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发现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类型及危险因素,评价意外伤害综合干预的效果,提高伤害对象的防护意识,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市渝中区以散居儿童和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为干预对象,监测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对干预前后的散居儿童及学龄前儿童伤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组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12.83%降至干预后1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3,P=0.219);对照组伤害率由干预前7.77%上升至干预后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22)。干预1年后,干预组伤害防治知识得分(8.42±0.91)分,对照组(7.35±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8,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中开展以预防儿童伤害为主题的健康教育,针对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伤害对象的认知行为,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 【方法】 以学龄前儿童为干预对象,监测意外伤害,对干预前后的学龄前儿童伤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干预方法包括对幼儿老师设计安全课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 【结果】 干预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干预前降低。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家庭中危险因素认知有所提高,改变不利因素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低于未改变的家庭,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健康教育对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效。  相似文献   

3.
林艳  王虹  刘筱娴  刘一心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04-4805
目的:探索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方法:以深圳市横岗镇19所幼儿园和4个社康中心的学龄前儿童和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和家长进行教育干预,干预期为一年,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各类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意外伤害教育干预,能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方法 在通州区选择两所小学、两所中学的1157名学生及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1所小学、1所中学的588名学生及家长为干预组,另两所中小学校的569名学生及家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自救急救、生活常识等3个方面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期1年,并在于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于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家长的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将锐利物品、药品、热水等合理放置的行为改变上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能指导学生和家长形成健康相关行为,能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上海市浦东新区3~5年级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效果,为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浦东新区唐镇4所学校3~5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时长18个月的学生、家长、校医和体育老师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则按学校原有卫生课堂的安排,不做其他特殊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9.01%降至干预后的0.62%(P0.01)。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的认知和行为得分都有所提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3~5年级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有效降低了该阶段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通崇川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评价健康教育对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认知的影响。方法2016年7-8月,对南通市崇川区1200名8~15岁儿童开展意外伤害相关的预防和急救技能培训,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意外伤害防治认知情况。结果南通市崇川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45.75%),家庭(30.22%)和学校(18.94%)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儿童在呼吸心跳停止急救,溺水抢救和倒出呼吸道积水,冷热水使用和触电急救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4.61%、38.00%、75.33%、62.17%和80.00%,均高于对照组的27.33%、35.00%、60.33%、49.00%和75.17%;在表皮擦伤、严重出血、烫伤急救的平均得分干预组为(1.88±0.91)分、(1.63±0.90)分和(2.26±1.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0±0.94)分、(1.45±0.92)分和(1.85±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现场亲自操作与视频观看是儿童最期望的健康教育方式。结论以现场游戏互动、视频观看、亲自动手操作等体验式的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高了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相关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nowledge,attitudeand behavior,KAB)的变化,为高血压病社区人群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人群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改变,相对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较不明显. [结论]行为及态度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反复性,需长期、持久、广泛、全面地进行健康教育,并加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8.
7~14岁学龄期儿童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评价(310000)浙江省、县、乡联合课题组一、材料与方法(见《综合评估报告》)二、结果与分析终末调查共发放了167份调查表,收回有效表格166份,实查率为99.40%。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0.60岁...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小学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水平及采取的行为与意外伤害的发生关系,我们自2000-2001年进行了一定范围内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及其意外伤害发生的抽查.以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干预效果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农村儿童看护人预防儿童伤害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干预县3个乡(镇),2007年7—8月对所抽取乡(镇)2996名0-6岁儿童看护人开展伤害相关知识及儿童家庭与住宅附近环境安全隐患的基线调查。2007年10月—2010年6月,根据基线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2010年7月随机抽取308名0-6岁儿童看护人及对其住宅附近环境开展干预效果调查。结果在伤害相关知识的12个指标中,干预后儿童看护人对其中9个指标正确认知的比例比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儿童家庭及住宅附近环境安全隐患状况的11个指标中,干预后有10个指标的比例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儿童看护人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对于儿童安全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儿童家庭及住宅附近环境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在接受儿童意外伤害干预后的效果,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10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985名参加干预活动,在干预后1个月采用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的平均得分从(8.2±2.3)分提高到(12.8±3.2)分.其中,跌落知识(总分6分)平均得分从(3.9±1.2)分提高到(4.6±1.2)分,溺水知识(总分6分)平均得分从(4.6±1.2)分提高到(5.2±1.2)分,药品误服知识(总分4分)平均得分从(2.1±1.0)分提高到(3.0±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后,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但部分知识的知晓水平仍然较低,今后应该针对知识薄弱环节进行长期的教育及干预.  相似文献   

12.
