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小鼠肿瘤恶病质状态下骨骼肌中的表达,阐明Caspase-3与细胞凋亡及肿瘤恶病质骨骼肌蛋白消耗的关系。方法:小鼠结肠腺癌Colon26(CT26)细胞接种BALB/c小鼠诱导肿瘤恶病质模型为肿瘤组,同时设对照组,每组24只。每天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并分别在第8、14和20天各处死8只小鼠,检测小鼠左侧腓肠肌组织质量、纤维横切面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腓肠肌细胞凋亡率。结果:第14天肿瘤组小鼠出现恶病质症状,去瘤体质量下降大于对照组小鼠体质量的20%(P<0.05),小鼠进入肿瘤恶病质期。与同期对照组比较,随着接种细胞时间的延长,肿瘤组小鼠体质量、去瘤体质量、腓肠肌组织质量及纤维横切面积均减小(P<0.05),TNF-α、IL-6水平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骨骼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腓肠肌质量及横切面积呈负相关关系(r=-0.716,P<0.05;r=-0.694,P<0.05),与TNF-α和IL-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42,P<0.05;r=0.675,P<0.05)。结论:Caspase-3可能是肿瘤恶病质促进骨骼肌组织蛋白消耗的关键性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流动力学注射所致肝组织损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肝脏修复的过程和机制。方法:25只雌性Balb/c小鼠在3 s内经尾静脉注射大体积(1.8~2.0 mL)生理盐水。根据注射后时间将小鼠分为30 min组、8 h组、1 d组、3 d组和7 d组,每组5只鼠。6只未注射雌性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小鼠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Cyclin D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Bax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 h组小鼠肝质量/初始体质量比值明显下降(P<0.05),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 d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明显升高(P<0.01),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与对照组比较,30 min组小鼠出现肝细胞肿胀及少量出血,每高倍视野下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q=4.760,P<0.05)。与30 min组比较,8 h组小鼠肿胀的肝细胞数量减少,出血坏死灶扩大,每高倍视野下的肝细胞数和双核细胞数均明显增多(q=7.310,P<0.01;q=7.200,P<0.01)。与8 h组比较,1 d组小鼠出血坏死灶减少,肝细胞数和双核细胞数均减少(q=4.966,P<0.05;q=6.596,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组小鼠坏死灶基本消失,7 d组小鼠肝脏结构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8 h组和1 d组小鼠肝细胞PCNA指数均明显升高(t=4.458,P<0.01;t=15.557,P<0.01),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0 min组小鼠胆管细胞PCNA指数明显升高(t=3.985,P<0.01),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组TNF-α、IL-6、EGF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8 h组(q=4.952,P<0.05;q=14.750,P<0.01;q=14.750,P<0.01;q=13.551,P<0.01)。3 d组小鼠肝组织中H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30 min组和8 h组(q=5.031,P<0.05;q=4.631,P<0.05),8 h组和3 d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α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30 min组(q=4.592,P<0.05;q=8.137,P<0.01)。8 h组和1 d组小鼠肝组织中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7 d组(q=4.736,P<0.05;q=5.213,P<0.05)。1 d组小鼠肝组织中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比值明显高于30 min组(q=5.731,P<0.01)。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可引起急性肝损伤,表现为肝细胞肿胀并形成出血坏死灶。肝损伤在1周左右可自然修复,与肝再生有关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萱草花总黄酮(HCBF)含药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低(900 mg·kg-1)、中(1800 mg·kg-1)和高(2700 mg·kg-1)剂量HCBF组。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形态表现,AnnexinⅤ-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HCBF组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BF组HepG2细胞体积缩小,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呈浓缩和破碎状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HCBF组HepG2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或P < 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高剂量HCBF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HCBF含药血清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途经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单链寡脱氧核苷酸MT01 作用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g) 感染成骨细胞MG63中Ⅰ型胶原(ColⅠ)mRNA 表达水平,探讨MT01对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T01组、Pg组和MT01+Pg组。按分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加入MT01(质量浓度1 mg·L-1),以1 mg·L-1PBS作对照共孵育3h后,以100∶1的感染复数(MOI)加入Pg悬液共培养。4组细胞分别孵育2、4、6、8、12和24h后采用RT-PCR法检测MG63细胞中ColⅠ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T01和MT01+Pg组MG63细胞中ColⅠ mRNA表达水平在2和4h时无明显变化(P > 0.05),8、12和24h时MT01组细胞中ColⅠ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Pg组比较,2和4h时MT01+Pg组细胞中ColⅠ mRNA呈低表达,6、8、12和24h时ColⅠ mRNA表达水平升高(P < 0.05或P < 0.01)。结论:MT01上调感染状态下MG63细胞中ColⅠ mRNA的表达水平,MT01可促进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脑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及50、100和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采用MTT法检测C6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yclinD1、Bax、Bcl-2和Case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和48h时50、100和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 < 0.01),72h时100和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与对照组比较,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Sub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 < 0.05),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100和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组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或P < 0.01),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组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 < 0.01),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1)。