也渐渐走向大众。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沙盘游戏的治疗作用。由于沙盘游戏在形式上表现为游戏,收费比"普通游戏"项目昂贵,非心理专业人士不能理解沙盘游戏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治疗的神奇疗效,因此而错过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且意义深远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借助于沙盘和各种物件,使来访者的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始沙盘游戏特征.方法 对29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29名正常儿童进行沙盘游戏干预,对照分析两组儿童初始沙盘游戏主题及沙具使用情况.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主题较正常儿童混乱无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P<0.00);两组儿童在沙具使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具有独特特征以及一定的临床诊断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描述同伴拒绝儿童的初始沙盘特征,为完善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范畴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同伴提名问卷,在某小学确定18名同伴拒绝儿童作为实验组和18名同伴接纳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参与初始沙盘创作.采用沙盘作品编码表对两组儿童的初始沙盘游戏作品进行编码,使用£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同伴拒绝儿童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在沙具的使用上,同伴拒绝组儿童较少使用植物和生活用品,较多使用交通工具;在摆放的场景类型上,同伴拒绝组儿童较少摆放家庭场景,较多摆放战争场景;在呈现的主题上,同伴拒绝组儿童的创伤主题较多,而治愈主题较少(P值均<0.05).此外,同伴拒绝组儿童的沙盘作品中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而对照组儿童作品中治愈主题多于创伤主题(t=4.92,P<0.01).在沙盘主题特征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同伴拒绝组儿童较多出现攻击、威胁、受阻、隐藏等4个创伤主题,较少出现能量这一治愈主题(x2值分别为8.00,4.50,4.50,4.43,7.20,P值均<0.05).沙盘主题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攻击是同伴拒绝的危险因素(OR=40,P<0.01).结论 同伴拒绝儿童在沙具的使用、沙盘呈现的场景、沙盘的主题特征等维度均有特征表现.可采用初始沙盘游戏对同伴拒绝儿童进行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4.
沙盘游戏治疗在未成年人心理门诊中被广泛运用,对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调整效果显著.对沙盘游戏治疗未成年人焦虑情绪的机制分析将有助于推进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对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SAD)的干预效果,为构建有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从确诊SAD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进行家长SAD知识的教育,治疗组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和SAD知识教育,每周1~2次,每次40 min。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于干预前、干预7次、14次、21次后进行测评,并记录治疗师个案治疗报告、家庭成员治疗感受。结果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干预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及焦虑总分均降低(t=2.002、7.300、8.160、12.138、11.676、9.370,P<0.001)。干预前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得分及焦虑总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6.758、3.953、3.478、5.471、7.027、6.012,P<0.001)。家庭沙盘游戏治疗14次、21次后,治疗组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6.
唐姝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8):1193-1195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与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专科生学业效能感的干预效果,为寻找更有效的医学生精神卫生干预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从湖南省某医学专科学校中筛选出总分低于69分或分量表低于36分的48名学生,随机均分成团体沙盘游戏组、认知行为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7周的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1周、1个月后,再次使用该量表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沙盘游戏组、认知行为组及对照组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学习行为自我效能及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38,0.233,0.324,P值均>0.05).干预1周、1个月后,沙盘游戏组与认知行为组除干预1个月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学业自我效能感其余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对医学专科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持久性优于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17.
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 Therapy),又称为箱庭疗法,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利用象征性游戏形式进行治疗的心理疗法.许多研究表明,沙盘游戏疗法不但是一种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技术,本文着重从沙盘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治疗和学校心理教育中的运用两方面介绍沙盘游戏疗法在国内外的运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重复刻板行为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模式,在典型发育儿童中,重复行为是儿童对于行为、语言、游戏的反复练习,以掌握技能为目的;但在其他发育障碍的儿童群体中,重复刻板行为则与其异常的发育紧密联系。这类行为在不同发育状态儿童,尤其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的临床演变及临床评估非常值得关注。本文对以上问题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阐述,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团体沙盘治疗对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的效果,为有效改善自闭症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唐山市自愿参加活动的42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沙盘治疗,对照组暂不进行,在团体心理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团体沙盘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总分分别为(194.29±42.41)(194.17±42.67)分,量表总分和9个因子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团体沙盘治疗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218.857,13.236,36.533,13.000,48.485,25.136,16.158,19.971,31.031,P值均<0.01).结论 团体沙盘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由沙盘治疗、感统训练和父母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心理治疗对儿童多动症的疗效。方法 在唐山市三家医院选取69名符合DSM-Ⅳ中儿童多动症标准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人,对照组35人。实验组进行综合心理治疗,包括沙盘游戏治疗1次/周,共20次;感觉统合训练3次/周,共60次,3个疗程;对其家长进行培训1次/2周,共8次。对照组不干预。干预前后使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和简式育儿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综合性心理治疗后实验组PSQ量表除心身问题外,其余各因子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育儿压力各因子较干预前显著,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两个量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沙盘治疗、感统训练和父母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心理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改善ADHD患儿的多种症状,有效缓解其父母的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