农村4~6岁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4~6岁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评价310000)浙江省、县、乡联合课题组材料和方法(见《综合评估报告》)结果与分析1.刷牙卫生习惯无论是实验组石桥乡,还是对照组曹宅乡比本底调查时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两者在本底、终末之间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授课、亲子教育及网络干预方式对儿童家庭意外伤害的干预效果,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9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1747名参加干预活动,在干预后1周采用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安全知识中,家居用品安全检查最重要的五方面和抗生素治疗的病原类型,网络干预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15.37%和34.63%;药物的正确选择上,教师讲解组知晓率最高(12.63%)。在行为养成中,吃饭时的情况,亲子教育组(33.28%)和网络干预组(32.43%)的形成率高于教师讲解组(30.62%);吃东西征求意见和使用剪刀的类型,网络干预组形成率最高分别为34.29%和86.66%;是否到厨房玩耍,教师讲解组形成率最高(29.07%)。以上分别在不同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害预防健康教育中,网络干预对减少儿童意外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应通过网络的特殊作用加强儿童伤害知识的传播,同时结合其他方式,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儿童形成安全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儿童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中开展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为主题的健康教育,针对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伤害对象的认知行为,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方法以学龄前儿童为干预对象,监测意外伤害,对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干预方法包括对幼儿老师设计安全课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结果干预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干预前降低。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家庭中危险因素认知有所提高,改变不利因素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低于未改变的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镇江市1~14岁儿童意外伤害现状,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年9月~2005年8月期间镇江市1~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意外伤害问卷调查.[结果]镇江市1~14岁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9.6%,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1~4岁儿童伤害发生率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伤害发生率居前5位的伤害是跌倒/坠落、交通事故、碰撞/挤压伤、扭伤、昆虫、动物咬伤.最常见的伤害部位为手指/脚趾(26.6%)和下肢(17.6%).41.1%的伤害发生在家里/宿舍,26.4%在娱乐活动时发生伤害.[结论]社会应加强关注儿童的意外伤害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混合牙列阶段,此时恒牙易患龋,同时也是牙龈炎的发病高峰.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牙龈炎的患病率达55%,12岁年龄组的牙结石检出率为50%以上,处世界较高水平[1].而国内多项调查研究也表明,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2-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对维护儿童口腔卫生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家庭成员口腔保健意识,特别是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程度和能力,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日照市3~6岁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为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日照市市直3所幼儿园3~6岁儿童564名,采用“幼儿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研究诃查表”共24个项目,对每一位儿童逐项询问,了解他们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情况。[结果]3~4岁组和5~6岁组的儿童对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或有不正确的认知,3~4岁组有9个项目的正确认知不超过50%,5~6岁组有3个项目的正确认知不超过50%,男女儿童对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认知有4个项目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3~6岁儿童需要针对其特点加强对意外伤害的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国有1.6万名小学生因意外伤害非正常死亡,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并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采取综合性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其发生,其中,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是减少或降低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社区健康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0~14岁儿童伤害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一套适合深圳地区儿童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儿童伤害发生率,改善儿童生活质量。方法选择伤害发生率较高的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作为伤害监测点,并对横岗镇4个社区的儿童进行了伤害基数摸底,在此基础上开展伤害控制的全面监测工作。结果横岗镇0~14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的年发生率为8.36%,男女比例为2.13∶1;男童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P<0.05)。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52.50%)、机械伤(12.50%)、宠物咬伤(11.25%)、烧烫伤(8.75%)和中毒(6.25%)。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在7、8月份。结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多学科、多部门交叉合作的系统工程。在深圳开展伤害干预研究,开发出适合该地区儿童伤害的干预措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宁波市流动儿童伤害于预,评价干预效果,为流动儿童的伤害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类试验方法对宁波市外来民工小学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技能改变和环境改造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知识平均得分64.53分比干预前60.68分提高3.85分(t=5.49,P〈0.05)。干预后行为平均得分74.93分比干预前68.56分提高6.37分(t=12.08,P〈0.05)。总伤害发生率由12.88%下降至8.64%(X^2=8.3,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技能改变和环境改造为辅的干预措施对流动儿童的伤害预防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