结论:五味子甲素通过下调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促凋亡因子Bax和Bcl-2表达水平而抑制C6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肿瘤恶病质骨骼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接种BALB/c小鼠诱导肿瘤恶病质模型,每天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于第7、13和19天检测左侧腓肠肌组织的质量、纤维横切面积,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IL-6、TRAF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接种细胞时间的延长,荷瘤小鼠体质量和去瘤体质量减轻(P<0.05);腓肠肌组织的质量减轻(P<0.05),纤维横切面积减小(P<0.05),TNF-α、IL-6和TRAF6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TRAF6的水平与腓肠肌的消耗呈正相关(P<0.05),与TNF-α和IL-6的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TRAF6可能在肿瘤恶病质骨骼肌组织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Gli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9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li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水平。以人胃癌细胞株MKN28、BGC823和SGC7901为研究对象,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1作为对照,RT-qPCR法检测各细胞株中Gli1mRNA表达水平。将Gli1-siRNA转染BGC823细胞后,实验分为对照组、con-siRNA组和Gli1-siRNA组;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i1m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P2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Gli1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27.606,P<0.01;χ2=54.782,P<0.01)。在GES-1、MKN28、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Gli1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341,P<0.01)。Gli1-siRNA组Gli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on-siRNA组(F=48.322,P<0.01)。Gli1-siRNA组胃癌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on-siRNA组(F=54.428,P<0.01)。Gli1-siRNA组胃癌细胞的迁移数低于对照组和con-siRNA组(F=257.788,P<0.01)。与对照组比较,con-siRNA组细胞中P27、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siRNA组比较,Gli1-siRNA组细胞中P2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3.776,P=0.020),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3.479,P=0.025;t=5.487,P=0.005)。结论:Gli1在胃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抑制Gli1基因的表达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小鼠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和自然杀伤细胞(NK)在外周免疫器官和肿瘤组织中数量的变化,阐明其对肿瘤发展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分为Lewis肺癌细胞系(LLC)注射组和正常对照组,LLC注射组小鼠采用LLC腋窝注射制备皮下肿瘤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采用生理盐水等量注射。采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特异荧光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肿瘤组织中CD4+CD25+T细胞、Treg细胞及脾脏组织中NK细胞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LC注射组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CD25+ 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Foxp3+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比例明显升高(P < 0.05),CD4+CD25+Foxp3+ Treg细胞数量也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LLC接种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4+CD25+ 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Foxp3+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比例明显高于脾脏和淋巴结(P <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LC注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 < 0.05)。结论:肺癌小鼠主要免疫脏器官组织中Treg细胞比例和数量升高,NK细胞比例降低,其可促进肿瘤发展,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骨脂乙素(IBC)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分为对照组(0 μmol·L-1)和不同浓度IBC组(10、20、40及80 μmol·L-1)。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kt、p-Akt、Erk、p-Erk、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随着IBC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12、24和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5.13±8.97)、(132.40±7.76)和(58.56±5.93) μmol·L-1,不同时间点IC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1.69%±0.65%)比较,作用48h后20和40 μmol·L-1 I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1%±2.32%和22.45%±1.18%)明显升高(P < 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作用48h后20和40 μmol·L-1 IBC组细胞中Bcl-2、p-Akt和p-Er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Akt和Erk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与对照组比较,作用48h后40 μmol·L-1 IBC组Tca8113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IBC可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Akt和Erk通路可能是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DM)组(n=6)和TFBFL治疗组(n=6),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8),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给予10 mL·kg-1·d-1纯净水灌胃;TFBFL治疗组大鼠给予200 mL·kg-1·d-1 TFBFL灌胃。各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8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BW)、心脏质量指数(HWI)、血糖水平(FBG)及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胶原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HWI、FBG和LVEDP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而BW、LVSP、HR和±dp/dtmax则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与DM组比较,TFBFL组大鼠FBG和LVEDP水平明显降低(P < 