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在人群中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60岁以后可达2%~5%,平均每10年的发病率增加1倍,房颤时心房的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很容易在左心房或左心耳形成附壁栓子,有很高的体循环栓塞的风险。房颤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体循环栓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华法林加用阿司匹林对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房颤患者共14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3例,给予华法林口服;B组65例,阿司匹林及华法林口服,两组患者均予以监测INK,INK在2.0—3.0之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观察:(1)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及周围动脉栓塞等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2)出血并发症(胃肠道出血,血尿。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因栓塞而再入院例数无明显差异。加用阿司匹林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加用阿司匹林对房颤病人预防血栓栓塞与单用华法林效果相当.但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岁及以上人群心房颤动加权患病率为0.71%,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高,房颤人群的脑卒中风险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房颤的疾病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抗凝治疗能够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达比加群酯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其口服后经胃肠吸收,在体内转化为有抗凝活性的达比加...  相似文献   

4.
林凤仙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806-2807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份到2010年4月份收治的6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含34例。针对对照组,提供阿司匹林治疗,针对观察组提供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病程等方面的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终点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方法,能够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在应用这种治疗手段之前,需评估患者病情,筛选可以接受该疗法的患者,并在治疗中需控制华法林的用药剂量,严格防控风险,确保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探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用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9例,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试验组98例,采用华法林口服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2.1%(12/99),试验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2.0%(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2.0%(2/99),试验组出血发生率为3.1%(3/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7.2%(17/99),试验组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1%(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患者INR 为2.0~3.0条件下,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心房颤动治疗的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名患者。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华法林进行治疗心房颤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总有效率等的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国际标准化比率(INR)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达标的有42例,达标率为84.0%,对照组有31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62.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外周血栓栓塞1例,轻微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3例,分别为1例外周血栓和2例脑血栓,轻微出血7例,少量出血6例,严重出血2例。实验组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心房颤动采用利伐沙班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和并发症以及提高治疗疗效,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汪扬 《现代保健》2010,(27):85-86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为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是深静脉血栓、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瓣膜病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但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影响药效因素多,因此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有效离不开良好的监测管理与护理.本文通过对一例华法林中毒病例和华法林药理特性的分析,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可以从患者教育、INR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组建抗凝门诊、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对患者生活饮食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 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王云 《医疗装备》2020,(2):101-102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恢复更加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症状缓解更加显著,且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对接受PCI后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抗血栓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达比加群组)15例,对照1组(小剂量华法令)24例,对照2组(常规剂量华法令)2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分别观察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对照低剂量华法令组相近(4.6%vs4.17%),而常规剂量华法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2.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达比加群达到应用小剂量华法令抗血栓治疗效果,不增加栓塞的危险,降低了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肺栓塞患者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华法林剂量的动态变化,为经验性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肺栓塞门诊规律随访的抗凝治疗时间>12个月、年龄≥65岁的肺栓塞患者20例,根据随访记录统计患者出血、复发的情况以及华法林的用药剂量.结果 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73.55±5.76)岁,随访时间(22.60±11.45)个月;在随访期间,未出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出血,轻度出血5例,其中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结膜出血和左下肢皮肤淤斑各1例;20例患者中1例复发,复发率为5%;在长达24个月的随访时间中,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无显著变化,达到充分抗凝的平均剂量为3.5 mg左右.结论 规范监测随访的肺栓塞患者长期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平均维持剂量约为3.5 mg,但需要规律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4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发生栓塞和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57.1%),且观察组患者发生脑栓塞、脑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可明显缓解其心房颤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华法林、阿司匹林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心房颤动患者2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每组106例.比较两组血栓栓塞和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华法林抗凝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总发生率为7.5%(8/106),显著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的17.0%(1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06)和8.5%(9/1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在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间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应用常规使用ACEI、利尿剂、地高辛等药物,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加用药物美托洛尔。在一定时间的治疗过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治疗有效12例,占52.17%,死亡3例,占13.04%;而治疗组中治疗有效17例,占77.27%,死亡1例,占4.55%。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更高,而死亡率相对更低。结论:美托洛尔在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症状上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37-838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在规范管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INR达标率、 INR定期监测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精准护理在规范管理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更加合理规范地应用药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贺娟  贾丽枝 《现代保健》2009,(35):111-112
目的对比总结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中护理对出血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或门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应用华法林患者共191例,其中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86例(1组),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05例(2组),对第2组患者进行护理全程干预,对两缉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轻微出血5例,占5.8%,严重出血3例,占3.5%。2组轻微出血7例,占6.7%,严重出血0例。1组出血率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血是华法林应用的严重并发症,用药过程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进行用药知识宣传、跟踪回访、督促按时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对预防出血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盐酸氢吗啡酮治疗慢性痛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和Pubmed数据库,研究了4篇文献,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和NRS数字测定评分法对疼痛进行评估,研究出疼痛控制和嫒解率、给药增加发生率、突发镇痛发生率等副反应发生率,最后得出文献筛选结果、有效性分析结果和安全性分析结果。结果:盐酸氢吗啡酮对慢性痛的病人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与其他阿片药物相比较,针对癌性痛的患者盐酸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要更好。通过以上研究认为在不远的将来,盐酸氢吗啡酮将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VAF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为2.0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时间18个月.结果 136例患者失访4例,进入研究的132例患者中,男77例,占58.3%.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钠片的剂量为(2.5±1.0)mg.随访期间共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2例,其中华法林组1例(2.50%,1/40)、阿司匹林组4例(9.52%,4/42)、对照组7例(14.00%,7/50),三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4,P=0.353).伴随≥3种危险因素的三组之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4,P=0.041).华法林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5.00%(2/40)比2.38%(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随≥3种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华法林导致出血并发症多数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下(INR 2.0~3.0)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华法林自我管理是否优于常规管理。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使用华法林的的患者自我管理和常规管理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间从2001年1月—2012年1月。对纳入资料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RevMan5.0.25软件。结果共纳入5个RCT。对5个RCT进行Meta分析,累计华法林自我管理组1 917人,常规使用华法林组1 848人,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比例自我管理组与常规组的均差为3.66(95%CI为2.59~4.73,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华法林自我管理优于常规管理。去除样本量最大的研究,对剩余的4个RCT进行Meta分析,累计华法林自我管理组454人,常规使用华法林组396人,华法林INR值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比例自我管理组与常规组的均差为2.71(95%CI为-0.26~5.69,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华法林自我管理效果不优于常规管理。结论华法林自我管理效果优于或等效与常规管理效果,不差于常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