0.01),而LVSP、HR和±dp/dtmax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TFBFL组大鼠BW和HWI与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电镜下观察和Masson染色检测,与DM组比较,TFBFL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胶原水平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DM组比较,TFBFL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结论:TFBFL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心肌组织中TGF-β1表达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沙利度胺抗Lewis肺癌小鼠癌性恶病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癌性恶病质小鼠恶病质状态的影响,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癌性恶病质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57小鼠癌性恶病质模型,观察沙利度胺对恶病质小鼠的一般状况,如体重、摄食量、饮水量的影响,观察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结果沙利度胺能明显增加癌性恶病质小鼠摄食量及饮水量,抑制体重下降(P〈0.05),可显著降低TNF-α和IL-6的水平(P〈0.05),与甲羟孕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沙利度胺通过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来改善癌性恶病质症状,调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稳定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敲除MSTN基因对哺乳期幼鼠骨骼肌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Cre-LoxP系统建立MSTN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通过PCR法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比较MSTN基因敲除后小鼠体质量及腿部骨骼肌质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野生型小鼠与MSTN基因敲除小鼠腿部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qPCR法检测MST基因敲除小鼠Atrogin-1和MuRF-1 mRNA的表达.结果 PCR结果显示: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符合MSTN-loxP+/+MCK-Cre+/-;与野生型小鼠(WT)相比,MSTN敲除小鼠(KO)体质量及骨骼肌质量显著增加,在出生第7、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部骨骼肌纤维显著增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STN基因敲除后小鼠Atrogin-1和MuRF-1的mRNA表达较野生型小鼠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Cre-loxP系统成功建立稳定的MSTN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该小鼠腿部骨骼肌纤维增粗,其质量以及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泛素连接酶Atrogin-1和MuRF-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6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每组10只。阳性药组大鼠每周灌胃给予1 mg·kg-1尼尔雌醇;低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大鼠每天灌胃给予50和100 mg·kg-1淫羊藿苷。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术后2周开始给药,给药12周后麻醉状态下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观察大鼠骨密度(BMD)、骨组织形态学、血清生化指标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降低(P<0.01),血清中钙水平下降(P<0.05),血清磷水平升高(P<0.05),血清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大鼠BMD明显升高(P<0.01),血清钙水平升高、血清磷水平下降(P<0.05),BGP和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皮质变薄,骨小梁宽度变窄,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上调(P<0.01),Bcl-2表达水平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大鼠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宽度变宽,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P<0.05或P<0.01),Bcl-2表达水平上调(P<0.05或P<0.01)。结论:淫羊藿苷对去卵巢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皮质激素(ACTH)、游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变化及病情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和临床分期,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为2期,31例;乙组为3期,31例;丙组为4期,31例。3组患儿入院后次日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患儿血清COR、ACTH、FT3、FT4及TSH的水平。结果乙组和丙组TSH、FT3和FT4水平均显著低于甲组,并且丙组TSH、FT3和FT4水平均显著低于乙组(P < 0.01)。3组患儿入院时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期与ACTH、COR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P < 0.05),临床分期与TSH和FT4、FT3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而言,其血清COR和ACTH水平均随着患儿病情加重而升高,但FT3、FT4与TSH水平则随着患儿病情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培元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利血平2.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利血平抑郁模型;采用强迫游泳方法,建立急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长期(14 d)束缚加噪声,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观察培元解郁方对利血平抑郁模型小鼠的体温、眼睑下垂、出圈率的影响;对急性应激模型、慢性应激模型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急性应激模型小鼠脑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含量;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脑中5-HT、IDO的含量。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应急模型小鼠脑中IDO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元解郁方各剂量组均能拮抗利血平抑郁模型小鼠的体温下降(P0.01),此外高剂量还可改善利血平引起的眼睑下垂、运动不能的状况(P0.05),中剂量组可改善运动不能的状况(P0.05)。培元解郁方中、低剂量组均可缩短急性应激模型小鼠不动时间(P0.05、P0.01),且显著增加脑中5-HT、NA的含量(P0.05、P0.01)。培元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缩短慢性应激模型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脑组织中5-HT的含量、降低IDO的含量并上调IDO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培元解郁方对利血平、强迫游泳、慢性应激造成的小鼠抑郁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抑郁模型小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A含量,抑制IDO活性、下调IDO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E74样因子5(ELF5)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以及裸鼠成瘤的影响.方法 人结直肠癌SW480和HT-29细胞分为5组:LV-GFP组,转染空载体LV-GFP慢病毒;LV-ELF5组,转染重组LV-ELF5慢病毒;shRNA-NC组,转染空载体shRNA-NC慢病毒;shRNA-ELF5组,转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热量限制对老化进程中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探讨热量限制生物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13月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自由进食组和热量限制组,每周按照自由进食组前1周平均摄食量的60%饲养热量限制小鼠.热量限制12周后,测量骨骼肌衰减指数、胫前肌等肌纤维密度及相对横截面积,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GC1 α、AMPKα、p-AMPKα及SIRT1等的表达,并比较老年鼠与成年鼠的表达差异.结果 ①与自由进食组比较,热量限制组骨骼肌衰减指数变化不明显,胫前肌等肌纤维密度显著升高(P<0.01),相对横截面积降低(P<0.01);②电镜观察显示:与自由进食组比较,热量限制组骨骼肌线粒体长度和宽度均增加(P<0.05,P<0.01),相对密度增加(P<0.01),PGC1α表达升高(P<0.05);③与自由进食组比较,热量限制组骨骼肌AMP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同时SIRT1表达也升高(P<0.05);④与成年鼠比较,老年鼠骨骼肌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SIRT1和PGC1α的表达也均下降(P<0.05).结论 热量限制能显著促进老化进程中骨骼肌线粒体的生成及活性,这一作用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